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5373097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3
上传人:QQ24****178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王**(实名认证)
浙江
IP属地:浙江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童心
吸水
杯杯
注塑
设计
含有
CAD
文件
- 资源描述:
-
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塑模设计包含有CAD文件,童心,吸水,杯杯,注塑,设计,含有,CAD,文件
- 内容简介: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材料学生姓名:曹鹏程学 号:05010207系部:机械工程系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塑模设计指导教师: 张 跃助 教 材 料 目 录序号名 称数量备 注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1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14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15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12009年5月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部:机械工程系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 生 姓 名:曹鹏程学 号:05010207设计(论文)题目: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射模设计起 迄 日 期:2009年3月09日 6月14日设计(论文)地点: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指 导 教 师:张 跃专业负责人:龚光容发任务书日期: 2009年 2 月 26 日任务书填写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各课题的具体情况填写,经学生所在专业的负责人审查、系部领导签字后生效。此任务书应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填好并发给学生;2任务书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3任务书内填写的内容,必须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情况相一致,若有变更,应当经过所在专业及系部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重新填写;4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等名称的填写,应写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5任务书内“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3月15日”或“2009-03-15”。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塑料件在各行业及日常生活广泛使用,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增长,而且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插座注射模设计,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根据工程实际的要求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训练学生模具设计制造的基本技能和模具CAD设计能力,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本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插座实物,测绘零件图纸,并设计成型注射模具,并学习Pro/Engineer、UG或Solidworks等大型CAD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要求如下:1) 查阅资料(不少于15篇),翻译一定量的外文资料(不少于3000汉字),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2) 测绘塑件图纸,完成其CAD三维造型设计;3) 完成塑件注射模具方案设计和相关设计计算,要求一模两腔;4) 完成该注射模具装配设计;5) 模具成型零件CAD三维造型设计;6) 完成全部零件及装配图纸设计;7) 撰写设计说明书。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3对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图表、实物样品等: 课题成果内容包括:1) 塑件图纸及CAD三维数据模型;2) 全套注射模具图纸,成型零件三维造型;3) 毕业设计论文。4主要参考文献:1 成都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合编.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22 胡石玉.模具制造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 骆志斌.模具工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机械设计手册(第3版上、中、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5 王庆五,仇亚琴,张昱等编著.SolidWorks 2006中文版模具设计专家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张明善主编.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8 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编.塑料成型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09 唐志玉主编塑料模具设计师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10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模具常用机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 林清安.Pro/ENGINEER零件设计(基础篇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5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起 迄 日 期工 作 内 容2009年3月 9日 3月15日熟悉课题,查阅有关资料,完成资料翻译3月16日 3月29日完成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学习注射模设计方法,熟悉Solidworks或ProE三维CAD软件3月30 日 4月8 日测绘塑件零件图纸,熟悉Solidworks或ProE三维CAD软件,完成塑件三维数据模型设计4月9日 