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整体感知、分析鉴赏.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整体感知、分析鉴赏.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整体感知、分析鉴赏.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整体感知1. 齐读古诗,初步感知本诗内容。2. 律诗体裁简介。3. 作者简介,了解本诗写作背景。二 分析鉴赏(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中悟情。(二).说说本诗的内容大意。明确: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在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三).自由读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1.首联。(1).鉴赏明确: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在绿水之中。说明作者旅途奔波劳碌,久久不得归乡。间接表现出作者无论路途多么遥远,跋山涉水也要归家的愿望。(2).交流的同学和小组诵读此联。(3).全班齐读首联。2.颔联。(1).鉴赏明确: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写出了江面开阔平旷、一望无垠的景象。(2).深入探究:“一帆悬”是怎样的景象? 船帆:一帆高挂,迎风招展。“一帆悬”需要怎样的条件?“潮平”(波浪平静);“岸阔”(大江直流);“风正”(风和、风顺)。王夫之评价此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实客观、生动传神)。(3). 每次交流的同学和小组诵读此联。(4). 全班齐读颔联,想象船上见景。(5).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活动根据自己对颔联的理解,在图纸上画出你看到的江面行船图,然后在全班进行小组展示。(6).再次齐读颔联,读中升华对这句诗的理解。3.颈联。(这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自然理趣,你读到了怎样的信息。)(1). 颈联鉴赏: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写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时光荏苒,光阴易逝,归乡迫切,感慨系之。(2).名著链接:茅盾长篇小说子夜,“子夜”二字,用象征的手法,说明了新生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希望和光明终会来临的哲理。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与本诗的颈联异曲同工。(3). 交流的同学和小组诵读颈联,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4). 全班齐读颈联,读中悟理、读中悟情,感受作者思乡心切的心情。4.尾联。(用了什么典故,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鉴赏明确:“雁足传书”故园之思。(2). 交流的同学和小组诵读此联,读出情感。(3). 全班齐读此联,读中悟情。5.齐读全诗,颂读出音乐美,读出自己的体会。6.自由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唱读、朗读、低吟、默读等),读出自己对诗歌独特的感受。三结语这律诗写冬末春初,作者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的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船上见景,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对仗隐含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