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1).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1).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1).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1).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工业区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传统工业 2 传统工业典型分布区 3 传统工业五大工业部门 4 传统工业的特点 5 传统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 英国中部 德国鲁尔区 我国辽中南 一 一大核心 二 两大区位优势 三 三大突出问题 四 四大典型地区 五 五大工业部门 传统工业区 15个要点 大型工业企业 煤 铁资源丰富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运输量大 污染严重 德国鲁尔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 点拨 安全问题 制度不健全 师资问题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 3 人口占全国的9 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 德国工业的心脏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安全问题 制度不健全 师资问题 二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自主探究 丰富的煤炭资源 本区主要的资源是煤炭 1 鲁尔区的矿产主要是什么 鲁尔区区位优势1 煤炭工业 探究问题一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2 其分布和储量有何特点 3 开采条件如何 基础工业 离铁矿区近 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 早期 鲁尔区的铁矿主要来自哪里 铁矿对本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鲁尔区区位优势2 煤炭丰富 钢铁工业 由鹿特丹进口的铁矿 后期 主导工业 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图中有哪些河流 对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有何影响 鲁尔区区位优势3 便捷的水陆交通 鲁尔区区位优势4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区位优势5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 提供广阔市场 二 鲁尔工业区区位优势 1 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煤田 2 离铁矿区较近 洛林铁矿 3 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4 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运输 公路 铁路 5 广阔的市场 德国 西欧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AKSUHIGHSCHOOLAFFLIATEDTO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知识小结 传统工业区位优势分析方法 1 资源丰富 煤 铁2 水源充足3 交通 河运 海运 铁路 公路4 市场 国内 国外市场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AKSUHIGHSCHOOLAFFLIATEDTO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方法指导 制度不健全 师资问题 三 德国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自主探究二 重化工业为主 结构单一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 鲁尔区基础工业部门是什么 主导工业部门是什么 它们都是重工业 说明本区工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以重化工业为主 结构单一 探究问题二 分析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南 北 采矿区和储备区的位置有何变化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2 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 原因是什么 石油 天然气的比重呢 下降 1 石油 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煤炭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下降 炼一吨钢铁的耗煤量 2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上升 鲁尔区煤炭产量的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2 基础工业 塌 啦 世界性钢铁过剩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3 4 新兴工业 需用钢材较少 兴起 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两多两少 1 钢铁生产国 出口国增多 3 钢替代品的广泛利用 2 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 主导工业 衰 啦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5 环境污染严重 No no Byebye Welcome 鲁尔区 新兴工业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5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兴企业拒绝鲁尔区 新技术革命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 最适合分布在知识技术密集 环境优美的地方 原料和资源消耗少 产品轻 薄 短 小 企业多中小型 德国鲁尔区大型重化工业集聚 带来环境污染严重 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等问题 三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本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 内因 外因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AKSUHIGHSCHOOLAFFLIATEDTO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知识小结 四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自主探究三 综合整治 探究问题三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思路 从衰落原因中寻找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严重 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美化环境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AKSUHIGHSCHOOLAFFLIATEDTO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分组讨论对比分析 辽中南的区位优势 1 交通运输的便利 2 自然资源丰富 3 消费市场广阔 4 劳动力充足 主导因素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点 鲁尔工业区 a 铁矿 石油 海洋资源丰富b 海洋运输便利c 水资源不足d 市场体制薄弱 a 铁矿 石油 海洋资源短缺b 内河航运发达c 水资源充足d 市场体制健全 辽中南工业区 相同点 区位优势 综合整治 衰落原因 鲁尔工业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 充足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 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优化环境 发展第三产业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AKSUHIGHSCHOOLAFFLIATEDTO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课堂总结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课堂检测 1 下列各工业区中 不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 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B 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C 英国中部工业区D 我国的温州工业区2 下列工业部门全部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A 钢铁 煤炭B 核能 化工C 核能 纺织D 宇航 生物工程3 下列关于鲁尔区发展有利区位条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鲁尔区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的地区 工业产品的市场广阔B 鲁尔区濒临北海 因此水运条件便利 同时它的海上交通也很便利C 鲁尔区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的D 鲁尔区的基础工业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得益于鲁尔区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D A A 4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电力 化学B 钢铁 化学C 煤炭 钢铁D 机械 电力5 以下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中 正确的有 减少煤炭 钢铁企业数量 进行优化组合 工业布局向东部和西部拓展 钢铁工业向南部迁移 大力发展科教 发展工业旅游 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理装置 减少废水 废气排放 植树造林A B C D 6 有丰富的煤 铁 石油 海盐等资源的工业基地是 A 辽中南B 京津唐C 沪宁杭D 珠江三角洲7 关于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对比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这两个工业区都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B 这两个工业区内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C 这两个工业区都是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D 这两个工业区都临海 有着便利的海运条件 C C A C 新兴工业区 二 新工业区 1 含义 时间新 50年代后形成 地区新 乡村地区 不接近原料地 不接近市场 形式新 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部门新 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 德国南部地区 英国苏格兰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美国 硅谷 日本 硅岛 印度班加罗尔 意大利的位置 南欧的中部 案例1 意大利新工业区 西北部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和中部 新工业区 南部 工业化尚未普及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的特点 中小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重工业 分散 集中 低 高 分散 集中 中小企业的发展 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2 形成条件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工业小区 萨斯索罗的生产 销售 服务网络 骨干企业瓷砖生产 支柱性企业设备制造 服务性企业专业咨询公司 金融企业 专业仓储运输公司 商业营销企业 辅助性企业生产模具 釉料 包装材料等 服务性机构专业研究中心 工业联合会 培训机构 工业小区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1 主要条件相似 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资本集中程度低劳动力导向型 相同点 2 生产特点相似 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工业多分散在城镇 课本P70活动 讨论后归纳 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 协作 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 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 但联系 协作不如意 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 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 银行信贷体系发达 社会服务机构完善 用水用地方便 交通运输便利 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 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海运条件便利 山区为主 平原少 人多地少 用地紧张等 1 加强技术投入 2 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 3 杜绝恶性竞争 4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5 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6 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建议 电子工业 半导体工业 核工业 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 遗传工程 激光工业等 高技术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的特点 高 低 大 小 短 长 多 少 案例2 美国 硅谷 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 A表示洋 B表示山脉 C表示湾 D表示市 读图回答 太平 海岸 旧金山 旧金山 环境 气候 交通 科技 市场 文化氛围 1 自然因素 2 社会经济因素 刺激美国硅谷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什么 分布 条件 特点 模式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区位优势 地位及扩展 新兴工业区 课堂小结 意大利工业小区 活动 1 美国 硅谷 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相比 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交通便利 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 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活动 1 美国 硅谷 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相比 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 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 增长速度快 更新换代周过程分散 家庭期短 研发费用高承包 资本集中程度低 高校附近 环境优美的分散在小城镇 农村地区 从业人员有高水平的廉价劳动力知识和技能 军事订货政府大力支持 活动2 1 相同点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 获得政府的大力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