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二O一O年十一月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 写 单 位: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主要 编写 人:袁材栋 马文礼 李万花技术 负责 人:袁材栋 总 工 程 师:许伟林单位 负责 人:吴国禄提交报告单位: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报告审批日期:二O一O年十一月 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院审意见为防治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灾害,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该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院项目组接受任务后,收集了该地区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并对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文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编制了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并于2010年10月25日至30日对工程建设区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院总工办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同意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于2010年11月15日完成报告交院审查,形成的初步意见如下:一、野外工作期间投入了以地面调查和测绘为主的工作手段,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查明了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调查内容齐全,评估基础扎实。二、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总投资 2.2亿元,年生产硅铁规模为20万吨,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是正确的。评估区包括了与拟建工程相关的地质灾害分布区域,评估范围确定合理。三、评估报告在野外调查资料分析基础上认为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发育有2段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及黄土湿陷灾害, Q1潜在不稳定斜坡,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经过坡脚滑塌范围内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黄土湿陷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现状评估结论符合实际。四、预测评估认为:(1)Q1潜在不稳定斜坡,引发边坡失稳的可能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2)工程建设引发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3)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础开挖深度5-10m时,有可能引发基坑边坡失稳,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4)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遭受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5)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6)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7)工程建设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五、评估区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评估区西部级阶地前缘及低山丘陵区前缘,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拟建部分工程布设区,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差;遭受Q1潜在不稳定边坡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其危害性大,危险性大;评估区东部及级阶地中后缘,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大部分拟建工程布设区,工程建设引发及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综上所述,本评估报告的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确定合理,野外调查工作手段适宜,评估基础扎实,现状评估结论符合实际,预测评估结论可信,满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的有关规定,院审予以通过,按院审意见修改后报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查。青海九0六工程勘察设计院 二O一0年十一月十七日目 录前 言6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9第一节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9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12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3第四节 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16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17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17第二节 地形地貌18第三节 地层岩性19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20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21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22第七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23第八节小结23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4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24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现状评估27第三节 小结28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29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29第二节 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30第三节 小结34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35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35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35第三节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38第四节 防治措施38结论与建议39附图:1、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分布图 1:2500 2、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1:2500 附件:1、照片2、委托书前 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为防治与减轻地质灾害对拟建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的危害,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及青海省人民政府72号令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于2010年10月15日委托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承担“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求对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评估,以满足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灾害防治需要。