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5页)
编号:5412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8.27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29
上传人:QQ28****112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辽宁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 关 键 词:
-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资源描述:
-
模具毕业设计111手柄冲裁模设计与制造,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内容简介:
-
0 目录 摘 要 .2 引 言 .3 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及冲裁方案的确定 .4 2 主要设计计算 .5 2.1 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5 2.3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8 2.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9 2.5 卸料橡胶的设计 .12 3 模具总体设计 .14 3.1 模具类 型的选择 .14 3.2 定位方式的选择 .14 3.3 卸料出件、导向方式的选择 .14 4 零件的结构设计 .16 4.1 落料凸模的设计 .16 4.2 冲孔凸模的设计 .17 4.3 凹模的设计 .18 5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其它零部件的设计 .20 5.1 模具材料的选用 .20 5.2 定位零件的设计 .21 5.3 料板及卸料部件的设计 .22 5.4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22 6 模具总装图及设备的选定 .24 6.1模具的总装图 .24 6.2 设备的选定 .25 7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26 8 模具的装配和冲裁 模具的试冲 .28 8.1 模具的装配 .28 8.2 冲裁模具的试冲 .29 nts 1 总结 .32 致谢 .33 参考文献 .34 nts 2 摘 要 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 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因而只有培养模具人才才能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这次 毕业设计我设计的是 手柄 冲裁模 , 利用的是级进模 生产的。级进模,又称为多工位级进模 、连续模、跳步模 ,它是在一副模具内,按所加工的工作 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工位,在每个 工位设置一个或几个基本冲压工序,来完成 冲压工作 某 部分 的加工。被加工材料,事先加工成一定宽度的条料,采用某种送进方法,每次送进一个 步距。经逐个工位冲制后,便得到一个完整的冲压工件。在一副级进模中,可以连续完成 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工序 。一般来说,无论冲压零件形状怎么 复杂,冲压 工序怎样多,均可用一副级进模 冲成完成。 本设计 重点是 在分析冲裁变形过程及冲裁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主要 介绍 冲 裁件的 工艺性分析、确定冲裁工艺方案、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尺寸、 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 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都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 用于级进模的材料,都是长条状的板材。材料较厚、生产批量 较少时,可剪成 条料;生产批量大时,应选择卷料。卷料可以自动送料,自动收料 ,可使用高速冲床自动冲压。级进模 对材料的厚度和宽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宽度过大,条料不能进入模具的导料 板或通行不畅;宽度 过小则影响定位精度,还容易损坏侧刃、凸模等零件。 本次设计不仅让我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 而且我做了把 所学 到 的 知识 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级进模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的各种要点 。 