4月15日进行注射模结构方案设计4月16日 4月29日基本掌握CAD软件操作,完成塑件注射模方案设计和基本计算4月30日 5月10日塑件注射模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或ProE等CAD软件进行零件造型设计5月11日 5月17日完成塑件注射模零件造型、装配体设计和修改完善5月18日 5月31日完成塑件注射模工程图和装配图设计6月1 日 6月7日完善图纸,撰写设计说明书6月8日 6月13日打印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整理相关资料6月14日 准备答辩所在专业审查意见:负责人: 年 月 日系部意见:系部主任: 年 月 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曹鹏程学 号:05010207专 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塑模设计指 导 教 师:张 跃 2009年 3月 22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9年3月15日”或“2009-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摘要 随着机械工业(尤其是汽车、摩托车工业)、电子工业、(尤其是家电工业)、航空工业、仪器仪表工业和日常用品工业的发展,塑料成型制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成型塑件的模具的开发、设计与制造的水平也必须越来越高。关键词 塑模 模具设计 塑料模具1 课题来源课题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洗面乳瓶盖塑模设计。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我对童心吸水杯杯盖塑模设计进行一个大概的设计。2 目的意义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够了解模具设计的总过程。通过此次的设计,能对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方面有更深的理解,能够基本掌握模具设计的要点。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各种设计辅助软件,更加熟练的使用各种软件计算数据,绘制设计所需要的各种设计图。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更多的设计经验,也算对大学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总结,并且知道塑料模具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3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随着机械工业(尤其是汽车、摩托车工业)、电子工业、(尤其是家电工业)、航空工业、仪器仪表工业和日常用品工业的发展,塑料成型制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成型塑件的模具的开发、设计与制造的水平也必须越来越高。因此,模具设计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能力的强弱以及模具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影响着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影响着各种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整体工业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的主要塑料机械制造企业近400家,大、中企业200家左右,上规模的骨干企业有10家。新兴塑料机械企业掌握高新技术,具有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特点,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目。塑料模具行业的更新换代,技术创新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广东汕头地区大部分企业已全套引进德国、法国、意大利及我国台湾省的最新计算机自动化模具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模具技术性能、质量档次。中国塑料机械虽然发展很快、生产品种也较多,基本上能供给国内塑料原料加工与塑料制品加工、成型所需的一般技术装备,个别产品也进入世界前列,但与工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相比,中国塑料机械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种少、能耗高、控制水平低、 性能不稳定等方面。目前中国塑料机械产品主要集中在通用的中小型设备上,技术含量低,20世纪80-90年代的低档产品供大于求,机械制造能力过剩,企业效益下降。有的品种特别是超精大型高档产品还是空白,仍需进口。据2001年统计,中国进口塑料机械使用外汇11.2亿美元,而出口塑料机械创汇只有1.3亿美元,进口远大于出口。 在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讯等各行各业中,有70%以上的产品是用模具来加工成型的。工业发达国家,其模具工业年产值早已超过机床行业的年产值。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其生产塑料模与生产冲压模的企业数量差不多相等;而在新加坡等国家,其生产塑料模的企业数量已大大超过生产冲压模的企业。我国的香港与深圳等地区,其模具工业主要是从事塑料模具的制造与塑料制件的生产。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及其以南地区,尤其在浙江省,从事塑料模制造与塑料制件开发的个体企业也日益增多。综上所述,塑料成型工业在基础工业中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 参 考 文 献1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2 刘际泽. 塑料制品内与模具设计提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3 李得群. 国外注射模CAD/CAM/CAE发展概况J. 模具工业, 1994:(07)1416.4 刘跃军, 翟金平. 聚合物注射成型的过程控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1:(07) 68.5 益小苏.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7.6 刑海涛. 精品模具申城展风采高水平设备荟萃上海J.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07)1112.7 潘利波. 基于Pro/ENHINEER二次开发的模具CAD系统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8 李德群,肖祥芷. 模具CAD/CAE/CAM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 模具工业,2005:(07)34.9 高佩福. 实用模具制造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 王克忍. PRO/ENGINEER及其在航天产品设计/生产中的应用田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7:(01)710.11 邱建新,李发根,李国禄. 