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同轴圆柱齿轮减速器.doc

二级同轴圆柱齿轮减速器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3382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26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20
积分
关 键 词:
机械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资源描述:
二级同轴圆柱齿轮减速器,机械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 设计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设计人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07 月 23 日 同济大学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 3 1.1 设计任务 . 3 1.2 工作情况 . 3 1.3 原始数据 . 3 二、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 3 2.1 拟定传动方案 . 3 2.2 选择电动机 . 3 2.3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 5 2.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 5 三 、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和联轴器的选择 . 6 3.1 V 带传动的 设计计算 . 6 3.2 斜齿轮传动 的设计计算 . 9 3.3 联轴器的选择 . 16 四 、 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装配图设计 . 17 4.1 减速器的基本位置尺寸 . 17 4.2 减速器的润滑 . 17 4.3 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 18 4.4 减速箱箱体和附件设计 . 41 五 、 总结和体会 . 43 六 、 参考文献 . 44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3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一、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2 工作情况 工作平稳,单向运转。 1.3 原始数据 运输机卷筒转矩 Tw=1450Nmg 运输带速度 vw=0.80 m/s 卷筒直径 D=350 mm 带速允许偏差 s=5% 使用年限 10 年 工作制度 2 班 /日 二、 机械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说明:电动机通过三角胶带将动力传递到齿轮减速 器中,再经过联轴器传递到卷筒,卷筒带动输送带工作。减速器采用的是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输入轴和输出轴在一个轴线上 ;齿轮采用的是斜齿轮,传动平稳且承载能力高。 2.2 选择电动机 ( 1) 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一般用途的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国际互换性的特点,它为卧式封闭结构。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4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 2) 电动机容量 1 根据文献 2p.10 式 ( 2-1) , 求卷筒轴所需功 率 wP 。 kW9550www wTnP 2 根据文献 2p.10 式 2-3, 计算 卷筒转速 。 6 0 1 0 0 0 6 0 1 0 0 0 0 . 8 0 / m i n 4 3 . 6 8 / m i n3 . 1 4 3 5 0ww vn r rD 3 w 是工作机的效率,对于带式输送机 ,取 w =0.95,计算得 : 1 4 5 0 4 3 . 6 8 k W 6 . 9 8 k W9 5 5 0 0 . 9 5wP ( 3)电 动机的输出功率 dP 和额定功率 deP 1 考虑到传动装置的功率损耗,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wd=PP 其中, 为电动机到工作机主动轴之间的总效率,即 4= 式中, 为 V 带传动的效率, 为滚动轴承的效率,由于有 三 对滚动轴承,所以乘 上 的 立 方, 为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由于有两对齿轮,所以 乘 上 的平方, 为弹性联轴器的效率。