关键词: 手柄 冲压模 排样 nts 3 引 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 60 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 “ 百业之母 ” 。模具又是 “ 效益放大器 ” ,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 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 模具 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已能生产部分新型轿车的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的覆盖面,已从电机、电器铁芯片模具,扩展到接插件、电子枪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 模具。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 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 6.5K 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其他类型 的模具, 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我国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 。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 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 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 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 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nts 4 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及冲裁方案的确定 工件名称:手柄 图 1 手柄 工件简图:如图 1所示。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 Q235-A钢 材料厚度: 1.2mm 此工件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材料为 Q235-A 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相对简单,有一个 mm8 的孔和 5 个 mm5 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 3.5mm(大端 4个 mm5 的孔与 mm8 孔与 R16mm外圆之间的壁厚)。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 IT14 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 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 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 采 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 : 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较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要求。 方案二 : 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但工件最小壁厚 3.5mm接近凸、凹模许用最小壁厚 3.2mm模具强度较差,制造难度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保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操作方便。 方案三 : 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三为佳。 nts 5 2 主要设计计算 2.1 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设计级进模,首 先要设计条料的排样图。手柄 的形状具有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直排样时材料利用率低,应采用直对 排样,如图 2所示的排样方法,设计成隔位冲压,可显著地减少废料。