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doc_第1页
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doc_第2页
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doc_第3页
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doc_第4页
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_原理 风冷 水冷 液冷散热方法, 笔记本常识笔记本散热知识大全_原理 风冷 水冷 液冷散热专题散热理论4 P6 X, e/ O5 T8 O6 w8 p- : f! v- D+ r6 b$ l H9 A) l4 8 d高温对电脑的危害高温对电脑的危害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l# s, w/ ( l6 i1、对半导体电子元器件(CPU、显卡芯片、主板芯片组等)的危害(本次重点) P _ d+ n: L3 n! ; 8 Y1 R2、对显像管的危害1 f8 c5 b/ : S: O: 我们先来看看高温对电脑最主要的危害,也就是对半导体电子元件的危害。1 I5 F2 G% t: ( q1 M根据电子学理论,频率的提高(在稳定的前提下)对于半导体电子元件寿命不会有影响,但是频率变高后,却会产生更多的热量,电子元器件像CPU、内存等等,表面积都非常小,多产生的热量都聚集在这小小的地方,如散热不好将会产生极高的温度,从而引发电子迁移现象,而且现在的电脑主频越来越高,再加上还有我们一伙DIY为了获取更多的*能而加电压超频,如此一来,产生的热会更多。; r9 M; u- M: N: r( & N热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electromigration)会损坏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为了防止电子迁移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把CPU的表面温度控制在摄氏50度以下,这样CPU的内部温度就可以维持在80度以下,电子迁移现象就不会发生。电子迁移现象并非立刻就损坏芯片,它对芯片的损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或多或少会降低CPU的寿命,假如你让你的CPU持续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工作,那你的CPU可就.。0 P; Y5 A+ I, z- . f那么电子迁移到底是什么?电子迁移属于电子科学的领域,在1960年代初期才被广泛了解,是指电子的流动所导致的金属原子的迁移现象。在电流强度很高的导体上,最典型的就是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电子的流动带给上面的金属原子一个动量(momentum),使得金属原子脱离金属表面四处流动,结果就导致金属导线表面上形成坑洞(void)或土丘(hilllock),造成永久的损害,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旦发生,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就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short),整个集成电路就报销了。u ; J7 ) S+ w2 u1 P电子迁移现象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一个是电流的强度,电流强度越高,电子迁移现象就越显著。从集成电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把集成电路如CPU的核心缩小,必须把线路做的越细越薄,如此,线路的电流强度就变的很大,所以电子的流动所带给金属原子的动量就变的很显著,金属原子就容易从表面脱离而四处流窜,形成坑洞或土丘。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温度,高温有助于电子迁移的产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CPU的温度维持在50以下(手摸起来温温的)。至于温度是如何影响电子迁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A, X$ d+ x o0 z; a: W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高温对显像管的危害:( ?) B% u! J) / . M显像管作为显示器的一大热源,在过高的环境温度下它的工作*能和使用寿命将会大打折扣,某些虚焊的焊点可能由于焊锡熔化脱落而造成开路,使显示器工作不稳定,同时元器件也会加速老化,最终轻则导致显示器xx,重则可能击穿或烧毁其他元器件。 p0 E; r1 P% K$ X E1 5 f. i8 - l6 Q; & B2 c, 7 y0 y散热机理! t. ol- t n: D! p S: u( o9 M! J4 r3 K应该是在初中学物理的时候吧,老师就告诉我们热的传导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现在还记得老师当时讲给我们的例子,把一个汤勺一端放在热水中,你的手握住另一端,一会你就会觉得汤勺热,这就是传导。吹吹风,你就会觉得凉,这就是对流传热。而太阳光照射在你身上,你就会觉得温暖,这就是热辐射。当时只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T% d0 8 H+ ; o上大学后,所学专业与热有一点关系,所以对它有了一些更专业一点的了解。* W3 l- n5 c4 / J* S对流是指透过热的物质的运动来实现热的传递。这意味着,热能是来自于被气体或者液体所包围热源,透过分子的移动来实现热能的传递的。我们可以采用在散热片上添加风扇的方法来实现强制对流。