根据 文献 2p.11 表 2-4,取 =0.96, =0.99, =0.97, =0.99,则 = 0 . 9 6 0 . 9 9 0 . 8 6 7 7 d 6 . 9 8= k W 8 . 0 4 4 k W0 . 8 6 7 7P 2 根据文献 2p.216 表 20-1, 额定功率 deP 取 11kW 。 ( 4) 电动机的转速 为便于选择电动 机转速,先推算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 。根据文献 2p.7 表 2-1 可知,圆柱齿轮传动的推荐传动比为 1i 43.68/ minwnr 6.98kWwP =0.8677 d=8.044kWP d=11kWeP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5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36 ,则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是 201 dwn n i i 7 8 6 6 2 8 9 / m i nr 可见同步转速为 1000 r/min, 1500 r/min 和 3000 r/min 的电动机均符合, 比较如下 。 方案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电动机转速/(r/min) 电动机质量 /kg 传动装置的传动比 同步 满载 总传动 比 V 带传动 二级减速器 1 Y160L-6 11 1000 970 147 22.207 2.5 8.883 2 Y160M-4 11 1500 1460 123 33.425 2.5 13.37 3 Y160M1-2 11 3000 2930 117 67.079 2.5 26.832 由表中数据可知,方案 1 中电动机的质量较大,另外价格高,方案 3 中总传动比太大 ,方案 2 中传动比适中 ,传动结构尺寸较小,因此,可以采用方案 2,选定的电动机型号为Y160M-4。 ( 5)电动机的技术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 由文献 2p.216 表 20-1,表 20-2 查出 Y160M-4 型电动机的主要数据和外形、安装尺寸,并列表备用。 电动机型号 输出轴直径D(mm) 伸出端长度E(mm) 额定 功率 Ped (kW) 输出功率Pd (kW) 满载转速n0/(r/min) 中心高 H (mm) Y160M-4 42 110 11 8.044 1460 160 2.3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 ( 1)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14604 3 .6 8mwni n 33.425 ( 2)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 V 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0i =2.5,则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 03 3 . 4 2 5 1 3 . 3 72 . 5ii i 一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12 3 . 6 5 7i i i 所得值符合一般圆柱齿轮传动比的常见范围。 2.4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 1)各轴转速 电动机轴 0 轴,减速器高速轴为 1 轴,中速轴为 2 轴,低速轴为 3 轴, mn 是电动机的满载转速,则 电动机型 号为 Y160M-4 i0=2.5 i1=i2= 3.657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6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0 1 4 6 0 / m i nmn n r 0101460 / m i n 5 8 4 / m i n2 . 5nn r ri 121584 / m i n 1 5 9 . 6 9 4 / m i n3 . 6 5 7nn r ri 2321 5 9 . 6 9 4 / m i n 4 3 . 6 6 8 / m i n3 . 6 5 7nn r ri ( 2)各轴输入功率 按电动机输出功率 dP 来计算各轴输入功率,即 0 8 . 0 4 4 k WdPP 1 0 1 8 . 0 4 4 0 . 9 6 k W 7 . 7 2 2 k WPP 2 1 2 3 7 . 7 2 2 0 . 9 9 0 . 9 7 k W 7 . 4 1 5 k WPP 3 2 2 3 7 . 4 1 5 0 . 9 9 0 . 9 7 k W 7 . 1 2 1 k WPP ( 3)各轴转矩 0008 . 0 4 49 5 5 0 9 5 5 0 N m 5 2 . 6 1 7 N m1460PT n gg 1117 . 7 2 29 5 5 0 9 5 5 0 N m 1 2 6 . 