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校工作汇报9月13日.doc_第1页
中心学校工作汇报9月13日.doc_第2页
中心学校工作汇报9月13日.doc_第3页
中心学校工作汇报9月13日.doc_第4页
中心学校工作汇报9月13日.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市镇中心学校教育工作汇报尊敬的王书记及各位领导: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和着两节的喜庆,王书记和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来到两市镇中心学校调研教育工作,作为一名两市镇教育人,我深受感动,倍觉鼓舞!下面我就中心学校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敬请批评和指导。一、教育工作的成绩两市镇中心学校下辖中小学校29所,其中城区学校10所,片区学校19所。2011年上学期在校学生38922人,在职教师1512人。2010年,中心学校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依靠全体校级班子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高质量、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坚持发展校园文化,推行章程治校的管理思路;忍辱负重,以不足全县20的教育资源,承载了全县80以上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尽好了教育义务。为县城教育赢得了“潮急帆正两岸阔,教育长河百舸竞”的良好局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建设方兴未艾,办学条件日新月异。上半年,在教育局压缩建设项目的不利局面下,各学校上下齐心,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全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千万元,镇二中高标准田径运动场、湖塘学校教学楼、二完小综合楼、四完小高标准田径场、檀山中学全面整修工程均已竣工。四完小后续工程、一完小教学楼改造工程、镇四中综合楼建设工程、双兴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全镇整体办学条件大幅改善。二是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各级竞赛捷报频传。上年度,全镇创建了各类市级以上示范学校 11所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集体荣誉26个,代表邵东成功迎接了市级以上各类检查评比8次;2011年,是中考改革的第一年,我镇初三毕业会考再获丰收,省重点中学邵东一中录取线高于全县平均分数线50多分。一中录取分数线高于一中片区平均分数40多分。镇三中、镇二中继续保持了会考质量高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四中、镇一中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后来居上,多项指标全镇领先。此外,全镇中小学校学生还在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31人次,省级142人次,市、县级439人次。三是校园文化云蒸霞蔚,特色教室温馨可人。上半年,我们在全镇继续全面推行特色化教室建设。通过特色化教室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育人环境,实现教室环境标准化、教室布置特色化、师生关系和谐化的“三化”目标。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供了一流的现场。省、市、县各级领导视察镇二中、二完小、四完小校园文化建设时对此予以了充分肯定,对两市镇中心学校特色化教室建设的创举更是赞不绝口。四是教育理念超前引领,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上学期,全镇教改教研热火朝天。承担了国家、省、市、县科研课题 32个,共获县级以上课题奖励25个,在各类业务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17篇,获省级以上教研论文奖励177篇,获省、市、县级教学奖励87人次,镇三中教育科研更是荣获国家级奖励。二、教育发展的矛盾和困难当然,教育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发展的矛盾和困难还很多,当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群众读书困难。近几年来,要求进入城区就读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2008年净增学生1890人,2009年净增学生2179人,2010年净增学生2520人, 2011年下学期新增学生2730。为了接纳新增学生,缓解社会矛盾,城区学校不得不扩大班额,挤占功能室,由此导致的安全隐患常常令中心学校负责人和各校校长寝食难安。尽管如此,本学期,仍有部分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无法就读。二是教师队伍缺编严重。本学期,城区新增学生2730人,新增班级16个,且有43位教师退休,按班级数缺编187人;按学生数缺编723人。为了克服这一现实困难,中心校要求各学校从讲大局的观念出发,带着责任,通过富余教师分流、退休教师返聘、聘请临时代课教师等办法,暂时解决了这一难题。但是,由此额外增加的大量代课金成了学校的沉重负担。三是师德师风有待改进。主要表现是个别教师贪图金钱,肆无忌惮地有偿带养学生、私订教辅资料、强制学生节假日补课等。此外还有个别学校政策法制观念不强,好心办坏事,造成了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此,中心学校态度鲜明,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县教育局关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索拿卡要等的暂行规定和镇中心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狠抓教师有偿带养学生、私订教辅资料、节假日补课等不正之风。引导与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不要为了几个臭钱丢掉了自己的尊严,做有尊严的教师。三、教育工作的建议借此机会谈谈我们的三点建议。1、建议设立城关中心学校,统一管理县城义务教育。2010年底,两市镇行政区划已经一分为三,两市镇中心学校何去何从,恳请领导慎重决策。我们认为,当前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不宜随行政区划的调整而机械性地变动。一是教育资源配置没有三地平衡,不好三分天下,若强行三分,可能引发群体矛盾;二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将来三地势必要新建学校,将增大财政重复建设负担4个亿左右;三是一分为三后,县城教育缺乏统一管理,会导致无序竞争,不利于整体发展;四是一分为三后,必将增加行政成本,加大人事矛盾。因此,我们建议设立“城关中心学校”统一管理县城义务教育为宜。2、理顺教师队伍管理体系,强化中心学校的人事管理效能。当前,由于中心学校人事管理职责不清晰,出现了教师“调不动,评不了,管不住”的不正常现象。如我镇虽然整体严重缺编,但是个别学校却严重超编,但是由于管理职权不畅,一边教师闲的发慌,一边学校人手紧缺,本可平衡的中心学校却是无可奈何地“守着粑粑挨饥饿”。此外,在中心学校任用校级班子上外来干涉过多,一些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同志,中心校想用却用不上,个别善于钻营有门路的人往往捷足先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教育发展大局,教育用人环境有待“风清气正”。3、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加快县城学校建设步伐。1)扩建湖塘小学,按照县委办公会议精神,创办六完小。2)改造治理老二完小,创办七完小。3)撤并宋家塘小学至杏园小学,按30个班的规模规划扩建杏园小学,原宋家塘小学改办幼儿园。4)扩建生态产业园内的梅岭小学。至2015年达到24个班的规模。5)在生态产业园内的绿汀大道与昭阳大道交汇处新建一所规模为60个班的小学和一所60个班的初级中学。6)在生态产业园内北岭路与火车站交汇处新建一所60个班的初级中学。7)在生态产业园中心位置新建一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