* m! m: m r : B传导是指分子之间的动能交换,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碰撞从而获得能量(是透过物理的直接接触),单独的一块散热片是不能实现热能的传导的。总之,传导是散热片从CPU获得热量的最主要途径。/ z% p% o9 U+ B/ v0 n; m辐射,就如其名字一样,是指热能从热源以电磁的形式(由光子传送)直接发散出去。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辐射的传热效能取决于热源的材料以及表面的颜色。了解了概念,让我们来看看在计算机中最常用的的CPU散热都采用了什么热传导方式。9 r7 ?|0 b. O4 k$ O C: W; n8 H) f* X; N f$ H热由CPU传至散热片以及在散热片内部传递都属于热传导,由散热片传递到周围空间属于对流和辐射。$ _) i5 g. W6 l$ i% n对流是风扇/散热片组合制冷的主要方式。CPU产生的大部分的热都被风扇形成的对流所带走,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热是透过辐射来散发出去的。2 J K# h: x/ m8 v. o/ I# T9 v) - L1 q, % D8 m% L& 散热专题主要散热方法: ; 0 k- J: J N% f+ p1 I8 Q9 S1 f8 p/ u Q 风冷散热法风冷式散热法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散热方法,一个风扇加一个散热片就构成了一套风冷散热装置。它的发明我估计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了,想当年老祖先吃烤肉时太烫,吹吹气让肉凉下来应该算是最早的风冷散热了吧。8 w0 Y2 K8 S( : k a风冷式散热法是目前计算机散热使用最多,也是最成熟的方法,拆开您的主机箱,您可以在CPU、显卡、电源等等各处找到它的身影。 C5 T- P4 W, 让我们来看一下风冷式散热法主要的优缺点。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比较其它散热方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缺点:不能将温度降至室温以下,由于存在风扇的转动,所以有噪音,风扇寿命有时间*。, # X% B0 D 它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出来,再通过风扇转动,加强空气流动,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将散热片上的热量传至周围环境。(如下图)辐射散热在此作用不是很大。3 M e& y4 g B4 x6 j# 0 z9 i! K; Y. v( 8 q8 b) X. k2 w* w! c3 由于风冷散热法是我们这次散热专题的主角,在后面会针对电脑不同部件对风冷散热法的安装和使用作比较详细的说明,在此就不罗嗦了。请各位同好继续往下看。0 x5 uU/ A/ P3 g5 f) n+ v8 2 v2 |0 s8 J水冷散热法2 v% / X9 : s. E* A. y+ + E# e: t5 k6 % G前面我们介绍了风冷散热法,这是一种最为常见,也是安装最为简便的方法。但是它的散热效果一般,只能应付一般的应用。对于超频爱好者来说,风冷散热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那么我就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散热效果出众的散热方法水冷散热法。大家也许早就听说过国外的超频发烧友曾经用水冷甚至油冷来给CPU散热,但是目前国内使用的还不是很多,也许和它的价格以及较为复杂的安装方式有关。, a2 # e X! x0 d一套水冷散热系统是由散热器、水管及一个水泵组成。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CPU(可用于Socket7/赛羊/毒龙/雷鸟/PII/PIII等几乎所有类型的CPU),还附送了几个不同的卡具以方便紧密卡在CPU上。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到,散热器有一个进水口及出水口。散热器内部有多条水道,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水冷的优势,能带走更多的热量。% O5 l% _2 A$ d* W/ O; o2 ! f7 W# I! f3 i6 V# Q; Z& C5 i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明白了这个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将散热器的进、出水口接上水管,然后其中一条水管接到水泵上,再把水泵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桶里,通电试验确信连接正确没有漏水的情况后,再把散热器底部涂上导热硅脂后用相应的卡具卡到CPU底座上即可开始工作。! k) q2 b- e1 u) J, w3 Z$ d9 s! J9 m0 V& Q/ y d水冷系统的优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来讲讲它的优点:水冷的散热效果要比风冷系统好,据其说明书上说,与涡轮风扇散热温度相比还要低最少10度;水冷系统因为没有风扇,所以不会产生振动,这样的话您就不用再担心CPU核心会被劣质风扇产生的振动磨坏了,同时噪声也小。6 D% D; m1 s/ x& K1 j H再来看看缺点:水冷散热器所需的外围“支持系统”非常庞大,怎么着您也得准备一个能盛十升水的水桶吧,这么一个大家伙放在电脑桌旁,大热天的,一不小心踢翻了,后果不堪设想呀;在电脑开机前必须先把水泵的电源插上,感觉不点不方便,要不然,CPU死得就惨喽,要想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得发扬DIY精神,用个继电器什么的与主机电源做个控制系统,一劳永逸;万一散热器有个头痛脑热的,一不小心再流点鼻涕,那个水泵的扬程可是一米呀,那俺的电脑就稀里哗啦了(这个概率可能比较小);同时,水冷容易结露。