二、评估工作依据(一)法规、规章、规程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青海省政府令第72号);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4、青海省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二)项目文件1、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函2010年10月15日,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厂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0年5月,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3、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厂区场地岩土工程情况说明2010年5月,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三、主要目的、任务(一)目的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在于约束工程活动,为防治或减轻地质灾害对民和天利铝业责任有限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的危害,防止或减轻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从源头上控制,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程建设和运营中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基础资料。(二)任务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63/4892004)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函要求,结合该工程建设布置的特点,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任务是:1、阐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发育的各类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变形活动特征等,主要引发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易发性)进行评价,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2、分析论证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3、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类型和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和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针对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灾害以及破坏的形式,提出建设场地地质环境保护建议及防治措施。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 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一、工程概况(一)工程位置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位于民和下川口工业园区,距民和县城约18k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5733,北纬361626,园区道路经过拟建工程区南侧(照片1),交通条件便利(图1-1)。(二)工程布置及规模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总投资2.2亿元,年生产硅铁20万吨,按建设工程重要性划分,主体厂房跨度45m,建筑层数三层,属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为一期主体厂房、一期精整库、二期主厂房、二期精整间、办公楼、开关站、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循环水池、水泵房、球团料区、硅石料区、焦煤料区、厂区道路等,详见平面布置图1-2,主要建、构筑物概况见表1-1,除厂区道路以外,其余建筑物基坑开挖深度为5-10m。 主要建、构筑物基本情况 表1-1建筑物建筑平面尺寸(m)地上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长宽一期主厂房114453钢结构独立基础一期精整间78601钢结构独立基础二期主厂房114453轻钢结构独立基础二期精整间110441轻钢结构独立基础办公楼4516.55砖砼结构条形基础开关站75551砖砼结构条形基础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1钢结构循环水池60281砖砼结构条形基础水泵房3351砖混结构条形基础二、征地范围民和天利铝业有限公司硅铁生产建设工程位于民和下川口工业园区,占地104860m2,合157.29亩,具体征地范围、面积见专项文件。图12 青海民和天利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硅铁生产线厂区工程布置平面图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前人在评估区内曾先后作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区域性普查工作,主要成果有:一、青海省民和县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二六部队,该报告中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基础性资料,为本评估报告参考利用;二、西宁、乐都县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3年,青海省第二水文地质队,该报告中有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基础性资料,为本评估报告参考利用;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图说明书1:20万,(乐都幅)1965年,地矿部青海省地质局,该报告中有关地质构造、第四系地层岩性资料,工程地质等基础性资料,为本评估报告参考利用;四、青海省民和县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2年,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该报告初步查明了民和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发育特征,并进行易发区划分,为本报告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资料;五、天利铝业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0年5月,青海省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报告中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内容为本评估报告所利用。六、天利铝业有限公司新建厂区场地岩土工程情况说明2010年5月,青海省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说明中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内容为本评估报告所利用。七、青海省民和县高载能冶金工业园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7年,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该报告对本次评估区在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等有详细的论述,本评估报告参考利用了部分资料。