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港疏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广西钦州港疏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广西钦州港疏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广西钦州港疏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广西钦州港疏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述1.地理位置钦州港位于北部湾湾顶位置,湾口朝南,东、北、西三面丘陵环抱,呈典型的台地溺谷地貌、湾口一带深槽浅滩呈指状向湾外延伸。钦州港位于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处在北部湾的顶部、钦州湾的中部,三面环陆,一面向海,具有良好的天然深水水域和广阔的陆域,是我国西南海岸线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南北钦防”环钦州湾沿海地区的中心枢纽和该区域“人”字型生产力布局的腰椎,其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我国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2.工程规模及结构形式本合同航道段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工程的标段,桩号为K0-028K10+086.870,航道长约10.115Km。设计底标高为-13.0m(当地理论基准面),航道设计底宽为160m。其中:淤泥8888138m3,淤泥质粉质粘土5835m3,砂8404m3,砂砾15030 m3。边坡:本段航道覆盖层(包括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砂和砂砾)设计边坡为1:10,岩石设计边坡为1:1。第二节 编制依据(1)钦州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工程标段施工图;(2)钦州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工程标段招标文件相关内容。(3)钦州市港口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施工招标补遗文件。第三节 工程要求1.工程质量要求根据本合同规定,本工程质量要求达到现行国家验收规范规定的优良等级,主要分项优良品率达到100。根据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能力,我们承诺本工程的质量达到交通部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优良工程等级。2.工期要求根据合同规定,本工程施工工期为15个月。3.技术标准根据标书规定,本工程执行以下规范和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港口航道爆破技术规范GBJ286-90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疏浚工程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221-98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 319-99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324-96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4.主要工程数量疏浚工程量表土类设计断面工程量(m3)超挖工程量(m3)小计(m3)疏浚工程淤泥888138150359510391733淤泥质砂土019921992淤泥质粉质粘土58351245518290砂84043355141955砂砾150301498530015合计(m3)10483985第三节 工程质量承诺本工程的质量总目标为:全面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满足交通部颁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24-96)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工程质量达优良级标准。第四节 工期承诺我公司将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设备,运用目前国内先进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进行快速、灵活的动态管理,在保证安全生产,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进度,保证在施工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满地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工程内容。第五节 环境保护承诺在本工程中我公司将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施工环保工作,制定具体制度及环保措施,密切联系当地环保部门,有效运作管理、实施、监督、检测等,将环境保护的具体指标落实到位,把环保措施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承诺:我公司已通过的“三位一体”认证中环境方针:预防污染、节能降耗、文明施工、构筑屏障、造福社会。