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以清新隽永见长,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他的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他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会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所以,我以品雪景、品痴人,悟痴心为切入点,运用传统的诵读、品读法,始终在教学中贯穿吟诵、品读,在诵读中悟出真意,找到答案。同时,大胆尝试运用文本对读的方法,从吟诵歌咏西湖诗文引入课题到引导探究赏雪景,品痴人,悟痴情都引入大量相关文本,以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共鸣,使他们更好的体会大自然地诗意,人生的情趣,并站在一定高度深入文本,从相关文本探访并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赏析融情、景、理一炉描绘的浩渺空旷悠远明净而不乏空灵清丽、玲珑秀美的湖山雪夜图景,体会那幽深的故国之思,家园之恋。教学目标 1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淡淡的故国之思,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会融情、景、理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品读法 、文本对读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1、杭州西湖湖心亭2、歌咏西湖的著名诗文。3、作者张岱的生平及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4、了解湖心亭看雪和西湖七月半的文学价值。二、新课引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西湖更是杭州秀丽风景的一张名片,这里曾留下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在一个雨天来游西湖,看到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明代的张岱就是几人中的一人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三、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各小组依次用他们制作的PPT展示资料,一边播放一边讲解。)1、杭州西湖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2、歌咏西湖的著名诗文【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林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唐】白居易杨柳词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杨柳深处是苏家。【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3、作者及背景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如他在自作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悔恨有加,自谴不已。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教师提示以下字音: 更(n)定毳(cu)衣雾凇(sn)沆砀(hndn)一芥(ji)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积累文言知识:余拏一小船:数词“一”,一叶。上下一白:副词,“全”客此:动词,客居。是日更定:古代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2)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做好标记。(3)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师巡视指导。(4)生翻译课文难句,突破难点。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失败而别。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生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将课文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引入: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好冷呵。老师前两天晚上备课时也觉得今年冬天真是冷得早呵,我想,莫不是要下雪了么?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一推开窗子,哇,好大的雪啊!只见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这场雪虽然来去匆匆,但那银装素裹的美丽的雪世界却还在老师心中挥之不去。同学们呢?是啊,雪世界太美了!而张岱笔下的西湖,苏子曾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说西湖真是美,晴也美,雨也美。可是明代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明代的张岱就是几人中的一人吧。今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他的湖心亭看雪,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生齐声课文。二、引导探究:(一)、品雪景:体味描写雪景情、景、理融于一炉的特色。文中写湖心亭看雪, 写了什么样的雪景?冬日雪湖美在哪里? 一生朗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品读:(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大雪三日”与后文写雪景有什么关系?“绝”是什么意思? “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来替换。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的角度刻画了大雪过后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空寂,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课文这里是通过听觉写雪景,江雪呢? 通过视觉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大无垠,一尘不染,没有什么生命气息,洁净而凄清的雪世界,大家读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吗?在一代伟人的眼中,北国雪景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图。我们同学们眼中的长沙莲花的雪景是怎样的呢?