模具工业发展趋势综述M.模具产业. 2005.12 周永泰. 2004年我国模具市场初步分析J. 中国模具信息. 2005:(05) 23.13 周济等. 智能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 潘风文, 焦敬品. 模具行业发展研究J.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0:(02)1819.15 孙靖民. 机械优化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 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析零件的工艺性,制定零件的工艺方案;2、确定模具的毛坯形状、尺寸和注塑方式;3、确定模具内型和结构形式;4、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5、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非标准零件图;6、撰写设计说明书。(2)准备措施:1、找好设计的课题,并且分析课题的工艺性,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计算出工艺尺寸;2、拟订说明书和装配总图,绘出二维的装配总图,打印出说明书。(3)研究方法: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评价研究、理论研究的方法,其中主要方法是理论研究。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指导教师意见: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系部: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 名: 曹 鹏 程 学 号: 05010207 (用外文写)外文出处: 1st AIAA Aircraft Engineering,Technology,and Operations Congress 附 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该生的外文翻译基本正确,能达到本科毕业的水平。基本上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思想,语句较为通顺,条理清楚,基本符合中文习惯,整体翻译质量一般 签名: 年 月 日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好上加好不是最好的引言 许多工程过程都要求过于优化的产品。许多设计都过于优化。许多分析都过于优化。为什么?因为它看上去更好?还是因为答案更精确一个小数?因为我们可以做到?工程师和管理者们必须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即“好上加好不是最好的。” 我们在工程中使用的方法是“不断完善”的。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也不能完全和这些方法分离。选择哪种工具和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会对生产力、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尽管本文讨论的主题是CAD/CAM/CAE工具的种类及如何使用,但是以此类推在其他领域也需要运用这些工具,其中包括商务系统、设备、人力资源及案头工作的效率。全局优化是重要的 在工程界里特别容易陷入子系统过度优化的误区中。我们所使用的电脑性能每年都成倍增加。一名专业的工程师所使用的新电脑平台,其速度可能比之前用的快10-20倍。然而一点也不奇怪的是工程师所做的可能仅仅用它使CAD模型更详尽,或使有限元网格更细,或又反复执行“几百”次分析,目的只是使之在分析时更易理解或更精确。 那么他们之前的设计或分析是否足够了呢?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工程师为此花费了(浪费了)多少时间(显然比化在几台电脑上的成本高)?另外,这些设计还需要更改多少次呢?一旦设计更改后还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进行分析呢? 当然,有许多竞争性的原因可以说明为什么设计和分析要不断完善。竞争无处不在。这是你的客户所期望的。这便于生产出更好的产品。但是如果产品的设计做得 “足够”好,并产品的分析也足够好。那么在一个月里,你可以重复这个过程10次,而在同样的时间,更加详尽的设计和分析程序只能重复5次。从竞争的角度,如果拥有“足够好”的设计和分析,你甚至可以在两周内完成工作,而不是一个月。这恰恰是竞争的优势所在。 产品设计全过程中决定其设计和分析可接受的详细程度是很重要的。从整个成本考虑,子过程不能是最优化。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选择一种CAD/CAM/CAE工具完成你的设计,并使用不同的CAD/CAM/CAE工具进行所有的分析。使最少的应用工具标准化 通常化在将数据从一种工具转换为另一种工具的数据上的时间是允许的甚至常常被忽略,因为“很明显”对于每个功能都有一种最好的工具。没有哪个部门喜欢用“别人的工具”,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工具能更好地完成特定的任务。 设计用的工具是由公司决定的,公司认为这是设计公司的产品可以采用的最好的工具。你选择的分析工具在专门的分析领域也可能是最好的工具。但是多好呢?“分析工具”中的设计模板对于你做的大多数(全部)工作是否就可以胜任了呢?制造工具是否也可以胜任大多数(全部)工作呢? 通常,人们对某个CAD/CAM/CAE工具会有偏见而且不愿意轻易改变已使用很熟练的CAD/CAM/CAE工具。所有CAD/CAM/CAE管理都很保守。通常,使用者由于宗教政治信仰而产生了对CAD/CAM/CAE工具的偏见。然而,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提出全局最优的问题吗?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进行一种转换比较,即比较使用更少的工具,甚至一种工具代替现在用的两种(或多种)工具,完成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全部过程能快多少?当然不是。 现在让我们仅看很多公司都使用并且你的公司也使用的一套CAD/CAM/CAE工具中的CAD部分。你们用了多少种设计工具?在你自己的设计工作中就可能有两三种。有些是在基于工作站或中央计算机的CAD设计平台上进行“真实”的设计工作,但大部分人可以用基于PC的设计工具完成草图绘制,或小的和次要的工作。让我们再看看其他设计工作和部门。他们用一种不同的工具还是一套工具?为什么?再看看整个部门的情况。同样的问题。再看看企业的其他部门的情况。同样的问题。很显然,你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评价你的制造工具(CAM)和分析工具(CAE或CAA)。为什么我们中的那么多人使用那么多不同的工具? 为什么我们使用那么多不同的工具?有很多原因。历史原因:“我们这一直用那个产品。”个人偏好:“我们最喜欢它。”支持,“供应商给我们最大的支持。”一些理由是成立的,另一些却不成立。怎样达到你的目标 怎样在不同的工作和部门之间达到相同的标准化以及协同工作等级呢?要完成这些不简单,否则早就在更多的地方实现了这些功能。我相信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形式,且有许多艰巨的工作,销售,咨询,如果需要还要对“开展项目,或放弃项目”进行必要的讨论。