避免不讲科学、盲目冒进的工作作风,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创优质工程的同时,创建一流的文明施工工地。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三章 工程条件第一节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钦州湾由于受NNE向压扭断裂和SSE向张性断裂的影响,岩层极为破碎,加上遭受冰川后期海侵,逐渐形成岛屿星罗棋布、港汊众多且蜿蜒曲折的典型溺谷型海湾。钦州湾由内湾、外湾及连接两者的潮汐通道构成。内湾又称茅尾海,水面开阔,长宽各约13Km,纳潮量约2.14.5亿m3。上游东北向和西北向有钦江和茅岭江注入,下游岛屿星罗棋布,以数个大小不一的口门与潮汐通道向连接。青菜头以南为外湾,呈喇叭形展布,以大面墩与企沙为湾口东西界,南北长约13.2Km,湾口东西宽约26.4Km。东侧有三墩石梗,西侧有象骨沙,使湾口在中潮位以下宽度压缩为10Km左右,从而构成天然的防浪屏障。湾内潮流脊中规模较大的老人沙,长7.5Km,宽约0.7Km,呈NNWSSE走向,低潮时部分漏出水面。湾内有东、中、西三条主要潮沟,呈辐射状由青菜头向西南和东南方向延伸至湾口,由于落潮流减弱和湾口外沿岸流输沙形成拦门沙。青菜头为石质孤岛,位于潮汐通道的东侧,将出入茅尾海的潮流分成东、中、西三支。东潮沟与潮汐通道走向大致相同,与湾内涨潮流方向一致,是涨落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青菜头东侧有一长2850m的深槽,拦门沙宽23Km。中潮沟主要是落潮流惯性作用形成的一个分支,潮沟宽而浅,无深槽,拦门沙宽约2.5Km。西潮沟是以落潮流为主体塑造的,槽宽水深,在青菜头至大红排航段以及散顶沙东侧10m以上的深槽,总长达6.6Km,拦门沙宽1.5Km。潮汐通道由青菜头至亚公山长约8Km,宽约12Km。东岸岛屿遍布,高度为2070m,表面植被覆盖良好,岛屿周围基本无泥沙浅滩。西岸岛屿数量略少,港汊甚多,内有许多小海湾,湾内大片浅滩发育。由历年钦州湾的地形测量资料可知,近几十年来钦州湾处水域水下地形变化不大,水沙动力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用深槽及其自然水深进行深水航道建设是可行的。2.气象钦州港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盛行季风,东无严寒,夏无酷暑,高温多雨,干湿分明。根据位于东经10833,北纬2145的龙门海军气象站历年气象资料,气象要素统计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9最高月平均气温:28.8最低月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气温:37.5(1981年5月)极端最低气温:1.1(1977年1月31日)年平均日气温高于35的天数为2天。(2)降水本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66.7,11月至翌年3月期间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1.3;以8月的降水量为最多,为449.5mm,占全年降水量的20.1。多年平均降水量:2227.3mm年最大降水量:2961.5mm(1961年)年最小降水量:1426.0mm(1977年)日最大降水量:359.9mm(1971年9月29日)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mm的日数为26天。(3)风况本地区季风分布特征比较明显,每年58月多偏南风,尤以67月最多,10月至翌年3月多偏北风,4月和9月为偏北风气旋和偏南风气旋交替时期。全年常风向N,其频率为26,次常风向为NNE,其频率为9.2;强风向为N,其最大风速为31m/s;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多年平均风速大于8级大风日数为7天。各向最大风速和频率见下表。多年平均各风向频率和最大风速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频率(%)26.03.04.57.07.07.0最大风速(ms)312212191521151621风向SSwSWWSWWWNWNWNNWC频率()7.29.4最大风速(m/s)161511891627本地区每年511月份受台风影响,其中7、8、9三个月较为集中。据历年资料统计,影响本地区的台风每年24次,最多5次。台风袭击时,常伴有暴雨或大暴雨。(4)雾况本地区雾多发生于冬季11月至次年4月之冬春季节,夏季出现雾的机率为最小。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数,多年平均为20.2天,年最多雾日数达32天。(5)相对湿度本地区相对湿度以春季3月和雨季68月最大,10月至次年1月为相对湿度的低值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历年最大相对湿度为100,历年相对最小湿度为22。3.水文(1)潮位本说明中潮位、高程均以果子山理论深度基准面为零点,该基准面与其它基准面的换算关系如下图钦州湾潮型为不规则全日潮,潮差大,息潮时间短,落潮历时小于涨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流向较稳定。一月内全日潮约为1925天,其余为半日潮。