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上课资料.doc_第1页
知识产权上课资料.doc_第2页
知识产权上课资料.doc_第3页
知识产权上课资料.doc_第4页
知识产权上课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 总论 本编系统介绍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特征、主体、客体、法律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对本学科的概貌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一)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 著作权及其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企业名称权)、商业秘密权(未公开信息权)、产地标记权(地理标志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域名权、植物新品种保护、计算机软件保护、商誉权、 奥运会、世博会等特殊标志权利反不正当竞争的权利等。以下以特殊标志为例说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共分4类: 第1类,永久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的产权。主要包括:奥林匹克名称,即奥林匹克、奥林匹亚(中英文);奥林匹克标志;奥运五环、奥林匹克会旗、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会歌。第2类,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申办、筹建以及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形成的产权。主要包括:奥运会名称、奥运会徽记、奥运会旗帜、奥运会吉祥物、奥运会口号、奥运会招贴画、奥运会图形以及奥运会其他图像作品等(闭幕后其权力归国际奥委会所有)。第3类,国家奥委会的产权,包括国家奥委会的名称和徽记。第4类,组织和个人通过合法渠道取得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产权。包括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节目;授权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商品;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作品;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等。 北京奥运会标志(部分)世博会的知识产权 上海世博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是世博会的组织者。首先是“申博”机构,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机构的名称、徽记或者其他标志;“申博”成功后,世博组织机构,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机构的名称、徽记或者其他标志;其次,世界博览会的名称,如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名称、会徽、会旗、吉祥物、会歌、主题词、口号;以及国际展览局的局旗。 第二个方面是参展者的知识产权保护。世博会的参展者来到世博会参展,带来了知识产权,包括商标、发明、作品等。 第三个方面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方是指组织者和参展者以外的其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如世博园内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这些音乐有著作权,使用这些作品,需要和著作权人签订协议,得到许可方同意。注意这种分类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1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私权。 权利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区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本质特性。知识产品之无形是相对于动产、不动产之有形而言的,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利用、处分形态:第一,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第二,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第三,不发生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基本特征: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即知识产权为权利人所独占,权利人垄断这种专有权利并受到严格保护,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第二,排他性,即对同一项知识产品,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monopoly” (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一般以国家为界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知识产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 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 2. 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从而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分享利益的情形。 3. 知识产权法对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别于一般财产法所采取的“有限制国民待遇原则”。四、知识产权的客体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 2知识产品的类别 (1)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2)经营性标记;(3)经营性资信。 3知识产品的特点 (1)创造性。创造性是知识产品取得法律保护的条件,就某类具体的知识产品来说,其创造性程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2)非物质性。 (3)公开性。技术秘密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既老且新的知识产权客体 根据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一、种类 (一)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二、范围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技能;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山西“非遗”国家名录 序号 名称 类 别009董永传说民间文学032左权开花调民间音乐033河曲民歌民间音乐087晋南威风锣鼓民间音乐088绛州鼓乐民间音乐089上党八音会民间音乐095文水鈲子民间音乐097五台山佛乐民间音乐108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民间舞蹈112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民间舞蹈114翼城花鼓民间舞蹈162晋剧传统戏剧163蒲州梆子传统戏剧164北路梆子传统戏剧165上党梆子传统戏剧185雁北耍孩儿传统戏剧186灵丘罗罗腔传统戏剧193碗碗腔(孝义碗碗腔)传统戏剧214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传统戏剧215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蓝关戏、陇剧)传统戏剧217二人台传统戏剧232锣鼓杂戏传统戏剧235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传统戏剧245潞安大鼓曲 艺315剪纸(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民间美术385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传统手工技艺40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409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传统手工技艺411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传统手工技艺502民间社火民 俗中国的“非遗”六、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 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专有权利。是一种法定的保护。 2知识产权侵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1)归责原则是确认不同种类侵权行为所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它决定着一定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等。 (2)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3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救济 (1)民事救济措施。 (2)刑事救济措施。根据刑法规定,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等各种刑事处罚。刑法第213条至第219条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 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者销售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 (3)行政救济措施。具体包括训诫(警告)、责令停止制作和发行侵权复制品、没收非法所得、没收侵权复制品和制作侵权设备以及罚款等。