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docx_第1页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docx_第2页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docx_第3页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docx_第4页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沈国兵刘佳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经济体利益需求的主导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推动和掌管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协定在不断增加,世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在日益增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并由发达成员国主导和推出的TRIPS协定,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移乃至国际政治。中国也因此卷入大量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贸易纠纷之中。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来自国际社会施加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促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已从外在被动接受向自我主动参与的行为转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施行生效的WIPO条约有13个,另有2个条约已经签字,占到WIPO掌管的全部条约的62.5%。但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历来颇受争议。一些学者提出,对于技术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过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不明智。如Ginarte和Park(1997)认为,影响专利保护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一国研发活动水平、市场环境和国际一体化,这些都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初始时更高水平的保护未必是更好的。但是,另一些学者主张,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会促进一国的创新能力和贸易程度,进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如Wang(2004)、IIPA (2005)、Fink和Maskus (2005)证实,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发展中经济获取国外技术、吸引FDI和发展贸易尤为重要。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具体量化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目前,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具体量化还比较少,这就给进一步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经济、贸易和福利的影响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以专利保护为例,拟探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问题。二、专利保护水平的度量:文献综述专利保护的是创意,往往涉及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因而专利保护强度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Rapp和Rozek(1990)以美国商务部1987年编制的专利法最低标准来衡量每个国家1984年的专利法。这些标准包括专利检查程序的条款、保护期限、强制许可、发明的范围、专利权的可转让性和侵权的有效执行。每个标准用0到5分来衡量保护程度:0表示一国根本没有专利保护法律;1表示不充足的保护;2表示有严重缺陷的法律;3表示法律尚有缺失,但能够相对有效实施;4表示较好的法律;5表示一国的法律完全与最低标准相一致。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是与专利保护水平密切相关的,具有更强专利制度的国家经历了更快的经济发展。Rapp-Rozek的方法方便简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对于执行的衡量并不显著,不能较好的反映一国法律的执行情况。此外,整数的使用很难真实反映各国保护水平的差异。此后,Ginarte和Park(1997)将专利保护水平指标划分为5个类别:保护的覆盖范围、是否为国际条约的成员、保护的损失、执法机制和保护期限。每个类别又包含若干个子指标。这样,再通过简单加权平均的方法加总得到了120个国家的专利保护水平,从而较好地细化了专利保护程度的评价标准,Ginarte-Park方法(以下简称GP方法)已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韩玉雄和李怀祖(2005)基于GP方法的专利保护水平指标,考虑了中国具体的执法力度,修正了GP方法,测算出1984-2002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及修正的保护水平,更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的专利保护程度(以下简称HL方法)。宋河发(2007)更侧重于法律的立法和执法方面,从专利保护的过程出发,构建出专利保护程度评价体系,测算出我国1985-2004年专利保护程度,指出我国要提高专利保护程度,应大力提高专利司法保护程度,并稳步提高专利审批保护和行政执法保护程度(以下简称宋(2007)方法)。