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孤独之旅.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孤独之旅.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9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3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二、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三、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杜小康由于家庭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2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杜小康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第二部分(227):写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同时这也是一次孤独之旅。第三部分(2852):写杜小康在芦荡中历经重重磨难,终于战胜了孤独,等到鸭子下蛋,他自己也长大成人了。3找出杜小康情绪发展变化的关键词。(害怕、胆怯、恐慌、畏惧、茫然、孤独不再恐慌坚强)四、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1)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4)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五、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并品味其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3)有关暴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六、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3明线和暗线交织。明线:养鸭的过程。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4题目的含义:战胜自我,战胜自然的过程。七、课堂小结本文突出了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我们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八、布置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