知识产权诉讼特殊程序问题 1管辖 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 2举证责任 方法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3当事人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诉讼,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是指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商标权人等,利害关系人是指使用(实施)合同中的被许可人、知识产权财产权的合法继承人等。使用(实施)合同中的被许可人中,独占使用(实施)合同中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起诉;排他使用(实施)合同中的被许可人在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起诉的情况下,可以起诉。 4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下页)5诉前财产保全(下页)知识产权的临时救济-英美法系国家中的“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即在法院做出最终判决之前临时性地禁止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院令。 1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2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3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4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专利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第一章 著作权制度概述 本章开始系统介绍著作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是本章最重要的概念,同时应当注意著作权与“版权”、“作者权”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即著作权与所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之间的关系)、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等为本章的基本内容。 有关著作权的专门立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1号,(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39号)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月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决定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83号,已于2009年2月17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1992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5号发布,自1992年9月30日起施行)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已经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自二OO二年二月二十日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版权局。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66号 ,已经2009年5月6日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号 ,已经年月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6部门印发 2010-8-12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一、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 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版权与著作权系同一语。 二、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著作权制度的起源 “无传播即无权利”。著作权法律制度随传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产生并进一步发展。(二) 西方诸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沿革 (详细内容另附)三、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一)我国近现代著作权法律制度 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 (二)建国后著作权制度的发展 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1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同年6月3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三)著作权法的修改概况 修改背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促进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并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与知识产权协议接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并于同日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于(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获得通过) 著作权法2001年修改八个方面: 1. 给予外国人国民待遇,改变现存“内外有别”的制度。修正后的著作权法遵循伯尔尼公约和知识产权协定的精神,给予外国人以国民待遇,同时提高本国人所受到的著作权保护待遇,达到内外平衡,协调发展。 2. 扩大著作权保护的客体范围。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将实用美术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等纳入保护范围;将计算机程序作为文字作品予以保护,延长其保护期限,取消以登记作为取得著作权要件的规定;将“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扩大解释为“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3. 增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内容。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增加规定电影作品、计算机程序的著作权人的出租权;拓宽“表演权”的外延,将其解释为“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将其解释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将“摄制权”解释 为“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4. 规定了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版式设计权是与著作权相关的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修正后的著作权法增加了对版式设计的保护内容,规定出版者有权许可或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报纸、杂志的版式设计。著作权法2010年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出版、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以著作权出质的,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 本决定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四、中国现行著作权法渊源 1.著作权法及其附属法律2. 其他基本法律3. 司法解释4. 国际条约 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以及我国加入的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等。 五、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 (一)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1. 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而所有权的客体是有形物体。 2. 著作权对象利用的特殊性。所有权只能对有形物体进行物质上的利用,而作品则具有上演、广播、发行等特殊利用方式。 3. 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对于所有权不能就同一内容数次处分,而著作权的同一权能却可以处分多次。 4. 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所有权存续是永久的,只要原物不灭失,所有权就将永远存在。 5. 著作权具有人身依附性,而所有权则表现为单独的财产权性质。 (二)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1取得保护的方式不同。著作权是实行自动保护原则,而商标权实行的是注册原则。 2受保护的条件不同。作品只要是各自独立完成,不论它们之间是否相同、类似,都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商标权则不同,凡与已注册的同种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标识,依照各国的商标法往往不能取得专用权。 著作权和商标权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交叉关系,即商标设计图案可以作为商标受商标法的保护,也可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此外,著作权和商标权也可能发生抵触,即未经他人同意以其作品作为商标标志时,则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三)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1. 