目的在于确定选什么工具及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当然,必须有不同部门的人参与才能确保所选的一系列CAD/CAM/CAE应用工具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另外,为了达到买进的标准,必须有不同部门的人参与发挥作用。不幸的是,你永远也得不到100%一致的意见。益处:确认和交流 尽管有时很难确信,但工程师和他们的管理是有充满智慧的,他们通常愿意倾听合理的意见。一旦解释清楚一个小的应用工具的整体的好处,工程师和管理会接受潜在的改变,尽管他们不得不忍受预算缩减和进度表缩短。但难道优化关键不正是要全面地降低成本和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吗? 运用更小的,更标准的应用工具和潜在的更标准的硬件益处多多。更强大的购买力当然与你对CAD/CAM/CAE供应商的选择相一致。若使用相同的工具,就能更灵活地在项目、职能或部门之间进行人与硬件的转换。由于需要操作的应用程序量及不同的硬件环境的减少,导致了人员的减少。若使用更少的工具,更好地协同工作,将会减少很多花销。由于大量的协同工作,维修费用通常会减少。不同职能和部门之间的许可证共享也可以降低花费。 确保在不同的场合通过不同的媒介就所期望的所有利益进行了交流并达成了共识。可以肯定你的反对者肯定能指出变动所带来的消极的一面。行业远景 在航空行业中,波音是强有力的支持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仅使用一种CAD工具完成飞机的设计。我的理解是他们规定他们的团队成员和承包商必须使用这种专门的CAD/CAM工具甚至是该工具的某个版本。波音在过去十年里的成功是不能否认的。或许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他们仅使用一种CAD/CAM工具? 在汽车工业中,据我了解克莱斯勒也同样试图使CAD/CAM工具标准化。福特正在将CAD/CAM/CAE统一到一个标准的平台上。由于受成本的限制,许多中小公司也只使用一种工具。因而也因为使用了较少的工具而获利。 有趣的是,与开发自己的工具相比这些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往往选择快要下架的( COTS )CAD/CAM/CAE包。这是个很明智的举动,这可以使公司集中精力生产他们真正的产品,而不需要在非主打产品上浪费时间和金钱。哪个CAD/CAM/CAE产品是最好的 在前5或类似的供应商中挑一个最好的。大多数工具都很相似,功能也相似。当然在你对你的选择满意之前你必须选择令工作轻松的工具。除了明显的功能说明外,还有其他的外围设备问题你必须在实施之前考虑。培训 这已经被很多人因为好的理由说过很多次了。培训!培训你的主要员工。培训你的用户。尽量在软件和硬件就绪的时候培训他们,而不要提前个月就培训。这项花费不小,但若预先安排得当,将会给你带来可观的收益。供应商的一个规范的实施提案中应该包括培训且是免费的。 在开始的培训中,一定要强调 “好上加好不是最好”。确保工程师了解他们可以在模型和草图中使用的相关详细内容。在长期内它将会有巨大的收益。在随后或高级培训课程中,加强这些观念的灌输。用户群 一个协调良好且积极的用户群的存在对于成功实施CAD/CAM/CAE发展战略非常重要。一个积极的用户群让你自己的员工和用户从其他熟练的用户那里分享信息和技术。它有助于对工具的富有创造性的使用,也有助于工具朝着用户需要的方向发展。对于那些在一年中已取得卓越业绩的人来说,给他们旅行的机会也能使他们更加振作。附件2:外文原文(复印件)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9 页 共 29 页1 绪论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为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高效、节材、成本低、保证质量等一系列优点,是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许多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塑料以成为在钢铁、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工业基础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在各行各业应用。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系,对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有人说,模具是现代工业之母。新的世纪已经到来了,世界各国对模具生产技术非常重视,出现许多新工艺、新技术。从而促进模具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一个国家模具生产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许多工业部门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塑料制品生产中先进合理的成型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成型工艺要求和杯盖使用要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童心吸水杯杯盖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是以模具更新为提前的,由于目前工业和童心吸水杯杯盖的产量猛增,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导致了塑料模具研究、设计和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塑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个注塑模具来生产童心吸水杯杯盖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童心吸水杯杯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注塑模具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 童心吸水杯杯盖的工艺性分析2.1 产品技术要求(1) 使用性能 此为童心吸水杯杯盖,对于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高,但也不能有粗糙感。(2) 外观 平整,光滑,不能有制造缺陷,如气泡、凹陷、烧焦、疤痕、银纹等。如图2.1所示图2.1工件简图2.2 童心吸水杯杯盖分析2.2.1 PE材质简介据注塑制品与注塑模具设计介绍。聚乙烯无味,无毒、呈乳白色。密度为0.910.96g/cm为结晶型塑料。聚乙烯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但和其他塑料相比其机械强度低,表面硬度差。聚乙烯的绝缘性能优异,常温下聚乙烯不溶于任何一种已知的溶剂,并耐稀硫酸、稀硝酸和任何浓度的其他酸以及各种浓度的碱、盐溶液。聚乙烯有高度的耐水性,长期接触水其性能可保持不变。聚乙烯透水气性能较差,而透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许多有机物质蒸汽的性能好。聚乙烯在热、光、氧气的作用下会产生老化和变脆。一般高压聚乙烯的使用温度约在80左右,低压聚乙烯为100左右。聚乙烯能耐寒,在-60时仍有较好的机械性能,-70时仍有一定的柔软性。聚乙烯成型时,在流动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差异较大。注射方向的收缩率大于垂直方向的收缩率,易产生变形,并使杯盖浇口周围部位的脆性增加;聚乙烯收缩率的绝对值较大,成型收缩率也较大,易产生缩孔;冷却速度慢,必须充分冷却,且冷却速度要均匀;质软易脱模,杯盖有浅的侧凹时可强行脱模。