为了突出现有文献的差异和优缺点,我们将上述文献研究列表如下:表1有关专利保护水平测度的重要文献研究比较学者研究成果不完善之处Rapp和Rozek(1990)最早给出量化知识产权的标准,容易应用未能有效衡量执行力度,指标过于简单Ginarte和Park (1997)细化标准,修正法律类指标并应用得出世界110个国家的IPR水平仍未能有效改进有关法律及其执行力度的量化方法韩玉雄、李怀祖(2005)考虑了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国情,修正了执法力度,得出1984-2002年中国的保护水平在立法实践和法制化程度等问题上未能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执法力度的反映不够宋河发(2007)从法律角度依照专利保护过程建立五大类指标,并按不同权重加总给出保护水平更多地描述了我国专利的现状而非保护程度,操作上较难形成一个横向比较的基准;其权重等数据依靠小范围专家调查,可信度有待考察资料来源:根据文献内容作者自己整理得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沿用GP方法测算名义保护水平,在对GP、HL方法和宋(2007)方法改进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指标方法,测算出TRIPS协定下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并与前者方法测算出的数值进行比较。具体来看,本文进展如下:第三部分基于修正的GP方法对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测度;第四部分按照HL方法修正测算出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与GP方法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提出一些可改进的建议;第五部分分析说明了宋(2007)衡量专利保护程度的方法和可借鉴之处;第六部分提出新的改进方法,详细说明了影响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的重要因素,并构建指标;第七部分用新的指标方法测算出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并与GP方法、HL方法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第八部分给出结论及建议。三、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基于GP方法为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现状与变化,本文首先采用GP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并使用最新数据来测度。之所以仍然采用GP方法,是因为其方法有一定的理论延续性和科学性,同时这一方法的数据易得,便利于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基于GP方法,我们分别从保护覆盖范围、国际条约成员、保护的损失条款、执法机制和专利保护期限共五个指标来考察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GP指数值来衡量)。具体方法是:每一指标亚目:满足条件得分为1除以该指标亚目数,不满足条件得分为0;每一指标亚目得分之和为该指标的得分,最后得出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GP指数值为五个指标得分之和。这样,测算出的GP指数值越高,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强。1保护覆盖范围Ginarte和Park (1997)将专利保护的种类分为7项:医药品、化学品、食品、动植物品种、医用器械、微生物和实用新型。我国首部专利法(1984)保护种类较少,1992年专利法第一次修改时将专利保护主题范围扩大到食品饮料、化学品与药品等6项领域。然而我国一直没有在专利法中明确动植物新品种专利保护,而是采用专利法之外颁布条例的方式保护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2国际条约成员是否成为国际条约成员对于衡量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愿至关重要。GP方法最初只包括三项公约: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但从现时的国际影响来看,之后又产生了五项关于知识产权专利类保护比较重要的国际公约,本文将其考虑在内对GP方法做出修正。详见表2。表2中国加入知识产权专利类主要国际条约情况知识产权专利类主要国际公约条约生效年份中国状况中国生效日期生效后中国得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生效1980-06-031/8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生效1985-03-191/8专利合作条约1970生效1994-01-011/8布达佩斯条约1977生效199507-011/8工业品外观设计洛迦诺协定1968生效1996-09-191/8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1971生效1997-06-191/8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61生效1999-04-011/8TRIPS协定1995生效2001-12-111/8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treaties/en/。检索日期:2008年3月18日。3保护的损失保护的损失是指由于法律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界定不同而产生的专利人可能遭致的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用性条件、强制许可规定和专利撤销规定。实用性条件是看专利法中是否规定了必须对发明进行有效地利用。比如基于某专利的产品必须是可制造的;或者当授予外国人专利时,必须要求该产品能被进口到本国。如果没有这一条件,专利人就不需要为了使用专利而寻求专利保护。实用性条件强化了专利人申请专利的必要条件,如果专利法中有关于实用性的要求,则不得分。强制许可规定则是考察专利法是否要求专利人与第三方分享专利的使用。这一规定实质上是为了扩大专利的实际应用,但同时也减少了专利人本应享受的保护收益。如果专利法中有强制许可的规定,则不得分。专利撤销规定是考察专利如果没有应用是否会被撤销。如果含有专利撤销的规定,专利人就有可能由于其专利没有及时应用到产品而被取消专利保护。如果专利法中有专利撤销规定,则不得分。如果一国在保护期内没有任何关于应用的要求,三至四年内也没有强制许可规定,并且专利人不会因为专利未得到应用而被撤销该项专利,则保护的损失这一项可得满分。不过,这一指标只是为了反映一国对于保护的损失的度量,并非越大越好。表3详细说明了这一指标在我国专利法中相关规定。表3保护的损失在我国专利法中的规定保护的损失我国专利法的最新规定实用性条件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即具备实用性要求,此项不得分。强制许可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3年后,任何单位均可以依照专利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请求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给予强制许可。即三年内一般没有强制许可,此项1992年修正后得分1/3。专利撤销专利法第二次修改(目前现行法律)时取消了撤消程序,且无效是由专利权人自己以书面声明放弃的。实施细则于2003年2月1日生效后得分1/3。资料来源:中国法制出版社编(2008):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第87、97页。