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doc 10页).doc_第1页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doc 10页).doc_第2页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doc 10页).doc_第3页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doc 10页).doc_第4页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doc 10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4、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性别、隶属关系等。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8、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9、简答 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10、指标的分类:A、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实体指标是指它所反映情况的是具有实物形态,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数量特征如产品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等。行为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B、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 这类指标多属实体指标。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C、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有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D、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情况事物价值量的指标E、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情况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小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量等。这类指标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11、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12、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A、按反映内容的范围的不同,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宏观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全国范围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基层单位运行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B、按指标体系的内容不同,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C、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及专题指标体系两类;13、简答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A、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必须明确;B、指标体系内容必须全面、系统;C、指标体系要层次清楚,联系紧密;D、指标体系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14、流量:它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总额、流动资金增加额、社会物质产品消费量等;15、存量:它是在某一时点是,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如资产负债表中期初、期末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存款、外汇储备等。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可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1初级资料;2次级资料。统计调查的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统计资料的整理,计算汇总与分析研究都必须在调查搜集来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因此调查工作的好坏,取得的资料是否完整正与正确,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影响整个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所以统计资料必须准确,全面,及时。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全部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但进行这种调查时,被选中的部分调查单位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在不影响统计研究目的实现的条件下,常采用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它随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如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商品周转额。一次性调查是对事物每个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金星登记。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如企业在册职工人数,生产设备数量,固定资产价值。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两种。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内容包括表式,填表说明。制定统计报表制度的原则:使用与精简切合实际统一,配套。专门调查是为了解与研究某社会情况而专门进行的调查。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4种。普查适用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如人口普查。具有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但工作量大,耗资多,一般不宜经常举行。重点调查: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不要求掌握全面准确数字且在总体中却时存在重点单位时适宜。组织形式有一次性调查,定期统计报表制。典型调查的作用:补充全面调查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提高资料的时效性,且能取得较正确的全面统计资料。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采用报告法搜集资料。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表的两种形式:单一表和一览表。调查表由表头,表身,表脚3部分构成。确定调查时间。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的内容:调查工作完成得期限及工作进度。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组织领导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还包括系统的积累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统计资料整理的作用: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统计资料做好,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说明更多问题。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审核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有无迟报漏报,如报送齐全,有无差错。审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已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资料整理方案的设计: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2确定分组方法。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式。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与方法。5历史资料口径的调整对比。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报送,电话电报报送。2计算机处理数据远程传输。3磁介质报送。次级资料的整理指对已经汇总的现成的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成为适合需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需要注意:首先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选用适当的再加工方法。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目的是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毛短,表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统计分组的作用:可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可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揭示总体内部的构成,表明部分与总体,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可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族界限。统计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要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方法:1按品质标志分组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种标志结合。2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与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是一种相互补充,联系的分组体系,用于对社会总体的数量表现认识的深化。形式有: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一是先统计的最佳效益。内容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等。统计分类标准按适用范围不同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指对全国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分类。由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经国家标准化部门(即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只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及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只在本行业本地区范围内适用的分类标准。企业标准在没有合适的上级标准的情况下,由企业单位或其上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分类标准。只是对上级标准的补充,重组,延伸,细化,不得与上级标准抵触,并保证科兼容和转换。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他是实现信息共享,深入开发统计资料的一个提前条件。是建立统计细心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分组标准:经济类型分类(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其他);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其他各业。);行业分类;机构部门分类(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分类。分配数列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有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分配数列有2个组成要素:分组,次数。分类: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如:人口统计中按民族,性别,籍贯等。数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分布情况。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组距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最大值为上限。