2.3 注塑模的设计要点PE塑料它是属于通用塑料,该产品是通过注塑成型的。它的原理是将颗粒或粉状塑料从注塑机的料中送进加热器中,经加热熔化,在受压的情况下,把它注到成型的型腔中,再冷却成型。注塑成型它的周期短,能成型复杂的、尺寸精确的制件。它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如下:成型前的准备,注塑过程,杯盖后处理。注塑过程它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进程,各个步骤都要控制好,这对杯盖的质量和形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塑成型的核心问题是:就是采用措施得到良好的塑料熔体,并把它注塑到型腔中去,在控温下,使杯盖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温度、注塑压力、时间是其最关键的工艺参数。注塑模包括:成型零部件、合模导向机构、浇注系统、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推出机构、加热和冷却系统、排气系统、支承零部件。只有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制约关系,才能设计出一副较好的模具来,一副模具设计出来,把它装在注塑机上,还要通过校核,才能投入生产。因此注塑模与注塑机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3 注塑模的设计3.1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注射模具是安装在注射机上使用的。在设计模具时,除了应掌握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外,还应对所选用注射机的有关技术参数有全面的了解,以保证设计的模具与使用的注射机相适应。3.1.1 注塑机的选用杯盖体积和质量的确定:根据前面的分析,杯盖的形状大小,杯盖的结构特征及模具最小厚度、最大厚度的估算值选用XS-ZS-22型注射机,该注射机的基本参数如下: 额定注射量为, 螺杆直径, 注射压力 锁模力, 拉杆内间距, 开模行程, 模具最大厚度, 模具最小厚度, 喷嘴球半径.3.1.2 型腔数目的确定(1) m1浇注系统凝量的计算该注射模采用点浇口, , , ,3.1.3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如3.1式 (3.1) 式中mp 是注射机充许的最大注射量(g或cm)。满足nm1+m280%mp,所以能保证注射模内所需熔体总量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范围内。3.1.4 锁模力的校核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时,会产生使模具分型面涨开的力,这个力的大小等于杯盖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乘以型腔的压力,它应小于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Fp,才能保证注射时不发生溢料现象即3.2式: (3.2)(其中Fz为熔融塑料在分型面上的涨开力,N) 其中A是杯盖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1是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P是塑料熔体对型腔的成型压力,其大小一般约为注射机的80%左右。由上式可得它也是符合要求。3.1.5 注射压力的校核PE塑料是综合力学性较好的塑料,粘度不高,精度要求也比较低,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它所需的压力一般选80100Mpa即可。经查得此注射机的注射压力为75Mpa,所以由此可得它的压力也是足够的。喷嘴尺寸的查表得它的球面半径为SR12,则R2=SR+0.5-1,这样有利于主流道的凝料脱出。3.1.6 开模行程的校核注射机的开模行程是有限制的,杯盖从模具中取出时所需的开模距离必须小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距离,否则杯盖无法从模具中取出。开模行程可按3.3式校核: (3.3)所以也是符合的。由上述数据可以确定,选择XS-ZS-22型注射机,是合适的。选择好的注射机是得到高质量杯盖的重要前提,因此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32 注射模具分型面的选择321 分型面的基本形式分型面的形式由塑料的具体情况而定,但大体上有平面式分型面、阶梯式分型面、斜面式分型面、曲面式分型面14。322 分型面选择的基本原则选择分型面的基本原则:(1) 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侧;(2) 分型面应有利于排气;(3) 保证塑件外观质量要求;(4) 有利于塑件分型和抽芯动作;(5) 有利于塑件脱模;(6) 考虑侧向分型面与主分型面的协调;323 分型面的选择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便于塑件脱模; (2)在开模时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 (3)外观不遭到损坏;(4)有利于排气和模具的加工方便。结合该产品的结构,分型面确定在塑件的最大投影面积上。如图3.1所示。3.1 分型面的位置3.3 浇注系统与排溢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由注射机喷嘴到型腔之间的进料通道。3.3.1 浇注系统的设计经分析计算,此杯盖采用普通流道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组成。其结构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浇注系统示意图 浇注系统是将来自注塑机喷嘴的塑料熔体均匀而平稳地输教送到型腔,同时使型腔的气体能及时顺利排出,在杯盖熔体填充凝固的过程中,将注塑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以获得形状完整、内外质量优良的杯盖。浇注系统的设计的一般原则:(1) 了解杯盖的成型性能。(2) 尽量避免或减少产生熔接痕。(3) 有利于型腔中的气体排出。(4) 防止型芯的变形和嵌件的位移。(5) 尽量采用较短的流程充满型腔。(6) 流动距离比和流动面积比的校核。 3.3.2 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是指浇注系统中从注塑机喷嘴与模具接触处开始到分流道为止的杯盖熔体的流通通道,是熔体最先流经模具的部分,它的形状与尺寸对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在注塑机上,主流道垂直分型面。为了使凝料从其中顺利推出,需设计成圆锥形,锥角为4,表面粗糙度Ra0.8,主流道部分在成型过程中,其小端入口处与注塑机及一定温度、压力的塑料熔体要冷热交替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因而模具的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采用碳素工具钢即T8A,淬火到5357HRC。3.3.3 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的通道。此副模具采用圆形的截面形状对于壁厚为0.8mm,质量在20g以下的杯盖,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Ra要求比较高,一般取1.6um左右。