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 孔子与老子 课件.ppt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3 孔子与老子 课件.ppt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3 孔子与老子 课件.ppt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3 孔子与老子 课件.ppt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3 孔子与老子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 论语 经典名句 198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以下共识 并向世界发表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儒 的演变西周末年 周王室衰落 社会秩序崩溃 儒 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 流落民间 由于他们都是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 所以还可以凭自己的一技之长 以教书 相礼谋生 成为社会上最早一批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人 他们有专门的服饰 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 例如看风水 操办丧事等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 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 儒 他以自己的礼制 六艺知识 传授弟子 创立了以仁 义 礼 智为基本范畴的思想体系 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 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 被称为 儒家学派 儒 的由来 儒 在古代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 在西周以前 儒 是官府的官员 身份崇高 他们掌管教化 通习礼乐道艺 孔子其人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鲁国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 礼 孔子的政治思想 樊迟问仁 曰 爱人 推己及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 其恕乎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曰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此即为忠 1 仁的含义 2 仁的实现途径 遵循 忠恕 之道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 一次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你能否举例说明 仁 这一思想 对你有什么影响 3 礼的含义 克己复礼即做人要克制自己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礼 的要求 4 礼的实现途径 正名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达到名正言顺 贵贱有序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礼 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5 礼的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想一想 礼的主张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 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 6 仁和礼的关系 二者互为表里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为仁焉 7 中庸思想 二 治国之道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体察民情 爱惜民力 以德教化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阅读以下孔子名言 总结其治国之道 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 孔子的哲学思想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 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 未知生 焉知死 对鬼神持怀疑态度 敬鬼神而远之 务实态度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子曰 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2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3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论语 为政 4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论语 学而 5 子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 6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8 子曰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9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10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 11 子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区分哪些是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分析其 有教无类 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教育成就和贡献 一 最早创办私学 扩大教育范围二 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三 整理六经 继承传播文化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四 主要思想集中体现于 论语 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 在当时 春秋战国和秦朝 未受到太多重视 后来 汉朝至清朝 经发扬和改造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 结合孔子的生活背景分析 其思想在当时能被统治者接受吗 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吗 为什么 老子 姓李 名耳 春秋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 1 天命观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曰之道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大 城中有四大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道 是凌驾于上天之上的 世间万物的本原 是一个高度抽象 概括的 普遍的 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有何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 剔除了 天命 的绝对权威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道德经 2 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 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只要能 守静 就可以以弱胜强 辩证的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但是它也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你如何评价老子的这一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政治思想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 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 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结合教材思考 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你如何看待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老子和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 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初黄老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文学 山水田园诗火药气功 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 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 读史有智慧 儒家 仁 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你过关了吗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和规律辩证法 你过关了吗 1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 非攻 主张的思想基础2 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老子实际上主张a 民贵君轻 实行仁政b 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 杜绝浪费 勤俭治国d 无为而治 缓和矛盾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 道家b 儒家c 墨家d 法家4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 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 有教无类 的办学思想b 因材施教 的教学方法c 知之为知之 的学习态度d 温故知新 的学习方法 5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 道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物的本原b 抽象的概念c 具体的物质d 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6 下列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的主要体现在 a 仁者爱人b 为政以德c 克己复礼d 改良政治7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 黄帝b 孔子c 老子d 周公 8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1 依据材料回答 孔子所说的 仁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强调 仁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 孔子 仁 的思想 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 1 主要有 恭 宽 信 敏 惠 五方面的内容 孔子强调 仁 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 现实意义 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都有积极影响 看待 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 9 材料解析题季孙欲以田赋 按田亩收取地租 使冉由访仲尼 仲尼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