2 7 6 N m584PT n gg 2227 . 4 1 59 5 5 0 9 5 5 0 N m 4 4 3 . 4 3 1 N m1 5 9 . 6 9 4PT n gg 3337 . 1 2 19 5 5 0 9 5 5 0 N m 1 5 5 7 . 3 3 1 N m4 3 . 6 6 8PT n gg 将结果汇总列表备用。 三、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和联轴器的选择 3.1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 1) 确定计算功率 根据题目要求, 2 班 /天,即一天工作时间 16h,工作平稳,工作情况系数 AK 由文献 1p.156 表 8-7 查得 AK =1.1 , 计算功率 为 n0=1460 r/min n1=584 r/min n2=159.6 94 r/min n3=43.66 8 r/min P0=8.044 kW P1=7.722 kW P2=7.415 kW P3=7.121 kW T0=52.6 17 N.m T1=126.2 76 N.m T2=443.4 31 N.m T3=1557 .331 N.m AK =1.1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7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A 1 . 1 8 . 0 4 4 k W 8 . 8 4 8 k WKc a dPP ( 2) 确 定带的带型 根据 电动机转速 n0 和计算功率caP,由 文献 1p.157 图8-11,选用 A 型带 。 ( 3) 确 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1 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1dd 。 由 文献 1p.155 表 8-6 和 文献 1p.157 表 8-8,取小带轮的基准直径1 125dd mm。 2 验算带速 v 。 按照 文献 1p.150 式( 8-13),验算带速 10 3 . 1 4 1 2 5 1 4 6 0 / 9 . 5 5 1 /6 0 1 0 0 0 6 0 1 0 0 0ddnv m s m s 5 / 2 5 /m s v m s , 带速合适。 3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2dd 。 根据已给条件 ,传动比 i 2.5 ,21 2 . 5 1 2 5 3 1 2 . 5ddd i d m m m m , 根据 文献 1p.157 表 8-8,圆整后取 2 315dd mm 。 ( 4)确 定 V 带的中心距 a 和基准长度 dL 1 根据 文献 1p.152 式( 8-20) , 308 mm 0a =2.28 mm mn=2.5 mm z3=35 z4=128 a=210 mm = 14 049 d3=90.18 mm d4=329.8 2 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4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3 1 9 0 . 1 8 9 0 . 1 8db d m m m m 圆整后取4 95 B mm,3 100 B mm。 5 计算齿轮的端面模数 tm 。 2 . 5 2 . 5 8c o s c o s 1 4 0 4 9 nt mm m m m m 6 计算齿顶高 3ah 、 4ah 和齿顶圆直径 3ad 、 4ad 。 *3 2 . 5 1 2 . 5an anh m h m m m m 3 3 32 9 0 . 1 8 2 2 . 5 9 5 . 1 8aad d h m m m m 432 . 5aah h m m 4 4 42 3 2 9 . 8 2 2 2 . 5 3 3 4 . 8 2aad d h m m m m 7 计算齿根高 3fh 、 4fh 和齿根圆直径 3fd 、 4fd 。 *3 ( ) 2 . 5 ( 1 0 . 2 5 ) 3 . 1 2 5fn a n nh m h c m m m m 3 3 32 9 0 . 1 8 2 3 . 1 2 5 8 3 . 9 3ffd d h m m m m 43 3 . 1 2 5ffh h m m 4 4 42 3 2 9 . 8 2 2 3 . 1 2 5 3 2 3 . 5 7ffd d h m m m m 8 结构 设计。 小齿轮齿顶圆直径不超过 160 mm ,故做成实心式;大齿轮齿顶圆直径不超过 500 mm ,故做成腹板式。 3.2.2 高速级 齿轮 (小齿轮 1,大齿轮 2)的设计计算 ( 1)齿轮的参数确定 高速级齿轮所承受的转矩小于低速级齿轮,当低速级齿轮和高速级齿轮采用同样的材料、热处理方法和模数、齿数时,低速级齿轮合格,则高速级齿轮是偏安全的,因此高速级齿轮设计时可以直接采用前面的数据,齿宽系数取小一点。 按照文献 1p.205 表 10-7, 高速级齿轮的齿宽系数 d 取0.9, 于是可以计算齿轮的齿宽 1 0 . 9 9 0 . 1 8 8 1 . 2db d m m m m 圆整后取1 90B mm,2 85 B mm。 