根据龙门海军水文站资料统计,其潮位特征如下:多年最高潮位:5.83m(1986年7月22日)多年最低潮位:-0.69m(1968年12月22日)多年平均潮位:2.40m多年平均高潮位:3.66m多年平均低潮位:1.15m最大潮差:5.52m(1968年12月22日)平均潮差:2.51m平均涨潮历时:10小时23分平均落潮历时:8小时设计高水位:4.68m(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设计低水位:0.40m(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2)乘潮水位钦州港各种乘潮历时下乘潮水位见下表历时(h)乘潮水位(m)P22.533.54105.034.974.904.804.71204.844.784.704.624.52304.704.644.574.494.40404.574.524.454.374.29504.424.374.324.234.456044.084.00704.054.013.953.893.81803.823.783.723.663.59903.513.473.433.373.30注:乘潮水位从果子山理论深度基准面计。(3)潮流根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1994年11月的钦州湾东西航道开发及其回淤研究报告,湾口朝流呈往复流。内湾涨潮方向指北,及涨潮流由西南进入湾内后,受东岸边界影响,在东侧呈NNW流向青菜头,并沿潮汐通道进入茅尾海,落潮方向相反。涨落潮流均与航道走向大体一致,落潮潮流可将携带的泥沙向外海推移,这对航道的开挖是有利的。航道开挖-13.0m水深时,沿程涨潮平均流速最大增加7,落潮平均流速最大增加11。本工程的建设不会改变钦州湾的潮流特征及特性。(4)波浪根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2003年9月广西钦港10-15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工程波浪数学模型报告研究成果,10万吨级航道的波浪要素见下表。位置强浪向水位50年一遇25年一遇H4%(m)T(s)L(m)H4%(m)T(s)L(m)果子山作业区SSE设计高水位1.464.0924.471.424.0423.96设计低水位0.72.8311.000.692.8110.85鹰岭作业区SSE设计高水位1.454.0725.461.424.0224.85设计低水位0.692.8112.180.692.8112.18大榄坪作业区SSW设计高水位1.884.6329.721.824.5528.98设计低水位0.863.1212.640.863.1212.64大环作业区SW设计高水位2.255.0735.282.164.9834.25设计低水位1.043.4516.101.043.4516.10三墩作业区WSW设计高水位2.545.3940.902.425.2539.33设计低水位1.624.3125.311.594.2825.024.泥沙(1)悬移质钦州湾悬沙来源于陆相来沙和海相来沙。陆相来沙数量取决于注入钦州湾的茅岭江和钦江径流输沙量。入湾江河来沙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大冬季小:以注入茅尾海的钦江为例,夏季输沙年均为30.14万吨,冬季输沙年均仅为0.52万吨。茅尾海实际上为以钦江、茅岭江为主要径流的共同河口海滨区,入注径流受到潮汐通道的海水顶托并与之混合,所携带悬沙大部分沉积在内湾,而不易向外湾及湾外海区扩散。浅海区域的泥沙以海相来沙为主。夏季盛行偏南风(向岸)波浪掀沙作用在浅海区域较为强烈,在风浪及潮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含沙量较高的水体并使泥沙不断向近岸输移。冬季盛行偏北风(离岸),波浪掀沙作用较弱,水体含沙量明显小于夏季,其值相差一个量级。此外,以潮流脊(槽)体系为主的水下浅滩和近岸浅滩,其床面物资中的细颗粒成分在(风)浪、潮作用下,亦可被掀动并随潮流迁移。在上述风浪、潮流和径流的动力背景下,钦州湾的水体悬移质含量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的特点。夏季,径流携沙量达,自茅尾海中部至潮汐通道汇合口,水体含沙量略减(由涨潮时0.090g/l、落潮时0.114g/l,减为涨潮时0.055g/l、落潮时0.078g/l)。据海岸带调查资料,最大含沙量由潮汐通道至外湾近湾顶处几乎不变甚至稍有增大(涨潮时0.058g/l、落潮时0.075g/l);自外湾湾顶向外(以西水道附近为例)至5m水深处,含沙量又有所增加(底层涨潮时0.065g/l、落潮时0.095g/l);再向海含沙量有下降且涨潮时比落潮时含沙量大(15m水深处,底层涨潮时0.056g/l、落潮时0.042g/l)。冬季,径流携沙量少,自茅尾海上部至潮汐通道汇合口,水流束窄,水体含沙量略增(由涨潮时0.007g/l、落潮时0.013g/l,增为涨潮时0.0112g/l、落潮时0.0138g/l),含沙量自潮汐通道向外湾近湾顶处锐减,且涨、落潮时含沙量接近(涨潮时0.0013g/l、落潮时0.0016 g/l);自外湾湾顶向外(以西水道附近为例)至5m深处,含沙量有较大增幅(底层涨潮时0.0023g/l、落潮时0.0080g/l);再向海含沙量又下降(15m水深处,底层涨潮时0.0009g/l、落潮时0.0044g/l)。(2)底质钦州湾内湾(茅尾海)自湾顶向海沉积物逐渐变粗,由砂质泥变为泥质砂,再过渡为粉细砂和中粗砂。湾颈地区中部为粗砂和极粗砂,甚至基岩裸露于湾底。湾颈两侧的小湾内往往角砾上覆盖泥质。湾口处的拦门沙主要是海侵残积物,由细纱夹淤泥组成。外湾沙体呈长形,顺潮流展布,系典型潮流脊(槽)体系。自青菜头向南、三墩沙以西5m水深以内约1010Km2的大片水域,沉积物以粗颗粒泥沙为主,沉积物中粒径为0.191.55mm,平均中值粒径为0.23mm。钦州湾的东侧浅水区、三墩沙南北处及5m水深以外湾口区的海域,沉积物粒径变化不甚明显,物质较细,中值粒径在0.005mm左右。5.工程地质和地震5.1工程地质钦州港及周边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在金鼓江航道周围和青菜头、三墩附近主要分布有志留系(S)、侏罗系(J)和第四系地层,三墩以外的湾口则主要以志留系(S)和第四系为主。钦州港100万吨级航道地形起伏不平,勘查区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滨海地貌。