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的形式,它必须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的尺寸,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该模具采用平衡式的分流道。分流道的布置,分流道的布置也根据型腔的位置而定,型腔位置确定要考虑模具在分型面上力的平衡问题,它的要求是反作用力,以及锁模力就作用于主流道中心。3.3.4 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它是整个浇注系统的关键的部位。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应根据杯盖大小、形状、壁厚、成型材料及杯盖技术要求等进行而确定。该杯盖采用的是点浇口,它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输送来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提高剪切速率和剪切热,使其顺利充满型腔。另一方面改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的流动特性,可控制填充时间、冷却时间及杯盖表面质量,同时还起着封闭型腔防止塑料熔体倒流,并便于浇口凝料与杯盖分开的作用。3.3.5 浇口的位置的确定设计中,浇口的位置及尺寸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初步试模,必要时还需要修改。因此浇口的位置的开设,对成型性能及成型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在选择浇口位置时,需要根据杯盖的结构工艺及特征,成型质量和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一般要满足以下原则:(1) 考虑分子定向的影响。(2) 减少熔接痕提高熔接强度。(3) 浇口应开设在杯盖壁厚处。(4) 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杯盖的缺陷。(5) 尽量缩短流动距离。经过仔细的考虑,该杯盖是均匀壁厚件,又为了不影响杯盖的外观,该杯盖采用点浇口,它能保证塑料迅速而且均匀充满型腔。3.3.6 浇注系统的平衡该杯盖是属于小型杯盖,采用一模多腔,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设计时是否能同时达到充满型腔的目的。这就要对浇注系统的平衡。若浇口平衡则可以得到良好的物理和较精度尺寸的杯盖。分流道的布置分平衡式和非平衡式。平衡式是指从主流道到各分流道,其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均对应相等。非平衡式即上述的参数不相等。浇口的平衡的经验公式如3.4式: (3.4) Ag浇口的截面面积。 Lr从主流道中心至浇口的流动通道的长度。 Lg浇口的长度。此副模具是采用平衡式的,其上面的数据是一样的。所以浇口是平衡的。分流的平衡的计算: 由于采用是一模四腔的,且采取的是平衡式的浇口,所以分流道的长度、和分流道的截面积尺寸也是一样的。上式的式子它没有考虑到分流道转弯部分阻力的影响,以及模具湿度不均匀的影响。L1、L2是流道1和2的长度. D1,d2 是流道1和2的直径。 Q1,Q2 别是塑料熔体在流道1和2的流量。浇注系统的设计后,还要对浇口平衡进行试模。其步骤如下:(1) 首先将各浇口的长度和厚度加工成对应相等的尺寸。(2) 试模后检查每个型腔的杯盖的质量。(3) 将后充满的型腔的浇口的宽度略为修大一点,尽可能不改变浇口厚度,因为浇口厚度不一,则浇口冷凝封固时间也就不一样。(4) 用同样的工艺条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满意为止。3.3.7 排溢系统的设计PE材料在熔化时,会产生气体,所以当塑料在充满型腔时及浇注系统内的空气,如果在型腔中不及时排除干净,可以会在杯盖上形成气泡、接缝、表面轮廓不清及充填缺料等缺陷。另一方面气体的受压产生反向压力而降低充模速度,还可能造成杯盖碳化或烧焦。注射成型时的排气可采用如下四种方式排气:(1) 利用配合间隙排气。(2) 在分型面上开设排气槽排气。(3) 利用排气守排气。(4) 强制性排气。该模具是采用利用配合间隙排气。3.4 成型零件的设计成型零件决定了杯盖的几何尺寸和形状。成型零件它直接与高温、高压的塑料流接触,因此成型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能。成型零部件,它包括:型腔、型芯、成型杆、和成型环等。该产品是IT5级精度制造的,产品外表面要求比较光滑,因此要求成型零件的抛光性能要好,表面应该光滑美观。表面粗糙度要求Ra0.8。型腔的材料选Cr12MoV,淬火处理,并中温回火,使其达到硬度达到55HRC以上。3.4.1 型腔的结构设计由于该杯盖结构比较复杂,且其精度较要求高,要求其杯盖不充许出现表面刮伤,经过仔细的参考,该型腔采用开式较为合理。查阅资料可得杯盖的理想的外壁圆角半径为杯盖的壁厚的1.5倍。即R=1.5t,即R=1.2mm,该型腔的加工,先下料,经粗加工后在磨床上进行磨削,使其达到应有的光洁度,然后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55HRC以上,再进行精磨,最后用电火花将型腔加工出来并抛光。3.4.2 型腔的工作尺寸计算所谓成型零件工作尺寸是指直接用来构成杯盖型面的尺寸。它主要包括型腔的径向尺寸、型腔的深度、中心距等尺寸。它受到杯盖的尺寸精度的影响。型腔的计算公式如下3.5式:型腔的径向尺寸计算 (3.5) 其中Dx是型腔的径向尺寸,Da是杯盖最大径向尺寸,是杯盖的设计公差值,Dg是杯盖径向公称尺寸,Z是模具制造公差,一般取 Z =1/3-1/6查表得PE塑料的最小收缩率为1.5%,最大的收缩率为3.5%,由公式得Scp=(1.5%+3.5%)/2得Scp为2.5%,至于杯盖的精度,在此到的系数为0.32,当杯盖的精度不同时会有变化。型腔的深度尺寸计算如3.6式: (3.6) 其中HM为型腔的深度尺寸,Hd为制品高度最大尺寸,Hg为制品高度公称尺寸,的系数取2/3。杯盖表面的凹槽是通过在型腔上设一块镶块而得到的。3.4.3 型芯的结构设计型芯是成型杯盖的内表面的零件。此杯盖用小型芯来成型,主型是用来成3.3图所示图3.3型芯示意图型杯盖的内壁,杯盖的内表面精度要求要稍微低一些,因此型芯的表面加工可以稍稍粗糙点。该芯采用镶嵌式,它结构牢固,它固定在动模固定板上。其形状尺寸如上图所示:其工件角度都是通过核算而得到的。型芯选Cr12MoV,淬火处理,使其硬度达到55HRC以上,不至于使它在注射成型时变弯、变软。它的加工过程是,先取一段圆棒料,在车床上车削,然后进行热处理,再进行电火花加工,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最后进行磨和抛光。型芯的尺寸计算:型芯的径向尺寸: 如3.7式 (3.7) 其上面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和型腔的字母是一样的。 型芯的高度尺寸计算如下3.8式: (3.8) 影响杯盖尺寸精度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 零件的制造公差;(2) 设计时所估计的收缩率和实际收缩率之间的差异和生产制品时收缩率波动;(3) 模具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上三方面的影响表述如下:(1) 制造误差:3.9式 (3.9)其中,D 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可被视为被加工模具零件的成型尺寸;z 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值; i 公差单位;a 精度系数,对模具制造最常用的精度等级。(2) 成型收缩率波动影响:3.10式 (3.10)其中, 杯盖成型收缩率;LM 模具成型尺寸;LS 杯盖对应尺寸。(3) 型腔磨损对尺寸的影响:为简便计算,凡与脱模方向垂直的面不考虑磨损量,与脱模方向平行的面才考虑磨损。