旋向的确定:为了让中间轴上两个齿轮的轴向力相互抵 B4=95 mm B3=100 mm mt=2.58 mm da3= 95.18 Mm da4= 334.82 Mm df3= 83.93 Mm df4= 323.57 Mm B1=90 mm B2=85 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5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消,可以让齿轮 2 和 3 的旋向相同,根据工作机的转动方向可以判断出则齿轮 1 为右旋,齿轮 2、 3、 4 分别为左旋、左旋、右旋。 得到以下数据备用。 ( 2)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根据 文献 1p.218 式 (10-20)的校核公式 H H E H1( 1 )= tK F u ZZb d u g 其中 1.618K , 31 312 2 1 2 6 . 2 7 6 1 0 2 . 8 1 0 N9 0 . 1 8t TF d ,3.657ui , 1 90b mm , 2 85b mm , 1.69 ,1122HE = 1 8 9 . 8 M P a 4 6 1 . 72. 8M4 Pa33ZZ , H 2 H 1 H 4 H 3H + + 5 4 3 . 2 + 5 9 8 . 5 = M P a2 2 25 7 0 . 8 5 M P a 。则对于小齿轮: 3H1H1 . 6 1 8 2 . 8 1 0 ( 3 . 6 5 7 1 )= 4 6 1 . 7 8 M P a 2 9 9 . 4 8 M P a9 0 9 0 . 1 8 1 . 6 9 3 . 6 5 7 对于大齿轮: 3H2H1 . 6 1 8 2 . 8 1 0 ( 3 . 6 5 7 1 )= 4 6 1 . 7 8 M P a 5 6 . 2 3 M P a8 5 3 2 9 . 8 2 1 . 6 9 3 . 6 5 7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6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均合格 。 ( 3)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根据 文献 1p.216 式 (10-16)的校核公式 F a S aFF= tnK F Y Y Ybm =0.88Y , 2.5nm , F a 1 S a 1 F a 3 S a 3= = 4 . 0 7 8 5Y Y Y Y ,F a 2 S a 2 F a 4 S a 4= = 3 . 9 0 7 1Y Y Y Y , F 1 F 3 = 3 4 1 . 7 1 M P a , F 2 F 4 = 2 5 7 . 8 6 M P a 。 则对于小齿轮: 3F 1 F 11 . 6 1 8 2 . 8 1 0 0 . 8 8 4 . 0 7 8 5= M P a 4 2 . 7 6 M P a 9 0 2 . 5 1 . 6 9 对于大齿轮: 3F 2 F 21 . 6 1 8 2 . 8 1 0 0 . 8 8 3 . 9 0 7 1= M P a 4 3 . 3 7 M P a 8 5 2 . 5 1 . 6 9 均合格。 3.3 联轴器的选择 ( 1)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此处的联轴器用于连接工作机轴和低速轴(输出轴)的,由于轴的转速较低,传递的转矩较大,减速器轴和工作机轴之间会有较大的轴线误差,因此可以选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但是制造困难,成本高。因为此处的减速器是中小型减速器,输出轴和工作机轴的轴线偏差往往不是很大 ,为了节约成本,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它制造容易,装拆方便,成本低,能缓冲、减振。 ( 2) 联轴器 型 号 的选择 1 计算两根轴的最小直径。工作机轴和低速轴( 3 轴)的材料均取 40Cr,调质处理, 根据 文献 1p.370 式( 15-2)得 3 2m in 0 2PdAn 由文献 1p.370 表 15-3 得,轴转速低且单向旋转,取0A的较小值,即0=100A, 3 7 .1 2 1k WP , 2 = 4 3 .6 6 8 r / m i nn ,工作机轴 6 .9 8 k WwP , = 4 3 .6 8 r/m inwn 则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7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33 m i n 7 . 1 2 11 0 0 5 4 . 6 34 3 . 6 6 8d m m m m 3m i n 6 . 9 81 0 0 5 4 . 2 74 3 . 6 8wd m m m m 各增大 5%并圆整,得到 3 m in 58d mm , m in 57wd m m 。 2 计算联轴器的计算转矩。由文献 1p.351 式( 14-1)得 ca AT K T 其中 1450 NmwTT g, KA 根据文献 1p.351 表 14-1,取 1.3,于是 1 . 