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第四代煤矿 本安 智能 生态化煤矿 的研究 中国煤矿煤城发展工委2011 10 前言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品种齐全 这些年又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 使我国煤炭工业得以快速发展 2010年我国产煤32 4亿吨 占世界总产量近50 是第一产煤大国 它又是我国工业的脊梁 能源的主体 在全部能源结构中 一直占70 以上 煤炭发电占全部电力的80 以上 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我国煤炭工业又有许多世界一流技术和最好的矿井 其地位举足轻重 在过去的三十年 煤矿的现代化建设是煤炭工业发展的一条主线 沿着这条主线 有思路 有实践 又卓有成效 是煤炭工业由小到大 由传统到先进的健康发展道路 是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煤矿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开采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沿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 直到清末洋务运动兴起 于1878年创建了开滦唐山矿 新中国成立后 煤炭工业走过了辉煌的60多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煤炭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 煤炭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 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现代化煤矿就是用现代设备 现代技术 现代管理从事生产经营 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现代化煤矿建设就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来建设煤矿 使其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 条件千差万别 在矿井的现代化建设方面 发展很不平衡 结果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国煤炭现代化建设的路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 煤矿综合机械化建设阶段 第一代煤矿 综合机械化采煤 简称综采 于1954年在英国问世 之后在前西德 前苏联和波兰相继使用 它是世界采煤史上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成为20世纪先进的采煤技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 我国煤炭行业也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综合机械化装备 这些新技术 新装备使长期禁锢的中国煤矿业大开眼界 开始了引进 消化 吸收外来技术设备的阶段 1987年潞安矿务局率先在我国建成第一个现代化矿区和六个现代化矿井 使现代化煤矿建设推向了高潮 到八十年代末的1989年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60 94 掘进机械化程度59 28 回采工作面单产可达150万吨 年 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十倍 全国全员效率突破1吨 工 扭转了煤矿生产效率几十年徘徊不前的状态 创历史最高水平 其实质是通过采煤的综合机械化 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因此 我们以技术路线定名为综合机械化建设阶段 二 煤矿集约化建设阶段 第二代煤矿 集约化发展是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 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 煤炭生产点多线长 广种薄收 一个九十万吨的煤矿可能布置七 八个回采面 十几个掘进头 属于典型的粗放经营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 减少工作面的个数 集中生产成为一种追求 一井一面 的提法 在八十年代末逐步浮出水面 后来演变成高产高效 潞安局漳村矿 1991年产煤240万吨 全矿1000员工 只有一个采煤队 一条运输线 创造了 一井一面 的奇迹 被中国煤炭报社评为中国第一个高产高效矿井 列在1991年十大新闻之首 1992年 煤炭部党组作出 关于加快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决定 从此掀开了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序幕 煤矿高产高效的新纪录 三 煤矿信息化建设阶段 第三代煤矿 煤炭的集约化生产要求 储量集中 建设大矿 加大面长 提高单产减少环节 缩短战线 优化设备 科学管理 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质是以集约化为中心 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化转变 减人提效 极大地改变了煤矿用人多 效率低 效益差的落后面貌 成为了煤炭行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途径 九十年代后期 安徽淮南 河南平顶山 辽宁阜新等地的国有大矿相继发生特别重大的伤亡事故 给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给社会主义的中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矿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煤矿地质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差 瓦斯含量高等客观因素 也有思想观念 管理与技术方面的原因 为吸取惨痛的教训 在现代化煤矿建设中 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突出安全第一理念 把原来 高产高效 的提法改变为 安全高效 成为行业的共识 2005年前后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正式采用 安全高效 的提法 这就是第三代煤矿建设 由于这一阶段将安全生产放在了首要位置 因此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2010年全国煤矿死亡事故2433人 百万吨死亡率为0 749 与2000年死亡5798人 百万吨死亡率5 846 相比 死亡人数减少3365人 降低58 04 百万吨死亡率减少5 115 降低87 23 