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 庞洁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 庞洁1 设计思路1.1 教材内容浅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流程图为:课前调查活动导入新课模拟实验确定输血关系抢救伤员明确输血原则血量、生命与无偿献血诊断评价落实血型知识本节课本节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以课前小调查引入,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调查过周围环境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为班级的其他孩子介绍输血史,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由此进入今天的教学重点,血型和输血关系的学习。这个模块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血清和红细胞凝集的抽象过程,在讲到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和血清中的凝集素时,因此我运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模式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思考和学习。通过模式图的学习,总结出输血关系表。通过输血关系表得出万能输血者和万能受血者。而在课前给学生做的小调查中,有问到学生的血型和父母的血型,由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最大的疑惑,什么血型的人可以给我献血呢?这对学生来说将是受益终身的事情。由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输血关系自然地过渡到实际生活的输血原则当中去。随后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作为小医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的成分输血的事例,总结归纳出成分输血的含义。再通过第二个事例,然后得出输同型血,并且在血库告急的时候要献血,通过两位见义勇为的献血者引起学生的共鸣,一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激烈的交锋中得出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设计宣传标语的环节,在小组的交流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升华情感,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通过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与学生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合作与探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思维的拓展。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2.3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3 教学重点 概述输血与血型的关系4 教学难点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5 课前准备教 师:课前调查表的制作、PPT课件的制作 学 生:进行课前调查活动6 教学过程设计6.1 分享课前调查结果 点明课题 师:课前呢,老师布置大家做了关于今天上课的的课前调查活动,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分享一下他的调查结果呢?你知道有关输血的历史吗?我们请两位同学吧,谁先来?生:分享在课前所做的调查结果。师:同样的老师在课前也进行了一些调查,结果基本上跟同学们的保持一致,其中,英国的生理学家布伦德尔首次成功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实验,可是,在以后的实验中,结果又怎么样呢?生: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并且失败的多于成功的。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告诉训练的目的的“盲训练”的效果,明显差于“明训练”,因此点明本节课题,明确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把学习过程当做探秘之旅,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2 模拟实验 确定输血关系师:很多同学都说了,因为血型不同,那么血型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谁来说一说?生:血型是由奥地利的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的师:那么他是怎么发现的呢?生:他发现,当一个人的红细胞,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粘结在一起,也就是?凝集,但是,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师:根据这样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他提出将血液分为ABO血型。分别有什么类型呢?生:A、B、O、AB型师:ABO血型的提出可以说是输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措施。到了现代,医学技术迅猛发展,除了ABO血型外,还有其他的血型系统吗?谁能给我们说一说?生:除了ABO血型外还有其他的血型系统,例如Rh血型。师:从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凝集现象的发生,与什么物质有关呢?生:红细胞和血浆师:在我们第一节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时,观察了这样一个实验,当在试管中同时加入抗凝剂和血液时,产生了什么现象呢?生: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师:如果不加入抗凝剂呢?血液会怎么样呢? 生:会凝固师:在凝固的血细胞周围,会析出一些淡黄色的液体,这些液体是什么呢? 生:血清师:比如说我们的手擦破了一个口子,伤口止血结痂后,会析出一些淡黄色的液体,这就是血清。师:科学家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真正与凝集现象有关的是血清和红细胞。师:现在我们用一个模式图来代表这两种成分,这个代表的是红细胞,淡黄色代表的是血清。区分血清和血浆最主要的就是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师:而在红细胞表面有一种物质叫凝集原,在血清中含有凝集素。在ABO血型中不同血型的血液中有不同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凝集原有两种分别是凝集原A和B,凝集素也有两种,分别是抗A和抗B凝集素。师:当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师:例如当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A,和血清中抗A凝集素,相遇时,红细胞就会产生凝集现象。(副板书:A原+抗A素红细胞凝集)师:所以,当一个A型血的人,在他流动的血液中,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吗?生:不会师:所以说,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存在A原时,血清当中的凝集素应该是? 生:抗B素。师:同理,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存在着?B原,血清当中的凝集素应该是? 生:抗A素。师:那么,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存在着?A原和B原,则,血清当中的凝集素应该是? 生:AB型血的血清中无抗素。师:最后,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凝集原,但是,血清中? 生:既含有抗A素又含有抗B素。师:现在一个A型血的人需要紧急输血,那么以上这四种血型的人,谁可以给他献血呢?师:输血时,主要考虑的是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现象。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师:那么,A型血可以给A型血献血吗? 生:可以,因为没有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师:B型血呢?