考虑磨损主要从模具的使用寿命来选定,磨损值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还应考虑塑料对钢材的磨损情况;同时还应考虑模具材料的耐模性及热处理情况,型腔表面是否镀铬、氮化等。有资料介绍,中小型模具的最大磨损量可取杯盖总误差的1/6(常取0.020.05mm),而对于大的模具则应取1/6以下。但实际上对于聚烯烃(如像PP)、尼龙等塑料来说对模具的磨损是很小的,对小型杯盖来说,成型零件磨损量对杯盖的总误差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大的杯盖来说影响很小。杯盖理想的内角圆半径应为杯盖壁厚的1/3以上。所以取内角圆半径为0.5mm。型腔由于受到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厚度过下,则会引起溢料和出现飞边,这样就降低了杯盖的精度,严重时还会影响脱模。因此还要计算侧壁和底板的厚度。模具型腔的壁厚的计算,应以最大的压力为准。此杯盖是属于小尺寸杯盖,侧壁长L370,所以强度不足是主要原因,因此应以强度计算。型腔侧壁尺寸查表可得S=48mm底板厚度的计算:按强度的条件,最大应力发生在板中,底板厚度为3.11式: (3.11)H型腔板的高度,经算得6mm满足要求了。3.5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是保证动模或上下模合模时,正确定位和导向的零件。本副模具是采用导柱、导套导向。导向机构它起到的作用有:定位作用、导向作用、承载作用、保持运动平稳的作用。导柱导向通常是由导柱和导套的间隙配合而组成的。导柱分带头导柱和有肩导柱。因为该产品是成批量的生产,导柱经常运动,容易磨损,所以采用导套,这样导套坏了,可以随时更换。小型模具采用带头导柱。3.5.1 导柱的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导柱的长度、形状、材料、数量及布置。此副模具把导柱设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推杆的运动。导柱固定端与模板之间采用H7/m6,而导柱与导套采用H7/f7的间隙配合。导套也分直导套和芾头导套。其用法与导柱的用法一样。导套的技术要求的技术要求包括:导套的形状、导套的材料、及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导套采用H7/r6配合镶入模板。导柱结构和尺寸如图3.4所 图3.4导柱示意图取导柱的长度为100mm,导柱的材料选20钢,淬火处理到5560HRC,导柱的前端做成锥台形,这样是为了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柱固定端粗糙度Ra为1.2,导向部分Ra为0.8该导柱的布置采用阶梯导柱对称分布。3.5.2 导套的设计导套采用直导套,这样简单易制作,而且也适用。 导套的前端倒圆角,是为了让导柱顺利进入导套。材料通常也采用20钢,热处理,使其硬度达到一定硬度,以利于耐磨。粗糙度为Ra为0.8,固定采H7/r6配合镶入模板。3.5.3 斜导柱的设计其材料用T8A,硬度HRC55,表面粗糙度0.8,它与其固定板之间采用H7/m6配合,斜角取25。3.6 推出机构的设计使杯盖从成型零件上脱出的机构称之为推出机构。本副模具是通过注塑机的合模机构,把力传给推板,然后通过固定板,再通过推杆,最后传给推件板,把杯盖推出的。推出零件常分为推件板、推杆、推管、成型推杆等。此副模具所设计的杯盖是属于薄壁杯盖,而且在推出时不允许有推出痕迹,所以该模具采用推件板推出,这样有利于保证杯盖的精度。此模具的设计也要满足一般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杯盖滞于动模一侧,这样有利于设计推出机构,以致于使模具结构简单、防止杯盖变形、力求良好的塑个外观、结构可靠、脱模时工作可靠,运动平稳,制造方便,更换容易。3.6.1 脱模力的计算 由下3.12式: (3.12) 其中Ft是脱模力,Fb是杯盖对型芯的包紧力,P为杯盖对型芯的单位面积的包紧力。模外冷却取P约为2.43.9107Pa,模内冷却约取0.81.2107Pa,由此式可以得到,当杯盖越大,对型芯的包紧面也越大,因此脱模力也越大,在模内脱出所需的脱模力要少于模外脱出的脱模力。但模内脱模容易使杯盖容易变形,因此该模选用模外脱模。此副模具采用简单推出机构。它需要设计推杆、推件板、推杆固定板、推板等的设计。 3.6.2 推杆的设计此模具由于杯盖是圆形件,各处的脱模力是一样的,为了各处平衡,设计推杆时应均匀布置推杆。这样使系统就显得比较平衡了,增加了推杆的寿命。推杆在推推件板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以承受推出力,条件充许的话,尽可以把推杆的直径设得大一点。经过仔细的推算,选推杆的直径为8,为了保持推杆在工作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把它进行校核。由3.13式: 直径 (3.13) 取直径为8mm,已经足够了。进行强度校核。如3.14式 (3.14) 说明它的强度是满足的。其中d是推杆直径,是安全系数,通常取1.5,L是推杆长度,Q是脱模阻力,E弹性模量,n是推杆的根数,s是推杆的屈服极限。推杆的材料选用T8A,淬火处理。推杆的固定形式,推杆直径与模板上的推杆孔采用H8/f7的间隙配合。推杆的工作端面的配合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推件板由一块与型芯按一定的配合精度相配合的模板,它是在杯盖的周边端面上进行推出,但作用面积小,推出力比较小,且均匀,运动平稳,并且在杯盖外表面上没有推出痕迹。配合,这样可以降低推件板与型芯的配合,以不产生溢料为准,否则推件板复位困难,并且有可能造成模具损坏。复位机构采用弹簧复位,并将弹簧装在推料杆上。3.6.3 推件板的厚度计算对于筒形或圆形,推件板受力状况可以简化为“圆环形平板周界到集中的载荷。”按强度计算可得厚度为如3.15式: (3.15) 所以对推件板采用12mm。其中h是推件板的厚度,K2是系数,Q是脱模阻力。此副模具是采用点浇口,开模时,杯盖包在动模型芯上,并且随动模一起移动,所以它采用多型面,这样当动模移动,点浇口被切断,而分流道、浇口和主流道凝料在冷料井倒锥穴的作用下,拉出定模而随动模移动。推杆固定板它只要满足它的强度和刚度则就可以满足需要。它的粗糙度要求可以比较低。它是起到固定推杆的作用。它对的设计主要从它的强度和刚度去考虑,只要满足了,就可以了。经核算推杆固定板和推板它们的厚度均为12mm,采用45。3.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注射模具的温度设计是否恰当,不仅影响杯盖的质量,而且对生产效率、充模流动、固化定型都有重要影响。3.7.1 模具对杯盖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成形性 2、成形收缩率 3、杯盖变形 4、尺寸稳定性 5、力学性能 6、外观质量。当大批量的生产时,而且又要满足杯盖的质量要求时,增多型腔是不现实的。这时提高生产率显得尤其重要了。而提高生产率又与模具温度的控制有密切关系。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冷却介质(一般是水)的热交换效果。因此缩短注射成形周期的冷却时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冷却介质从模具带走的热量为如3.16式 (3.16) 是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间的传热系数。A冷却管道壁的传热面积。T模具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值。冷却时间(s)。由上述式子可得,当需传递热量不变时,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缩短冷却时间。(1) 提高传热系数如3.17式 (3.17) 是冷却介质,是冷却介质在该温度下的密度,d是冷却管道直么,v是冷却介质的流速。