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2004两广卷13)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D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C.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D.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2001春季第11题)我国国民收入的价值表现形式是 ( B )A.当年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试题)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一定时期内 A.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 C.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 D.社会总产值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破译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民收入”这一基本概念以及对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是国家的净收入,是新增加的社会财富。从物质形态上看,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限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从价值形态上看,是社会总产品减去同期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故C、D是正确的选项。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部分和包括耗费的生产资料部分,这一部分转移来的价值部分,不能选A。国民收入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故B项不能入选。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D。二国民收入的分配(06广东政治卷10)“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C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06广东政治卷3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材料1: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注:改革开放以前(1978年以前)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用GDP的增长率度量)为6.5;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以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4。在这里,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相应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或正常水平。材料2:1978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基本情况年均增长速度标准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19.8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13.47.3注:在这里,标准差反映了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年均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表明19782005年间的增长速度围绕着年均增长速度而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即投资占GDP的比率)平均为37.6,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率一般不超过20;19782005年间我国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1)材料l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什么特征?(7分)(2)从经济增长的波动和长期趋势两个方面看,材料2、材料3和材料1具有什么联系?(7分)(3)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超过了44,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很难继续提高的比率。请问:在投资率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情形下,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4分)答案要点:(1)从材料l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波动幅度大大降低,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3分)(注:若考生答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可以加1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依然有比较明显的波动(2分)。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改革开放以前更高,实现了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增长。(2分)(2)利用材料2可以看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不断波动,使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发生波动;(2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说明前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分)(注:若考生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波动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样得2分)利用材料3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期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本的高积累、高投入。(3分)(3)在积累率不可能再提高的情形下,要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就必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4分)三财政收入和支出(2004年江苏卷12)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 基金。(B)A.扩大再生产B公共消费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D个人消费(2004年北京卷33). 政府拨付的用于防治“非典”和艾滋病的款项不属于(A)A. 商业人身保险 B. 社会保障资金 C. 公共消费基金 D. 公共卫生事业资金(2002年全国文综第28题)我国的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A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收入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解析:实际上外汇收入不是财政收入,在我国实行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各类经济主体通过与国外和境外企业经济活动收入的外汇,都应由主管和经营外汇的部门和银行负责,它不是政府的一项收入。(2002年全国文综第30题)30. 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预算中逐年扩大了对居民生活补助的支出。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开支预算达860亿元,这个数额比1997年增长了15倍。这一事实表明,政府积极履行 CA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B.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C.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D.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解析:社会保障是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在近些年的财政预算中逐年扩大对这些居民的生活补助支出。(2002年上海第15题)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执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财政赤字也有所上升。以下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 C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2002年广东广西19题)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调节财政收支所凭借的权力是 A.经济权力B.社会权力C.政治权力D.法律权力破译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财政概念的掌握。在国民收入总量中,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再次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称为财政。但是国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占有这部分社会产品,才能形成财政收入。因此正确答案是C。 (2000年上海第17题)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与再分配。财政收入只能源自于 (B )A社会总产品中的补偿基金部分 B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C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基金部分 D社会总产品中的扩大生产基金部分(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下列表格并回答问题。 表1 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单位:亿元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其他 1991 2327.97 548.70359.22194.86 1992 2608.16 575.01373.75187.22 1993 3082.20 850.76552.25245.06 表 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和盈亏总额 单位:亿元 年份 固定资产 利税总额 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1991 9507.19 1661.15 367.0 1992 10982.65 1944.12 369.27 1993 13304.37 2454.70 452.64 (1)这两个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 破译思路 该题是一道表格式论述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应用和分析综合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财政收入、所有制结构、国企改革等。题目的第一问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要求考生审读两个图表归纳出各自反映什么经济现象。考生在审题时,一是不能忽视两个表格各自表头语,这是十分重要的,它明示了是何种经济现象;二是比较表格中横排,竖排的数据变化,从中揭示出问题的实质。从表1中可看出: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等,但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从表2可看出: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额在逐年扩大,向国家提供的利税也逐年增多,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在增加,说明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还不高,国企面临扭亏为盈的艰巨任务。题目的第二问属于“怎么办”的问题,既然,表1国家财政收入是由国有经济为主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提供的,我们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表2中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额和利税总额表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亏损额的增加表明必须采取措施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 答案要点(1)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成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也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2)近年来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在扩大,对国家的贡献在逐年增加,但亏损额也在增加,经济效益还不高。 (3)在所有制结构上,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4)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对企业中至关重要,而且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都具有重要意义。(04广东政治卷39)表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39.237.937.737.149.147.746.245.6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30%-40%者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表2 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62806860770384722253236624762622图1 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以下问题: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答案要点:(1)表1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农村居民刚刚进入小康;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较高。(2分)表2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正在扩大。(2分)(注:如考生通过计算,如:2000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2.79:1,到200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23:1,由引得出“差距正在扩大”的结论,可酌情加1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7分)图1显示:我国农村人均税费负担包括农民上缴的税收和费用两个部分,以税收为主;2003年农民人均税费从类型看,越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越是以种粮食为主的农民,税费负担越重。(3分)(2)答案要点:从表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低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相关关系,城市恩格尔系数比农村低,是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多。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高,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少。(3分)从图1与表2之间的关系看,2003年农民所缴纳的税费人均虽然不足70元,但相对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利于调动农民从事农业,特别是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3分)(注:考生亦可从图1与表1关系的角度回答本要点)(3)答案要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政府逐步降低农业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是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充分体现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取消农业税外,还应该降低、甚至取消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此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仅只是税费改革问题,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有力的措施。(4分)(注:如考生提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其他措施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帮助农民工进城等,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加1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7分)四财政的巨大作用(06广东政治卷13)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B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C收入分配作用D经济发展作用(2005文综北京卷27)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回答27.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2005天津文综卷29)近一时期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回答29. 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A.调节资源配置B.促进经济发展C.实行经济监督D.巩固国家政权(2004上海卷17).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进,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D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2004年北京卷41). (49分)“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5)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9分)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五税收及其基本特征六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11题)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A社会募捐 B个人捐款 c政府征税 D群众集资(06全国28)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BA国家不再向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6048-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JPEG AI learning-based image coding system - Part 1: Core coding system
- 小学六年级书法学生评优计划
- 琴弓制作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口迁移对城市空间重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课件
- 税务征收地价管理办法
-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课件
- 米酒营销知识培训课件
- 乳品发酵工作业指导书
- 新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5年版)心得体会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科技论文写作2-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规范
- 网约车资格证考试题库与答案
- 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
- 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
- 德勤美团-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1.01正式版
-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功能磁共振
-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 我最喜爱的玩具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