4执法机制任何一种法律是否行之有效依赖于其实施机制。这一项包括三个条件:诉前禁令、连带责任和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倒置。如果一国提供上述三种保护,则此项得满分。诉前禁令是专利权人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的,由法院采取的责令停止有关侵权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这是一种在最终审判结果出来之前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临时救济措施。我国专利法规定了诉前禁令制度,2002年实施细则修改后又补充完善了诉讼保全制度。连带责任是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规定。即某些行为本身没有构成侵权,但是客观上帮助其他人,使专利权人受损的侵权行为。我国现行专利法没有直接规定专利间接侵权行为,但随着我国专利案件实践的经验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8条中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从而加大了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更有效地保护了专利权。举证责任倒置则是指将诉讼举证的责任由专利权人转到被诉的侵权人。由专利权人来举证对方侵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举是相当有效的专利权强制执行机制。我国在2000年修订后对这三个方面都做了规定,较好的保证了法律的实施。5专利保护期限专利权的保护期限直接关系到专利权人能从该项创新中获得的回报。保护期在20年以上的得一分,低于20年的则取规定年数除以20的比值。根据1992年修订的中国专利法第45条,1993年1月1日及以后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有20年的保护期。总的来看,GP方法主要是从一国专利权在法律上确定的保护覆盖范围、一国参与国际条约进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程度、对于专利人保护的损失的界定、执法机制的完善,以及专利保护期限长短来衡量的。表4给出了19952006年基于GP方法测算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名义水平(Nominal IPP)。表4基于GP方法测算的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项目描述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覆盖范围1.1药品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2化学品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3食品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4动植物品种专利0000000000001.5医用器械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6微生物沉淀物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实用新型专利1/71/71/71/71/71/71/71/71/71/71/71/7小计0.860.860.860.860.860.860.860.860.860.860.860.862国际条约成员2.1 WIPO公约1/81/81/81/81/81/81/81/81/81/81/81/82.2巴黎公约1/81/81/81/81/81/81/81/81/81/81/81/82.3专利合作条约1/81/81/81/81/81/81/81/81/81/81/81/82.4布达佩斯条约1/81/81/81/81/81/81/81/81/81/81/81/82.5洛迦诺协定01/81/81/81/81/81/81/81/81/81/81/82.6斯特拉斯堡协定001/81/81/81/81/81/81/81/81/81/82.7 UPOV公约00001/81/81/81/81/81/81/81/82.8 TRIPS全部公约0000001/81/81/81/81/81/8小计0.500.630.750.750.880.881111113保护的损失3.1实用性条件0000000000003.2专利的强制许可1/31/31/31/31/31/31/31/31/31/31/31/33.3专利撤消000000001/31/31/31/3小计0.330.330.330.330.330.330.330.330.670.670.670.674执法机制4.1诉前禁令0000001/31/31/31/31/31/34.2连带责任1/31/31/31/31/31/31/31/31/31/31/31/34.3举证责任0000001/31/31/31/31/31/3小计0.330.330.330.330.330.331111115保护期限5. 发明专利111111111111IPP3.023.153.273.273.403.4034.534.534.53数据来源:作者根据GP方法和上述指标详述中的数据来源自己测算而得。依据表4,首先,19952006年我国专利保护的覆盖范围没有变化,除了动植物品种的保护尚未写入专利法,其他各项保护均已满足。其次,我国陆续加入了主要国际专利条约,到2001年入世为止,已加入了近乎所有专利类国际条约。再次,从保护给专利人带来的损失来看,我国保护强度自2003年专利法实施细则修订实施后增强了一倍,而执法机制从2001年修订后增强至先前的三倍。最后,我国专利保护期限1995年就达到了TRIPS的标准。总的来看,TRIPS协定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到2003年达到了4.53的高水平,并在此后保持不变。这说明中国在TRIPS协定约束下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已达到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名义水平。根据修正的GP方法测算显示,我国在1992年保护水平为2.774,就已超过了同时期的加拿大(2.76)和新加坡(2.57)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且在21世纪初期就达到了绝大多数发达国家1990年的保护水平。但实际的经验研究和事实却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GP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完善性,但GP方法测算的水平过高,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学者认为,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立法和执法保障之间的差距。如Bender(2006)认为,由于行政上和刑事上实施途径的缺位,使得中国国内更为频繁地使用金钱赔偿和禁止令救济的方法,从而未能很好地建立执法保障环境。