隔位冲压就是将第一遍冲压以后的条料水平方向旋转 1800,再冲第二遍,在第一次冲裁的间隙中冲裁出第二部分工件。搭边值取 2.5mm 和 3.5mm,条料宽度为 135mm步距为 53mm,一个步距的材料利用率为 78%。查板材标准,宜选 950mmX1500mm 的钢板,每张钢板板可剪裁为 7 个条料( 135mmX1500mm) ,每张条料可冲 56个工件,故每张钢板的材料利用率为 76%。 图 2 排样 图 计算冲裁件面积 A: 232169582162 A 24.2782 mm 查表 1得最小搭边值: mma 5.3 mma 5.21 表 1 最小搭边值 a 卸料板型式 条料厚度t/mm 搭边值 /mm 用于图 a、 b、 R2t 用于图 c、 d L50 a a1 a a1 a a1 弹性卸料板 0.25 1.2 1.0 1.5 1.2 1.8 2.6 1.52.5 nts 6 0.25 0.5 1.0 0.8 1.2 1.0 1.5 2.5 1.22.2 0.5 1.0 1.8 2.6 1.52.5 1.0 1.5 1.3 1.0 1.5 1.2 2.2 3.2 1.82.8 1.5 2.0 1.5 1.2 1.8 1.5 2.4 3.4 2.03.0 采用无侧压装置,条料与导料板间间隙最小值 mmC 1min 。 条料宽度 B: 02 ZaDB 其中 : D 垂直送料方向上零件尺寸 Z 条料与条料板间间隙 条料宽度公差值 有公式得: mmB 15.3216295 mm135 布距 S: mmS 5.221632 mm53 一个布距材料利用率: %100 BSnA 式中 : n 一个布距内冲裁件数目 A 冲裁件面积 B 条料宽度 S 布距 有公式得: %10053135 4.27822 %78 每张钢板总利用率 :总nts 7 A表总 2.2 冲压力的计算 平刃口模具冲裁时,其理论冲裁力( N) 可按下式计算: LtF 式中: L 冲裁件周长 mm t 材料厚度 mm 材料抗剪强度 Mpa 但选择设备时,考虑刃口磨损和材料厚度及力学性能波动等因素,实际冲裁力可能增大,所以应取 LtF 3.1 冲裁件周长 370L 材料厚度 2.1t 材料抗剪强度 Mpa300 故 LtF 3.1 N1731603002.13703.1 查下表 2得 0 5 5.0,04.0 tx KK表 2 卸料力、顶件力、推件力系数 材料及厚度 /mm 卸K 推K 顶K 钢 小于等于 0.1 0.065 0.075 0.1 0.14 0.1 0.5 0.045 0.055 0.065 0.08 0.5 2.5 0.04 0.05 0.055 0.06 2.5 6.5 0.03 0.04 0.045 0.05 大于 6.5 0.02 0.03 0.025 0.03 铝、铝合金 0.025 0.08 0.03 0.07 紫铜、黄铜 0.02 0.06 0.03 0.09 卸料力 XF 、推件力tF、计算式为: FKF xx N4.69 2617 31 6004.0 nts 8 FKnFzt . N6.66 6617 31 6005 5.07 冲裁工艺总力总Ftx FFFF 总 2 4 6 7 5 36.66664.69261 7 3 1 6 0 该模具采用级进模,拟选弹性卸料、下出料。 根据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 J23-25。 2.3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计算压力中心时,先画出凹模型口图,如图 3所示。在图 3中将 xOy 坐标系建立在图示的对称中心上,将冲裁轮廓线按几何图形分解成 L1 L6共 6 组基本线, 利用 解析法求得该模具的压力中心 C点坐标( 13.57, 11.64)。 有关计算如 表 3所 示。 表 3 凸模型口图 基本要素长度 L/mm 各基本要素压力中心的坐标值 X Y L1=25.132 -52.595 26.5 L2=95.34 0 38.5 L3=95.34 0 14.5 L4=50.265 57.856 26.5 L5=15.708 -47.5 -26.5 L6=87.965 47.5 -26.5 合计 369.75 13.57 11.64 nts 9 图 3 凹模型口 由 以上计算结果可看以出,该工件冲裁力不大,压力中心偏移坐标原点 O较小,为了便于模具的加工和装配,模具中心仍选在坐标原点 O。若选用 J23-25冲床, C点仍在压力机模柄孔投影面积范围内,满足要求。 2.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在确定工件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方法之前,首先要考虑工作零件的加 工方法及模具装配方法。结合该模具的特点,工作零件的形状相对比较简单,适宜采用线切割机床分别加工落料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这种加工方法可以保证这些零件各孔的同轴度,使装配工作简化。因此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就按分开加工的方法计算。 由图 1 可知,该工件属于无特殊要求的一般冲裁件。 