还有一点就是价格,要比风扇贵很多,一套系统的售价最少得一百多块,有点贵。 y2 L- c7 D3 x8 u应该说水冷散热设备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如果您也想体验一下超频后的急速快感的话就去试试吧。* D3 V0 D! X0 # ( v h8 B+ $ dt5 g8 H, f半导体致冷法原理篇# L# K7 W# M5 y3 h# i0 B, H + i3 N* n6 l! M M5 . . 5 d: Z看了前面两种散热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不足之处?对了,那就是上面这两种散热方法并不能把CPU表面温度降至室温以下(水冷法可以通过在水中加冰块实现,但是太麻烦了),对于我们这些超频的爱好者来说,更低的温度就代表着CPU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上稳定工作,所以本文的主角半导体致冷法,隆重登场了。( M6 _ W/ x% - b5 K先来看一下半导体致冷法比起前两种方法的好处。1、最大的好处:可以把温度降至室温以下。2、精确温控:使用闭环温控电路,精度可达+-0.1C。3、高可靠*:致冷组件为固体器件,无运动部件,因此失效率低。寿命大于二十万小时。4、工作时无声:与机械制冷系统不一样,工作时不产生噪音。; j& d0 + d# v/ 再来看一下半导体致冷法的原理以及结构:2 N7 H# n: r8 |半导体致冷器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於1960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 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如图是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2 i$ n* M: l/ E9 |# H8 6 T% b7 R, I3 N- r8 J1 l0 K; _. U+ ( T6 s8 r9 h; p* ; |( $ v+ G% V- G6 l; H$ ?. g5 N7 9 Y通上电源之後,冷端的热量被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降低,热端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 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後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 Peltier,才发现背後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种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 l. y) Y# Z- _ q( i7 s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致冷器的结构。 7 _6 O2 k4 S* N# 9 d: v- t$ |5 K6 % P7 H# W$ t5 L2 a3 G0 l/ _1 9 L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 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後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乾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外观如右图所示,看起来像三明治(下图为实物图)。 n9 G x, T* D- h9 Y2 d, p; h: & B; n0 M3 d( y! l# p9 B; A2 P4 t5 N0 R6 C什么是N型和P型半导体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看,不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跳过这段直接看下一页“如何选购和安装半导体致冷器”。( Bp: z+ d/ y/ f7 m6 u. bN型半导体,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以高速度绕原子核转动,受到原子核吸引,因为受到一定的*,所以电子只能在有限的轨道上运转,不能任意离开,而各层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电子势能)。离原子核最远轨道上的电子,经常可以脱离原子核吸引,而在原子之间运动,叫导体。如果电子不能脱离轨道形成*电子,故不能参加导电,叫绝缘体。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叫半导体。半导体重要的特*是在一定数量的某种杂质渗入半导体之后,不但能大大加大导电能力,而且可以根据掺入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制造出不同*质、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将一种杂质掺入半导体后,会放出*电子,这种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 A$ u# z2 e+ l7 f* 1 L+ zP型半导体,是靠“空*”来导电。在外电场作用下“空*”流动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即“空*”由正板流向负极,这是P型半导体原理。% O8 - y) S! X7 y2 x0 w& m载流子现象: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P型半导体中的“空*”,他们都是参与导电,统称为“载流子”,它是半导体所特有,是由于掺入杂质的结果。/ ) k: G a3 I2 ju) l半导体制冷材料:不仅需要N型和P型半导体特*,还要根据掺入的杂质改变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率,导电率和导热率使这种特殊半导体能满足制冷的材料。