因此,在衡量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的实际实施效果时,考虑中国实际的执法水平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四、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及保护水平:基于HL方法出于量化体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考虑,HL方法在GP方法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执法力度”因子,以修正衡量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包括四个方面:社会法制化程度、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制衡机制。表5以2006年数据为例,说明HL方法对“执法力度”这一影响因子的度量,各项得分为各年实际情况与各项标准的比值。表5执法力度子指标及2006年我国参照得分执法力度因子指标说明标准2006年中国得分社会法制化程度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万分之五万分之一点二0.24法律体系完备程度立法时间(从1954年中国颁布首部宪法起计算)100年52年0.5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000美元2012美元1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制衡机制是否为WTO成员国1(是)是1资料来源:韩玉雄和李怀祖(2005):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科学学研究,第3期。律师人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第二十三章,律师、公证和调解工作基本情况,下文同。人口总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GDP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下文同。检索日期:2008年4月11日。这样,构建出来的执法力度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原来GP方法对于国内法律环境考虑的缺失,并且修正了由此造成的中国实际保护水平与测算保护水平不符的情况。HL方法修正后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如表6所示。表6基于HL方法测算的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及保护水平项目年份社会法制化程度法律体系完备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制衡机制执法力度HL修正后保护水平19950.150.410.600.600.441.3319960.160.420.700.670.491.5419970.160.430.770.730.521.7119980.160.440.820.800.561.8119990.180.450.860.870.592.0120000.190.460.950.930.632.1520010.190.47110.672.7920020.210.48110.672.8220030.220.49110.683.0720040.220.50110.683.0820050.240.51110.693.1120060.240.52110.693.13数据来源:作者根据HL方法自己测算得到。参照表6,HL方法的执法力度因子是稳定增强的,反映出中国社会法制化不断进步、法律体系逐步完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以及入世后对于中国执法力度的监督制衡机制进一步强化。依据HL方法,修正后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GP方法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乘以执法力度因子后的结果(见表6)。再将HL修正后保护水平与GP方法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绘图加以比较。如图1所示。图1GP保护水平与HL修正后的保护水平比较HL方法考虑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法律环境,引入了执法力度指标,结合表6和图1比较发现:第一,HL方法测算的执法力度逐年增强,2006年相对1995年每年增强幅度约为4.73%。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监督制衡提高得最多,且均在2001年入世后没有变化,达到国际标准。而相比之下,社会法制化程度和法律体系完备程度虽然逐年都有增强,但离标准水平仍相去甚远,2006年二者分别只达到0.24和0.52。这说明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准则的制约,但是我国社会法制化程度和法律体系完备程度并未同步快速提高。第二,HL方法修正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均明显低于GP方法测算的保护水平,年平均比GP方法低了1.45,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两条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社会法制化程度和法律体系完备程度发展滞后造成的。这一结果与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法治配套设施和执行机制尚不完善是相契合的。第三,虽然在数值上HL方法修正后保护水平比GP方法明显更低,但二者趋势是一致的,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与GP方法类似的,HL方法修正后保护水平自2003年后没有太大变化,维持在3.10左右。但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HL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于指标衡量标准的选取值得商榷:首先,万分之五的律师比例标准未能充分考虑中国人口众多又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情。不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法治发展程度以及法律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得同样一万个人所产生的法律需求、法律服务需求和律师服务需求与别国有很大不同。律师服务只是法律服务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对服务高端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中低层收入的国民,这样的服务有时可望而不可及。