168 RR 和 的两个圆弧及尺寸 95由落料获得, 5个 5 和一个 8 的有冲孔获得查初始双面间隙 表 4得 表 4初始双 面间隙 Zmax、 Zmin 材料厚度t/mm 08、 10、 35 09M2、 Q235 Q345 40、 50 65M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小于0.5 极小间隙 0.5 0.040 0.060 0.040 0.060 0.040 0.060 0.040 0.060 nts 10 0.6 0.048 0.072 0.048 0.072 0.048 0.072 0.048 0.072 0.7 0.064 0.092 0.064 0.092 0.064 0.092 0.064 0.092 0.8 0.072 0.104 0.072 0.104 0.072 0.104 0.064 0.092 0.9 0.090 0.126 0.090 0.126 0.090 0.126 0.090 0.126 1.0 0.100 0.140 0.100 0.140 0.100 0.140 0.090 0.126 1.2 0.126 0.180 0.132 0.180 0.132 0.180 1.5 0.132 0.240 0.170 0.240 0.170 0.240 1.75 0.220 0.320 0.220 0.320 0.220 0.320 2.0 0.246 0.360 0.260 0.380 0.260 0.380 mmZmmZ 1 2 6.0,18.0m i nm a x 则: 126.018.0m i nm a x ZZ mm054.0 由于所有尺寸都未标 注公差,查冲裁件外径与内孔尺寸公差 表 5知 表 5冲裁 件外径与内孔尺寸公差 料厚t/mm 冲裁件尺寸 一般精度冲裁件 较高精度冲裁件 10 1050 50150 150300 10 1050 50150 150300 0.20.5 0.08/0.05 0.10/0.08 0.14/0.12 0.20 0.025/0.02 0.03/0.04 0.05/0.08 0.08 0.51 0.12/0.05 0.16/0.08 0.22/0.12 0.30 0003/0.02 0.04/0.04 0.06/0.08 0.10 1 2 0.18/0.06 0.22/0.10 0.30/0.16 0.50 0.04/0.03 0.06/0.06 0.08/0.10 0.12 2 4 0.24/0.03 0.28/0.12 0.40/0.20 0.70 0.06/0.04 0.08/0.08 0.10/0.12 0.15 4 6 0.30/0.01 0.35/0.15 0.50/0.25 1.0 0.10/0.06 0.12/0.10 0.15/0.15 0.20 基本尺寸 208595168 、和 RR nts 11 可转换成 26.0208544.095168 36.030.043.00 3 6.0 、和 RR由摩擦系数表 6查得 : X=0.5。 表 6磨损系数 t/mm 非圆形冲件 圆形冲件 1 0.75 0.5 0.75 0.5 冲件公差 /mm 1 0.36 0.16 1 2 0.42 0.20 2 4 0.50 0.24 4 0.60 0.30 查表 4得: 18.0,126.0 m a xm i n ZZ 。 模具按 IT8级加工制造,计算公式见表 7 则: (1) 落料(43.016R): aa XRR max a 43.05.016 mm027.079.15 aat zRR 2min a 21 2 6.079.15 mm027.072.15 落料(36.08R) aa XRR max a 36.05.08 mm022.082.7 aat ZRR 2min a 2126.082.7 mm022.076.7 (2) 冲孔( 30.05 ): tt XDd min a )3.05.05( mm018.015.5 at Zdd 2min a 21 2 6.015.5 mm018.021.5 冲孔( 36.08 ): tt Xdd min mm0 2 2.0)36.05.08( 0 2.018.8 aa Zdtd 2min a 21 2 6.018.8 mm022.024.8 nts 12 (3) 孔心距( 44.095 ): 8/ LLa 8/44.0295 mm11.095 孔心距( 26.020 ) 8 LLa 826.0220 mm065.020 表 7 配合加工时,凸凹模尺寸的计算公式 工序性质 制件尺寸 凸模尺寸 凹模尺寸 落料 0A 按凹磨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maxmin ZZ 25.00xAA d 0B 0 25.0 xBB d C 0C 125.05.0CC d 0C 125.05.0CC d C 125.0CC d 冲孔 0A 25.00xAA p 按凸磨尺寸配制,其双面间隙为maxmin ZZ0B 0 25.0 xBB P C 0C 125.05.0CC P 0C 125.05.0CC P C 125.0CC P 2.5 卸料橡胶的设计 卸料橡胶的设计计算,选用的 4块橡胶板的厚度务必一致,不然会造成受力不均匀,运动产生歪斜,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 卸料橡胶的设计计算: a、 料板工作行程工h: 21 hthh 工 22.11 mm2.4 式中: 1h 为凸模凹进卸料板的高度取为 mm1 t为工件厚度取 mm2.1 2h 为凸模冲裁后进入凹模的深度取 mm2 nts 13 b、橡胶工作行程工H : 修HhH II 52.4 mm2.9式中: 修h为凸模修模量,取 mm5 c、橡胶自由高度自由H: 工自由 HH 4 2.94 mm8.36 一般情况下取工H为 H 自由的 25% d、 橡胶预压缩量预H: 自由预 HH %15 8.36%15 mm52.5e、每个橡胶承受的载荷 1F : 选用 4个圆筒形 橡胶故 41 卸FF 4/4.6926 N6.1731f、橡胶的外径 D : 5.0/27.1 12 PFdD mm68 式中: d 为圆筒形 橡胶的内径,取 d 为 mm13 ; Pp 5105 。 