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青海九O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接受天利铝业有限公司委托后,院总工办针对该项目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技术人员对该地区前人资料中缺该项的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和项目委托函等技术文件,编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大纲,大纲经院审通过后,于2010年10月20日至25日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野外调查工作严格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要求进行,对评估区内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及黄土湿陷进行了调查,共完成地质灾害调查面积0.48km2,完成工作量见表11。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11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调查面积km20.48评估区面积km20.19潜在不稳定斜(边)坡段2黄土湿陷调查面积km20.48地质地貌点个5照片帧24项目组对野外所取得的资料进行了认真自检、互检后,2010年10月26日院总工办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认为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翔实,工作方法和手段符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实物工作量投入适中,野外工作深度可满足评估规程要求,同意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按图13进行。接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预测评估现状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提交评估报告图13 评估工作程序框图评审与备案41第四节 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根据本工程为片状布置的特性,结合工程建设用地的环境地质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要求,考虑到评估区为级阶地后缘与低山丘陵区前缘的过渡地带,地质灾害发育在丘陵区前缘陡坎上及级阶地冲沟右岸,拟建工程区北、东侧,地形平坦、开阔,评估区范围确定为:西以冲沟沟底为界,东以厂区外墙道路为界,南边以丘陵区第一斜坡带为界,北以阶地开阔地带扩展100-150m,评估区面积为0.19km2。二、评估级别的确定评估区位于湟水南岸级阶地后缘与低山丘陵区前缘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较单一,地形较简单,地质构造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强烈。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中的表C.1之规定进行分类,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该项目总投资为2.2亿元,年生产硅铁20万吨,主体厂房跨度45m,建筑层数3层,属重要建设项目。根据拟建工程重要性及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对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中表B.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表综合判定,本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与水文一、气象评估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具多风少雨,寒长暑短,日温差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内降水较集中等特点。据民和县气象站资料,区内年平均气温7.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2,年平均降水量373.0mm,蒸发量1471.7mm。降水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占年降水量的70%,这期间暴雨多,为地质灾害易发期。区内历年最大24小时雨量为142.5mm,最大6小时雨量110.0mm,最大1小时雨量42.0mm,最大10分钟雨量20.0mm,据统计,85%以上的24小时降雨量在6小时内降完,最大1小时降雨量占24小时降水量的3050%,以78月最多,且较大的暴雨集中在傍晚或夜间发生。评估区季节性冻深1.08m。二、水文评估区内无地表水系发育,评估区以北约800m湟水自西向东流过,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晏县境内大坂山南麓,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七县市,在民和县享堂镇与大通河汇合后于甘肃省永登县傅子村注入黄河。干流河道长374km,青海省境内长335.4km,落差2350m,河道平均比降8.4,多年平均流量56.8m3/s。评估区西侧发育一季节性水沟,沟长1100m,主沟纵坡降92,切割深度40-60m,沟谷呈“V”字型,沟谷上游汇水面积0. 22km2,沟谷两岸坡度55-70,沟底无明显堆积物,流通区通过级阶地,沟底无水,沟口无扇形堆积物。第二节 地形地貌评估区位于湟水右岸,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地貌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及河谷平原区。一、低山丘陵区(Q)分布于评估区南部,海拔高程1780-1830m,相对高差约50m,地形坡度30-50,山顶呈浑圆状,植被覆盖率小于10%,由白垩系砂质泥岩构成主体,上覆薄层黄土,厚5-10m,坡体上小型冲沟发育,坡体表面较破碎。山坡北麓,拟建工程区南侧坡体由于扩建场地,人工开挖削坡形成人工边坡,坡高15m、坡宽175m、坡度55-70(照片2)。二、河谷平原区(P)分布于评估区北部,位于湟水南岸,由级阶地组成,区域上级阶地前缘高出河水位50-70m,阶地面宽300-1300m,为基座阶地,基座为白垩系砂质泥岩,阶地表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冲沟发育,切割较深,评估区西侧发育的冲沟呈“V”字型,沟深40-60m,沟长1100m,沟谷两岸坡度55-70,沟谷上游段呈树枝状,沟谷中游发育侧蚀小型冲沟。厂址区东北侧发育冲沟呈“V”字型,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沟深20-30m,沟长270m,沟谷两岸坡度55-75,评估区范围内级阶地面宽约600m,阶地前缘陡坎坡度45-60,阶地中后缘地形较平坦开阔(照片3)。拟建厂址区处于河谷平原区级阶地后缘与低山丘陵区前缘的过渡地带,厂址区南高北低。第三节 地层岩性评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及白垩系砂质泥岩(K)。一、白垩系(K)构成评估区南侧低山丘陵区的主体,其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砂岩等,产状32515,最大厚度2606m,强风化层厚3-6.5m。该地层同时也构成级阶地基座。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一)上更新统冲洪积物(Q3al-pl)分布于评估区北侧湟水南岸级阶地,上部为黄土状土,土黄色,颗粒均匀,具大孔隙,水平层理,厚度约20m,下部砾卵石层,厚8-10m,呈灰色-青灰色,结构较密实,未胶结。砾卵石成分为石英岩、砂岩、砂砾岩、片麻岩等,砾石的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好,粒径5-10cm,多呈浑圆状。(二)上更新统风积物(Q3eol)覆盖在评估区低山丘陵斜坡上,成分以黄土为主,厚5-10m,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表部富含植物根系。(三)全新统洪积物(Q4pl)分布于厂址区西侧冲沟底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砾卵石层,结构松散、砾卵石成分为石英岩、砂岩、砂砾岩等,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好,粒径一般2-8cm,多呈浑圆状,砂土充填。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一、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民和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东部边缘,民和盆地为祁连褶皱系中的一个小型断陷盆地,周边大断裂严格控制着中新生代以来的地层沉积环境和地形格局,新构造运动在盆地腹部主要表现为震荡式隆升为主,断裂和褶皱活动相对较弱。