有研究表明,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郊至少30%的法律服务还是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的。还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在欧美国家律师承担的职能,在我国则“分由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和赤脚律师等人员承担”。所以,简单的使用发达国家律师比例的标准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社会的法制化程度。其次,考虑到一国法律在历史上的承继性,我国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事实上可以追溯至清朝。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从世界范围而言,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于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国家,中国是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知识产权意识的萌芽。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于1902年至1903年间与美、英、日三国分别谈判修订商约事宜,三国提出中国应从速设法保护其知识产权。并且,美国在商标、版权和专利三方面都提出了加强保护的相关要求,最后以美方的草案达成协议。其中,第十条提出了对专利权的保护条款,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开端。之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也颁布过一系列相关条例和章程。因此,从一国法律建立修订的连贯性来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建立之始是可以追溯至1903年的。再次,反映中国的国民财富指标GNI(国民收入总值)比反映中国境内包括外资企业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更能代表和体现中国的真正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人均GNI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发达国家的GDP与GNI比较接近,而对于外资生产占比甚高的中国,两者之间则存在着较大差距。GDP指标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实际的财富水平,而只有GNI才能说明本国国民的净收入和福利水平。因此,本文在后面的改进方法中采用人均GNI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我国为加入WTO改善国内法律环境这一过程并非是匀质变化的。从对国际规则的了解和需求到法律法规的拟定和出台,再到执行措施的保障,这中间的变化简单的用0到1均匀变化来反映不够恰当,没有体现出中国法律环境的波动变化,也难以体现出国际社会监督制衡对我国法律体系完善的作用所在。五、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基于宋(2007)方法宋(2007)认为,“专利保护程度是权利人和国家对专利申请认可和对专利权的维护程度”,因此,专利保护应该把专利人个人权利的保护和授权国立法、司法和执法保护结合起来看。与GP方法不同,宋(2007)从专利保护过程出发,构建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三级指标,包括专利立法保护、专利审批保护、专利司法保护和专利社会保护四个大类。表7详细说明了宋(2007)方法建立的各级指标。表7宋(2007)的专利保护程度评价体系专利立法保护专利审批保护专利司法保护专利行政保护专利社会保护加入国际条约情况专利授权率司法案件结案率行政案件结案率专利代理率专利法与细则情况专利审批速度专利司法成本行政执法案件中处理案件的比例专利保护意识诉前临时禁令规定专利审查宽严程度司法维持专利权有效的比例刑事保护措施专利保护成本专利保护对象专利保护年限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宋(2007)自己整理所得。宋(2007)使用根据专家调查结果确定三级指标权重的方法计算专利保护程度,其中将司法和行政作为一个共同作用的子指标,公式为:。F代表专利保护程度,代表立法保护程度,代表专利审查保护程度,、代表专利司法程度与行政执法保护程度,代表专利社会保护程度,、为各个子指标对专利保护程度的作用强度,且+=1,、为专利司法和专利执法在专利司法执法保护中的权重。与GP方法的计算结果不同,宋(2007)最后的结果是用百分数表示的,在数据上宋(2007)的结果与基于GP方法的测算结果不具有可比性。第一,从体系的设计上看,宋(2007)创建的专利保护程度评价体系虽然相对完整的考虑了专利保护的各个方面:立法、审批、司法、行政执法和社会保护意识,但体系内容的设计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其中一些子指标的选取和衡量仍有一些不足。比如专利立法中诉前禁令这一指标实际上是专利法修订中的一个部分,不宜作为同级指标。而专利法与实施细则制定(指标1.2)与别国法规之间的差异性事实上是反映在其他许多细则指标之中的,不宜作为与其他细则指标同级考虑。第二,从对于执法力度的体现来看,宋(2007)考察专利各方面的相关数据以作判断。但有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指标更大程度上是描述我国专利现状的数量指标,如专利申请授权率。这类指标往往体现出我国专利的价值而非保护程度,如黄庆等(2004)所指出。二是有关专利执法情况的指标过多。这类指标过于繁冗,与专利保护程度的关联是否存在以及影响方式都不确定,体现在结果上可能会相互抵消执法的影响作用。如果能够提炼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并作着重说明可能效果更好。第三,从宋(2007)的结果来看,专利立法保护发展迅速,1994年就达到了84.4%的较高水平。专利社会保护程度也有相当比例的提高,2004年达到了70.46%,与1985年相比提高了34.78%。而其他几项子指标则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没有明显的增长。说明专利保护过程中关键执法机制改善的步伐没有跟上立法水平和社会保护意识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专利保护程度的增强。总的来看,我国的专利保护程度从1985年到2004年提高了32.2%,其中2000年保护程度最大,达到75.05%。根据宋(2007)的测算,我国在2004年已接近于美国同年87.24%的保护程度,这与GP方法测算的较高保护水平的结果相吻合。但是,这一方法测算的结果仍然偏高,与经验事实有所偏离。