g、校核橡胶自由高度自由H: 5.1/5.0 DH自由看看是否满足此不等式 68/8.36/ DH自由 54.0满足条件。 h、橡胶的安装高度安H: 预自由安 HHH 52.58.36 mm31nts 14 3 模具总体设计 3.1 模具类型的选择 模具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 单工序模又称简单冲裁模,是指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只完成一种冲裁工序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等。 复合模是指在一次压力机的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不同冲裁工序的模具。复合模是一种多工序冲裁模,它在结构上的主 要特征是有一个或几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工作零件 凸凹模,如落料冲孔复合模中有一个既能作落料凸模又能作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由冲压工艺分析可知,该模具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3.2 定位方式的选择 定位方式的选择通俗的说既是选择定位零件。定位零件的作用是使坯料或工序件在模具上有正确的位置,定位零件的结构形式很多,用于对条料进行定位的定位零件有挡料销、导料销、导料板、侧压装置、导正销、侧刃等,用于对工序进行定位的定位零件有定位销、定位板等。 定位零件基本上都已标准化,可根据坯料和工序件形状、尺寸、精度 及模具的结构形式与生产效率要求等选用相应的标准。 因为该模具采用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导正销精定距。而第一件的冲压位置因为条料长度有一定余量,可以靠操作工目测定。 3.3 卸料出件 、导向 方式的选择 卸料与出件装置的作用是当冲模完成一次冲压之后,把冲件或废料从模具工作零件上卸下来,以便冲压工作继续进行。通常,把冲件或废料从凸模上卸下来称为卸料。 卸料装置按卸料的方式分为固定卸料装置弹性卸料装置和废料切刀三种。 固定卸料装置 , 固定卸料装置仅由 固定卸料板构成,一般安装在下模的凹模上;弹性卸料装置由卸料板、卸料螺钉和弹性元件(弹簧或橡胶)组成;弹性卸料装置可安装于上模或下模,依靠弹簧或橡胶的弹力来卸料,卸料力不太大但冲压时可兼起压料作用,故多用于冲裁料薄及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冲件;废料切刀是在冲裁过程中冲裁废料切断成数块,从而实现卸料的一种卸料零件。 nts 15 出件装置的作用是从凹模内卸下冲件或废料。我们通常把准过载上模内的出件装置称为推件装置;把装在下模内的称为顶件装置。 综合考虑该模具的结构和使用方便,以及工件料厚为 1.2mm,相对较薄,卸料力也比较小,故可 采用弹性卸料。 又因为是级进模生产。所以采用下出件比较便于操作与提高生产效率。 在冲压过程中,导向结构一般情况下直接与模架联系在一起,该模具采用中间导柱的导向方式,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故该级进模采用中间导柱的导向方式。 nts 16 4 零件的结构设计 4.1 落料凸模的设计 由于冲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凸模结构形式很多:按整体结构分,有整体式(包括阶梯式和直通式)、护套式和镶拼式;按截面积形状分,圆形和非圆形;按刃口形状分,有平刃口和斜刃口等。但不管凸模的结构形状如何,其基本结构均由两 部分组成:一是工作部分,用以成行冲件;二是安装部分,用来使凸模正确的固定在模座上。综合考虑并结合工件外形并考虑加工,将落料凸模设计成直通式,才用线切割机床加工,2个 8M 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 56 mH 。 其总长 L可按公式计算: hthhL 21 mm8.282.11420 mm64 式中: L 凸模 的长度 mm 1h 凸模固定板的厚度 mm 2h 卸料弹性元件的安装高度 mm h 附加长度 mm ,它包括凸模的凸模的修模量、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凸模固定板与卸 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等。 