并在河谷区形成了级阶地,使丘陵边部的级阶地抬升到现代侵蚀基准面以上约70m,在宏观上塑造了侵蚀堆积的河谷地貌景观。评估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本次野外调查未发现有断层。二、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震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据统计评估区自1590年至1995年130km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12次,其中较大两次地震为1629年3月发生在甘肃兰州的7.0级和138年3月1日发生在甘肃永靖东南的6.75级地震。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见图21。根据西北地区地壳稳定性分区图及西北地区工程地质说明书研究成果,评估区属现代地质构造活动基本稳定区。第五节 工程地质条件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软弱层状砂质泥岩岩组:构成评估区低山丘陵区主体,其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表层3-5m为强风化层,呈碎块状,其下为中风化层,饱和抗压强度中风化层3.5-5.0MPa,强风化层0.1-0.5MPa,弹性模量中风化层0.9MPa,强风化层0.7MPa,变形模量中风化层0.5MPa,强风化层0.3MPa,岩体抗剪摩擦系数0.40.45,允许承载力强风化层0.5MPa,弱风化层0.9MPa。二、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双层结构黄土状土、砾类土分布于评估区级阶地上,由上更新统冲洪积物组成,上部为黄土状土,厚度约20m,具水平层理,根据场地工勘资料,湿陷深度12.5-16.7m,湿陷系数0.013-0.93,总湿陷量Z=686-1372mm,自重湿陷量Zs=24.0-131.0mm,具级自重湿陷,其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下部砾类土,呈灰白、青灰色,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350-500KPa。2、单层结构砾类土分布于厂址区西侧冲沟底部,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砾类土,结构松散、砾卵石成分为石英岩、砂岩、砂砾岩等,分选性及磨圆度较好,粒径一般2-8cm,多呈浑圆状,砂土充填。承载力特征值fak=350-500KPa。2、均一结构的黄土覆盖在低山丘陵区局部坡体上,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物构成,成分以粉土为主,具大孔隙,厚度5-10m,具-级自重湿陷,工程地质性质不良。第六节 水文地质条件由于评估区北部级阶地的砾卵石层为透水不含水层,因此,评估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白垩系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分布于评估区低山丘陵区岩层表部风化裂隙中,含水层岩性为白垩纪红色砂岩,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溢出地表,单泉流量小于0.1L/s,矿化度小于0.5g/L,属HCO3Ca及HCO3CaMg型水。评估区未见泉水出露。第七节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区位于民和下川口工业园区,拟建厂址区南侧丘陵区前缘由于扩建场地的需要,人工开挖形成潜在不稳定人工边坡,坡高15m,坡宽175m、坡度55-70,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第八节 小结评估区位于湟水南岸级阶地后缘与低山丘陵区前缘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评估区地貌类型为河谷平原区向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地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发育2段潜在不稳定斜(边)坡。评估区内广泛分布有黄土、黄土状土,具湿陷性,现将其特征叙述如下:一、潜在不稳定斜坡(Q)评估区内发育有二段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分别分布拟建厂区西侧及北侧级阶地前缘陡坎处及拟建厂区南侧低山丘陵区前缘,分述如下:1、潜在不稳定斜坡(Q1)坐标: 361638,1025725,位于拟建工程厂区西侧,北侧为级阶地前缘陡坎,坡宽1150m,坡高40-60m,斜坡上部坡度55-60,下部坡度60-65,局部呈直立状,拟建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位于该不稳定斜坡近前缘,陡坎距前缘5-8m,其前缘陡坎下沿斜坡中部发育有小型崩塌体,方量约50-100m3(照片4)。斜坡顶部堆积有人工填土,厚度3m左右,筑有简易的沙袋挡墙(照片5),并发育有3条裂缝,缝长30m,裂缝间距5-10cm,顶部平台宽1-2m,坡体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黄土状土,厚15-20m、下部为第四系冲洪积砾类土,厚8-10m,下伏白垩系砂质泥岩,坡体局部基岩裸露(剖面图3-1)。2、潜在不稳定斜坡(Q2)坐标: 361625,1025719,分布于厂址区南侧,低山丘陵区前缘,由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坡宽175m,坡高15m,斜坡上部坡度25-30,下部坡度45-50(照片6),坡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剖面图3-3)二、黄土湿陷(Xs)评估区北部由湟水南岸级阶地构成,级阶地上部为黄土状土,厚约15-20m,据场地工勘资料,土体具级自重湿陷,丘陵区坡顶覆盖有黄土,厚度5-10m,据场地工勘资料,土体具-及自重湿陷,野外调查时场地已进行平整,未发现落水洞等黄土湿陷现象。三、潜在不稳定斜坡形成机制(一)地形地貌条件评估区发育的Q1潜在不稳定斜坡位于拟建工程厂区西侧、北侧,流水侵蚀级阶地前缘陡坎处,坡宽1150m,坡高40-60m,斜坡上部坡度55-60,下部坡度60-65,局部呈直立状。Q2人工边坡分布于厂址区南侧,低山丘陵区前缘,人工开挖形成,原始坡高35m,坡度25-30,开挖后坡高15m,坡度45-50或近直立,局部临空。上述条件为边坡失稳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二)地层岩性Q1潜在不稳定斜坡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黄土状土,厚15-20m,黄土状土具湿陷性,湿陷等级为级自重湿陷,下伏白垩系砂质泥岩,砂质泥岩遇水易软化或崩解,泥岩与黄土状土之间夹5-10m的砾卵石层,坡体前缘堆积有松散的人工填土,这些因素使得坡体易在降水、人工加载等作用下变形失稳。Q2人工边坡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黄土松散、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湿陷等级为-级自重湿陷,且持水性好,为斜(边)坡失稳提供了良好的地层条件。(三)外力因素当遇到持续性降水时,降水顺孔隙节理入渗,使土体大量持水,增加自身重量,同时降水入渗后在基岩面上形成软化层,从而形成软弱结构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坡体局部失稳,产生滑塌。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现状评估评估区西侧发育的Q1潜在不稳定斜坡,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评估区南侧发育的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经过坡脚滑塌范围内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广泛分布有黄土、黄土状土,具-级自重湿陷,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第三节 小结经过野外调查,评估区(调查区)内共发育有潜在不稳定斜(边)坡及黄土湿陷两类地质灾害。评估区内发育的Q1潜在不稳定斜坡,位于拟建工程厂区西侧及北侧,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危害性小,危险性小。