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doc_第1页
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doc_第2页
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doc_第3页
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doc_第4页
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老师:朱建华 教授作者:赵艳婷(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4预防一班) 吴 琳(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4预防一班)张亚南(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4检验班) 王伟平(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4预防一班)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7年4月 食品卫生知识及态度行为调查执笔:赵艳婷、吴琳、张亚南、王伟平 调查人员:郝百莲、黄金鑫、夏仪、姜旭、何淑兰、冯欣、曾丽海、陈美卿、冉雄飞、韩继、李倩、段惠林、路明忠、杜拯、高洁指导老师:朱建华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摘要 目的:为了解全国各省市居民对食品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食品卫生知识的普及提供依据,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提供参考,为农民、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获取食品卫生的相关知识提供易接受的宣传途径,提高全体居民的食品卫生认知水平。方法: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形式,对全国370名居民的基本特征,对食品卫生法的认识水平,对食品卫生的关注程度,对食品卫生的认知及态度行为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全国13个省市的居民对食品卫生法知晓率为92.24%。获取食品卫生知识的态度端正,对食品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但对某些常识问题的误解率较高。结论:被调查对象的食品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大力加强居民的食品卫生的健康教育。关键词:食品;卫生;知识;态度;行为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等方面卫生要求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详实的规定。十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卫生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但随着红心鸭蛋、福寿螺、多宝鱼、雀巢奶粉碘超标等事件的不断曝光,食品卫生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2006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96起,中毒18063人,死亡196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7起。从近年来食物中毒的报告情况来看,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而引起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报告起数和人数最多的食源性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死亡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中毒原因主要以季豆、扁豆、菜豆等加热温度、时间不够和误食毒蘑菇、河豚鱼有关。而这些事件的屡屡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缺乏鉴别能力有关。为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卫生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水平,探究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食品健康教育模式,为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探索有益的经验,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与食品安全法制管理关系的认识和相关法制水平,为此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全国食品卫生状况做了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全国12个省份进行,共选取4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1.2 调查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KAP)。问卷经预调查,讨论修改而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对食品卫生法的认知水平,对食品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对食品卫生的态度行为等项目进行了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调查。1.3 资料分析:核对后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2 .0软件对资料进行变量频数描述、分析。 结果2.1 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调查表400份,收回380份,经审查合格370份,合格率为97.4%。性别:370名被调查者中,男188人(50.81%), 女182人(49.19%);年龄:1682岁,分为三个年龄段,50岁37人(10%);省份:北方(辽宁、内蒙古、黑龙江)(15.41%),西南(云南、四川)(20.27%),华东(浙江,江西)(19.46%),华中(湖北、湖南)(20%),西北(陕西、宁夏、甘肃)(24.56%)。民族:有8个名族(汉、蒙、回、满、彝、苗、畲、侗),汉族最多占84%,其次是苗族5.14%;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18人(31.89%),高中(中专)135人(36.49%),大学以上117人(31.62%);职业:有8种职业 学生105人(28.38%),教师23人(6.22%),医生11人(2.92%),公务员19人(5.14%) ,农民64人(17.30%) ,个体老板28人(7.56%),服务员17人(4.59%) ,其他103人(27.84%) 包括警察、待业人员、商人 、律师等。2.2 对食品卫生的关注程度 2.2.1 调查对象对食品卫生法的知晓率为74.05%, 并且有超过92.24%的居民对食品卫生状况表示出极大的关注。而对于目前市场上诸如加入苏丹红而成的红心鸭蛋,病死猪肉制成的肉松,福寿螺等食品卫生事件,有 21.62%的人知道大部分事件,有65.95%的人知道一点点,有12.16%的人完全不知道 。 见图1 图1 对食品卫生事件的知晓情况2.2.2 目前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卫生问题主要是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过期变质,添加剂的超标使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有54.05%居民担心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卫生问题,其次是食品过期变质(39.82%),另外有6.13%的居民担心添加剂的超标使用。2.3 对食品卫生的态度行为 2.3.1 有91.89%的居民想迫切得到更多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调查人群获得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有电视广播(75.14%)、书报杂志(68.11%)、课本学习(32.12%)、亲戚朋友(36.49%)及其他。可见电视书刊是获得食品卫生知识的主要来源。2.3.2 在是否会够买外观颜色夸张的食品这一项调查时只有34.6%的居民愿意选择购买这类食品,有65.4%的居民选择不会购买。2.3.3 在对购买食品最关注的问题一项调查中有206人(55.68%)选择安全性,其次是价格(22.16%),品牌(13.78%),包装标识(8.38%),见图2图2 食品购买时关注的问题2.3.4 只有 40.54%的居民会在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向有关部门投诉, 1.62%的居民会视产品价值而决定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另外还有57.84%的居民选择不会采取任何措施,这说明居民自我保护、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还有待加强。2.3.5 有78.34%的居民在购买食品时会关注有效期,保质期,15.38%的居民偶尔会关注有效期和保质期。只有6.28%的居民根本不注意食品的有效期和保质期。2.3.6 肉禽、肉制品是居民目前最担心的食品。其次是豆制品和水 产品,然后依次是蔬菜,水果和粮食。见图3 图3 居民最担心的食品类型2.3.7 超市是居民最常选择购买食品的场所,有多达76.32%的居民 选择超市。其次是商场和集贸市场。而选择在摊点和其它地方购买食品的人较少。见图4图4 通常选择购买食品的场所2.3.8 有89.32%的居民想知道更多的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只有10.68%的居民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2.4 食品卫生知识调查2.4.1 对某些食品卫生知识的误解发生率 对社会上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的一些食品卫生知识方面的偏见或误区共6题,统计调查对象对其发生率(%)的情况。