(PPT展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 雪 学生前天写的描写雪景的片段:雪花像软软的绒毛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像个俏皮的精灵,它们停留在我的发梢上,鼻子上,钻到脖子里,凉凉的,冰冰的。一会儿,树们披上了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新装。忽而,又披上了洁白的哈达。厚厚的雪覆盖在房顶上,让人倍感温暖。下课铃一响,大家都飞奔出教室,纷纷捧起洁白的雪,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呵!171班王晗张岱笔下冬日的雪湖,也像柳宗元的雪世界那么凄清而毫无生气吗?还是像北国雪景那么壮美?还是像我们同学们眼中那个温暖、俏皮、热闹的雪世界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3)怎样具体描写西湖的雪景?(生读原文,PPT展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三粒而已。”)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画面。“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可以去掉吗?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寓动于静,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一种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的灵秀美。若只说“天、云、山、水”则缺乏生命的活气和远近高低的层次。“上下一白”, “一”是什么意思?大雪使色彩绚丽的西湖成为一个统一的白茫茫的世界,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难辨,足见其小,对比之下,大者更大,小者更小。“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脸三粒而已”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把小舟比作芥,是有一个典故的。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这样的句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意思是说,在堂屋的低洼处倒一杯水,就只能拿芥草作它的小船了。数量词是喻体,数量词前的名词是本体,“数量词名词”就是一个绝妙的比喻。这种写法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钩残月向西沉”,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峰骆驼”“一眼井”夸张。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来分别描绘长堤,湖心亭,舟,人,是夸张的修辞,突出了想象中居高俯瞰的视点上所看到的雪中景物之小,与浑然一体的浩渺天地构成鲜明的对比 。长长的堤岸如同苍茫大地上的一道划痕,湖心亭如同万顷波涛中的一个小白点,小舟如同一棵小草梗,舟中人如同两三粒米粒,把我们仿佛带进了一个既空旷悠远又空灵、玲珑秀美的雪湖的世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旷辽阔的境界与“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渺小相对照,把一个小小的我置身于一个浩渺天际的天地之间,自然而然地引发出作者天地、宇宙太浩大了,我太渺小了,生命太短暂了,我也只是生命的匆匆过客啊!的感慨。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那种淡淡的孤寂感伤情怀也就从这几个量词中体现出来。板书:看雪:空旷悠远(景) 孤寂感伤(情) 人生渺茫(理)师:作者用语极其简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这么一幅清丽淡雅,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美景画面,让我们看到他对西湖是多么的痴情啊。只有胸中装着西湖,装着山水,才会有这样的胸襟。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板书:情、景、理融于一炉)(插入PPT:)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西湖梦寻 自序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西湖七月半一生自由吟咏背诵该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幅悠远空旷又不乏玲珑秀美的冬日雪湖图,体会作者那种淡淡的孤寂情怀,深沉的人生感慨。(二)、品“痴人”: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师过渡:作者将渺小的自己置身于一个极其广大的背景之下,通过大与小的对比,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寂寞,那么如果这时遇到和自己一样深夜来看雪的人,会怎样?1、师朗读课文第二段。2、思考讨论:“我”和“金陵客”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哪些个性差异?(性情中人,清雅脱俗之人,任性放达之人,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卓然独立之人)能否找到文中评价他们的一个词?“痴人”,“痴”在何处?金陵客的“痴”:“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是金陵客的惊呼,”“拉余同饮”,是他们惊喜的表现,“拉”这个词用得恰当吗?毕竟是初次见面啊,改成“请”如何?一见如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喜极忘形,颇有豪爽之风。二人大喜,二客“痴情”,我当时呢?心情如何?他想见到金陵客吗?为何“强饮”三大白,而不是“畅饮”? 我把西湖引为知己、情人,冬日西湖是寄托孤寂、忧郁情怀的精神港湾,本想一个人尽享西湖的美景,才会在大雪三日之后,更定之时,独往看雪,没想到遇到了别的赏雪人,扰了雅兴,。西湖是他的知己,更不如说是情人,去寻找情人需要他人吗?他是去追求精神的暂时宁静与超脱,可是就是这,也被破坏了,内心何等的忧郁啊?“强饮三大白”,不是酒,是内心的孤独和无解。另一种看法:辛弃疾有诗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也可以说,“我见二客多痴情,料二客见我应如是”,写痴情二客大喜,拉与同饮,正是借二客之眼,写痴情之“我”。 “强饮”说明作者原本不能喝酒,却尽力喝,而且一喝三大白,足见其诚意,也有点“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意思,是偶遇知己内心喜悦的一种表现。如果改成“畅饮”,就体现不出不能为之而为之的诚意。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张岱的“痴”: “独往”、“强饮”,痴景而痴行,因痴行而痴迷,因痴迷而喟叹。小结:张岱和金陵客都是痴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PPT展示)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可谓志同道合,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因为凝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心灵归宿。