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和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欣赏一段音乐,看一看这是哪个地区?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图片上展示的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黄土高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二、讲授新课:(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和在全国的位置图。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学生:北方地区。教师: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内蒙古、豫的部分)。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指导学生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何而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很早就出现了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指导学生看6.28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1: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学生2: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学生3: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这与高原环境和地形特点有密切关系。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成因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读26页阅读材料及27页活动第1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其证据是:“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的,而是外来的。2、地貌景观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不同地貌景观。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学生: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引导学生读6.29,6.30图片下的说明,了解四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这不同的地貌类型是被流水侵蚀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三、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什么?(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土高原上深厚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风成说”;以及不同的黄土地貌景观。)布置作业:问题解决导学方案P36-40板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位置与范围: 2、古代文明与黄土风情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成因“风成说”2、地貌景观:塬、梁、峁、川 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片段。指出:这是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的我国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其汹涌奔腾的气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你知道该瀑布为什么是黄色的吗?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呢?水土流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讲授新课:(一)严重的水土流失请同学们读教材P29图6.34,分4个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题目:1.三个斜坡上的植被覆盖情况一样吗?对应的三个烧杯里的水量怎样?水的浑浊情况又是怎样的?说明水土流失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假设三个斜坡上的植被覆盖情况一样,而降水强度不一样,烧杯里水的情况和含沙量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说明水土流失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3.假设三个斜坡上的植被覆盖情况一样,降水强度也一样,但是坡度大小不一样,烧杯里水的情况和含沙量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说明水土流失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4.假设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强度、坡度大小都一样,但斜坡的土质不一样,(沙土和黏土)情况又会怎样呢?说明水土流失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给出答案,然后交流,尽量独立完成。学生展示学习结果:小组1:第一个斜坡植被覆盖率最高,第二个斜坡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第三个斜坡植被覆盖率最低。第一个烧杯几乎没有水,第二个烧杯有少量稍微浑浊的水,第三个烧杯水最多,且最浑浊。说明水土流失和植被覆盖率有关系。同样情况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少,反之则水土流失越严重。小组2:降水强度越小(小雨),烧杯的水越少,且越清澈,降水强度越大(暴雨),烧杯的水越多且越浑浊。说明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有关。同样情况下,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少,反之则水土流失越严重。小组3:坡度越小,烧杯的水越少,且越清澈,坡度越大,烧杯的水越多且越浑浊。说明水土流失和坡度大小有关。同样情况下,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少,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小组4:斜坡的土质是黏土的,烧杯的水较少且较清澈,斜坡的土质是沙土的,烧杯的水较多且较浑浊。说明水土流失和土质有关。同样情况下,土壤黏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少,土壤黏度越小(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教师:通过对以上活动题的探究,谁能总结一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学生: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除了以上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人为原因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28图6.32,总结出来。学生: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教师:谁还能再补充几点?学生1:人口增长较快,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学生2:为了增加土地,人们在陡坡上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学生3:人们为了盖房子、烧柴等砍伐树木,破坏了植被。教师:那水土流失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边看教材P28边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完成教材P29“活动”第3题):1.流水带走了什么?2.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3.两种土哪种含营养物质更多?4.这样会对农业带来什么影响?5.水带着土流到哪去了?6.给黄河带来什么影响?7.很多村庄和农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加重,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8.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展示答案:14小题:流水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业单产量降低。56小题: 流水把大量泥沙带到黄河里,使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因此,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78小题: 很多村庄和农田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会使高原面越来越小,缓坡坡度变陡,持续下去会破坏村庄和农田。水土流失还会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三门峡水文站观测,黄河最高含沙量达746千克/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上千万吨化肥,难怪一位外国友人感叹:黄河流走的不是水,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治理黄河水土流失,已是刻不容缓!那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呢?(二)水土保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0文字,找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并思考这些措施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请大家读教材P3031图片,分小组讨论探究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完成教材P30“活动”1。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小组1:在沟谷或坡脚下修建挡土坝,下雨时,坡上冲刷下来的水和土被挡土坝拦住,水会慢慢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土会不断淤积,形成肥沃的田地。水土不会流到河里去,从而起到保持水土、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小组2:在陡坡上建设护坡林草带,如果下小雨,由于树冠的阻挡和草地的截留,水土不会下坡;如果下大雨,急骤的雨点先落到茂密的树冠上,再落到地面上,侵蚀力会大大降低,加上地面有草的保护和截留,大部分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只有少量的清水流到河里,从而起到保持水土、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是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在保持水土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缓坡上修建梯田,也是有效的方法,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也能防治水土流失。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包产到户,即谁治理收益归谁,并且国家还制定了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学生1:黄土高原的某些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种植粮食,应该立即退耕还林、还草。学生2:条件较好的缓坡,要修建梯田,陡坡坚决退耕还林。学生3:退耕还林时可以适当增加水果等经济林木的种植,既有环境效益,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学生4:发展畜牧业时,一方面利用天然草地,同时还要人工培育优良牧草,提高牧草质量和产草量。学生5:尽量采用圈养的方式,避免牲畜破坏草地。学生6:黄土高原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压力过大,应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学生7:对某些生态环境极端恶化的地区,应该组织移民,避免进一步破坏环境。学生8:退耕还林、还草后,国家应该给当地农民以适当经济补贴,以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学生9: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我们相信黄土高原一定会绿起来,生态环境一定会好起来,人们的生活一定会富起来!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人地关系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两部分内容。首先结合示意图和活动介绍了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然后通过活动具体分析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作用,使我们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明确的认识,这是本节的难点,要注意结合相关题目进行深入理解。教学反思:通过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然后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效果很好。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停产复工安全培训课件
-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课件
- 别盲目赶时髦的课件
- 《产品设计》教案
- 农业五良融合课件
- 化工仪表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内部消防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内部安全生产培训会议课件
- 内部安全教育培训简报课件
- 营销公司广告方案模板(3篇)
- GB/T 1554-2009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方法
- GB/T 13012-2008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 电表抄表记录
- 水的组成发现史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公开目录(向社会公开、向服务人群公开)
-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1
- 梗阻性黄疸患者护理查房
- 双绞线链路测试报告
- GB∕T 34662-2017 电气设备 可接触热表面的温度指南
- 医院窗口服务礼仪培训PPT课件(最新)
- 医疗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