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品德与社会《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避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课时3、课前准备:(1)多媒体网络(2)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避难方法和地震的前兆。(3)所要填写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题:冀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地震中的避难教材分析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本课地震中的避难是主体二:当灾害来临时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分析: 汶川在3年前发生过8.0级的大地震,三年级小学生的亲人几乎都经历过那场举世震惊的灾难,学生们对地震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地震都有较深的恐惧心理。但是由于学生避震的知识不够全面,所以一旦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设计理念在教学中重点应用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三维教学目标态度:提高地震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地震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助的可贵精神,珍爱生命。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知识: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地震。2、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3、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教学难点: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入示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教学目标。1、教师出示一张汶川抗震纪念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图上的建筑物吗?对,它就是座落在汶川广场的抗震纪念碑。2、你们知道它是为了纪念什么而建造的吗?它是为了纪念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而建造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地震发生时的情形吗?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汶川地震时银行监控记录下的地震视频)。3、看完这段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自由发言。4、师:地震确实很可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震中的避难。【板书课题,让大家读课题】5、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a、地震来临时我们如何避难?(室内、户外、车中)b、地震来临有什么前兆?c、如果在地震中你被压在废墟下怎么办?师:同学们都了解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三个问题。二、自学指导1、教师引导:“地震的破坏力很大,在地震发生时人人都想逃生。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我们的逃生时间有多少吗?(仅有12秒)所以就有了“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的道理。那么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避难呢?”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找同学读)交流活动开始。2、填写学习记录表,解决问题。(幻灯片出示表格)3、老师适时指导。4、学生汇报教师注意让学生们学会倾听。四、导学释疑(一)如何避震对可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先行解决,把重点引到孩子们认识不完整或有分歧的地方。导学释疑1、 师:刚才听到同学们的汇报和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在记录表的这一栏大家填写的都相同,找同学说说。这一栏在车上填写的也出入不大,我们分析分析。我们就室内和户外其中的小问题共同探究一下2、 师:首先来说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室內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由发言(藏在桌子底下、床底下、高大的家具旁,家里空间小的地方、内墙墙角)3、师:在地震发生时为什么不能往外跑或往楼下跳呢?生:地震发生时逃离时间很短。生:地震发生时我们很难站稳。生:地震发生时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据科学家测算地震发生时只有大约12秒的时间供我们逃生,所以我们绝不能慌张,必须镇定冷静,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就地躲避,根本没时间往外跑,特别是住楼房的人们,往楼下跳也太危险了。4、师:躲在桌子底下和床底下都比较安全,可是还有比这些地方更安全的地方,那就是桌子和高大坚固的家具的旁边,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科学家做过实验,在地震时倒塌的房屋砸在高达家具上时,会在地面与家具间形成一个砸不到的夹角空间,所以我们躲在这个空间中是比较安全的。5、而且无论躲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应该采用蹲的姿势,双手护头或身旁的东西护住头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做此动作,然后回答问题。(它能把我们的身体缩到最小从而减少身体的受害面,头部又是我们身体之中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要加倍保护。)6、师:为什么躲在空间小的地方比较安全呢?我们家里哪些地方空间比较小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空间小的地方不容易到塌。另外像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的管道又有水也便于震后求生。说到这,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室内正确避震的方法。7、如果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户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对,在室外的人不能乱跑,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高山、大树、狭窄的街道、电线杆等危险物,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因为这些地方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所以我们都应该远离这些地方往空旷的地方跑。8、地震小测试 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二) 地震前兆1、同学们,现在的科学技术能不能特别准确的预测出地震将要发生呢?(生答:不能)。师:可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还是有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发生的。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地震前兆方面的资料,谁来说说。前人为我们编了一些地震前兆歌谣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地震前兆的歌谣)师:歌谣上除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还告诉我们哪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是地震的前兆呢?生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如果以后我们见到这些现象发生就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地震可能就要发生了。但是提醒大家也不要盲目的听信社会上的避震谣言,要学会判断,科学分析。(三)珍爱生命、创造奇迹1、师:在地震面前人是渺小的,如果在地震中我们真的被压在了倒塌房屋之下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生:不能惊慌,大喊大叫。生:要乐观自信。 生;可以用石块敲击墙壁,发出求救信号。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位小同学是怎么做的,读读小同学的话,体会自信自强。教师小结: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紧张害怕、冷静积极地进行自救和互救,千万不要放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在地震中通过自救创造奇迹的事例很多,下面打开书第81页,我们来看汶川地震时四个真实的事例。小组同学一起读事例,思考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汇报结果。2、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被救,还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个不舍不弃的祖国!看灾难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温家宝总理来了。他眼含泪水望着埋在废墟中的中学生,嘴里说着:“孩子挺住,挺住一切都会过去的。”解放军来了,地震后,道路被阻,汽车开不进去,他们就以脚代车,强行军90公里,路上到处是滚落的飞石,他们没有停下。到了汶川没有大型的器械,他们就用手挖,用镐刨、用肩扛。他们没有停下,一次又一次的余震,他们没有停下,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受灾的群众。听说血库缺血浆,全国各地鲜血的人排成了长队。大家都在说:“抽我的!抽我的!让我也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还有,还有许多许多正是因为强大祖国的不舍不弃,正是因为全国人民的不舍不弃,汶川受灾人民才能够擦干失去亲人的泪水,忍住家园被毁的伤痛,挺直脊梁,战胜灾难,和全国人民一起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共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汶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