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疏浚揭露,锦州港进港航道地质资料如下:5.1.1第四系覆盖层a淤泥:灰色,饱和,上部多数呈流塑状态,下部少数呈软塑状态。成分以淤泥为主,混贝壳碎片及不等粒砂等。标贯试验N13击,厚度1.5m13.5m。b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状态,粘性中等,稍有滑腻感,以用手指捏成型,含少许贝壳碎片,局部含有少量粉砂。层厚1.5013.5m,标贯试验N28击,平均3.60击。c淤泥质粘土:深灰色,淤泥混砂为主、偶含贝壳碎片,下部多混砂砾。含水量饱和,松散,软塑状态。标贯试验N15击,厚度1.5m11.9m。d砂层:灰色灰白色,中密状态,砂砾成分主要以石英砂为主,以粉细砂居多,局部以中粗砂和砾砂为主,与基岩接触带大部分为密集状态。含淤泥较多时略具粘性,层厚1. 04.30m,标贯试验N1140击,平均21击。e粘土:紫红、灰黄色灰褐色,以粘土及粉土为主,局部混少量细砾。软可塑状。标贯击数N为414击,厚度0.65.5m。主要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厚度不均,连续性较好。f砂砾:浅黄色、灰白色,成分为石英,颗粒直径一般215mm,呈棱角状,含贝壳碎屑,局部混少许泥质。含水量饱和,松散稍密。一般标贯击数N为1020击,厚度0.39.4m。g卵石:浅灰色、黄褐色,混砂,局部混粘性土。卵石平均粒径2050mm,次滚圆状滚圆状。松散稍密,含水量饱和。零星分布,厚度薄。标贯击数N为830击,厚度0.34.3m。5.1.2岩基多种岩性或单一存在或互为夹层,岩面埋深不一,起伏不定。按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两大层,按岩石的组合特征可分为以下五层:a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灰褐色、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稍湿很湿,岩石节理发育,较破碎,质软,用手可折断,钻进容易,取岩芯较难。标贯试验N2245击,分布范围较小,呈扁豆状、透镜体状分布。层顶最大标高-16.14m,厚度0.302.10m。b强风化砂岩、粉砂岩:浅黄色、灰褐色,薄中厚层状,岩石节理发育,且破碎,节理中多被石英脉充填,钻进时钻具偶有跳动现象,岩芯用手搓即粉碎,标贯试验N2546击,呈透镜状分布于航道,呈零星分布。层顶最大标高-16.14m,平均厚度1m。c中等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深黄夹灰色,灰褐色,薄中厚层状,岩性基本与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相同,岩石较坚硬,钻进时钻具剧烈跳动,标贯试验N50103击,层顶最大标高-17.34m,钻探控制深度3m左右。d中等风化砂岩、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浅黄色、灰褐色,薄中厚层状,岩性基本与强风化泥岩、粉砂岩相同,岩石坚硬,钻进时钻具剧烈跳动,标贯试验较困难,N51128击。层顶最大标高-17.34m,钻探控制深度3m左右。e中等风化砾岩:灰白色,中厚层状,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砾径215mm,次滚圆状,泥质胶结。岩质较硬,标贯击数N为90击,开挖困难。零星分布,厚度大于3.50m。5.2地质构造及地震5.2.1地质构造钦州港位于南华准地带华夏褶断区,粤西隆起南端,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由于受到多次地质运动的影响,使志留系的岩层产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现象、岩层倾角较陡,节理较发育。后期沉积的侏罗系岩层受到地质构造影响较小,所以岩层产状较平缓,分布比较稳定,勘探未发现对航道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5.2.2地震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资料,钦州港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场地土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类,属抗震不利地段。航道两侧边坡部分为淤泥及砂层,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塌落现象。根据本标段地质勘察资料和航道设计底标高,本标段航道疏浚全部为覆盖层开挖,没有卵石、强风化岩和中风化岩开挖。第二节 施工组织条件1.交通与通讯条件本工程位于港口开发区内有无线通信系统和移动电话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和设施完全能满足施工船舶与岸通讯要求。此外,钦州港务局配置的全球卫星导航监理系统(DGPS)可为施工船舶提供导航定位服务。钦州港已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进港公路、进港铁路、通讯、用水、用电等生活、生产设施均能保证本工程建设的需要。2.管理、后勤与供应条件根据该工程特点,如果该工程中标,为确保工程工期和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我公司将发挥整体优势,选派一批参加类似工程建设、施工经验丰富、作风过硬、技术素质高、政治素质好、质量意识高、组织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钦州港10万吨级进港航道扩建工程标段项目经理部,组织一批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技术骨干充实一线,形成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技术过硬、勇于吃苦、敢打硬仗,质量意识高、能够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施工工艺,发挥我公司设备优势,抽调性能最好的设备投入工程,不足部分购置或租赁,确保所需设备及时到位。