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4).pptx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4).pptx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4).pptx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4).pptx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件(4).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 八年级下册 同学们已经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 那你知道怎样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吗 学生抢答 根据预习所学 你能快速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吗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 位置 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包括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1 位置和范围 2 范围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0 N 50 N 130 E 120 E 经度 120 E 135 E纬度 39 N 53 N 3 海陆位置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朝鲜 俄罗斯 蒙古 相邻的国家 俄罗斯 朝鲜 蒙古 相邻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主要地形图 主要的平原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松花江 嫩江 松嫩平原 为东北平原的核心 含有丰富的黑钙土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地区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地区主要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地表形态特征 山水环绕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温带季风性气候 冷湿的气候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冷湿 纬度高 冷 蒸发量小 湿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在寒冷的天气 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在风中飘荡 当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 不断的积累 冻结 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 叫做 雾凇 俗称树挂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黑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 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黑龙江 乌苏里江 三江平原 松花江 三江平原 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三江平原的沼泽景观 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合作探究1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蓄水池 水源地丹顶鹤 天鹅等大型珍禽的栖息地调节气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效益 思考 沼泽大量消失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抢答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分布图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内蒙古高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黑土地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黑土 黑钙土等土壤 这些土壤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为黑土分布区 厚度可达1米 松嫩平原中西部为黑钙土分布区 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高 是中国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 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赋予东北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但是 因不合理的垦殖等原因 东北地区的土壤面临着程度不等的流失问题 1 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 请举例说明 2 下图所示的农作物 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 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大豆荔枝小麦甜菜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小组讨论 白桦树 紫椴树 红松 落叶松 丰富的森林资源东北三省生长着耐寒的红松 落叶松等针叶树及白桦 紫椴等落叶阔叶树 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东北三宝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材料 黑土流失触目惊心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 初垦时 这里的黑土层有60 80厘米厚 最深可达1米 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 攥一把能流出油 然而仅过了50多年 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 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 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 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 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 而在全省现有的1 4亿亩耕地中 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 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 5 1厘米的黑土表层 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 如果任其流失 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 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 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代价 黑土流失 肥力降低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小组探究 在东北地区排干沼泽湿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短时间内增加了粮食生产 但导致生态破坏 又使农业综合效益降低 合作探究2 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小组探究 分析 三江平原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 再到保护北大荒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 农业生产条件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湿润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二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1 粮食作物 玉米 水稻 春小麦和大豆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 经济作物 甜菜 花生 亚麻 黑龙江是中国的甜菜生产区之一 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1 退耕还林 还草 还湿 1 合理采伐 以蓄定采 2 黑土的开发 1 林业的发展 2 植树造林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告诉我们 农业区在其开发 整治和发展过程中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的方针 走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森林和土地资源 2 改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 加强黑土的培肥 增施有机肥 4 加强坡面 沟壑的治理 避免水土流失 鞍钢热扎车间 飞机制造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 是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1 资源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 储量大 特别是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 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工业区 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区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在图上找出大庆 盘锦 阜新 抚顺 鸡西 鹤岗 鞍山 本溪等重要矿产地 对应填入下表 大庆辽河 阜新抚顺鸡西鹤岗 鞍山本溪 2 丰富的矿产资源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 工业中心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长春 大庆 伊春 4 重工业的分布特点 机械工业 造船工业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汽车工业 石油工业 木材工业 靠近原料产地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阅读图6 21 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都位于哈大线上 铁路网稠密 陆上交通便利 大连是北方重要的海港 海上交通便利 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 哈尔滨位于松花江上 水运便利 位于哈大线 滨洲线 滨绥的汇合处 铁路运输便利 2 长春位于哈大线上 铁路运输便利 3 沈阳位于京哈线与哈大线汇合处 铁路运输便利 4 大连频临黄海 海运便利 位于哈大线上 铁路运输便利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阅读教材图6 22 说出大庆 伊春 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大庆 以石油 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 因为大庆石油资源丰富 伊春 以木材和钢铁工业为主 原因 附近有煤炭 且靠近小兴安岭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 鞍山 以钢铁 机械 非金属加工为主原因 铁 铅锌 菱 镁等矿产资源丰富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小组探究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 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 下列建议是否可行 谈一谈你的看法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发展观光旅游业 从工矿产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提高资源开采 加工水平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合作探究3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 不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农作物是 A 大豆B 荔枝C 小麦D 甜菜2 东北地区玉米产地主要集中在 A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B 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C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D 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3 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 以重工业为主B 以轻工业为主C 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D 轻 重工业高度发达4 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丰富的矿产资源B 便利的海陆交通C 水资源充足D 较好的工业基础 B D A C 学以致用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5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规律 2 根据所学知识 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玉米主要分布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大豆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小麦主要北部平原和丘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