3 1 4 5 0 N m 1 8 8 5 N mcaT gg 查文献 2p.176 表 17-4,选取 LX4 型联轴器,两根轴均取直径60 mm。 四、 减速器的构造、润滑和装配图设计 4.1 减速器的基本位置尺寸 ( 1)初步 确定减 速器零件的位置尺寸值 根据文献 2p.25 表 4-1,计算出下列数据: 箱座壁厚 0 .0 2 5 a V ,由于是两级减速器, =3V , a 是齿轮中心距,为 210 mm,故 =8.25mm 。 箱盖壁厚 1 0 . 0 2 7 . 2a m m V ,但由于 1 8mm ,故取1 8mm 。 根据文献 2 的表 4-6,得到以下数据 。 4.2 减速器的 润滑 减速器 润滑方式不仅关系到减速器的结构设计, 同时也关系 caT = 1885 N.m LX4 型 联轴器 =8.25 mm 1 =8 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8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到轴系零件的设计,如选用挡油环还是挡油盘等等。因此在结构设计 之 前,应先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 ( 1)传动零件的润滑 计算齿轮传动的圆周速度,由于大齿轮 2 的圆周速度最大,为 22 3 . 1 4 3 2 9 . 8 2 1 5 9 . 6 9 4 / 2 . 7 6 /6 0 1 0 0 0 6 0 1 0 0 01 2 /dnv m s m sms 根据文献 2p.27 表 4-4,采用浸油润滑。 ( 2)滚动轴承的润滑 根据文献 2p.28 表 4-5, 2/v m s ,故选择油润滑中的飞溅润滑;由于 3/v m s ,不够形成油雾,所以要设置导油沟。 中间轴承座里面的轴承用刮板润滑。 4.3 轴 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4.3.1 高速轴( 1 轴)的设计计算 ( 1)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311 12 2 1 2 6 . 2 7 6 1 0 N 2 8 0 0 . 5 3 N9 0 . 1 8t TF d 11 t a n t a n 2 02 8 0 0 . 5 3 N 1 0 5 0 . 5 8 Nc o s c o s 1 4 0 4 9 nrtFF 11 t a n 2 8 0 0 . 5 3 t a n 1 4 0 4 9 N 6 9 8 . 9 6 NatFF ( 2)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轴的材料取 40Cr,调质处理, 根据 文献 1p.370 式( 15-2)得 3 11 m in 0 1PdAn 由文献 1 表 15-3 ,取0A的 较大 值 ,即0 110A ,1 7 .7 2 2 k WP , 1=584r/m inn ,则 3m i n 7 . 7 2 21 1 0 2 6 . 0 1584d m m m m 考虑到键槽的影响,将计算值提高 5%并圆整 ,得 m in 28d mm 。 ( 3)轴的结构设计 1 拟定轴的结构图如下: v=2.76 m/s 1tF = 2800.53 N 1rF = 1050.58 N 1aF = 698.96 N mind 28 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19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2 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a) I II 段安装 V 带传动的大带轮,带轮的直径为2 315dd mm ,由文献 2p.77 表 9-1,取 2.75ah mm ,2 2 3 1 5 2 2 . 7 5 3 2 0 . 5a d ad d h m m ,大于 300 mm,所 以 应 该 为 轮 辐 式 带 轮 , 带 轮 的 宽 度( 1 ) 2 ( 5 1 ) 1 5 2 1 0 8 0B z e f m m m m ,轮毂长度 L 为 70 mm,根据轴孔直径系列值,考虑结构尺寸等因素,取 32I IId mm ,该段长度等于轮毂长度,但考虑到左端要留出空隙安装轴端挡圈,故取 68I IIl mm 。 b) II 处的轴肩用于大带轮定位,轴径差为 6 10 mm 。考虑到 II III 段有密封毡圈,选用油封毡圈,根据文献2p.169 表 16-10,取0 38 d mm,故 38II IIId m m 。 c) 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承受径向力和较大的轴向力,故选用圆锥滚子轴承。 III 处的轴肩是非定位轴肩,仅仅是为了方便安装、拆卸轴承,轴肩高度不必太大,由文献 2p.158 表 15-5 初步选取轴承 30308,其尺寸为 4 0 9 0 2 5 . 2 5d D T m m m m m m ,安装尺寸2 m in 52 mD m,1m 49axD mm,故40I I I I V V I V I Id d m m, 2 5 . 2 5V I V IIl m m ,轴承左端的轴套直径选定为 52 mm。 