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楼记教案主备人李书萍教学目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重点难点1.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2.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和作者的志趣。教学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题。(展示幻灯片1-5)同学们预习了岳阳楼记(板书),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泾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展示幻灯片6)谪(zh) 属(同“嘱”zh) 霪(yn) 霏(fi) 樯(qing) 楫(j) 冥(mng) 谗(chn) 偕(xi)汤汤(shng) 芷(zh) 汀(tng) 皓 ho三、研习新课。(展示幻灯片7-8)教读第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2、指名学生朗读、翻译第段。3、讲析第段。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叙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问: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因为是应滕子京之请而作记,所以有必要先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事,滕子京修楼乃是他被贬岳州之后的事,作者是把这事同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放在一起称述的: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问:重修岳阳楼的盛况如何?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本文?属于作文以记之。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复习第一段第 二 课 时一、检查复习二、教读第段。(展示幻灯片9-10)1、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观:看,夫(f):指示代词,那。衔远山:衔,含浩浩汤汤:水势大而急的样子。气象万千:形容景象壮观多变。会:聚集。览物之情:观览景物以后触发出来的感情。2、讲析第2段:(1)问:这段如何写景?作者抓住特点概括地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又从时间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问: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为什么?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所以,概述以后就用“然则”一转,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问:作者所述的登楼者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感受? “去国怀乡”的迁客,多愁善感的骚人。这种人容易触景生情。()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笔。“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三、讲读第、段。(展示幻灯片11-17)指明同学读第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若夫猿啼”句。霪雨:即淫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ho):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 “登斯楼也悲者矣”句。斯:此,这。去:离开。国:国都,这里指朝廷。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极:感慨到极点。有者:有的心清。者:代“览物之情”的情。“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是“有”的宾语。学生齐读第段。指名同学读第段课文并口译, “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这里借代美丽的鱼。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静影沉壁: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壁。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 “而或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有时。皓(ho)月:洁白的月光。心旷神恰: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学生齐读第段。5、讲析第、段。(1)问:以上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这一段采用与上一段对照的写法。“至若”以下写昼景,“而或”以下写夜景。这样的景物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第、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分别指名朗读第、段,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和作用。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复习第24段第 三 课 时一、检查复习二、教读第5段。(展示幻灯片18-21)指名朗读并口译第段课文,教师作必要的补充解释:嗟夫:表示感慨的感叹词,相当于“唉”。仁人之心: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仁,仁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互文,外物,指客观环境。“庙堂之高”即“高高之庙堂”,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的句式。 “是进亦忧”两句,“是”是代词,这样。进,仕进,指“居庙堂之高”。退,隐退,指“处江湖之远”。“先天下”两句中的“之”字,是助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谁与归”,即“与谁归”,文言文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常放在介词的前面。学生齐读第段。讲析第段。这一段是全文第四部分,主要是议论的文字。问:作者发了什么议论?为什么在文章末段发这样的议论?作者借虚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与上文的迁客骚人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在文章末尾用这样的精神自勉,其中当然包含对好友的期望。三、教读第6段。写作时间是作者有意注明,为的是要同开头呼应,提醒读者注意写作背景,滕子京在治理岳州和自己被贬的时间,这一句并非闲笔。四、总结全文1、齐读课文,体会全文结构和作者的用意。2小结课文结构:全文共段,分为四部分。写记的缘由(1节)远大的抱负阔大的胸襟 描写洞庭湖(2节)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 阴己悲 (3节) 览物之情 晴物喜(4节) 谈古仁人(5节)3、(展示幻灯片22)中心思想: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搂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问:应当如何看待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包含“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作者强调心忧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5问:根据前面的分析,课文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展示幻灯片22)明确: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6、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大量运用赋体。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五、布置作业1、阅读背诵课文,复习字词句的含义;2、搜集整理与名楼有关的名句。第 四 课 时岳阳楼记课堂练习一:填空题 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_ “其喜洋洋”源自:_ 3、第 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两段构成了 关系。 4、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是 ;二是 5、第五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6、第五段中表明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二、(甲)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5段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