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习题(1).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习题(1).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习题(1).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习题(1).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习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 题 荆轲刺秦王习题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掌握文中字词及意思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竞答法、提问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务实基础,掌握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用法重难点掌握文言文字词用法。 教 学 设 计教 学 内 容活动设计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樊於期(w)骨髓(su)揕胸(zhn)淬火(c)B濡缕(r)忤视(w)变徵(zh)瞋目(chn)C厚遗(wi)拊心(f)创伤(chun)箕踞(q)D戮没(l)卒起(z)陛下(b)拜谒(y)【答案】B 【解析】A项,淬cu火;C项,箕j踞;D项,卒c起。2下列各组语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失其所与,不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秦伯说,与郑人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持千金之资币物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共其乏困【答案】C3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秦兵旦暮渡易水 兵:军队 终已不顾 顾:回头群臣怪之 怪:奇怪 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拉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被八创 被:表被动A B C D【答案】B【解析】怪:以为怪;引:身子向上起;被:遭受。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B乃为装遣荆轲 乃遂私见樊於期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人不敢与忤视【答案】B5. 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A.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 又前而为歌C. 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C 【解析】A项,“无信”,今义,不讲信用;古义,没有信物。B项,“流涕”,今义,流鼻涕;古义,流眼泪。C项,“切齿”古今同义词。D项,“穷困”,今义,贫穷;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7.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贤能为之用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皆为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8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性格刚毅”的一项是(3分)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荆轲怒,叱太子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A B C D【答案】D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计划周密:首先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换取秦王的信任,然后到秦国面见秦王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秦王听后十分高兴。B荆轲处乱不惊: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武阳,秦武阳胆怯露出破绽,荆轲巧妙周旋,没有被秦王和群臣发现,才得以进献地图,使计划能继续进行。C荆轲勇猛异常:荆轲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行刺过程的几个动作“取”“发”“把”“持”“揕”一气呵成,迫使秦王惊慌失措,险些丧命。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被击倒后仍然用匕首掷击秦王,受八处剑伤后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没有一点畏惧的心理。【答案】A 【解析】A项,“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是蒙嘉。10.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C. “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答案】C【解析】祖:临行祭路神。11.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人分忧的思想品质。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答案】A【解析】“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错,文中“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12下列对四部史书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 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入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B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C资治通鉴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北宋名臣司马光负责编撰,历时19年,成书共294卷。D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1下列画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事知济不济 济:接济 B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 冠:戴帽子C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 提:投掷 D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官:做官、任职【答案】A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左传是编年体著作。所以选D。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答案】B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戴上白色的衣冠来送他。(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5分)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3)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5分)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太愚蠢。(4) 是真不更事汉。(3分)这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教学小结教学反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至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