项目经理部办公地点在业主指定的场地内。现场施工用水、电已接至现场。3.临时施工用地在业主指定的场地内进行合理规划,以解决临时工棚、堆放管线及陆地机械的场地。4.避风锚地钦州港现有万吨级锚地设在西航道进口西南方向5.6Km处,中心点坐标212928N,1083051E,面积1.61.6Km2,能同时锚泊4艘万吨级以下的海轮。钦州港3万吨级航道现有3个锚地,1锚地为12万吨级锚地,设在3万吨级航道进口正东方向3.5Km处,面积25Km2。2、3锚地为5万吨级锚地,设在3万吨级航道进口正南方向,面积均为510Km2。5.施工干扰本工程施工现场位于3万吨级东航道上,东航道进出的大型船舶对对航道疏浚施工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时须采取避让措施。第四章 工程施工准备第一节 组织条件准备为了统一协调指挥,避免干扰,我公司对本工程统一进行施工组织管理。项目经理部选派具有丰富的管理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使之满足整个工程管理的需要。为使该项目经理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应与业主、监理、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密切协调,形成健康的轨道(项目组织机构图如下)。项目经理项目组织机构图管线队施工船舶测量部财务部船机部工程部安调部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第二节 技术条件准备(1)通过工程的设计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技术要求;(2)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定位控制点资料进行本工程的施工放样;(3)利用已建类似工程的施工技术经验为本工程提供施工的借鉴和指导;(4)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可以即时扩充覆盖到本工程。第三节 营业条件准备(1)本工程应尽早落实原材料供应、检验实验渠道;(2)尽快与海事局、环保局、海洋局、渔业水产局、银行、税务、公安等部门联系,办理本工程施工的相关手续;(3)本工程以业主提供场地搭建的项目经理部办公场所及施工营地。第四节 现场条件准备(1)现场及船舶施工用水、食用水通过甲方提供的用口引至需用地点;(2)现场陆地施工用电利用业主提供的用电接口进行供电布置,并配备柴油发电机在现场发电;(3)现场通讯采用移动电话和高频对讲机及我公司自行开发的船舶指挥调度系统;第五章 施工总体部署第一节 总体设想本工程的特点是工期紧,疏浚施工相互干扰多、挖深大、工序搭接多。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工程的艰难性,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在技术、船机设备、人力资源、物质和协调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格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制定一系列安全、质量、环保、工期的保证措施;确保提前竣工,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在总体布置和施工安排上,必须精心考虑:(1)统一使用辅助设备,便于船机设备保障。(2)统一进行施工导流,减少施工干扰。(3)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及施工特点,本工程的重点是抓好以下施工环节:务使耙吸船和吹泥船有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航道的成型进度要求; 确定科学合理的分层开挖标高和船舶平面布置,严格控制超宽和不必要的超深。努力创造航道清淤施工条件,减少施工船舶的相互影响。第二节 工程特点分析与主要措施根据现场条件和设计文件要求,本工程有以下特点:(1)施工区交通、水电、通讯条件较好。(2)工期紧、标高复杂、挖深大、耙吸船直接将航道清淤挖至设计标高、工序搭接面多、施工控制要求高、工地内部施工干扰大。(3)耙吸工程量大,耙细船组弃泥要协调好。(4)本工程位于3万吨级航道上,大型船舶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航道开挖不能影响船舶船舶的正常营运,施工时以航道轴线为中心分两条施工。(5)施工区施工面不大,施工船舶的施工展布、补给不方便。根据对工程特点的分析,制约总工期的主要问题是施工设备的保证、平面布置和挖泥施工与船舶进出港作业之间的协调。为了确保工期,在组织施工时应力求合理安排挖泥船并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尽量避免或减少各工序的相互干扰。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同时安排四艘耙吸船进行航道清淤施工。 (2)航道挖泥原则上分层开挖。第三节 总体施工流程人员、设备进场弃土至弃土点 航道挖泥竣工耙吸挖泥船重复进行航道及边坡开挖弃土至弃土点1500m3耙吸挖泥船进行航道开挖4500m3耙吸挖泥船进行航道开挖第四节 施工船舶配置1.挖泥船配置根据本工程土质、工程量分布和水深等条件,本工程拟选用下表所示挖泥船进行施工。