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我的母亲.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我的母亲.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我的母亲.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我的母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我的母亲胡 适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文中围绕我的母亲所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二、学习重点、难点1、概括文中围绕我的母亲所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2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三、易考点 易考点:联系个人实际,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如何做好与他人相处。四、学前准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母亲所发生的几件事。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五、学时安排 :2课时六、学程设计 第一学时一.导入1.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现代作家、学者,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的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在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年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年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年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3.扫除文字阻碍(读一读,写一写)自主解决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从哪几方面来写母亲?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1)学习上的督促,“催”我去上学;(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3)在除夕之夜如何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课文写了母亲二个方面的内容:为人方面和教子方面。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为人方面: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方面:严格要求、有时过于严厉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这是与上文在选材时方法时的相同之处)4.根据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划分结构) 本文提纲:.(1-3)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5-12)回忆我的母亲. 叙写母亲生活中得几个片断,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13)总结全文。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感谢之情.三、布置作业 第二学时一.合作探究1.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文绉绉的;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喜欢看书;只学得了读书、写字;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2、各抒己见(1)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2)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请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3) 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本文中,作者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4.朗读最后一部分后回答:(1) 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哪些?(2) 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明确:学得了好好脾气,和气待人接物,能宽恕人、体谅人。对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这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内容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三、延伸拓展“歌颂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你还能举出一些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吗? 孟郊的游子吟;邹韬奋的散文我的母亲。四、拓展阅读藤野先生与这篇同题材的文章,在选材方面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用生活片段写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