d) IV 处轴肩目的是为了方便装拆齿 轮,取直径差为 4 mm,即 44IV Vd m m 。齿顶圆直径为 95.18 mm,超过了轴承的外径 D,因此无需设置挡油盘。齿根圆直径1 8 3 .9 3f md m,端面模数 2.58tm mm , IV V 段上的键槽根据 44IV Vd m m 查文献 2p.148 表 14-1,得平键截面 1 2 8b h m m m m , 1 3.3t mm , 1 1 8 3 . 9 3 4 4 3 . 3 1 6 . 6 6 5 22 2 2 2f I V V tddx t m m m m m 则根据文献 2p.80 表 9-2 可知,应该采用实心式齿轮。为了保证套筒可以压紧大齿轮, IV V 的长度应该比齿轮宽度略短,齿轮 1 宽度1 90 B mm,故取 88IV Vl mm B=80 mm L=70 mm I IId = 32 mm I IIl = 68 mm II IIId = 38 mm 轴承 30308 III IVd VI VIId 40 mm VI VIIl 25.25mm IV Vd 44 mm 小齿轮 1 实心式 IV Vl 88 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0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e) V VI 段 定 位 轴 肩 , 根 据 轴 承 的 安 装 要 求 , 取52V VId m m 。 f) 确定 II III 段长度。 在 II III 段上选用凸缘式轴承盖 。由文献 2p.30 表 4-6,箱体内壁至轴承孔端面的距离为1 1 2 ( 5 1 0 )L C C ;由文献 2p.91 表 9-9,轴承外径 90 mm,轴承盖螺钉需 4 个,直径 3 8d mm , 轴承端盖凸缘厚度为 3 1.2 .1 2 8 9 6e d m m ;采用油润滑,轴承端面至箱体内壁的距离 3 3mm ;轴承宽度2 5 .2 5T mm ;显然 II III 段长度大于 13L e T 。根据文献 2p.25 表 4-1,轴承旁连接螺 栓直径为1 0.75 fdd , 0 .0 3 6 1 2fda 0 . 0 3 6 2 1 0 1 2 mm=19.56 mm, 按标准直径取 =20fd mm , 1 16d mm ,由文献2p.25 表 4-2,取扳手空间 1 24C mm , 2 22C mm ,1 61L mm 。 13 4 2 . 3 5L e T m m , II III 的长度要大于此值,因为轴承盖和机架之间还有调整垫片,其厚度不可忽 略,另外轴的外伸端和大带轮连接,装拆轴承盖螺栓需要一定的距离,所以选定 58II IIIl m m 。 g) 确定 III IV 段长度。 齿轮端面到箱体内壁的距离2 11mm , 23 2I I I I VlT 1 1 3 2 5 . 2 5 2 = 41.25mm。 h) 确定 V VI 段长度。由于两个轴承相对于齿轮是对称布置的,画图可知: 14V VIl mm 。 3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大带轮与轴的周向定位都采用平键连接。 I II 段上的键槽根据 32I IId mm 查文献 2p.148 表 14-1,得平键截面 1 0 8b h m m m m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 56mm ,根据文献 2p.45 表 4-7,考虑到带轮可能经常装拆,此处与轴的配合方式为 76Hk; IV V 段平键截面 1 2 8b h m m m m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 80mm ,选择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为76Hn ;滚动轴承与轴的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 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6m 。 4 确定轴上的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文献 1p.365 表 15-2,取轴端倒角为 2 45,各轴肩 圆角均为 1.6R mm 。 V VId 52 mm =fd 20 mm 1d 16 mm II IIIl 58 mm III IVl 41.25 mm V VIl 14 mm 键 10 856 键 12 880 倒角 2 45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1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5 拟定的装配方案如下: ( 4) 求轴上的载荷 1 首先 根据轴的结构图做出轴的计算简图如下,根据文献2p.158 表 15-5,查得 30308 型圆锥滚子轴承的 a=19.5 mm,因此计算得 L1=64.75 mm, L2=64.75 mm, L3=111.5 mm。 判断出 右旋的小齿轮 1 的受力方向如图所示。 2 1 2 8 0 0 .5 3 NtF , 1 1 0 5 0 .5 8 NrF , 1 6 9 8 .9 6 NaF 。