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专利权所保护的是发明创造的构思、内容。 2. 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求它是独创的。而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在实用美术作品保护上可能会发生交叉。第二章 著作权客体 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客体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客体是作品。正确理解作品的含义,掌握其构成条件以及准确判断某一表现形式是否为作品等,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著作权法在列举了保护作品类型的同时还规定了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作 品第一节 作 品 一、作品的概念 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二、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 1 独创性,即作品属于作者自己的创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从另一作品抄袭来的。 2可复制性。 三、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类别 1. 文字作品。2. 口述作品。3.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 美术、建筑作品。5. 摄影作品。6. 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 计算机软件。9.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作品。案例:首尊孙中山夫妇雕像著作权案宣判 原告败诉创意不属于保护范围 自称最早提出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山公园建造孙中山与宋庆龄双人铜像的郭保生,诉武汉市中山公园管理处、武汉园林雕塑院著作权侵权案一审审结。2009年8月28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郭保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2001年9月,武汉市民郭保生向武汉市政府、市园林局、中山公园及其改建指挥部书面呈文提出,在中山公园打造全国第一尊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双人铜像。其后,郭保生以笔名“郭宝声”将其雕塑广场创意的文字作品和双人雕塑模型在湖北省版权局办理了著作权登记。并在此后中山公园胜利广场树立孙中山与宋庆龄雕像的公开征集活动中,递交了自己创作的两组雕塑模型。今年2月,郭保生从武汉当地媒体获悉,“孙中山与宋庆龄铜像10月前进驻中山公园”,设计方案由武汉园林雕塑院实施。郭保生认为“孙中山宋庆龄双人雕像”的创意是其首创提出的,中山公园管理处、武汉园林雕塑院未经其同意擅自复制其作品,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法院审理后认为,郭保生的“双人雕塑创意”,总体上属于创意、构思或理念的范畴,不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保护范围,郭要求对其“创意”给予保护的理由不能成立。 法院同时认为,武汉园林雕塑院制作的作品与郭保生的雕塑模型,在人物神态、气质、面貌、服装纹饰、视线方向、站立方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细节差别,加上郭未举证证明被告制作雕塑时与其本人的雕塑有接触行为,故认定园林雕塑院制作的雕塑是单独形成的新的作品,未侵犯郭保生的著作权。案例:保时捷诉北京泰赫雅特建筑作品侵权纠纷案四、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1. 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 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3. 时事新闻4.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特点:集体性、长期性、变异性、继承性。 二、国际保护民间文学形式的法律制度 伯尔尼公约1971年修订本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不知作者的作品”的一种特例来处理。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发展中国家制定了突尼斯样板版权法,其中专门规定了关于“本国民间创作的作品”的保护条款。1982年,又正式通过了保护民间文学表现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条例。迄今为止,采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突尼斯、玻利维亚、智利、摩洛哥、阿尔及利尼亚等国家。1989年生效的英国著作权法按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标准与范围,在第169条中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给予了保护。 三、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案情简介】 想情郎是一首世代流传在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中的民间曲调,现已无法考证该曲调的最初形成时间和创作人。该曲调在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次被记录下来。在同一时期,还首次收集记录了与上述曲调基本相同的赫哲族歌曲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根据现有证据,想情郎最早刊载于1958年12月31日由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艺术调查小组编的赫哲族文学艺术概况(草稿),狩猎的哥哥回来了最早刊载于1959年6月17日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歌曲杂志。 1962年,郭颂、汪云才、胡小石到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采风,收集到了包括想情郎等在内的赫哲族民间曲调。在此基础上,郭颂、汪云才、胡小石共同创作完成了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1963年12月28日,由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首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制。 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色的歌、1980年版中国歌曲选刊载的乌苏里船歌,均标明其为赫哲族民歌,汪云才、郭颂编曲;1991年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载明“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歌曲。汪云才、郭颂根据赫哲族传统民歌想情郎作词编曲”。歌声中的20世纪百年中国歌曲精选及1979年至1980年期间刊登乌苏里船歌的部分刊物,署名方式则为“作曲:汪云才、郭颂”。 与想情郎曲调相比,乌苏里船歌体现了极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其作品整体的思想表达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郭颂作为该作品的合作作者之一,享有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但是乌苏里船歌曲调的作者在创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乌苏里船歌主部即中部主题曲调与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的曲调基本相同。因此,乌苏里船歌系在赫哲族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改编完成的作品。 1999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与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19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在郭颂演唱乌苏里船歌之前,中央电视台一位节目主持人说:下面有请郭颂老师为我们演唱根据赫哲族音乐元素创作的歌曲乌苏里船歌。在郭颂演唱乌苏里船歌之后,中央电视台另一位节目主持人说:“乌苏里船歌明明是一首创作歌曲,但我们一直以为它是赫哲族人的传统民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将此次开幕式晚会录制成VCD光盘,中央电视台认可共复制8 000套,均作为礼品赠送。四排赫哲族乡政府没有证据证明主办者进行了商业销售。 北辰购物中心销售了刊载有乌苏里船歌音乐作品的有关出版物。出版物上乌苏里船歌的署名方式均为“作曲:汪云才、郭颂”。北辰购物中心在一审中向法院提供了其与北京大世界音像店、北京儒士源精品书店所签引厂进店协议书,北京儒士源精品书店和北京大世界音像店出具的涉案出版物进货证明。 审理中,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由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作为本案所涉及作品的鉴定机构,并对本案所涉及的作品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为:“1乌苏里船歌的主部即中部主题曲调与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的曲调基本相同,乌苏里船歌的引子及尾声为创作;2乌苏里船歌是在想情郎狩猎的哥哥回来了原主题曲调的基础上改编完成的,应属改编或编曲,而不是作曲。”【争议焦点】 1四排赫哲族乡政府是否具备原告的主体资格? 2郭颂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3中央电视台、北辰购物中心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判决】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 1郭颂、中央电视台以任何方式再使用音乐作品乌苏里船歌时,应当注明“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 2郭颂、中央电视台在法制日报上发表音乐作品乌苏里船歌系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的声明; 3北辰购物中心立即停止销售任何刊载未注明改编出处的音乐作品乌苏里船歌的出版物。