目前国内常用材料是以碲化铋为基体的三元固溶体合金,其中P型是Bi2Te3Sb2Te3,N型是Bi2Te3Bi2Se3,采用垂直区熔法提取晶体材料。 $ 7 I3 Z3 B5 P& b 1 - $ K; u4 Q) k9 1 新生代-热管散热器 Q2 v* o- / c, l! Z$ y# U# C- 4 n# 6 F+ 1 |& |0 w“热管”-一个神秘又新鲜的技术,对于每个超频和电脑爱好者来说,这门技术在大家的心目中,肯定是一项新生技术。在这个CPU散热器需要“安静”的电脑世界里,似乎不用风扇的散热器是比较受欢迎的。例如,思民(Zalman)公司所推出的无声散热器系列,就是采用了无CPU风扇,完全是靠机箱风扇或者是机箱对流过的空气来代替CPU风扇的。其实,热管散热器的原理也跟这个构思并没有多大的出入。 U- S l; |: i+ x! : f5 xS8 g对于热管的来历,想必大家也想了解一下吧?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根据以往的记录,1963年,George M.Grover科学家第一个发明并且成功的制造出了热管。不过,通用汽车就早在1935年就申请了类似于这种元件的专利(这个也是历史记载,至于是真是否,大家可以去查证一下)。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热管才普遍的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一种提高传热效率的元件,热管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重视。在这之前,热管的造价也是相当的昂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热管的客户还是政府、卫星上的系统等等一些高端科技和重要部门的身上,所以,对于广大的电脑爱好者的消费者来说,买热管是属于比较奢侈的做法。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高端电子产品的散热设备,热管逐渐被市场接受。随着热管在这个大家的心目中普及,增长的需求降低大大降低了热管的制造成本(毕竟物以稀为贵,既然是热门产品,当然就便宜了,例如我们所使用的CPU)。降低成本后的热管就使得散热设备的设计者们可以将热管应用于更多的产品中。到了近期的十多年,热管开始被用于大量的家用电器,当中也不乏CPU散热器的开发。! L L) # v. q4 z4 ) L# - $ ! a- k9 A5 d4 x6 G0 x& |/ u- j% O# ! N, S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整个散热器的四根热导管。这种导管并不是普通的实心管,里面填充了特制的液态导热介质。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热管两端产生温差的时候,蒸发端的液体就会迅速气化,将热量带向冷凝端,速度非常快。两端温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大。在极端的情况下,蒸发速度可能可以接近音速。液体在冷凝端凝结液化以后,通过毛细作用,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将热量带向温度低的一端。水-气之间的相变反应,使热管的热传导效率比普通的纯铜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应用这种方式可以用极快的速度将热量从热管的底部导到热管的顶部。这种极佳的导热*能,可以使热量不会在发热部位堆积,而是均匀地散发到了散热器的各个散热翅片上,极大的提高了散热片的导热*能。/ m9 ) z5 B: u. C3 F2 D. P Q5 y% o N+ M- F) R) p8 O& s. O7 t- o; S( n9 T/ 3 4 ?, c6 m- r) I: ng b6 H. c- Y& E热管技术充分体现了未来散热器的发展趋势:散热效果好,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目前唯一要解决的就是价格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大规模工业生产,热管必将成为未来主流散热器产品,是下一代散热器的首选技术。) 0 D9 Q1 M; |, X& Z2 ?& u& ; r6 3 J t# I液氮制冷法3 V8 U* h; |& sC$ s5 ?N6 N; R0 E* . Z2 1 |液氮散热法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那些外国“大虾”喜欢用液氮这种危险的东西冷却被疯狂超频后的CPU,但其效果是非常理想的。但不管怎样,零下一百多度的液态氮可不是好玩儿的。! S0 / H D5 g+ F; N/ P: L9 V C# w: |0 _; q, o2 Q7 q软件降温法Y1 CE- e3 U/ l0 Z$ w/ l U4 L+ Z( V5 S+ u5 a) 一工作原理! P% n9 e4 n+ L% X+ v降温软件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一般我们在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或是上网时,会占用到很少CPU的资源。而散热软件可以让CPU在没有工作或是工作比较清闲的时候,让CPU休息一会,这样一来CPU耗电量就会减少,相对的温度就会降低啦!4 O& ; c s2 ?/ o4 C. 二、深入解释# A. h! B: Y& y4 C+ g; 不如让笔者再解释完整一点,如果要让CPU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休息,那么就得设计并安装一套CPU控制软件在*作系统中,并让它取得最优先的权限。接下来它需要不断地监视CPU的外来指令(也就是呼叫CPU工作),如果没有,那么它会呼叫一个HLT指令,此项指令就是使CPU进入暂停模式,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