压轴力1570NpF 。 3 求轴承受力。 1 1 4 0 0 N2 tFF A z F C z 。 齿轮分度圆直径1 90.18d mm,则 11 1 1 1 2 312()2a r pdF F L F L L LF C y LL 9 0 . 1 86 9 8 . 9 6 1 0 5 0 . 5 8 6 4 . 7 5 1 5 7 0 ( 6 4 . 7 5 6 4 . 7 5 1 1 1 . 5 )2 N6 4 . 7 5 6 4 . 7 53690NF C y 则 1 1 0 6 9 NrpF A y F F F C y 。 求轴承的轴向载荷之前要先计算其派生轴向力 , 根据文献1p.322 表 13-7 和文献 2表 15-5, 30308 型轴承的 Y 值为 1.7, 圆角 R=1.6 mm FAz FCz 1400 N FCy 3690 N FAy -1069 N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2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22 221 4 0 0 1 0 6 9 N 5 1 8 N2 2 1 . 7dF A z F A yFAY 22 221 4 0 0 3 6 9 0 N 1 1 6 1 N2 2 1 . 7dF C z F C yFCY 1d d aF C F A F,故 C 处轴承轴承被压紧, A 轴承被放松,故1 6 9 9 NaF C x F 。 4 求弯矩。 1 9 0 6 5 0 N m mzM F A z Lgg,突变弯矩101 3 1 5 1 6 N m m2a dMFgg, 11 6 9 2 1 8 N m myM F A y L gg,2 1 0 1 2( ) 1 7 4 9 4 5 N m my y rM M M F F A y L gg。 2211 1 1 4 0 5 5 N m myzM M M g,2222 1 9 7 0 3 6 N m myzM M M g。 5 扭矩 1T = T 1 2 6 2 7 6 N mm g。 从轴的结构图和弯矩、扭矩图可以看出截面 C 弯矩和扭矩最大,是轴的危险截面,只需校核 C 截面。 ( 5) 按弯扭合成校核轴的强度 按照 文献 1p.373 式 ( 15-5)得 FCx 699 N 1M 114055 N.mm 2M 197036 N.mm T= 126276 N.mm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3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222 ()ca MTW 根据文 献 1p.373 表 15-4,近似计算时,单键槽可以忽略,故轴的抗弯截面系数 W 3 3 3 30 . 1 0 . 1 4 0 6 4 0 0W d m m m m 因为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 0.6 ,轴的计算应力为: 221 9 7 0 3 6 ( 0 . 6 1 2 6 2 7 6 ) M P a 3 3 M P a6400ca 根据文献 1p.362 表 15-1,轴选择的 40Cr,调质处理,故许用弯曲应力 1 7 0 M P a ,大于计算应力,故安 全。 ( 6)滚动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 轴承型号为 30308,查文献 2p.158 表 15-5,得 90.8kNrC ,0 108kNrC 。 0.35e , 1.7Y 。 左边轴承所受到的径向力2 2 2 21 4 0 0 1 0 6 9 N 1 7 6 1 NF A r F A z F A y ,受到的轴向力为 0NFAa , 0 01761FAa eFAr ,则径向当量动载荷 r 1 7 6 1 NP A F A r 右边轴承所受到的径向力2 2 2 21 4 0 0 3 6 9 0 N 3 9 4 7 NF C r F C z F C y ,受到的轴向力为 699 NFCa , 699 0 . 1 83947F C a eF C r ,则径向当量动载荷 r 3 9 4 7 NP C F C r rrPC PA ,故取 rPC 进行计算。 查文献 1p.321 表 13-6,得载荷系数 1.0 1.2pf ,取 1.1pf 。则 r 1 . 1 3 9 4 7 N 4 3 4 2 NpP f P C 查文献 1p.320 表 13-4,得温度系数 1tf 。 对于滚子轴承,指数 103。 根据文献 1p.319 式( 13-5a)轴承寿命为 ca 33 MPa nts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同济大学 第 24 页,共 45 页 装 订 线 数据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106 6 3 33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级同轴圆柱齿轮减速器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382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