施工船舶性能表船型生产能力(m3/h)数量(艘)设备性质施工区域5100m3耙吸挖泥船46001租赁航道3500m3耙吸挖泥船30001租赁航道2200m3耙吸挖泥船17001租赁航道1500m3耙吸挖泥船10001租赁航道第五节 现场检测与测量设备本工程使用的现场测量与检测主要设备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型 号精 度备 注DGPS基准台NDS200 -LR13m法国SERCEL公司制造DGPS接收台NR10313m法国SERCEL公司制造全站仪DTM-4302mm+2ppm瑞典制造水准仪WTLD N22mm/km日本制造测深仪IT-4490.1m美国IT公司制造潮位遥报仪VYNER0.05m英国制造第六章 主要工程施工方法第一节 航道土方开挖1.工程概况本工程航道挖泥总量约为(含超深超宽量)10483985 m3,航道长10.115K,设计有效宽度为160m,航道底标高为-13.0,挖泥边坡1:10,岩石边坡1:1。挖泥区域的土质大致为:淤泥、淤泥质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砂、砂砾。淤泥、淤泥质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砂、砂砾用自航式耙吸式挖泥船施工,抛泥区位于航道西南侧,距10万吨级航道设计起点约7.9Km,面积为3.695.18Km2。 2.现场条件准备2.1现场施工用水、食用水考虑用甲方提供的用水口引至现场;2.2现场陆地施工用电考虑用甲方提供的用电接口布设线路;2.3现场通讯采用移动电话和高频对讲机及我公司自行开发的船舶指挥调度系统;2.4避风锚地在有甲方提供的专用避风锚地,可供中、小型工程船舶避风。3. 耙吸式挖泥船施工工艺流(见下页)耙吸船GPS定位、就位耙吸船开始施工挖泥、装船耙吸船布锚大致就位耙吸船至倒泥区倒泥返航继续开挖4.施工船舶配置和作业效率4.1施工强度分析航道挖泥总工程量10483985m3,计划工期12个月令20天,月均强度825510m3,一艘5100m3耙吸船月施工能力为4600 m3/h10h20天/月920000m3。一艘3500m3耙吸船月施工能力为3000 m3/h8h20天/月480000m3。一艘2200m3耙吸船月施工能力为1700 m3/h8h20天/月272000m3。一艘1500m3耙吸船月施工能力为1000 m3/h8h20天/月160000m3。累计月施工能力满足要求。4.2施工船舶配置航道挖泥配备一艘5100m3耙吸船、一艘3500m3耙吸船、一艘2200m3耙吸船、一艘1500m3耙吸船。5.测量控制及施工船舶上GPS的配置5.1 测量控制5.1.1建立GPS基准站和GPS测量系统相对坐标系,对挖泥施工进行总体测量控制,选用GPS测量系统挖泥控制软件(详见第6章施工测量)。5.1.2建立挖泥平面网格按挖泥平面分区,并依据船舶的工作性能(每一船地)在每一挖泥施工区纵横向分条形成大网格并标明里程,之后在每个大网格里,再进行纵横向分条形成小网格。把已经分好网格的全部挖泥区位置图连同基槽设计轮廓线一起输入电脑,用于挖泥施工。在具体挖泥施工时准确控制绞刀对准相应的小网格依次施工。5.2船舶上GPS的配置在每个挖泥船上各配置2套GPS和1套双频GPS全站仪测量系统,GPS接收机天线设置在船艏、船艉及扒杆顶部,用以控制船的姿态及绞刀准确位置,电脑显示器设置在操作室内,以便随时和直观的监控挖泥位置并方便指挥船舶的移位。6.施工方法6.1挖泥船的粗定位挖泥船由锚地驶入施工现场水域,利用事先设置的导标进行粗定位。在挖泥船操作室里的电脑显示屏上看到挖泥船进入拟施工区后,立即抛船艏及船艉八字缆系在已经设置的合适的系缆浮鼓上。6.2挖泥船准确定位挖泥船粗定位完成后,通过电脑显示屏,由操作手指挥,对挖泥船进行准确定位,把挖泥船准确定位在拟施工区的具体挖泥地点,并系紧各条缆绳,方可进行挖泥作业。6.3挖泥施工定位挖泥船驻位完成后,根据建立好的施工区域小网格,对挖泥进行定位,绞刀的位置对应于每一小网格,按分区、按船地依次施工。一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对下一挖泥进行定位施工;每一船地(即挖泥船的一次驻位)挖泥完成后,由船舶操作室内的操作手根据电脑屏幕显示指挥移船,进行下一船地施工,依此类推。6.4挖深控制每区段的挖泥底标高不同,挖泥前做好各区域挖泥标高表格,交给各挖泥操作手,以便挖泥施工时的核对和控制。挖泥作业过程中的挖深控制详见施工测量。6.5施工记录挖泥施工前把建立好的总挖泥施工区域网格图和各区段挖泥网格图交给挖泥操作手,挖泥操作手必需随时在网格图上标明完成区域的位置等挖泥情况,在网格图上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以便于每作业班交接作业和防止漏挖及重复施工。7.质量检验标准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挖泥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如下: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单元和数量单元测点检验方法1平均超深500每个断面(每5米1个断面)1用回声测深仪检查,2m一个点,取平均值2每边平均超宽15002在全部断面图上量测,取各边平均值8.测量验收按规范和标准进行测量验收。采用的测量船由双频GPS全站仪与数字化自动回声测深系统相结合进行测量,并采用软件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同步,取5米一个断面2米一个点电脑自动绘制测量图,具体方法和步骤详见施工测量。第七章 工程监测与施工测量第一节 平面与高程控制1.平面控制系统本工程平面控制系统采用54北京坐标系。本工程采用DGPS定位技术为测量、导航、施工定位。定位系统精度的检测及监控:零基线检测:在DGPS差分参考台基准点上,安装参考台GPS接收天线及DGPS接收机GPS天线,DGPS接收机RS-232口与计算机相连,接收并采用XYPLOT软件记录信号24小时,与基准点的已知座标进行比较,误差应符合13米的要求。