六、1995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一种改进方法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对于衡量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的文献目前还较少,而传统衡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测度结果,由于未能充分考量转型发展中的中国法律环境的特殊性,与中国的经验现实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体制、环境、法律本身等四个方面。比如,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是否具有完备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有关法律执行和监督机关的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有效。同时,也与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包括法律内容、形式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仅受到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的制约,更受到中国国内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水平的影响。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法治水平和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三方面对基于GP方法测算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修正。这一改进方法部分采用了HL方法的框架,如将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实际情况的修正作为单独的指标,来修正GP方法测算的名义保护水平;也精选了宋(2007)方法中的几个有益的指标,如执法机构知识产权类案件一审收案率等。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需求与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一国收入水平的差异与该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息息相关。Falvey、Foster和Greenaway(2006)研究发现,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国家IPR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中等收入的国家IPR保护和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关系。与HL方法不同,本文采取人均GNI而非人均GDP,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财富水平。世界银行按照各国人均GNI,依各年价格水平将各国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四类。根据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本文分别以历年世行对于LM(中低收入)类别规定的上限和下限为基准,来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若当年我国人均GNI达到LM标准的上(下)限,则得1分,否则用实际数字除以世行的标准取分数。表8给出了此项的得分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下限基准,中国自1998年之后得分均达到1,修正效果不显著;而按照上限基准计算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看出19952006年中国人均GNI持续增长,但与世行中低收入上限仍有一定差距。表819952006年中国人均GNI与世界银行中低收入标准年度世行LM下限标准(美元)世行LM上限标准(美元)中国人均GNI(美元)按照下限基准得分按照上限基准得分199576630355300.690.17199678631156500.830.21199778631257500.950.241998761303079010.261999756299584010.282000756299593010.3120017462975100010.3420027362935110010.3720037663035127010.4220048263255150010.4620058763465174010.5020069063595203410.56数据来源:世行LM标准来源于/data/countryclass/OGHIST.xls,检索日期:2008年4月30日。人均GNI来源: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检索日期:2008年4月11日。2中国法治水平Kaufmann等学者(2006)研究表明,法治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57%的无形资本价值,司法制度的有效性显著地正向影响着产权保护程度、政府运作效率和一国总体财富价值。本文将采用这一数据衡量中国的法治水平,表9给出了Kaufmann关于中国法治水平的测算结果。表919962006年中国法治水平指数指标年份百分比指数排序治理水平标准差(0-100)(-2.5 to+2.5)法治水平199648.1-0.230.19199841.0-0.400.16200039.5-0.440.13200243.8-0.360.13200339.5-0.470.13200442.4-0.390.13200541.9-0.430.13200645.2-0.400.13数据来源:Kaufmann, et al (2006)及世界银行数据中心在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中,中国的法治水平还不尽人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也略低于东亚平均水平。法治水平是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民主化进程的逐渐透明化而不断进步的。为了更直观地评价中国法治水平,表10给出了中国与东亚平均水平的比较。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选取东亚各年法治水平平均水平为比较基准调整我国的法治水平得分。见表:表1019952006中国法治水平得分年份中国法治水平东亚平均水平得分199548.148.11199648.148.11199744.647.20.94199841.046.30.89199940.347.70.84200039.549.00.81200141.748.90.85200243.848.80.90200339.552.20.76200442.453.60.79200541.957.10.7320062东亚数据来源:/governance/wgi2007/sc_country.asp,检索日期:2008年4月30日。得分为作者根据数据计算得出,其中1995年、1997年、1999年和2001年由于原文并未给出,1995年取最近一年即1996年的数据,其余取相邻两年的平均值。依据表10,以世界银行衡量的标准来看,中国的法治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在前几年又有所微降。