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导读课.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导读课.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导读课.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导读课.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导读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学习一些读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2. 通过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鲁迅写朝花夕拾的目的动机。3.整体感知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了解主要人物不同的形象特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本书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本书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师:这段文字,同学们还记得吗?描写的对象是鲁迅。是的,我们所熟悉的鲁迅的形象都是顽强和坚硬的,一个斗士的灵魂,不屈者的灵魂。但透过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却看到了鲁迅先生温情的一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二、整体感知1.理解题目含义:朝花夕拾,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你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吗?能说说这样解释的理由吗?“朝花夕拾”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理由:朝花夕拾的小引中写道: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师点评:我们读任何一本书,应当首先读它的序以及出版说明等,以便对该书的内容、体例、成书过程、书名含义等有所了解。2.了解写作背景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明确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学者丁颖在评价鲁迅的文章时这样说道:(投影,指名阅读)回忆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普遍采取的平衡情绪、寄托情思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的规避。鲁迅的精神世界热烈而丰富,思想矛盾和阴郁之时,极易从回忆里寻觅精神的慰藉,寻找到精神家园。(投影,指名阅读)鲁迅的小引中开篇即写到: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坚强的鲁迅说出如此悲观的话,竟要到回忆里寻找慰藉,这段时期的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需要我们知道朝花夕拾的创作时间。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如下: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三、交流探讨1. 朝花夕拾是一部薄薄的散文集,除去小引和后记,一共10篇,哪位同学能把这10篇的篇目按一定的次序复述出来。2.师:同学们有没有听出他复述时依据的是什么顺序?是一种怎样的时间顺序?生:按照鲁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的时间顺序回忆。师:因此,我们读这本书,不仅能从中领略先生的文笔和思想,还可以借此了解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找到借鉴和启发。3 .这10篇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按照我们课前分好的任务,请大家按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师:总起来看,朝花夕拾写到他少年时代以至于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断,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能够并且愿意回忆往事,是人的特点。回忆文章说的是过去的事情,但文章是现在写的,流露的是当下的感情,所以其中不免将过去和现在打通了说话,朝花夕拾就是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批判错综交融在一起。4.分析人物形象(1)在对往事的梳理中,你看到了童年鲁迅、少年鲁迅、青年鲁迅怎样的形象特点?少年时聪明活泼,爱好广泛,喜欢新事物,不喜欢中国传统教育,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中看出。 青年时爱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可从藤野先生中讲到“弃医从文”中看出。 热爱农民且同情,反感地主富农等上层社会,可从阿长与中对阿长的感情中看出。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可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中读出。(2)这本书中,还有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你能否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预设: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生: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生: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5.分析艺术手法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文集,作者在小引却这样评价:“文体大概很再乱”,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呢?引导学生阅读书后的附录,书后的附录会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了解本文的艺术手法。四、课堂总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及艺术手法,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投影,指名阅读):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 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 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 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就让我们正襟危坐, 宁心静神地细细咀嚼鲁迅先生的文字, 直到他的所有被我们读懂为止吧。 我们相信,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 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