基线检测:在离差分参考台5080km范围内的施工区中的已知点上安装DGPS接收天线,用XYPLOT软件记录定位信号24小时,与已知座标进行比较,误差应符合12米的要求。DGPS定位系统经业主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供本工地挖泥船及测量船使用。2.高程控制系统本工程深度基准面采用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施工前,设立满足施工要求的验潮站,并建立潮位遥报系统,为挖泥船和测量船提供实时潮位。为了控制疏浚土吹填的标高,需在吹填区的原有堤岸上布设高程控制网点。第二节 挖泥船施工定位及挖深控制1.平面位置控制采用DGPS进行导航定位。挖泥船挖泥作业及拖轮拖航时均安装DGPS定位仪,并与装有我公司自行研制的疏浚工程电子图形控制系统软件的计算机联合使用。挖泥船上及拖轮的DGPS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安装在陆地平面控制点上的DGPS基准台的差分信号,从而测得准确的挖泥及拖轮位置座标,通过计算机以图形的形式实时显示出挖泥船在设计疏浚区的相对位置。同时,在计算机的屏幕上以不同的颜色显示挖泥区不同标高的泥面。2.挖泥深度控制通过挖泥船自身的挖深显示仪,可知道实时的相对挖泥深度。潮位的变化通过安装在潮位观测站的自动摇报仪传送到挖泥船上,挖泥操作员据此不断准确地调整铰刀泥斗的下放深度。第三节 测量与放样作业要求(1)测量标准工程的所有测量工作均执行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4)标准。地形测量比例1:1000。水深测量比例:航道1:500。(2)施工放样施工区陆域边界放样;第四节 测量与放样实施方案按监理工程师提供测区范围内有关三角网及水准网点基本数据,并共同进行校核。核实后的数据由监理工程师确认或重新以书面形式最终正式提供。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最终三角网点及水准点资料,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4)的有关规定,增设施工控制点。施工控制网及放样元素必须校核。细部平面位置放样应避免误差的累积。放样必须有多余观测和完整的校核记录。施工平面控制、施工标志的设立、施工放样等技术精度均须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4)中的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常规测量。在实施测量工作前7天,将测量工作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工作计划应详细列明施测方法、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情况等内容。全部测量数据和放样参数应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在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时,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对照测量,并为监理工程师提供所需的全部辅助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按要求测设施工标志,进行施工放样,测设一定数量的永久轴线控制点,并定期检测其变化,竣工后须测定主要细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第八章 施工组织管理第一节 组织机构为了统一协调指挥,避免干扰,共享资源,我公司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统一管理。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如图所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物资设备部工程部安全调度部环保质检部综合部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第二节 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全权代表中港一航局五公司与甲方代表及有关方面联系,处理与该项目有关的事宜,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其主要职责是:(1)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委托代理人,代表企业履行企业与业主签订的承包合同;(2)作为项目经营者,在履行该合同的同时,负责实现企业对该项目所确定的目标;(3)与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接洽和讨论与项目有关的事宜,负责对外关系与协调;(4)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5)主持制订项目规划,并编制项目实施手册;(6)保证项目控制系统、项目质量体系和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7)主持项目管理的总体工作,批准经理部的日常工作费用和工程费用;(8)主持合同管理和工程分包工作;(9)检查、督促项目经理部人员严格遵守有关合同条款、技术规格书和有关规定;(10)安排竣工验收,并主持项目总结工作。2.