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入:师:同学们,望岳这首诗大家还熟悉吧, (生齐跟说)好,大家一起来背诵下!大家背诵的很好,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杜甫壮志满怀,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国家的动荡,晚年的杜甫处境凄惨,居住于茅草屋。但是他虽身处茅屋,却依然情怀天下,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今天我们就到当年的杜甫草堂去看一看,看当年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够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对照书上的注释,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自由读。(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诗,师板书课题)师:同学们已经读了一遍了,那么,字音有没有读准?节奏有没有读对?请一位同学代表给咱们朗读一下!(一生大声朗读全诗)师:读得还不错。那么有没有读准字音呢?生4:“八月秋高风怒号”,就是这个“号”(ho)。师:老师觉得你有点紧张,没有读顺。你能再读一遍吗?(生4重读)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号”(ho),什么意思?生5:号叫、吼叫的意思。师:好,注到书上。还有没有哪个地方读错的?生6:“高者挂罥长林梢”的“梢”。师:有一点点读得不准。还有什么?(生小声说)同学们读一下最后一句:“何时眼前突兀”读什么呢?生7:“见此屋”,读“见”(xin)。师:“见”(xin)。你从哪里知道读“见”(xin)呢?我们知识迁移一下,有没有学过?生8:“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xin)。师:知识的迁移就是这样,这是一个通假字,这里读“见”(xin),请同学们标注。那么,刚才这个同学节奏读得很好,很顺畅,老师觉得还少了那么一点点语气。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下。请同学们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的基础上,感受一下朗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师深情朗读,生热烈鼓掌)师:谢谢同学们!我想大家对语气已经有一点点体会,那么,下来我们试读一下。(生齐读全诗)师:虽然说语气还那么欠缺了一点,但是,我听出同学们已经很努力的读出重音。不要急,我们慢慢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四遍了,我想同学们对内容应该有了一点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针对文本,提出一些问题,你读了后有哪些发现?或者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生9:我发现这首诗与一般的古诗不同,它是有两个逗号,才一个句号,三个句子放在一起,和平时那种对仗工整的古诗不同。师:对,这是一个不同。还有哪些发现?生10:除了和一般的诗不一样外,整个的文体也和一般的词不尽相同,它的顺序并不像普通的词一样是整齐的,顺序是作者刻意打乱的,我想这里面可能寄托了作者某种隐秘的情感。师:好的,他们发现都是形式上的不同,这个是没错的。这个同学说到了词,词虽然是长短句,但是它的格律是比较严格的。我们看看这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同学们把“歌”圈起来。“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做“歌行体”,是由古代的乐府诗歌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歌我们也不陌生,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乐府诗歌,非常有名的,是什么?生11:木兰诗。师:歌行体就是从这种乐府诗歌发展而来的,它多为七言,也有杂言,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长短不一的句式,内容多为叙事,与词体裁不同。还有没有问题?(生沉默)师:我们都觉得这首诗有点杂乱,那么,我们就先从梳理结构开始。看大屏幕(屏显:品读,理结构,赏语言)。请同学们尝试从事件、场景或表达方式三个角度梳理层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一下。生12:我是从表达方式来分的。从开头到“长夜沾湿何由彻”是叙事,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到完,它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师:你的理解好深刻。她从表达方式把诗分成了两个部分。那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表达方式,知道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吗?生(七嘴八舌):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师:她根据记叙和抒情把诗分成了两部分。还有同学从其他角度入手吗?(板书:记叙,抒情)生13:我是从事件把它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下者飘转沉塘坳”,是诗人面对狂风吹破屋子的焦虑;第二部分,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到“归来倚仗自叹息”,是说作者面对群童抱茅的一种无奈之情;第三部分,从“俄顷风定云墨色”到“长夜沾湿何由彻”,是写作者夜雨痛苦的感情;最后一部分,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到完,是作者期盼广厦,期望人民能早日解脱苦难。师:非常好。她不但分清了层次,还感受了诗人的心情。那么,场景的角度有没有人发现?生14:“俄顷风定云墨色”前面一部分是写的屋内,后面除了抒情,就是写的外边的情况。生15:我觉得她是说反了,“俄顷风定云墨色”前面应该是屋外的景象,后面的那一段应该是屋内的情景。