组距=上限-下限 组数指某个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组数愈少,组距愈大。确定组距与组数的原则: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要能准确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组限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 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只是近似值。频数各组的单位数。即次数。频数愈小,作用愈小。频率将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即比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相对作用的强度,也表明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概率的大小。统计表的构成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统计表的设计要合理、科学、实用、简明、美观第三章1、总量指标的概念: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加总,就可得到说明现象总体规模,水平的总量,这个总量就是总量指标,也称绝对数指标。2、总量指标作用: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它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它是计算其它统计分析指标的基础。3、总量指标的种类: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4、相对指标的概念: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数量关系指标,也称为相对数指标。作用:便于对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供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总量指标找到对比的基础。种类:机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5、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分子、分母必须具有可比性;要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运用。6、平均指标的概念:他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也称为平均数指标。7、平均指标的作用: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与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说明他们之间的差异;用于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比较,说明发展趋势。8、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差异之和等于0 ;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差异平方之和最小。9、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10、几何平均数:几个比率乘积的n次方根。11、众数,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12、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为中位数。13、标质变异指标的概念:反应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14、全距: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15、标准差的概念:他是总体内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也称均方差。16、总方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的标准差的平方。(组间方差+组内方差)17、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对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18、组内方差:各组中各单位标志值对组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的平方。第十二章 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统计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广义的对外贸易包括商品、劳务和其他非实物形态的进出口。狭义的对外贸易,指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及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收支往来统计。对外贸易统计: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交换及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收支往来统计。意义:对外贸易统计是对外贸易工作的组成部分,搞好对外贸易统计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工作的开展。对外贸易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统计的特点:1、研究的范围广泛。除研究国内商品流转业务环节活动的情况外,还要研究进口和出口两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并分析其中的问题。2、必须确定有关问题的统计原则。如统计国别的原则、确定进口商品数量的原则等。3、是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工具。我国对外贸易统计逐步形成了两套制度:一是海关进出口统计制度;二是对外贸易业务统计制度。国别统计的原则:1)按产消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消费国。2)按贸易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购自国,出口货物统计售予国。3)按运输国统计:进口货物统计起运国,出口货物统计抵达国。P364对外贸易双记录原则:P364价格的确定:1)离岸价格(FOB):又称船上交货价,指卖方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把出口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后的价格。2)到岸价格(CIF):又称成本加运费及保险费,指进口货物到达进口国国境的价格。即离岸价格加上货物及到达进口国港口的运输费、保险费和其他一切费用。3)成本加运费价格(*B):又称至目的港运费在内价,即出口商品离岸价加上到达进口国港口的运费。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一般是出口商品按离岸价计算,进口商品按到岸价计算。外币折算:1)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成本国货币。2)间接标价法:单位本币折成外币。P366对外贸易统计商品目录P366对外贸易统计商品目录编制原则P368海关进出口统计:是我国对外贸易货物实际进出口统计。由于海关进出口统计的范围全、数据准和国际可比性,我国对外提供和发布进出口贸易数据都以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为准。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的特点:1、海关进出口统计的范围比较全;2、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商品分类详细;3、海关进出口统计数字准确;4、海关进出口统计具有国际可比性。范围:包括国际贸易中所有因进出国境而引起物资储备增减变化的货物。其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对外贸易经济往来的货物,二是通过关境的进出口货物。具体范围:见P370-371海关进出口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由十个指标体系组成P3711、价值量指标;1)进出口总值:指一定时期内进出我国关境的所有货物的价值。目前,我国海关进出口统计采用人民币和美元双重币制计算。2)出口总值:指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境外出口的全部货物的价值总和。采用离岸价格计算。3)进口总值:指我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境外全部进口货物价值的总和,采用到岸价格计算。4)进出口差额:指一定时期内进口总值同出口总值两者之间的差额。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出口小于进口,为逆差。2、实物量指标:主要按商品的计量单位统计,个别的还要统计第二数量。我国进出口货物按净重计算。海关统计的主要分组体系P373对外贸易业务统计的涵义P376作用P376范围:见P377对外贸易业务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1、出口商品收购统计P3782、出口业务统计:统计国别以起运国和运抵国为原则。实际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统计。P3783、进口业务统计:进口到货按到岸价格统计,代理销售外国商品、样品、展览品的进口价格按实际结算的价格统计。P384、出口商品库存统计:包括对外贸易企业取得商品所有权的全部出口商品库存。P381对外贸易业务统计和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区别:1、性质和统计范围不同。2、统计渠道和汇总方法不同。3、统计商品目录不同。4、统计时间的差别。P381国际收支:狭义国际收支是国际间商品劳务和资本往来的外汇收支,也就是一个国家对外的现汇外汇资金的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应包括不许外汇偿付的各种单方面转换(如侨汇等)和无实际外汇收支(如无偿援助和捐赠)等的全部经济往来,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由于进行各种经济往来而发生的收入和支付。国际收支统计:是通过一定时期的统计报表即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帐的原理,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发生的经济交易所作的系统记录和宏观核算。特点:他是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流量的统计;它综合记录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它采用复式记帐制。国际收支统计的内容:1、经常项目收支:是一国的对外收支中经常发生而且数额较大的收支项目,它的收支状况对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有决定性影响。经常项目收支包括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和无偿转让收支三项内容。2、资本往来项目收支:反映一国在对外经济联系中发生的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化。包括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3、外汇黄金储备资产:指我国拥有的可直接对国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增减额,它是国际收支项目中的平衡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对外经济交易为对象,综合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收支平衡关系的综合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指标:1、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起主导作用的项目。1)对外贸易:又称有形贸易,是经常项目中的主要项目。2)非贸易往来:又称无形贸易,是除商品进出口和资本往来以外的收支。3)无偿转让:又称单方面转让,指没有得到相应价值补偿的一种经济往来活动。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援助和捐赠、侨汇和居民其他收支。2、资本往来项目。1)长期资本往来2)短期资本往来3、误差与遗漏:根据本期储备资产增减额与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往来项目差额之和的差求得。4、储备资产增减额:反映我国拥有可以直接和有效控制对国外支付的储备资产的变化情况,它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对基金信贷的使用等。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点:P389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则P390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统计分析意义P391内容P391-399进出口比价指数:又称贸易条件,它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在进出口业务中贸易条件改善或恶化的标志。计算公式: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如果指数大于100,反映进出口价格水平变化综合结果对出口国有利,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小于100,对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