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过程与方法搜集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搜集青铜器照片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对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对比能通过一定的思考总结出来。所以,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见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看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字)场景片段,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疑: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由此导入新课。(二)讨论课题,展示新知按照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本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框题“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说说甲骨文(1)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收集资料,谈谈对甲骨文的认识。师总结:甲骨文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并展示龟甲兽骨的图片。(2)展示图片,让学生找出甲骨文出土的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也就是殷墟);(3)补充“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有关史实。2、议议甲骨文(1)提出问题:甲骨文是几千年前商朝人使用的文字,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研究它呢?学生认真思考,回答: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教师最后总结甲骨文出土的意义。(2)展示图片,让学生辨认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并总结其特点,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引导学生看每课一得,比较甲骨文与金文的区别和金文的价值(金文是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材料)3.认认甲骨文展示图片:甲骨上的数字,甲骨文百家姓,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和印象,教师总结,说明甲骨文目前释读成功的只有两千多个,还有一些甲骨文至今尚未释读成功。4.写写甲骨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甲骨文十二属相,要求学生模仿甲骨文的写法,写出自己的属相。(过渡)我们所知道的商朝文化,除了甲骨文之外,还有什么呢?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什么是青铜器?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青铜器是由哪几种金属构成的?(铜、锡、铅) 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并配文进行简单的介绍。通过介绍,感受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商朝青铜工艺的高超。2、怎样制造青铜器?(1)讲解:商朝工匠已经掌握了精良的冶炼、制造技术,展示陶范法的图片,使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制作。(2)出示有关司母戊鼎的计算题,通过计算,使学生司母戊鼎铸造工艺的复杂和工程的浩大,同时感受商朝强大的国力。3、鉴赏与评价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商朝灿烂的青铜文明让你有何感想?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