师:最后是诗人心中的蓝图。那么,看一下这一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它应该是屋内还是屋外啊?(生说屋外)哦,是屋外,但按照内容,我们又把它划到了下一层。那么,这个是什么句?生(齐):过渡句,承上启下。师:既然歌行体是以记叙为主的,那么我们就先从事件开始吧。这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是“秋风”,请一位同学把有关“秋风”的诗句读一下。生1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师:这个秋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16:风力很大,吹得很狂。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生16:怒号。愤怒地号叫。师:风会愤怒地号叫吗?生16:这个地方应该是模拟风吹出来的声音,是拟人。师:从“怒号”我们就感到了风的猛烈之势。生17:还有“卷我屋上三重茅”,把我屋上三重茅草都卷走了,说明了风的力量很大。师:风的力量多大啊,那你换成“吹”读读,试试。生17:“吹我屋上三重茅”,觉得这个风力比较小。师:今天早晨下雨的时候也吹风,可连什么也没刮走。“吹”没有“卷”有力。刚才你还说到“三重茅”,“三重”是什么意思?生17:“三重”好像是一个尺度,好像是三尺、三层。师:有不同意见吗?生18:“三”应该是泛指多,是多重。木兰诗中学过“军书十二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十二”“百”“十”都是泛指多。师:那这个“三”我们也学过的:曾子曰生(齐):“吾日三省吾身。”师:学习诗文就要举一反三,这样我们积累的文言词语就会越来越多。以后你看到一篇陌生的古诗文,你就会联想到你以前学过的东西,就能把它解决了。“三重”在这里指的是“多重”。肆虐的秋风把茅草都刮到哪儿去了?大家一起读一下(生齐读:“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师:茅草都被刮到江对面去了。那么,在秋风中茅草乱飞的这个画面、这个景象,你头脑中能不能呈现出来?你要呈现出来,依靠哪些词?生19:飞、渡、洒、挂罥、飘转、沉。师:这些都是什么词?生19:动词。师:把这些动词圈起来。这就告诉我们,动词是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秋风中茅草乱舞的情形,产生一种画面感。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动词。那么,这部分同学们能不能凝练一下,用几个字给拟一个小标题呢?这个女同学还没发过言,请你说说吧。生20:风把茅草吹到河对岸。师:意思是对的,能不能拟一个凝练点的小标题。生21:风吹茅草。师:刚才那个同学比较过了“吹”生21:风卷茅草。师:好,你很快地抓住了诗中的一个词:“卷”。还有吗?生22:茅屋为秋风所破。师:这是一个被动句。“为所”是一个固定的被动句式。先入为主,我们就以最早的来做小标题吧。(板书:风卷茅草)师:本来这些茅草捡回来那屋子修一修还能住,但茅草去哪儿了?生23:被群童抢走了。师:那么,给这部分也拟一个小标题,怎么拟?生24:群童抱茅。师:这个“抱”字用得好,表现了群童的动作。生25:群童藏茅。师:为什么是“藏”?生25:有一句“忍能对面为盗贼”,我觉得是“藏”。藏到竹林里去了。师:这个“藏”字用得好,抓住了儿童的情态。其实,汉语言是非常丰富的,它还可以有很多表述方式。(板书:群童抱茅)师:群童把茅草抱走以后,诗人是怎样的表现?请还没有发过言的那位男同学把表现诗人的诗句朗读一下。生26:“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师:你觉得哪个词很关键?生26:欺,欺负的意思。师:为什么敢欺负我啊?生26:杜甫年老无力,追不上这些跑得很快的孩子。师:抓住这个“欺”字,我们就能感受到杜甫当时是怎样的状态。杜甫面对这么一群孩子生27:无能为力。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茅草抱走,所以,他回来以后,一个人住着拐杖,在那里“自叹息”。那他叹息什么呢?生28:叹息他无能为力,叹息他老了。生29:叹息他的屋子破了,也叹息外面很可怜的人,可能跟他的情况是一样的。师:看来你有悲悯情怀,由杜甫想到了其他的人。那么,我们看看杜甫家里,茅草被卷走了多重以后是怎么样的状态呀?自由地朗读一下。(生大声朗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家?希望我们三十位同学,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生30:我看到杜甫的家里应该是很破旧的,里面的被子都是破的,又很冷,屋又漏。师:这些你都是从哪些词感受的?生30:冷、铁、裂。师:从这词感受到了杜甫家的破、旧。“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多年”说明了什么啊?生31:已经用了很久了。师:“冷似铁”,为什么把它比作“铁”?生32:僵冷,铁是冰冷的。生33:这是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这个布衾已经用了很多年,用的已经僵硬了,跟铁一样。生34:僵硬,冰冷,铁的感觉。师:那么,铁是什么颜色?生(众):黑色的、灰黑色的。师:黑色还能表现被子的什么特点?生(众):脏,破旧。师:所以,杜甫家是穷困潦倒的家。还有没有能表现他穷困的?生35:“床头屋漏无干处”,屋子漏得没有干处了,说明屋子很破旧了,不能住了。师:这种穷困,由此可见一般。同学们要知道,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从他祖父杜审言开始就做官,他和父亲也都做过一些小官,在当时的社会是拥有特权、享有尊严的,他家享受免赋税、免兵役的待遇。为什么会穷困至此呢?那么一般老百姓家会怎样呢?生(众):更穷困!师:同学们这个“更”字用得好!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穷困呢?同学们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当时社会背景?生(众):丧乱。师:“丧乱”指的就是“安史之乱”。那我们看一下“安史之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屏显背景:“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战乱频发,田园荒芜,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流血死亡,到处是饥饿哀号。