t 材料厚度 mm 为 1.2mm 具体结构可参见图所示 nts 17 图 4 凸 模轮廓尺寸图 4.2 冲孔凸模的设计 因为所冲的孔均为圆形,而且都不属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小凸模,所以冲孔凸模采用台阶式,一方面加工简单,另一方面又便于装配与更换。其中冲 5 个 mm5 圆形的凸模可选用标准件 B型式(尺寸为 5.15 64) , 冲 mm8 孔的凸模结构如图 5所 示。 图 5 凸模 直径较小的凸模都满足强度要求,所以哪个凸模都满足要求。 nts 18 4.3 凹模的设计 凹模采用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机床加工,安装凹模在模架上的位置时,要依据计算压力中心数据,将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重合。其轮廓尺寸可按公式计算 凹模厚度 :H kbH mm1272.0 mm4.25 式中 : K 有 b和材料厚度 t决定的凹模厚度系数查表 8 b 垂直于送料方向凹模型孔壁间最大距离 表 8 凹模厚度系数 mmb mmt材料厚度 1 31 63 50 40.030.0 50.035.0 60.045.0 10050 30.020.0 35.022.0 45.030.0 200100 20.015.0 22.018.0 30.022.0 200 15.010.0 18.012.0 22.015.0 凹模壁厚 c Hc 25.1 mm8.5038 取凹模厚度 mmH 30 ,凹模壁厚 mmc 45 凹模宽度 B : cbB 2 452127 mm217 凹模长度 (送料方向 )L : 21 2lLL mm195 式中: 1L 沿送料方向凹模型孔壁间最大距离 2l 沿送料方向凹模型孔壁至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取值查表 9 表 9 沿送料 方向凹模型孔壁至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 材料宽度 B 材料厚度 t 8.0 5.18.0 0.35.1 0.50.3 40 20 22 28 32 4540 22 25 30 35 7050 28 30 36 40 nts 19 9070 34 36 42 46 12090 38 42 48 52 150120 40 45 52 55 注: 1、 1l 的公差视凹模型孔复杂程度而定 ,一般不超过 mm8 2、 b 一般不小于 5mm,但 t 0.5mm 的小孔,壁厚可适当减小。 凹模轮廓尺寸为 mmmmmm 30217195 ,结构如图 6所示。 图 6 凹 模 nts 20 5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其它零部件的设计 5.1 模具材料的选用 冷冲模用钢应具有的力学性能: a、应具有较高的变形抗力; b、应具有较高的断裂抗力; c、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及抗疲劳性能; d、应具有较高的冷热加工工艺性。 冷冲模零件材料选用原则: 要选择能满足模具工作要求的最佳综合性能的材料; a、要针对模具失效形式选用钢材; b、要根据制品的批量大小,以最低成本的选材原则选材; c、要根据冲模零件的作用选择材料; d、要根据冲模精度程度选择钢材。 综合各种材料进行比较及材料的用途查下列表 10 和 11 可选 择 GrWMn 为冷冲模工作零件所用的钢材。 表 10 冷冲模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 零件名称 使用条件 选用材料 凸模,凹模,凸凹模,凸、凹模镶块,连续模,侧刃凸模 形状简单,冲裁材料厚度t小于等于 3mm,中小批量生产的冲裁 T8、 T8A、 T10、 T10A 冲裁件厚度 t 小于等于3mm,形状复杂,或冲裁厚度 t大于 3mm的中小批量冲裁 Gr12、 GrWMn、 GGr15、Gr12MoV 要求批量较大,使用寿命较长的冲裁模 W18Gr4V、 Gr4W2MoV、W6Mo5GrV2、 YG15、 YG20 需要加热冲裁模 3Gr2W8V、 5GrNiMo、6Gr4Mo3NiWV 选择说明:在选择冲裁凸模、凹模材料时,应根据模具的工作条件和失效特点,量材而用。nts 21 如形状简单、尺寸较小、受力较小的凸、凹模,只需要热处理工艺适当。性能可以满足使用,生产批量不大时,可选用碳素工具钢,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反之,就应该选用变形较小,耐磨性高的合金工具钢。对于大、中型冲裁模,其材料成本 是 模具总成本 10% 18%左右,故应选用变形小、耐磨性高的合金工具钢较适宜。 表 11冷冲模辅助材料的选用 零件名称 选用材 料 热处理 硬度 HRC 上模座、下模座 HT20 40HT25 47、ZG25、 ZG35A3、 A5 模柄 A3、 A5 凸模固定板、凸、凹模固定板 A3、 A5 侧面导板 45 淬火 43 48 导柱 20 渗碳 0.8 1 58 62 导套 20 淬火 58 60 导正销、定位销 T7、 T8 淬火 52 56 挡料销、挡料板 45 淬火 45 48 垫板、定位板 45、 T7A 淬火 4348 螺母、垫圈 A3 固定螺栓、螺钉 A3、 45 销钉 45 淬火 45 48 顶杆、推杆 45 淬火 43 48 5.2 定位零件的设计 落料凸模下部设置两个导正销,分别借用工件上 mm5 和 mm8 两个孔作导正孔。