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4页
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们怀揣梦想,用自己的思绪去勾勒青春轮廓下的美好,各领风骚(so)。B . 被疏枝遗漏的阳光,露出狡黠(ji)的笑容,把惊喜斑斑点点地铺洒在石板路上。C . 秋雨淡然,包含了智慧的低语,冷寂的逞(chng)辩,寒凉的清醒,恰如人生一样。D . 会迷失自我是因为总羡慕他人,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得到后又感觉味同嚼(jio)蜡。2.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B . 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C . 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 ,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 . 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3.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B . 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C .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 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D . 你游桂林的山水,见到那些构造奇妙的山洞,一定会说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4. (2分)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修改:删去“问题”。B .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使孝感的空气更加清新。 修改:删去“通过”。C . 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运动员就获得了每个项目比赛。 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D . 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5.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课文松鼠是根据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表现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B . 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立意深刻而丰富C . 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课文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D . 国宝大熊猫开篇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科研价值”三方面说明它珍贵的原因,然后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方面概括大熊猫的珍贵。课文按照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二、 书写 (共1题;共4分)6. (4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话划线字注音。孩子们对未来的chng_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在诗和音乐的yn _律中,响彻 _云xio_,响遍山谷。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古诗文默写。 (1)_,若出其里。 (2)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马作的卢飞快,_。 (4)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受上赏;_,受中赏;_,_,受下赏。 (6)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汉字,是掌握中华文明的密码。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主题为“汉字我们的骄傲”的汉字听写大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汉字字形优美,你能认出以下汉字吗?请你将相应的汉字用线条连接起来。(2)如果你是汉字听写大会的选题人,以下三组汉字,你将选择哪一组做题目?请说明理由。人、休、沐(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万兜鍪、鞍鞯、帖花黄(选自古诗词)挈、毳衣、燔土(选自经典文言作品)(3)请你为本次汉字听写大会写一段开场白。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赏析诗歌,回答问题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释】 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免职归家。玉瀣:xi,一种美酒。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 (2)“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0. (14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内凶(黄河以南)B . 河东凶亦然(饥荒)C . 王好战(善于)D . 填然鼓之(战鼓)(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则移其民于河东(那里的,指河内的)B . 河东凶亦然(这样,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 .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D . 王知如此(这个道理,指“五十步而后止”与“百步而后止”性质相同)(3)翻译下面句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4)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种”出石油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1)“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2. (3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段奇清(1)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3)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4)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5)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6)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7)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8)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9)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10)精确定位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11)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1)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2)第段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3)“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4)“地面钻孔”为什么可以消减地震灾害?请说明其中的道理。(5)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6)请简要分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7)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8)科学家为“给地震波一个空间”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在世界上,总会有邻居,人与人、人与动物、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可能成为邻居。邻居家的人或事,因近切定会引起你更多的关注,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邻里之间有的还曾演绎出许多故事,结下深厚的情缘。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词语描述邻居间的关系,如“德不孤,必有邻”“远亲不如近邻”“以邻为伴”“以邻为壑”等。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