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doc_第1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doc_第2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doc_第3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doc_第4页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范本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含答案编 辑:_时 间:_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生命观念)2根据信息特点判断信息类型。(科学思维)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科学探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 (1)物理信息.化学物质 a蜜蜂跳舞、孔雀开屏(2)化学信息 . b光、声、温度、湿度、磁力(3)行为信息 .物理过程 c有机酸、生物碱和性外激素提示(1)-b(2)-c(3)-a2信息传递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人们模拟传粉昆虫的信息吸引传粉昆虫前来帮助植物传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人们也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3)人们还利用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传递的信息、适时调整产品的上市时间。1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提示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提示信息也可由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3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这说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4信息传递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提示信息的传递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辨析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是不是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为双向?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提示并非所有的信息传递均具有双向性。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递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2如图是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的示意图、依据两图构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图。提示3尝试从信息传递角度分析: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虫害防治?这些方法分别涉及的信息的种类是什么?提示(1)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这种防治方法涉及物理信息。(2)在田间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达到降低害虫数量的目的、这种防治方法涉及化学信息。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作用及应用1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D镜子传递的信息使小鸟激怒、此信息是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项错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B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是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由“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两种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的、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且不能被生物重新利用C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D农田通过锄草、治虫等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虫媒花鲜艳的色彩属于物理信息、特殊的气味则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4(20xx市高三一模)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是_、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2)许多昆虫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吸引异性的信息素、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人们常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从而降低害虫密度、其中信息素属于_信息、此过程为_防治、该防治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3)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其中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形式流向鱼、桑基鱼塘体现的生态学原理是_。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蚯蚓作为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许多昆虫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吸引异性的信息素。人们常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从而降低害虫密度、其中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此过程为生物防治、该防治方法可防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3)蚕的粪便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是蚕食物中的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流向鱼。塘泥中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样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有利于植物体吸收利用、从而提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1)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化学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3)一有机物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1)概念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区别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联系(如图)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1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提示上述三种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遭到严重破坏时、由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恢复。3荒漠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其恢复力稳定性则较强。()提示荒漠生态系统物种过于单一、严重缺水、风沙大、生态环境恶劣、其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较弱。4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5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提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又恢复原状、这属于恢复力稳定性。1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生物的个体数量有关。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1某草原生态系统因轻度污染而遭到部分破坏、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了污染前状态、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若污染的强度超过一定值、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恢复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模型解读(1)图中y表示什么?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y值更大的是哪种生态系统?(2)x表示的含义是什么?(3)请表述TS的含义及意义。提示(1)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受到相同干扰后、农田生态系统的y值更大些。(2)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3)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分析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B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A错误;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适当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2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来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C据题图分析、甲偏离稳态的幅度大、表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恢复稳态所需时间长、表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C项正确。3(20xx陕西高三模拟)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1)图示中群落是指_、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_。(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_。(3)据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的协调。(4)同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通常呈负相关、但也有特殊情况、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强或很弱、请你举例说明:_。解析(1)图示中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据图可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4)同一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通常呈负相关、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答案(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2)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3)结构与功能(4)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很弱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2实验流程铺垫细沙注水: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使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放置动植物: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正确放置适量的生物个体密封生态缸:用胶带将生态缸口密封移置生态缸: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观察记录: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1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要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2.生态缸稳定性的观察与分析(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由于生态缸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弱、抵抗力稳定性极低、其稳定性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1(20xx湖南百所名校高三联考)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C瓶内绿色植物过多、由于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使得生态瓶内的物质循环不能顺利进行、C错误。2(20xx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检)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下列分析合理的是()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AA瓶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食物网、而B瓶中所有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B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源头CB瓶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降低只是因为缺乏食物D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处于稳定状态DA瓶中的浮游动物捕食浮游藻类和水草、组成了食物网、且A瓶中的分解者不参与食物网的组成、B瓶中所有生物不一定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A瓶中有光照、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B错误;B瓶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降低是因为缺乏阳光、C错误;当A瓶中能量的输入能量的散失时、A瓶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2物理信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来源于生物。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4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如果引入的物种造成了生物入侵现象、生态系统反而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3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4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淬炼考能1(20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