见表5表5 370名成年人对食品卫生知识误解发生率食品卫生知识误解人数发生率1,新鲜四季豆未煮熟不会中毒1714622%2,隔夜的熟制品不用充分加热方可食用721946%3,轻微霉变的花生米,炒熟之后不可食用2877757%4,隔夜茶能食用1092946%5,霉变橙用石蜡“抛光”之后,可以食用441189%6,马铃薯发芽后,发的芽可以一起吃34919%2.4.2 对食品卫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 对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食品卫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共5题 见表6 表6 对食品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知晓人数知晓率QS(质量安全)标志的认识19652.92%食用蘑菇与毒蘑菇的区别15441.62%食品塑料袋与非食品塑料袋识别17346.75%去除蔬菜表面残留农药的方法19352.16%热力消毒餐具感官要求30482.16%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了解19980.81%2.5 基本特征的比较2.5.1 不同年龄组的食品卫生KAP情况 2.5.1.1 不同年龄组对食品卫生事件的关注度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严峻的食品卫生形势已引起各个年龄的关注。但是对食品卫生法关注度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组只有69.16%听过或看到过食品卫生法。明显低于2250岁年龄组(86.32%)和22岁以下年龄组(90.43%)。而对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卫生事件了解程度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250岁年龄组的知晓率最高。见图7 图7 不同年龄组对食品卫生事件的了解程度2.5.1.2 不同年龄组在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问题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22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这部分居民多关注的是安全性问题,而22岁以下年龄组却有33.14%把品牌放在首先考虑的因素。2.5.1.3 不同的年龄组往往在选择购买外观、颜色味道夸张的食品上,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2岁以下年龄组有65.87%会去购买这类食品,明显高于2250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的居民。2.5.1.4不同年龄组对QS(质量安全)的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岁以下年龄组对QS的知晓率有70.43%明显高于2250年龄组(50.43%)和50岁以上年龄组(35.65%)的居民。2.5.2 不同性别的食品卫生KAP情况性别的差异对食品卫生的关注程度有所不同(P0.05),其中女性对食品卫生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有65.34%关注此类问题,而只有34.66%的男性关注这类问题。见图8图8 不同性别对食品卫生的关注程度2.5.3 不同文化程度的食品卫生KAP情况2.5.3.1 不同文化程度对食品卫生法的知晓率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对食品卫生法知晓率越高,大学以上组对食品卫生法的知晓率为89.32%,明显高于初中以下组(54.78%)和高中组(60.76%)。2.5.3.2不同文化程度对食品卫生知识的态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居民更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79.85%的居民选择想知道更多的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大于高中组和大学以上组的居民。2.5.3.3 文化程度不同的居民对食品最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越关注,具有大学学历的居民选择安全性的比例大于初中组和高中组。2.5.3.4 不同文化程度对QS(质量安全)的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对QS的知晓率有56.87%显高于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居民。见图9图9 不同文化程度对QS的认知情况2.5.4 不同居住地的居民的食品安全KAP情况2.5.4.1农村居民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度不及城市居民(P0.05),对食品卫生法知晓情况也不及城市居民(P0.05),这说明农村居民较少获得这方面的知识。2.5.4.2 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是否想知道更多的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这一问题上与统计学意义(P0.05),有94%的农村居民想得到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而只有87%的城市居民有这一愿望。2.5.4.3 农村居民在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67.43%的农村居民知道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而城市有89.21%的居民知道。2.5.4.4 城乡差异在获得食品卫生知识相关来源上也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获得相关知识主要通过电视广播(66.32%)的宣传及书报杂志(43.21%)的报道。网络也逐渐成为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农村居民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78.65%是通过电视广播的宣传。讨论调查显示食品卫生问题已得到居民的广泛关注,也具备一定的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并具有接受食品卫生教育的良好愿望。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不同人群对食品卫生的了解程度各有不同。3.1 老年人的食品卫生KAP较低,特别是对食品卫生关注程度远远不及22岁以下及2250年龄组的居民。所以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食品卫生健康教育。而22岁以下年龄组喜欢购买外观颜色味道较为夸张的食品,但是这些食品往往添加了色素或添加剂,有些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也要注重对22岁以下年龄组的食品卫生行为的教育。3.2 农村居民和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他们的食品卫生的知识水平,态度行为意识的状况都比较差。而因为这部分人群食品卫生意识淡薄,又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也最容易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伤害,因此食品卫生知识教育应该针对这部分人群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的消费意识。3.3 调查显示居民获得食品卫生知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书刊杂志等媒体,而这需要政府抓住时机,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宣传,不断丰富、深化其内容。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需求。城市居民获取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和网络。而农村居民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获得的。电视广播在农村已经普及,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的途径人数较少,所以对农村居民应采取更多的易于他们所接受的宣传方式。另外,媒体在报道揭露不法事件时应注意正面引导,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不要让民众对当前的食品卫生安全失去信心。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宣传阵地,而且宣传要通俗易懂,易于让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居民和文化程度低的居民接受。3.4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食品卫生知识存在误解,对一些食品卫生常识不够了解。像四季豆,隔夜茶等这些基本常识还是不 甚了解,虽然不能造成致命的伤害但这些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像QS标志竟然有47.03%的居民从未听过,特别是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他们的了解程度更低,这就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对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大力宣传,使居民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来保护自己,减少因误食食品而造成的身体伤害。3.5 在调查中发现在买到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时,只要金额不算巨大,大多数(59.19%)居民采取的都是隐忍的态度,这无疑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有权利向生产厂家索赔。可在调查中发现因为嫌麻烦,认为商品价值小等原因放弃索赔,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处罚力度小等原因也是放弃索赔的原因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4.1 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以及农村居民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特别是电视媒体,倡导居民健康的饮食习惯,掌握正确的食品卫生相关知识。4.2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卫生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