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doc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doc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doc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doc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达标卷(一)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5分)1. (2分)下列注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卿今当涂掌事(现在) 曳(y)过寻阳(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n)B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邑人(y)咸来问讯(都、全) 泯然众人矣(mn)C . 或以钱币丐之(或者) 扳(pn)意少舒(稍微) 几欲先走(j)D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叱(ch)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长、推迟) 齁(hu)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3. (2分)下列划线字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小大之狱B . 战则请从C . 肉食者鄙D . 再而衰4. (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屠惧,投以骨。B .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C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5.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 . 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D . 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 (2分)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于/夏水襄陵B . 绝/多生怪柏C . 虽/乘奔御风D . 常有高/猿长啸7. (8分)古诗文积累。 (1)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冬春时光交替是_,_。 (5)论语中提到人要三省吾身:_?_?传不习乎? 8. (5分)改写句子。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写句子)索溪峪的美景难道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吗?(改为陈述句)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改为间接引语陈述句)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迅速地向前走。(修改病句)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48分)9.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绝句【唐】杜甫江碧乌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无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10.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蹄之_ 技止此耳_慭慭然 , 莫相知_ 尽其肉,乃去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 . 驴不胜怒,蹄之C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 蔽林间窥之(3)翻译下列句子。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11. (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3)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12.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蔓不枝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陶后鲜有闻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独爱菊”与“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陶渊明与作者二人遗世独立,绝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B . 文中以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德。C . 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写菊花是反衬,而写牡丹是正衬。D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那种追逐功名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写作。(50分)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让走进心灵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发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的温和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遭遇挫折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时,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里的一声问候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 、600字左右。3、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议论或抒情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