这是由于法治水平这一指标衡量的是机构企业对于社会法制的信心,尤其是合约执行的质量、执法机构执法的水平以及犯罪等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资进入数量不断增多和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的逐渐显现,这些所衡量的法治指标水平并不一定能立刻得到改善,而是有一个先出现问题再得到改善的过程,这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的路径也是相吻合的。3知识产权执法水平Ginarte和Park(1997)认为,考察执法情况比较理想的方式是研究有关法院事务的活动,以反映执法机构官员对于知识产权类案件的所持的态度。宋(2007)也采用了大量相关指标衡量专利保护程度。在大量法学相关文献中,执法机制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基于这一想法,本文将选取相关指标来衡量知识产权的执法水平,包括专利侵权保护程度和执法机构保护程度。(1)专利侵权保护程度专利侵权行为在专利类案件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保护专利人的专利权在多大程度上不被侵占是衡量专利执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11统计了全国法院民事专利侵权收案数占全部专利类案件收案数的比例,来衡量专利侵权保护程度。表1119952006年专利侵权案件收案情况(单位:件)年份专利侵权收案数全部专利类案件收案数专利侵权保护程度199585710510.82199694411840.80199787810450.84199884411620.731999114614850.772000116215950.732001138415970.872002172520810.832003173721100.822004179225490.702005209529470.712006223731960.70数据来源:19952003来自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4,p.336,2004年数据来自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5,p.307,2005年数据出自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6,p.405,2006年数据来自中国社会年鉴2007,p.821。专利类案件包括侵权、权属、合同等案件。从表11可以看出,2006年比1995年专利侵权类案件增加了一倍多,年均增加15%。同时侵权类案件收案占专利类案件收案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大体维持在70%到87%这一较高的比例,说明专利侵权类案件仍然是专利类案件的主要部分,法院对于专利人权利受侵犯实施的保护较强。(2)执法机构保护程度执法机构对于知识产权类案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际的保护水平。知识产权类案件的执法机构包括海关、各级法院和各地方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部门三种渠道,而知识产权类案件又分民事、刑事和行政三类。由于刑事和行政诉讼开始的时间较晚,且所占比例较小,本文以海关和法院民事类知识产权类案件审结率来表示我国执法机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相比更直接地参与在进出境环节发生的侵权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TRIPS协定明确赋予了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职能,并称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为“有关边境措施的特殊规定”,突出了海关在边境保护中的地位。由于1995年10月中国首次颁布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后海关才实行知识产权类案件的统计报告,因而1995年的数据无法得到。本文采用海关查处侵权案件年度数量占样本均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海关保护程度的指标,其中1995年以最低值193代替。表12给出了19952006年中国海关查处侵权案件的情况。可以看出1999年之前的侵权案件比例呈现波动变化的态势,而1999年之后才稳步增长。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入世对于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正向影响。表1219952006年中国海关查处侵权案件统计表年度案件海关保护力度以占均值的比值表示19951930.3319967051.2019971930.3319982330.4019992250.3820002950.5020013300.5620025730.9720037561.28200410511.78200512102.05200613022.21均值588.83数据来源:中国海关/YWStaticPage/5604/4418fca9.htm。检索日期:2008年5月6日。法院是我国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审结的主要执法机构。TRIPS协定专门规定了“知识产权执法程序”,对证据等知识产权民事诉讼重大问题作了重要规定。我国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主要审理审判第一、二审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商标权、专利权、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以及科技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案件。表13统计了19952006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收结情况,其中1995年一审收结案数据无法得到,但根据中国法律年鉴1997,1995年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共收案3938件,共结案3935件,在后面的测算中以该数据代替计算。依据表13,收、结案件数逐年均有所增长,但结案率基本维持在1左右。这说明我国法院对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实施保护的效率是比较理想的。表1319952006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一审收结情况(单位:件)年度收案结案法院保护力度以结案率表示19951.00199610369790.941997123713321.081998104810741.021999124710980.882000149615341.0320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