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其主要职责是:(1)主持设计图纸审阅和召开施工交底会,并组织技术攻关及专题研究;(2)负责项目安全体系的建立、运行与维护;(3)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技术保证措施,编制施工方案;(4)组织编制分包工程招标书,并负责对分包商的资质进行技术审查;(5)审核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6)与甲方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接洽和讨论施工技术问题;(7)根据需要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和落实甲方提出的设计变更指令;(8)负责现场的生产组织,负责现场施工船舶的指挥调度,并组织工程的自检与验收;(9)主持典型工程施工及对质量事故的处理;(10)主持编写安全施工、施工技术总结。3.行政副经理行政副经理为后勤保障的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项目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运行与维护; (2)主管后勤供给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后勤保障;(3)负责思想建设工作,协调项目经理部内的人际关系;(4)主管劳动纪律;(5)主管后勤设备的维修保养;(6)主持编写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总结。4.工程主管工程主管对现场的施工技术问题、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负基本责任,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质量计划及施工程序;(3)组织现场施工,督促并检查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记录;(4)在其所分管的范围内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其控制下的工作顺利进行;(5)根据工程总进度安排,拟定各施工区、段的施工任务书,并经总工审定、项目经理批准后向施工单位下达;(6)与现场监理工程师接洽和讨论分项工程有关施工的技术问题等;(7)发生质量事故时填写事故报告单,协助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对质量事故的处理;(8)及时自检已完工程,负责准备验收资料,填写验收申请报告。5.船机主管船机主管对现场船机的使用、修理和船机安全负基本责任。船机主管在工作上为项目经理负责,在技术和行政上接受公司船机部的监督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编制船舶操作程序;(2)制定施工船舶月度保养计划;(3)联系、购买船用备件;(4)组织船员抢修船舶故障或联系进厂修理;(5)向主管机关申请办理或延长船舶各类证书。6.安调主管安调主管对项目的安全工作负基本责任。安调主管在工作上为项目经理负责,在技术和行政上接受公司安调部的监督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编制安全手册、应急程序和防抗热带气旋程序,并监督其执行情况;(2)进行常规性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3)与海上作业船舶保持联络,指挥船舶的调迁;(4)组织工地和船舶做好防台、抗台准备;(5)调查事故原因(如发生意外),并采取措施以防再次发生;(6)根据施工环境和季节变化制定施工安全措施;(7)联系安排船舶加油、加水工作。7.测量主管测量主管对项目的测量工作与测量质量的控制负基本责任,在工作上为项目经理负责,在技术和行政上接受测量公司的监督和指导。其主要职责是:(1)组织编制测量操作程序;(2)验收甲方移交的平面、高程控制点,建立工程施工需要的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网;(3)建立和维护定位系统;(4)按要求进行进场测量、进度测量和竣工测量;(5)按施工需要设立导标、浮标和水尺;(6)配合项目总工程师和工程主管对已完工程进行检查;(7)对其它施工细部进行测量校核;(8)计算需要通过测量确定的工程量。8.财务主管项目财务主管负责项目经理部的财务工作,为公司财务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 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财务规定,认真审核工地日常开支并给予报销;(2) 按规定及时准确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3) 监督执行项目经理部费用管理方法;(4) 为项目控制系统提供所掌握的成本数据;(5) 每月定期向项目经理和局财务部汇报工地的财务状况;(6) 根据收款申请表(经项目经理批准)向分包单位付工程款(转帐);(7) 按照奖金(工资)发放表及时领取现金并发放。第九章 劳动力使用计划表劳动力使用计划表数 量月份工 种123456789101112131415项目经理111111111111111项目总工程师111111111111111项目副经理111111111111111技术人员333333333333333质量员111111111111111测量人员445555555544443试验人员222222222222222财务人员222222222222222材料员222222222222222调度222222222222222电工222222222222222炊事员333333333333333船员5303030303030303030303030305修理工221010101010101010101010102力工202020303030303030303030303010合计517685959595959595959595959540第十章 工期保障措施第一节 施工进度控制1.施工计划管理为了便于控制施工进度,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