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假制度范文.doc_第1页
公休假制度范文.doc_第2页
公休假制度范文.doc_第3页
公休假制度范文.doc_第4页
公休假制度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休假制度范文 公休假制度【篇一考勤、请销假、公休假制度】为了加强机关工作纪律,严格按时上、下班,维护本院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经党组xx年4月15日会议研究,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考勤制度第一条本院各部门及人民法庭要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建立健全本部门或本庭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院实行点名和查岗相结合的考勤制度(一)政治处每天早上815在法院五楼点名。 (二)上午点名后和其他时间由政治处和监察室联合采取查岗方法考勤。 (三)上、下班时间按照国家机关作息时间执行。 (四)出外公务的办理。 干警出外公务半天以内的,报部门负责人批准,在警务室外出公务人员登记册登记;出外公务1天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填写公务审批单交政治处登记备案,同时在警务室登记;出外公务1天以上的,报告部门负责人,由分管院长审批,填写公务审批单交政治处登记备案。 出外公务1天以上的,审批期限届满或提前回院,公务人到政治处报到。 (五)基层法庭干警参加早点名,在法庭工作期间由庭长考核干警出勤情况,由庭长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如实填报。 政治处、纪检监察部门对基层法庭考勤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 (六)政治处对干警的考勤情况每月通报一次。 对无正当理由连续5个工作日或两个月内累计10个工作日不上班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取消福利待遇。 (七)对工作年限满30年且年龄在53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倡导积极工作,遵守工作纪律,对其出勤情况登记管理。 第三条每月对干警迟到情况进行通报。 对每月迟到超过5次以上的,由纪检组进行诫勉谈话。 第四条请法定假的视为全勤。 第五条严禁工作时间无故脱岗、办私事,严禁上班时利用电脑从事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 严禁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 上班时间应保持通讯设备畅通。 第六条本院领导、纪检监察部门及政工部门不定期进行查岗,或采取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机关各部门和人民法庭的工作纪律进行督促和检查。 第七条每月旷工超过2天,年累计不超过15天的,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旷工人员按旷工天数扣发个人工资。 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一年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按照公务员法处理。 第二章请销假制度第八条请销假的办理。 (一)请假 1、请事假的,1天以内(含1天)由部门负责人批准;5天以内(含5天)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分管院领导批准;超过5天的(病假须有医院疾病证明)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院长批准。 部门负责人请假3天以内由主管领导批准,超过3天须经院长批准,除病假和婚丧嫁娶外请假超过1个月的,须辞去负责人职务。 所有请假均在政治处登记备案。 2、开会、集体组织学习、院里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院党组成员、中层正职干警由院长批准。 中层副职以下干警由组织会议的院领导批准。 请假须在政治处登记备案。 3、参加点名考勤的工作人员,全年病假累计超过3个月(不包括公休假)、事假累计超过2个月的(不包括公休假),当年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 (二)销假。 假期届满,请假人到政治处进行销假。 第九条超假不归为旷工。 第十条婚假、产假依有关规定办理。 婚假、产假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政治处备案。 第十一条本院干警直系亲属去世可请丧假,由分管院领导批准,报政治处备案。 第十二条因病不能上班的,首次请假凭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和医生病休建议逐级批准并报政治处登记备案,继续请病假的,凭医院诊疗记录和医生病休建议逐级批准并报政治处登记备案,病假期间工资福利按国务院国家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执行。 请事假的,请假期间工资福利参照国家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执行,但各条款中请假期限减半。 工龄超过30年的一般工作人员,不扣除请假期间的工资。 按上款规定需扣除工资的,由政治处统计报告,纪检组审批,交院后勤服务中心财务室执行。 第十三条子女婚嫁等个人事务必须办理,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分管领导批准可请事假。 第十四条本院政治业务学习、各种会议或者集体活动每缺旷1次,按旷工1天处理;出现2次的,由分管领导或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诫勉谈话。 第三章公休假制度第十五条落实年公休假制度。 参加工作已满1年以上的在职干警享受法定的休假。 年休假期参加工作时间已满1年不满10年的,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休假10天;满20年休假15天;逢法定节日顺延。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休假的假期。 (一)请假累计20天以上的;(二)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十七条鼓励干警休假,确因岗位需要,不能休假的,给予适当补助。 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和干警个人实际,年初对年公休假作出统筹安排,并报政治处备案。 享受年休假的干警必须在每年11月底前一次性休假完毕,逾期不予补休,特殊情况分期休假不得超过两次。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与之相抵触的规定自行作废。 【篇二干部职工公休假制度】 1、干部职工工作年限1-10年的,每年休假5天;工作年限10-20年的,每年休假10天;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每年休假15天。 2、各股室队根据工作情况,在征求干部职工的基础上做好年度公休计划安排,报局办备案。 3、公休假原则上一次性安排,如遇到紧急、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公休的,过后将安排补休。 4、各股室队安排人员公休,每次不能超过本单位在岗人数的1/ 3、 5、股室队一般干部,需要公休假先由本单位领导同意,局分管领导审批。 6、股室队负责人和局办公室人员公休,先经局分管领导同意,局长审批。 7、局副职公休需经局长同意,州局分管副局长审批。 8、局长、书记公休需经分管副市长同意,州局局长、书记审批。 9、干部职工公休必须有公休假条,经审批同意并将假条交局办公室后方可公休。 10、公休假一般不得跨年度使用。 【篇三公休假制度如何规定】公休假日又称”公休日”。 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 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 一、公休假日制度公休假日又称”公休日”。 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 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 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 二、法定节假日制度法定节假日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1天),春节(3天),国际劳动节(3天),国庆节(3天),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三、年休假 1、享受年休假的范围和对象 (1)享受年休假的范围为全省党政群机关及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 (2)享受年休假的对象为上述范围内参加工作满1年以上,且已转正定级的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 2、年休假的假期中国国务院12月7日举行的第198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该条例将从xx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以下是中国政府网公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全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十条本条例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 四、探亲假制度探亲假是指给予与配偶和父母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回家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假期的制度。 中国自1958开始实行探亲制度,1981重新修订颁布了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正式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未婚者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五、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目前,国务院尚未颁布带薪年休假办法。 劳动部199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实行新工时制度后,企业职工原有的年休假制度仍然实行。 在国务院尚未作出新的规定之前,企业可以按照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安排职工休假。 劳动法中的休假规定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