安全高效煤矿实现零死亡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一些指标和企业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煤炭协会资料 2009年底 全国建成安全高效煤矿 含露天矿 359处 共产煤10 17亿吨 占当年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 20 安全高效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以上 综掘程度85 以上 四 煤矿智能化生态化建设阶段 第四代煤矿 经过前三个阶段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近十年的发展与积累 为未来煤矿现代化建设质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 煤矿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即煤矿本安智能生态化 第四代煤矿 建设阶段 主要内容为实现煤矿生产本质安全 生产过程自动化 运行控制智能化 经营管理信息化 建设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以人为本 幸福安康的新一代现代化煤矿 本研究报告将在后续章节中重点对此阶段内容作详细阐述 二 中国第四代煤矿 本安智能生态化煤矿 的建设 一 中国第四代煤矿 本安智能生态化煤矿 的提出 据中国能源中长期 2030 2050 发展战略研究称 我国能源体制正处于转型期 其供需模式应由 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 向 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 转变 其战略定位是 加快调控转型 实施节能优化 实行总量控制 保障合理需求 优化多元结构 实行绿色低碳 科技创新引领 系统经济高效 简称 科学 高效 绿色 低碳 根据国内外形式的较大变化 完善 提升煤矿现代化建设标准 10势在必行 煤矿现代化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就是第四代新型现代化煤矿建设阶段 二 第四代煤矿建设的指导思想 技术先进管理现代理念低碳指标一流 三 第四代煤矿的主要内涵 本质安全智能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第四代煤矿的关键词 本安 智能 生态是当前煤矿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是第四代煤矿建设的核心内容 通过第四代煤矿建设 将使主要生产系统基本实现自动化 经营管理实现综合信息化 矿山危险源可以认知和辨识 隐患可以预警和治理 事故可以控制和减灾 安全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井下人员大大减少 职工素质大大提高 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显著提高 实现科学开采 矿区整洁 空气清新 生活舒适 是一座高科技 高安全 生态化的新型现代化煤矿 是煤矿建设又一次升级换代的跨越 四 第四代煤矿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中的意义 第四代煤矿建设对发展煤炭工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代煤矿建设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转型和升级第四代煤矿建设提高国家煤炭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第四代煤矿建设将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第四代煤矿建设将引领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 五 第四代煤矿的建设标准 1 煤矿规模在晋陕蒙宁地区鼓励建设年产500万吨以上的煤矿 在东部地区鼓励建设年产300万吨以上的煤矿 在西南和中南地区鼓励建设年产120万吨以上的煤矿 2 集约化生产3 高效开采第四代煤矿的总人数视煤矿规模而定 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不超过1000人 年产500万吨的煤矿不超过600人 年产300万吨的煤矿不超过500人 年产120万吨的煤矿不超过400人 4 机械化程度第四代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程度达到100 综掘机械化程度达90 以上 5 资源回收率第四代煤矿煤炭资源综合回收率达到50 以上 煤矿采区回收率视煤层厚度而定 厚煤层达到77 以上 中厚煤层达到82 以上 薄煤层达到87 以上 6 安全状况第四代煤矿要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杜绝重大事故 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 1以下 争取实现 零死亡 7 原煤入选率第四代煤矿应建设配套的选煤厂 原煤入选率达100 和选煤水闭路循环 8 三废 利用率第四代煤矿根据煤矿所在地条件与状况 尽量使抽采瓦斯利用率100 矿井水达标与利用率达100 煤矸石处理利用率达100 9 科技投入与贡献率第四代煤矿科技投入达到当年营业收入的3 以上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以上 10 绿色开采 生态建设第四代煤矿应变高碳产业为低碳发展 实行绿色开采 环境保护达标 污染物排放达到地方总量控制标准 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化煤矿 矿区绿化覆盖率达35 以上 11 智能化煤矿建设第四代煤矿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岸电系统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2025年应急产业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收纳培训资料课件
- 收入确认五步法培训课件
- 2025年部编新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 2025年药品检查员培训试题及答案(GSP、GMP试题)
- 撞车后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含答案)
- 2025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和答案
- 摘苹果课件教学课件
- 承保实务非车险课件
- 电梯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内容表格
- 实验室生物安全会议记录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 液氧站施工方案
- 发泡模具验收报告
- 全国各气象台站区站号及经纬度
- 深圳市劳动法律法规参考手册
- 现金流游戏课件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