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 中国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 中国 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 1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这里的 春天 指的是 a 改革开放b 科教兴国c 文革 的结束d 包产到户 a 2 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指 a 周恩来b 毛泽东c 邓小平d 江泽民 3 老人1979年在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是指 a 在广东 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中国家d 在珠江流域在国引进外资 c a 含义 指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 互守信用的原则 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 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 平等互利目的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对外开放 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 1 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1 概念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 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 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各种优惠的办法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鼓励和吸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 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是中国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 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我国创办的特区是兼营工 商 农 牧 住宅 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而不是单一的出口加工区 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 只是在经济上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去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 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经济特区的创办 1980年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1988年海南 3特点 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p58学思之窗思考 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靠近国际市场 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交通便利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有许多海外华侨 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思考 国家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原因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 华侨多 资源比较丰富 战略意义 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有重要意义 一 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 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 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二 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主要采取市场调节手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 企业的所得税率按15 征收 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 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四 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 边防 公安海关 金融 外汇 港口 铁路 邮电等方面的业务 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 制订专项管理办法 五 国家对特区建设实行特殊政策倾斜 如 增加银行信贷资金 新增财政收入 外汇收入全部留用 特区进口基本建设所需的物资免征关税等 特区的 特 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4 作用和影响 二十多年来 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有效发挥了示范 辐射和带动作用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排头兵 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050项 外商企业13747家 合同利用外资276 1亿美元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试验田 二十多年来 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 全国第一 物价改革 打破铁饭碗 股份制试点 证券市场 企业产权转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小政府 大社会 的管理 住房制度改革 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 社会保障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 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 使人们解放了思想 更新了观念 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2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1 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的背景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 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 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开放的决心 2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大连 天津 秦皇岛 青岛 烟台 上海 南通 连云港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3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5年后 中国先后决定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 漳州 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区的目的是 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 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大连 天津 秦皇岛 青岛 烟台 上海 南通 连云港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985年后 中国先后决定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 漳州 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概况 从1988年至2002年 全国共设立了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 目的 引进外资 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特点 汇集了 具有 是 也是 3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沿江开放 龙头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a 浦东的地理 历史状况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 面积556平方公里 是上海面积的1 12 在过去 浦东 这个称谓仅表示其位置在黄浦江以东 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相望 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 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 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 南京路仅一江之隔 但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有 东方小巴黎 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以至于人们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 b 开发的目的 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 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 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 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交通优势 人才和产业优势 发展极为迅速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 中国进入经济的大门 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d 浦东开发的成就 在大规模 高强度 快速度的开发建设中 浦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 形态和生态 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 并顺利通过apec会议的世纪大检阅 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 浦东创下了许多 全国第一 中华第一楼 金茂大厦 中国第一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惟一一个以 金融贸易 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在体制创新 城市管理等方面 浦东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 仅在法律服务方面 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 110 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 999 市民救助电话等 浦东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浦东开发十五年来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 2 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1790亿元 约占全市的1 4 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 工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 约占全市的1 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量的42 7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 0 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美元 约占全市的1 2 目前 浦东的整体经济实力已相当于 年前的整个上海市 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 上海 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 有步骤的城市改造 高起点的城市建设 犹如 法术 一样 呼唤出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 今天的上海 不仅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 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 面对国际化 全球化趋势 上海继续保持开阔 雅致 精明 沉稳的城市品格 永远向世界一流看齐 真正成为世界的上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为龙头的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点线面结合 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 沿边开放城镇 4 对外开放的格局 思考 新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与清朝时开放通商口岸的过程比较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 沿江开放地带 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 也在科学 教育 文化等领域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 形成多层次 全方位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夏漳泉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浦东 第五步 开放内地 开放内地和边境城市 第一步 拉开序幕 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广东 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第二步 开放经济特区 1980年正式确立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为经济特区 第三步 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第四步 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环勃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思考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 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今天的开放是平等互利为原则 旧中国的开放是不平等的 当今开放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 在旧中国是被迫开放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 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背景不同 基础不同 原则不同 当今是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目的不同 内容不同 当今对外开放是引进先进技术 设备 引进外资 扩大对外贸易 旧中国则是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 结果不同 当今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旧中国的开放丧失主权 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 1980 1988年 5个特区 1984年 14个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实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