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因为B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B原,会和抗B素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师:AB型血呢?生:也不可以,也有B原。 师:O型血呢?生:可以,因为什么原都没有。师:现在一个B型血的病人也需要输血,谁可以给他献血?那AB 型血呢?O型血呢?师:在大家的努力下,四位病人都得到了及时的救助。现在我们反过来,在这四种血型中,A型血可以给谁献血呢?那B型呢?设计意图:运用模拟实验及图表比较A型、B型、AB型、O型血四种血液之间的凝集反映的情况,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实验,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对四种血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勇于探究的精神。6.3 抢救伤员 明确输血原则 师:在课前呢,我们请同学们调查了一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血型,通过今天的学习,什么血型的人可以献血给你呢?生:(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师:在理论上,我们是可以根据这样的输血关系进行输血,但是在真正的生死关头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做吗?怎样做能都做到安全输血呢?生:不可以师:请同学认真阅读课本70页,找一找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的原则是什么?生:(阅读并思考)师:输血本来是要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在输血时,必须要遵循哪些原则呢?生:1、输同型血;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异型血只能输入少量师:学了这么多关于医学的常识,现在也请你来当小医生。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师:在给这3位病人输血的时候,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输血呢?根据病人的需要:就是“缺什么补什么”,我们把这样的输血方式称之为?生:“成分输血”。师:血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生:2部份: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师:通过血液分离仪就可以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有选择性地输入某一成分,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血治疗的效果。师:请大家再当当小医生: 在输血前应该先做什么呢?鉴定伤者的血型。 如何在血库中选择血液给伤员输血呢?选择与伤者血型一致的血液。 此时血库告急,急需为伤者输血,怎么办?设计意图:根据奥苏贝尔理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一个受伤需要输血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需要一定的血型原理,需要用正确的输血原则才能去急救伤员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在爱心中实现知识的同化。6.4 血量、生命与献血 师:这时候有两个挺身而出,都说愿意为伤者献血。事例1的男子想献血,可是母亲不让,觉得会伤元气,还会造成贫血。事例2 的献血狂人主银6年无偿献血41次,累计达1万毫升,已属违法超常献血,但是他还想献血。对于这两个人行为,说说你的看法。献血真的会伤元气吗?超长献血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生:展开辩论师: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一下人体当中的血量以及无偿献血的注意事项。你知道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血量有多少吗?生: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身体的7%-8%师:师:那么一个体重为60公斤,也就是120斤的成年人,约为4800毫升。师:当人体一次性失血在12001500毫升,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危及生命,要及时输血,并且要先配型。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呢?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速、眼前发黑和出冷汗师: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约有4800毫升的血液,那我们平时最熟悉的500毫升可乐瓶,大概可以装几瓶,一次献血在200到300毫升之间,相当于半瓶可乐。通过对比,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为什么呀? 生:在短时间内,这些丧失的血液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而得到不断地补充。师:既然少量献血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那么你认为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呢?生:无偿献血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无偿献血可以促进体内的新城代谢;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高粘血症,可以享受免费用血(达到一定的量);可以排除过多的铁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师:你知道“世界献血日”是哪一天吗? 生:6月14日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呢?生:1998年10月1日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师:献血法中规定什么人可以参加献血呢?生:国家提倡1855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设计意图:利用构建主义原理,将血量、献血知识整合到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输血、献血等方面构建一个科学的认识体系。以生物学原理指导人的生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师:当我们自己现在没有条件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时,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呢?生:提倡大家 献出自己的爱心。师: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已经有不少同学,为今年的“国际献血日”,设计了宣传标语,我想请几位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以此来号召大家关心公益事业,奉献一点爱心。生:(积极回答,分享结果)设计意图: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发现与思考。通过学生的辩论和设计无偿献血宣传标语的活动,让学生把心灵深处美的愿望在课堂中积极表达出来,使生物课堂呈现生命的活力。6.5 诊断评价 落实血型知识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一致有人在默默付出,每逢采血日,他们就会排着长队,等候献血。这两位是首届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濮存晰和杨澜。影视明星成龙和普通的中学生都在公益这条路上,不断开拓进取,感谢你们,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师:下面我们一起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小结,相信你能行!1、ABO血型的发现者是谁?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3、输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4、输血的原则是什么?5、 “万能输血者”是指什么血型?“万能受血者呢?”6、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几呢?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血型可以给什么血型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