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评析】 本案在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该案审理过程中,法院肯定了四排赫哲族乡政府具备民事主体资格,赋予了四排赫哲族对民间音乐曲调享有著作权或类似著作权的权利,认为郭颂侵犯了赫哲族对民间音乐曲调的改编权。在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立法迟迟不能出台的情况下,该案无疑均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众多的问题。一、四排赫哲族乡政府是否具备原告的主体资格 法院认为,世代在赫哲族中流传、以想情郎和狩猎的哥哥回来了为代表的赫哲族民间音乐曲调形式,属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涉案的赫哲族民间音乐曲调形式作为赫哲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赫哲族成员共同创作并拥有的精神文化财富。它不归属于赫哲族某一成员,但又与每一个赫哲族成员的权益有关。该民族中的任何群体、任何成员都有维护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受侵害的权利。四排赫哲族乡政府作为一个民族乡政府是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设立的乡级地方国家政权,可以作为赫哲族部分群体公共利益的代表。故在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四排赫哲族乡政府为维护本区域内的赫哲族公众的权益,可以自己的名义对侵犯赫哲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郭颂、中央电视台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人难以确定、现行法律法规对如何确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人的问题未有规定,因而四排赫哲族乡政府不具备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法院也没有予以支持。 但认定四排赫哲族乡政府具有原告主体资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本案中,如果被利用的对象是藏族民歌,藏族广泛分布于四川、甘肃、云南以及西藏自治区等广大的区域中,这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哪一个,或哪一级政府机关能够作为原告,或者是共同作为原告呢?再假设,如果侵犯的是汉族民歌呢,哪一级政府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呢?当然,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我国尽快出台专门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法,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 1将计算机程序作为文字作品保护,是著作权法发展的一个方向。 2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第8款将计算机软件作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一类作品,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该条例于2002年1月1日起实行。 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计算机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标程序。同一程序的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应当视为同一作品。源程序是指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目标程序是指源程序经编译或解释加工以后,可以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程序。 所谓文档,是指用来描述程序的内容、组成、设计、功能规格、开发情况、测试结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等,如程序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用户手册等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条件 在计算机软件中,不论是计算机程序或文档;在计算机程序中,也不论是源程序还是目标程序,都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对象。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获得法律保护: 1、原创性。受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即软件应该是开发者独立设计、独立编制的编码组合。凡是抄袭、复制他人的软件均不能受法律保护,构成侵权时,行为人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里而言的软件开发者,是指实际组织开发、直接进行开发,并对开发完成的软件承担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条件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并对软件承担责任自然人。 2、固定性。受保护的软件须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这里所说的有形物体是指一定的存储介质,如纸带、卡片、磁盘、磁带、图表、手册等。存在于软件开发者头脑中的软件设计思想并不受法律保护,只有当这种程序设计通过客观手段表达出来并为人所知悉时才能受法律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 自1964年世界上第一部IBM360型晶体管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逐步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软件的单独销售使人们迅速认识到其重要的商业价值,然而,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以什么方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一直成为困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实用性,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曾尝试用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但是,以专利法保护计算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软件的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标准难以确定;软件数量之多、发展之快与手续复杂、耗时长的专利审查程序格格不入;以数字、符号组成的软件的性质较之一般的方法发明专利也有很多差别。因此,以专利法保护计算机软件困难重重,一些发达国家逐步放弃了该措施。 与此同时,人们将目光逐步投向了著作权法。1972年,菲律宾在世界上第一次适用著作权法对软件实行专门保护。美国于1976年、1980年两次修订著作权法,确认了对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对计算机软件采取著作权保护,1993年通过的知识产权协定也明确要求缔约方将计算机程序作为文字作品予以保护。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3条和第24条分别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第23条规定:1、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的;2、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的;3、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的;4、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的;5、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的;6、其他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第24条规定:1、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的;2、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3、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二采取的技术措施的;4、故意删除或者改变软件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5、转让或者许可他人行使著作权人的软件著作权的。 行为人违反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行为人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3条和第24条规定的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赔偿损失数额的确定,可依照著作权法第48条的规定。 2、行政责任。行为人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4条规定的侵权行为,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并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行为人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4条第(1)项或者第(2)项行为的,可以并处每件100元或者货值金额5倍以下的罚款;有第24条第(3)项、第(4)项或者第(5)项行为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3、刑事责任。