由上式得,只有提高冷却介质的流速,便可达到传热系数。 (2) 提高模具与冷却介质间的温差T如3.18式 (3.18) 式中Tw是模具温度。T是冷却介质的温度。一般模温是一定,为了提高温差T,有利于缩短冷却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3) 增大冷却介质的传热面积A。如3.19式 (3.19) L模具上一根冷却水孔的长度。d 是冷却通道的直径。n 是模具开设冷却通道孔数。显然,应在模具上开尽可能多的冷却通道,以增大传热面积,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3.7.2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1) 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2) 冷却水道至型腔表面距离应尽量相等。(3) 浇口处加强冷却。(4) 冷却水道出、入口温差应尽量小。(5) 冷却水道应沿着塑料收缩的方向设置。(6) 冷却水道尽量避免在杯盖的熔接痕处。(7) 合理确定冷却水接头位置。3.8 模架的设计模架技术的标准,是指在模具设计中和制造中所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基准、和准则。它具有以下义:(1) 减少了模具设计者的重复性工作。(2) 改变了模具制造行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局面,转为 专业生产。 (3) 模具的标准化是采用CAD/CAM技术的先决条件。(4) 有利于模具技术的国际交流和模具出口。该模具的模架采用A3型,它适应于单分型面的模具的推件板的推出机构,且可以用半开式浇口。其图可见其装配图。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表9-16的中小型模架的尺寸组合系列:模宽B=260mm, 模长L=260mm.模板A=20mm, 材料45钢。模板B=25mm, 材料45钢。垫块C=50mm, 材料45钢。动模座板的高度为36mm,它的材料为45钢,定模座板的高度为20mm,它的材料也为45钢。 模架的总高度计算得: 经校核模具的强度和刚度都是足够的。且模架的大小也适中,经核算选用该模架是较为合理的。4 模具装配的工艺过程设计模具装配是模具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装配质量如何将影响模具的精度、寿命各部分的功能。同时模具装配过程阶段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又将影响模具的生产制造和生产成本。因此,模具装备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将合格的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成合格的模具。它可以分为组件装配和总装配等。模具装配内容包括: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修配、研磨抛光、检验等环节,通过装配达到模具各项装配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4.1 模具总的装配程序4.1.1 模具总的装配程序如下(1) 确定装配基准(2) 装配前要对零件进行测量,合格零件必须去磁并将零件擦拭干净。(3) 调整各零件组合后的累积尺寸误差,如各模板的平行度要校验修磨,以保证模板组装密合,分型面处吻合面积不得小于80%,间隙不得超过溢料最小值,防止产生飞边。(4) 配尽量保持原加工尺寸的基准面,以便总装合模调整时检查。(5)装导向系统,并保证开模、合摸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滞现象。(6) 组装修整顶出系统,并调好复位及顶出位置等。(7) 组装修整型芯、镶块,保证配合面间隙达到要求。(8) 组装冷却或加热系统,保证管路畅通,不漏水、不漏电、阀门动作灵(9) 组装液压或气动系统,保证运行正常。(10) 紧固所有连接螺钉,装配定位销。(11) 试模:试模合格后打上模具标记。如模具编号、合格标记及组装基面(12) 最后检查各种配件、附件及起重吊环等零件。4.2 模具装配要点4.2.1 选择装配基准面该模具选用标准模架和导柱导套,因此以模板相邻两两侧面作为装配基准;将已有导向机构的动模和定模合模后,磨削模板相邻两侧面呈90度,然后以侧面为基准分别安装定模和动模上的其它零件。4.2.2 组件的装配(1) 型腔和型芯与模板的装配该模具的型芯与固定板之间的装配采用螺钉固定式。装配时可按下列顺序:a 在加工好的型芯上压入实心的定位销钉套。b 在型芯螺孔口部抹红丹粉,根据型芯在固定板上的要求位置,用定位板定位,把型芯与固定板合拢,用平行夹板夹紧在固定板上。将螺钉孔位置复印到固定板上,取下型芯,在固定板上钻螺钉孔过孔及沉孔,用螺钉将型芯初步固定。c 在固定板的背面划出销孔位置,并与型芯一起钻、铰销钉孔,压入销钉。该模具的型腔凹模较为简单,该种型腔凹模镶入模板,关键是型腔形状和模板相对位置的调整及其最终位置。可采用部分压入后调整。调整方法:型腔凹模压入模板极小一部分时,用百分表校正其直边部分。当调至正确位置时,再将型腔凹模全部压入模板。(2) 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装配时应注意:a 型腔凹模和型芯与模板固定孔一般为H7/m6配合,如配合过紧,应进行磨修,否则在压入后模板变形,对于多型腔模具,还将影响各型芯间的尺寸精度。b 装配前,应检查、修磨影响装配的清角为倒棱或圆角。c 为便于型芯和型腔凹模镶入模板,并防止挤毛孔壁,应在压入端设计成导入斜度。d 型芯和型腔凹模镶入模板时应保持垂直与平稳,在压入过程中应边检查边压入。(3) 盈配合零件的装配过盈配合零件装配后,应该紧固,不允许有松动脱出。为保证装配质量,应有适当的过盈量和较小的粗糙度数值,而且压入端导入斜度应做得均匀,并与轴线垂直。薄壁精密件,如导套或镶套压入模板,除上述要求外,更应该边检查边压入。在压入后必须检查内孔尺寸,如发现缩小后,应进行研磨到规定要求。或压入再进行精密加工。(4) 推杆的装配与修整推杆的作用是推出制件。推件时,推杆应动作灵活、平稳可靠。(5) 推杆的装配要求:a 推杆的导向段与型腔推杆孔的配合间隙要正确,一般用H8/f8配合,注意防止间隙太大漏料。b 推杆在推杆孔中往复运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c 推杆和复位杆端面应分别与型腔表面和分型面齐平。(6) 推杆固定板的加工与装配为了保证制作的顺利脱模,各推出组件应运动灵活,复位可靠,推杆固定板与推板需要导向装置和复位支承。其结构式有:用导柱导向的结构、用复位杆导向的结构和用模脚作推杆固定板支承的结构。该模具采用导柱导向结构。为使推杆在推杆孔中往复平稳,推杆在推杆固定板孔中应有所浮动,推杆与推杆固定孔的装配部分每边留有0.5mm的间隙。所以推杆固定孔的位置通过型腔镶块上的推杆孔配钻而得。其装配过程:a 先将型腔镶块上的推杆孔配钻到支承板上,配钻时用动模板和支承板上原有的螺钉与销钉作定位和紧固。b 再通过支承板上的孔配钻到推杆固定板上。两者之间可利用已装配好的导柱、导套定位,用平行夹来夹紧。(7) 推杆的装配与修模a 将推杆孔入口处和推杆顶端倒成小圆角或斜度。b 修剪推杆尾部台肩厚度,使台肩厚度比推杆固定板沉孔的深度小0.05mm左右。c 装配推杆时将有导套的推杆固定板套在导柱上,然后将推杆复位杆穿入推杆固定板、支承板和型腔镶块推杆孔,而后盖上推板,并用螺钉紧固。d 将导柱台肩尺寸修磨到正确尺寸。由于模具闭合后,推杆和复位杆的极限位置决定于导柱的台阶尺寸。因此在修磨推杆端面之前,先将推板复位到极限位置,如果推杆低于型面,则应修磨导柱台阶;如推杆高出型面,则可修磨推板的底面。e 修磨推杆和复位杆的顶端面时,先将推板复位到极限位置,然后分别测量出推杆和复位杆高出型面与分型面的尺寸,确定磨修量。修磨后,推杆端面应与型面齐平,但可高出0.05-0.10mm;复位杆与分型面齐平,但可低0.02-0.05mm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