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1 ppt.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1 ppt.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1 ppt.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1 ppt.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1 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战争 世界各国反战游行 第一单元战争与和平 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 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看到人类意志力 智能 体能的最大限度的表现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 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掌握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方法 了解梗概 整理线索 划分层次 归纳中心 分析写法 第一课新闻两则 毛泽东 本课学习重点 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 事件 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 感受我军所向披靡 不可抵挡之气势 毛泽东 伟大的诗人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故居 湖南湘潭县韶山 毛泽东 1893 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913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1924年在上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在武汉 1938年春在延安窑洞撰写 论持久战 1936年长征途中 1947年转战陕北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 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 流光溢彩 瑰丽壮美 发黄钟大吕之强音 吐山川日月之精华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册封面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 思想家 军事家和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 述评 评论 答记者问 调查报告 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 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 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 心潮澎湃 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 他更是欢欣鼓舞 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 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 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背景简介 1949年初 淮海 辽沈 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积极组织长江防御 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解放军南进 4月20日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中华我军解放南阳 中华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1947年6月底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 收复失地 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 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 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 淮海战役的前夜 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荻港溃退歼灭要塞二十八宿管辖 y su j ng d ngd ku ji ns4ixi xi2 生字注音 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 又称消息 包括动态新闻 综合新闻 典型报道 新闻述评等 作用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成就 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篇幅 短小精悍 特点 观点鲜明 内容真实 报道及时 语言简明准确 写法 主要是叙述 有时兼有议论 描写 整体感悟一 阅读新闻 要注意它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你能分别理清这两则新闻的六要素吗 整体感悟二 1 新闻的标题有引题 正题和副题 请问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选择你手边的报纸上的一则新闻来说明标题的作用 2 有同学提出 我认为 如果把标题中的 横渡长江 改为 胜利渡江 会更好 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 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整体感悟三 电头和导语是新闻体裁中所特有的形式 它们有何作用呢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 请你分析这两则新闻的结构布局 新闻是客观的事实报道 你能从客观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两则新闻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吗 九江 安庆 芜湖 南京 江阴 鲁港 荻港 铜陵 繁昌 青阳 贵池 殷家汇 至德 东流 彭泽 无锡 扬中 镇江 铁路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探究品读一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主体部分写三路军的顺序可否颠倒 为什么 2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中引用史料有何作用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南阳的历史典故和传说 3 这两则新闻的语言既具有一般新闻语言准确 简洁的特点 又有生动 有力的独特魅力 试着在文中各举一例 4 归纳两则新闻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准确 至发电时止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简洁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 甚为微弱 生动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流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 有力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 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阅读方法指导 1 看标题 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 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 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 也是表现主题 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 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 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迁移阅读 下面两则新闻都是与第一则新闻同时发布的 也是对人民解放军渡江情况的报道 试比较两文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在写作上的异同点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 21日黄昏 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 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 顷刻 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 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 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 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 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 接着 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 它们立即散布江面 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 站满当地的居民 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 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 等候着 忽然 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 枪炮声 喊杀声连续不断 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 过去了 过去了 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 加速向对岸驶去 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 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 在宽阔的江面上 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 渐渐的枪炮声 喊杀声越来越远了 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 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 器材 粮食 蔬菜送到船上 随着大军运过江去 这时 在大江南岸 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 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 同志们 再见了 老乡们 辛苦了 南京再见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