行为人有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4条规定的行为的,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照我国刑法关于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例:番茄花园关闭 站长被判刑 第三章 著作权主体 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主体制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主体是著作权法律关系三要素之一,是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者科学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著作权人。一般情况下,作者是著作权原始主体,但著作权原始主体并非总是作者。本章是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时常因著作权主体的确认而发生纠纷。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一、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二、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一)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1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2继受主体,是指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继受主体享有的著作权是从原始著作权主体那里取得的。 3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之间的区别在于: (1)原始主体的资格基于创作行为或法律规定直接产生,而继受主体成为著作权的主体以他人原有著作权的合法存在为条件。 (2)原始主体可能享有完整的著作权,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则只能取得著作财产权的部分或全部 (二)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与部分的著作权主体 1完整的著作权主体,是指拥有作品中的全部财产权及全部人身权利的主体。 2部分的著作权主体,是指仅拥有作品中的部分人身权利或部分财产权利的主体。 (三)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 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划分是以著作权人所具有的国籍为标准而划分的。内国主体包括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外国主体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第二节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 一、作者的确认 1创作作品的人是作者,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其他服务的人不能认为是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2创作是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二、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第三节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其他著作权人一、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或法律规定取得著作权二、因合同取得著作权三、特殊的著作权主体国家第四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 一、雇佣作品(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1. 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如果在作品完成后的两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不使用,那么作者可以要求单位同意由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其许可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作品完成两年后,单位可以在其业务范围内继续使用。 2.特殊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特殊职务作品主要有:第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第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二、委托作品的权利主体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三、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 1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包括可以分割与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 2合作作者的条件: (1)合作作者必须有共同的创作愿望; (2)合作作者必须都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 3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者通过协商一致行使著作权;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对于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四、 演绎作品的权利主体 五、 1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2演绎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时,应尊重原作品的著作权。 3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演绎作者,但演绎作者仅对演绎部分享有著作权,并不得阻止他人对原作品的再次演绎。 4 三人使用演绎作品,必须征得原作作者和演绎作品作者的双重同意。五、汇编作品的权利主体 1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2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是汇编人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权利主体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七、美术作品的权利主体1 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2 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八、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如果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有义务保护其著作人身权。第四章 著作权内容 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著作权内容就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自己利用或者授权他人利用其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著作人身权是作者或者著作权其他原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且不可转让和放弃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权内容概述、著作人身权的各项具体权利、著作财产权的各项具体权利、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限等为本章应当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和性质1著作人身权(Moral Rights),在大陆法系国家通常称为作者人格权,在英美法系国家则称为精神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作者享有的人身权。其含义均指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2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的特点。二、著作人身权的内容1发表权:是指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是指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使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收回权:是指作品在有正当理由的前提下,以赔偿使用者的经济损失为条件而收回已公开发表的作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目前尚未对此作出规定)。案例:单田芳评书著作权案终审 适度借鉴未构成侵权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一、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和性质 1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的权利。 2著作财产权的性质:可以转让、继承或放弃。二、著作财产权的内容 1复制权: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行为的权利。 2表演权:是指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3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或者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4展览权:是指公开陈列展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5发行权:是指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6改编权:是指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原作与改编作品的区别仅在于表现形式的差异,但二者的内容基本一致,同时原著的某些独创性特点同样会反映在改编作品中。 7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