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于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一生朗读大屏背景文字。)师:“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诗人从“安史之乱”开始就睡不着觉啦。那么,在这样一个秋风秋雨交加的夜晚,他就更难以入眠了。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这两句。(生齐读:“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师:屋里这么破旧,家里这么穷,怎么能睡得着呀?同学们概括一下这层的小标题。生36:自丧无眠。师:自从丧乱就开始睡不着,抓住了社会背景。生37:寝食不安。师:为什么?生37:经过磨难了。师:你抓住了情态,很好。那这个夜晚,更多的是因为什么才难以入眠啊?生38:屋子漏雨。师:三合一,就是屋漏难眠。(板书:屋漏难眠)师:那么这时候屋子里谁在睡觉呢?生(众):孩子。师:孩子睡觉是什么样的状态呀?生(众):睡相不好,被子都蹬破了。师:你有没有过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的情况?(生纷纷摇头)哦,没有。被子的破旧,这个也能从侧面说明生活的穷困。师:在这些记叙的内容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夹杂在其中呢?生39:描写。还描写了当时将要下雨的情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天快黑了,将要下雨的样子。师:这里面还夹杂着描写,包括前面我们抓动词的那个茅草乱飞的情景,它也属于描写。(板书:描写)师:难以入眠的杜甫,没有沉浸在个人的喜怒哀乐里面,刚才同学说了,他还想到了其他的人。那么,他发出了怎样热切的呼唤呢?大家一起朗读一下。(生齐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师:老师觉得“呼唤”的感觉不够强烈,大家再大声地读一遍,既然是呼唤、期盼,那就要读得有力一些。(生再读:“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语气有力)师:比刚才好一点,但还有点火候不够。没关系,我们慢慢体会。这块如果也要概括一下,怎么拟小标题?生40:忧国忧民。生41:期盼广厦。师:要广厦干什么呀?生41:他想让天下的人民都不要受这个苦难,让他们幸福生活。师:他要广厦,还要千万间,给天下的“寒士”居住。“士”本来是对古代文人的一个称呼,“寒士”就是穷困的文人,这里也可以泛指天下的普通老百姓。从“大庇”可以看出他的悲悯情怀。期盼广厦的他,是不是只期盼广厦呢?最后一句有一个感叹词很重要,哪个词?生(齐):“呜呼”!师:这应该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感叹。为了得到这个广厦,杜甫宁愿自己冷死也心甘情愿,这里面有个词很重要,“独破”。我们看一下这个“破”,从题目里面最初的意思理解,是什么破了?生(众):屋子破了,家破了。师:那我们了解了背景以后,更深一层,不光是家破了,还有什么破了?生(众):国破了。师:面对家破国破,他不仅仅是期盼,而且愿意为这种理想的实现,做出自我的努力和牺牲。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啊?让我们回顾全诗去感受一下。(屏显:在秋风破屋之时,他是一个人;在群童抢茅之时,他是一个人;在屋漏难眠之时,他是一个人;在呼唤广厦之时,他是一个人。)生42:他是一个宽容的人。南村群童抢了他的茅草,他对群童有宽容之心,有怜悯之心。师:你说的这个应该放在上面哪个横线上?你连起来读一读。生42:第二个。在群童抢茅之时,他是一个有宽容之心、怜悯之心的人。生43:在群童抢茅之时,他是一个有悲哀无力的人。生44:在秋风破屋之时,他是一个可怜的人。生45:在呼唤广厦之时,他是一个心胸宽广、忧国忧民的人。师:说得真好。前面都是在说他自己,呼唤广厦时,他已经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他自己啊,已经上升到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层面啦。我们看一下,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那是因为他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与交通设备行业2025年汽车内饰材料环保法规与政策影响报告
- 《红楼梦》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统编版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业务流程优化战略愿景报告
- 2025年中国高强度镍合金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A good readPerid Ⅳ Study skillsTaskSelf-assessment说课稿设计(pdf)(新版)牛津版
- 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冀少版河北专版)
- 2025年农村新能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报告
- 《正负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单元 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 第1章 第1节 生态工程及其原理说课稿 中图版选修3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输入词语和中文标点说课稿 北京版
- 2025年三力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收费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 水肥一体化工程合同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皮肤生理结构课件
- 北欧女神2完美图文流程攻略
- 40亿Nm3-年煤制天然气项目环评
- 《商品流通概论》课件
- 土壤重构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