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你们还能想起吗?柳宗元的江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曹雪芹写红楼梦。u 异:张岱和金陵人性格方面的差异:金陵人赏雪是二人结伴而行,带上好酒,谈诗论文,何等潇洒快乐,豪放旷达。足见两人胸襟开阔,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而张岱呢?他是“独往”,真的是独自一人吗?舟子呢?哦,他或许认为凡夫俗子的舟子不是他的同道和知己,没算上数,忽略不计了,这正反映了他的清高,孤高自许。还有“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为什么会这么清高孤僻?“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插入有关作者基本情况介绍,课前印发给学生。)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世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少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自为墓志铭)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陶庵梦忆序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u 张岱这个“痴人”和苏轼“闲人”有何异同点?相同之处:清闲而痴情于山水,在大自然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苍茫天地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和精神港湾。不同之处:苏轼:貌似清闲,心不闲,借美好自然之景排遣抑郁之情,希望被朝廷重新召回,施展政治抱负,“希望达则兼济天下”。张岱:把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这些放不下不能释怀的情感注入到这个浩大悠远、干净纯洁的雪世界中来。更多的是“穷则独善其身”吧。3、小结:年少享尽富贵奢华生活,国破家亡,反清复明失败,避迹山居,年近五十,觉得所谓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这篇山水小品文中的叙事、写景、抒情都表露着作者的心迹,流露着他淡淡的伤感和孤独,淡淡的故国之思,虽不似亡国之君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痛入骨髓而动人心魄,这个明朝遗民的孤愁和悲凄也同样令多少人唏嘘感叹,感同身受。板书:遇客 痴人痴行痴心 淡淡的故国之思4、师生诵读课文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幽深的眷念和淡淡的伤感情怀,再一次走进课文,来领略这一幅悠远脱俗的湖山雪夜图的美景吧。三、生总结课文学习收获,质疑解难。1、领略冬日的西湖美景,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体味他淡淡的家国之思。2、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的写作特色。课堂结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流丽而又情致深远的西湖雪景;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对故国幽深的眷念和淡淡的感伤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与其说是形神兼备的一篇小品文,不如说是一首精美绝伦的诗。学起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寻美探美之旅的脚步会停下吗?四、拓展延伸:必做题:1、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写写我们长沙莲花的雪景,在写景中寄寓你的心事,融入你的情感。选做题:2、课外阅读西湖七月半,试比较两文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写作手法上的异同。3、试着给本文写一点赏析文字。附板书: 空旷悠远(景) 看雪 孤寂感伤(情) 人生渺茫(理)湖心亭 遇客 痴人痴行痴心 淡淡的故国之思 情、景、理融于一炉 教学后记: 且思 且悟 且行终于放下啦!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到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一直纠结缠绕我大脑神经的张岱,湖心亭看雪,终于释怀啦!整整两周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始终与我如影相随。看他的生平,看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追寻他梦的足迹,探访他的心灵世界。上班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的是他,上网搜索的是他,和网友交流的还是他。甚至前天和昨天晚上似乎一整晚都在做梦,梦中老是在上课,上湖心亭看雪。哎,像一根根看不见的柔丝缚住了我的身,心,甚至灵魂。前两天今年长沙的第一场大雪,虽然来去匆匆,却让我姑且附庸一回风雅,也在那个静静的雪夜听听雪花飞舞时的低吟浅唱,看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银色世界。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我想到了红楼中的宝玉,张岱不是活脱脱的现实版的宝玉吗?呼啦啦似大厦倾,繁华靡丽皆成过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与实施细则
- 产品质量价值评估报告模板
- 零售行业盘点管理流程分析
- 2026年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大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单
- 2026年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电力公司应聘笔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 中石油笔试题及答案
- 三维集成:阻变存储器突破与展望
- 银行极速贷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秋形势与政策课件-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 船舶动火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月历中的奥秘课件
- 车辆维修汽车维修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中国NCX数控主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学堂在线 项目管理概论 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