mm8 导正孔的导正销的结构如图所示。导正应在卸料板压紧板料之前完成导正,考虑料厚和装配后卸料板下平面超出凸模断面 1mm。,所以导正销直线部分的长度为 1.8mm。导正销采用 H7/h6 配和起粗定距的活动挡料销、弹簧和螺塞选用标准件,规格为 8 16mm,如图 7所示。 nts 22 图 7 导正销 5.3 料板 及卸料部件 的设计 导料板的内侧与条料接触,外侧与凹模平 齐 ,导料板与条料之间的间隙取 1mm,这样就可确定两导料板的宽度,导料板的厚度按表选择。导料板采用 45 钢制作,热处理硬度为 40 45HRC,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凹模上。导料板的进料端安装有承料板。 1、 卸料部件的设计 卸料板的周界尺寸与凹模的周界尺寸相同,厚度为 14mm。 卸料板采用 45 钢制造,淬火硬度为 40 45HRC. 2、螺钉的选用 卸料板上设置 4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 12mm,螺纹部分为 M10 10mm。卸 料 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卸料螺钉拧紧后,应使卸料板超出凸模断面 1mm,有误差时通过在螺钉与卸料板之间安装垫片来调整。 5.4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该模具采用中间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中间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歪而引起的模具歪斜。以凹模周界尺寸为依据,选择模架规格。 导柱 mmLmmd 分别为 16032,16028 ;导套 mmDmmLmmd / 分 别 为nts 23 451 1 532,421 1 528 。 上模座厚度上模H取 45mm,上模垫板厚度垫H取 10mm,固定板厚度固H取 20mm,下模座厚度下模H取 50mm,那么,该模具的闭合高度: 2hHHLHHH 下模固垫上模闭 25030641045 mm197式中: L 凸模长度, mmL 64 ; H 凹模厚度, mmH 30 ; 2h 凸模冲裁后进入凹模的深度, mmh 22 。 可见该模具闭合高度小于所选压力机 J23-25 的最大装模高度 m220 ,由此可见,可以使用。 nts 24 6 模具总装图 及设备的选定 6.1模具的总装图 通过以上设计,可得到如图 8所示的模具总装图。模具上模部分主要由上模板、垫 片、凸模( 7个)、凸模固定板及卸料板等组成。卸料方式采用弹性卸料,以橡胶为弹性元件。下模部分由下模座、凹模板、导料板等组成。冲孔废料和成品件均由漏料孔漏出。 条料送经时采用活动挡料销 13 作为粗定距,在落料凸模上安装两个导正销利用条料上 5 和 8 孔作导正销孔进行导正,以此作为条料送进的精确定距。操作时完成第一步冲压后,把条料抬起向前移动,用落料孔套在活动挡料销 13 上,并向前推紧,冲压时凸模上的导正销 4 再作精确定距。活动挡料 销位置实际设定比理想的几何位置向前偏移0.2mm,冲压过程中粗定位完成后,当导正销作精确定位时,由导正销上圆锥形斜面再将条料向后拉回约 0.2mm 而完成精确定距。用这种方法定距,精确可达到 0.02mm。 图 8 装配图 nts 25 6.2 设备的选定 通过校核,选择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 J23 25能满足使用要求。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公称压力: KN250 滑块行程: mm65 最大闭合高度: mm270 最大装模高 度: mm220 连杆调节长度: mm55 工作台尺寸(前后左右): mmmm 560370 垫片尺寸(厚度孔径): mmmm 20050 模柄孔尺寸: mmmm 6040 最大倾斜角度: 030 nts 26 7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本副冲裁模,模具零件加工的关键在工作零件,固定板以及卸料板,若采用线切割加工技术,这些零件的加工就变得相对 简单。落料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详见表 12 表 12 落料凸模的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工序图(示意图) 1 备料 将毛坯锻成长方体 128 38 72 2 热处理 退火 3 刨 刨 6 面,互为直角 留单边余量0.5mm 4 热处理 调质 5 磨平面 磨 6 面,互成直角 6 钳工划线 划出各孔位置线 7 加工螺钉孔、安装孔及穿丝孔 按位置加工螺钉孔、销钉孔及穿丝孔等 8 热处理 按热处理工艺,淬 火回火达到58 62HRC nts 27 9 磨平面 精磨上、下平面 10 线切割 按图线切割,轮廓达到尺寸要求 11 钳工精修 全面达到设计要求 12 检验 凹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都属于板类零件,其加工工艺比较规范。