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贾生 (3).ppt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贾生 (3).ppt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贾生 (3).ppt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贾生 (3).ppt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贾生 (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贾生 李商隐 贾谊 贾谊 前200 前168年 洛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人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 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 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 因遭群臣忌恨 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 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 贾谊深自歉疚 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 过秦论 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 等都很有名 辞赋以 吊屈原赋 最著名 1 前两句诗中 哪一个词是在赞美贾生的才华横溢 从中能看出汉文帝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无伦 能够体现贾生的才华横溢 宫殿正室接见贾生 郑重其事 求 访 虚心垂询 态度诚恳 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 此句是对贾谊的赞扬 着眼于其才华高超 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 无与伦比 2 品读第三句诗 汉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 可怜 可叹 诗人笔锋一转 皇上问询到半夜 谈着谈着 双膝都挪到贾谊的跟前了 似乎是很谦虚地聆听的样子 虚 字 举重若轻 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 留下悬念 显得跌宕起伏 3 揣摩最后一句诗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末句是全诗警策之句 是直接对 可怜 一词的回应 郑重求贤 虚心垂询 推重叹服 乃至 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 却是为了 问鬼神 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 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 通过 问 与 不问 的对照 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 讽刺极辛辣 感概极深沉 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作者介绍 李商隐 约813年 约858年 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 号玉溪 谿 生 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 唐文宗开成二年 837年 李商隐登进士第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 牛李党争 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 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 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主题把握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 他对皇帝昏庸 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诗人被卷入了牛李党纷争 屡受排挤 怀才不遇 诗人想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 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 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 求仙访道 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 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咏史诗偏向怀古抒情 借古讽今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1 这首诗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事件 乌江亭是 楚汉争霸 时期 项羽失败自刎之处项羽溃围来到乌江 乌江亭长建议他渡江回去 招兵买马 东山再起 项羽觉得愧对江东父兄 羞愤自杀 2 诗人对此的评论是什么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 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不善于把握机遇 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不善于得人 用人 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