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行路难(其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上期宁乡金海中学 八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设计:胡佳学科组签名:教务处签名:上课时间: 月 日 班级:小组:姓名:课型:课 题30.行路难(其一)第1课时累计 1 课时 学习过程流程及学习内容学法指导1、 解读目标(3分钟)学习目标:1.通过P215注释,我能积累文学常识。2.通过反复朗读,我能读准字音节奏和感情,当堂背诵。(重点)3.通过层次的划分、内容的理解,我能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难点)作者其人及创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2、 夯实基础(8分钟)读诗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1.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读出感情。多种形式读诗,思考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感情基调如苦闷、愉快、深情、愤慨、喜悦、激越昂扬、悲伤等)2. 对学翻译,理解内容。全诗篇幅不长,却构思巧妙、波澜起伏,尝试划分诗歌层次,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人感情,划分三个层次。) 明确目标,看看你能不能按质按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无外乎“感受力”的提升,而提升“感受力”的最快捷方式,无外乎“多读”三、提升能力(26分钟)品诗 深入理解诗歌感情1、作者写此诗时,心情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仕途渐现生机,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诗中哪些词语能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结合写作背景思考)3、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金钻挑战: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四、总结梳理(5分钟)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全诗篇幅不长,却波澜起伏。经过巧妙的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交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的复杂心态。5、 过关检测(3分钟)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