如图所示凹模的加工过程与图所示落料凹模的加工过程完全类似,见 上 表,在此不 再 重复。 nts 28 8 模具的装配和冲裁模具的试冲 8.1 模具的装配 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具体装配见表 13 表 13 手柄级进模的装配 序号 工序 工艺说明 1 凸、凹模预配 ( 1)装配前仔细检查各凸模形状以及凹模形孔,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尺寸精度、形状。 ( 2)将各凸模分别与相应的凹模孔相配,检查其间隙是否加工均匀。不合适者应重新修磨或更换。 2 凸模装配 以凹模孔定位,将各凸模分别压入凸模固定板 7的形孔中,并拧紧牢固 3 装配下模 ( 1) 在下模座 1上划中心线,按中心预装凹模 2、导料板3; ( 2) 在下模座 1、导料 3上,用已加工好的凹模分别确定其螺孔位置,并分别钻孔,攻丝 ( 3) 将下模座 1、导料板 3、凹模 2、活动挡料销 13、弹簧 14装在一 起,并用螺钉紧固,打入销钉 4 装配上模 ( 1) 在已装好的下模上放等高垫铁,再在凹模中放入0.12mm片,然后将凸模与固定板的组合装入凹模; ( 2) 预装上模座,划出与凸模固定板相应螺孔。销孔位置并钻绞螺孔、销孔; ( 3) 用螺钉将固定板组合、垫板 8、上模座连接在一起,但不要拧紧; ( 4) 将卸料板 5套装在已装入固定板的凸模上,装上橡胶9和卸料螺钉 6,并调节橡胶的预压量,使卸料板高出凸模下端约 1mm; nts 29 ( 5) 复查凸、凹模间隙并调整合适后,紧固螺钉; ( 6) 安装导正销 4、承料板 15; ( 7) 切纸检查,合适后打入销钉。 5 试冲并调整 装机试冲并根据试 冲结果作相应调整 8.2 冲裁模具的试冲 模具装配以后,必须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冲。通过试冲可以发现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不足,并找出原因给予纠正。并能够对模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理,直到模具正常工作中冲出合格的制件为止。 冲裁模具经试冲合格后,应在模具模座正面打上编号、冲模图号、制件号、使用压力机型号、制造日期等。并涂油防锈后经检验合格入库。 冲裁模具试冲时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见表 14 表 14 冲裁模具试冲时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 缺陷 产生原因 调整方法 冲件毛刺过大 1.刃口不锋利或淬火硬 度不够 2间隙过大或过小,间隙不均匀 1修磨刃口使其锋利 2重新调整间隙,使其均匀 冲件不平整 1凸模有倒锥,冲件从孔中通过时被呀弯 2顶出件与顶出器接触零件面积太小 3顶出件、顶出器分布不均匀 1修磨凹模孔,去除导锥现象 2更换顶出杆,加大与零件的接触面积 3.调整顶出件、顶出器使之分布均匀 尺寸超差和形状不准确 凸模、凹模形状及尺寸精度差 修整凸模、凹模形状及尺寸,使其达到形状及尺寸精度要求 凸模折断 1冲裁时产生侧压力 2卸料板倾斜 1在模具上设置挡块抵消侧向力 2修整卸 料板或使凸模增加导向装置 凹模被胀裂 1凹模孔有倒锥度形象 1修磨凹模孔,消除倒锥现象 nts 30 2凹模孔内卡住废料 2修低凹模孔高度 凸、凹模刃口相咬 1.上、下模座,固定板、凹模、垫板等零件安装基面不平行 2.凸、凹模错位 3.凸模、导柱、导套与安装基面不垂直 4导向精度差,导柱、导套配合间隙过大 5卸料板孔位偏斜使冲孔凸模位移 1调整有关两件重新安装 2重新安装凸、凹模,使之对正 3调整其垂直度重新安装 4更换导柱、导套 5调整及更换卸料板 冲裁件剪切断面光亮带宽,甚至出现毛刺 冲 裁间隙过小 适当放大冲裁间隙,对于冲孔模间隙加大在凹模方向上,对落料间隙加大在凸模方向上 剪切断面光亮带宽窄不均匀,局部有毛刺 冲裁间隙不均匀 修磨或重新调整凸模或凹模,调整间隙保证均匀 外型与内孔偏移 1在连续模中孔与外形偏心,并且所偏的方向一致,表明侧刃的长度与布局不一致 2连续模多件冲裁时,其它孔形正确,只有一孔偏心,表明该孔凸凹模相对位置有变化 3复合模孔形不正确,表明凸凹模相对位置有偏移 1加大 (减小 )侧刃长度或磨小(加大)挡料块尺寸 2重新装配凸模并调整其位置使之正确 3更换凸 (凹)模,重新进行装配调整合适 nts 31 送料不畅通,有时被卡死 易发生在连续模中 1两导料板之间的尺寸过小或有斜度 2凸模与卸料板之间的间隙太大,致使搭边翻转而堵塞 3导料板的工作面与侧刃不平行,卡住条料,形成毛刺大 1粗修或重新调整装配导料板 2减小凸模与导料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或重新调整浇注卸料板孔 3重新调整装配导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