评估区南侧发育的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中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广泛分布有黄土、黄土状土,具-级自重湿陷,现状条件下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边坡失稳的危险性预测(一)拟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引发基坑边坡失稳的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厂址区位于湟水河南岸级阶地后缘,地层由上更新统冲洪积物组成,上部黄土状土层厚约15-20m,结构松散,具级自重湿陷,拟建工程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坑开挖深度5-10m,开挖过程中若坡率不合理,基坑开挖过程中引发基坑边坡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二)拟建工程建设加剧Q1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危险性预测拟建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布设位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顶部,距斜坡边缘陡坎5-8m,拟建工程增加坡体顶部载荷重量,加剧Q1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三)工程建设加剧黄土湿陷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区位于湟水南岸级阶地上,表层黄土状土厚约15-20m,垂直节理、大孔隙发育,湿陷等级高,具级自重湿陷,工程建设中基础开挖破坏了原有土层的结构,而进行回填时,松散的土层有利于地表汇水下渗,雨水及施工用水处理不当,若不经过夯实或防渗处理,加剧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威胁工程安全,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第二节 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一、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危险性预测(一)危险范围的确定拟建工程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位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坡体上部,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斜坡坡体上部,坡体上部的危险区采用建筑斜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3.2.3边坡塌滑区范围划分公式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L=H/tg式中:L斜坡顶部塌滑区边缘至坡体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H斜坡高度(m);斜坡破裂角()对于土质斜坡取45+/2,其中为内摩擦角,黄土取25,砾卵石取38,采用计算及做图法确定危险性范围。评估区内Q2潜在不稳定斜坡危险区范围坡体下部的危险区采用如下计算法确定崩滑距。坡下危险区是根据崩滑距来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X=h/tg式中:X:崩滑距(m)h:崩滑体重心高度,为自然坡高的1/2;:黄土的内摩擦角,取25。计算结果详见表41。潜在不稳定边坡灾害预测评估一览表 表41序号编号位置距拟建工程距离(m)坡高(m)崩滑距或塌滑区范围(m)工程建设遭受潜在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危险性预测危险性1Q1拟建工程区西侧,冲沟右岸5-840-60塌滑区30-34拟建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处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坡上部危险区,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大2Q2拟建工程区南侧,低山丘陵区前缘50-6015崩滑距15.9拟建办公楼处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危险区以外,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小3Q2拟建工程区南侧,低山丘陵区前缘3-515塌滑区9.55拟建工程区南侧围墙处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距边坡前缘3-5m,在边坡塌滑影响区以内,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大(二)工程建设遭受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灾害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库、二期精整库位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顶部,距离斜坡前缘5-8m,当遇持续降雨时,地表水下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发生滑塌(其推测滑移面见图41、42)遭受斜坡变形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顶,距坡肩3-5m,位于斜坡塌滑区内,遭受失稳破坏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斜坡崩滑危险区外,遭受崩滑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距边坡50-60m,在边坡崩滑影响区以外,(其推测滑移面见图43)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距边坡3-5m,在边坡崩滑影响区以内(其推测滑移面见图44),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黄土湿陷灾害的危险性预测拟建工程场地黄土湿陷等级高,具-级自重湿陷,且分布广泛,整个厂址区均有分布,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如雨水、施工、生产生活用水排水不当遭受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第三节 小结1、拟建工程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坑开挖过程中引发基坑边坡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2、拟建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布设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顶部,建设工程加剧Q1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工程建设加剧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4、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遭受Q1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5、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6、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7拟建工程场地黄土湿陷等级高,具-级自重湿陷,且分布广泛,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遭受黄土湿陷灾害的可能性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危害程度,本着“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并对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依据上述综合评估原则,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区(),详见表51。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该区位于评估区西部级阶地前缘及低山丘陵区前缘,为拟建部分工程布设区,地层主要由黄土、黄土状土、砾卵石、白垩系砂质泥岩组成,岩体工程性质不良。该区发育Q1潜在不稳定斜坡,Q2潜在不稳定边坡, Q1潜在不稳定斜坡,现状条件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经过坡脚滑塌范围内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预测评估:拟建工程位于Q1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距斜坡前缘陡坎5-8m,工程建设中增加坡体顶部载荷重量,加剧Q1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可能较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坑开挖5-10m时,若坡率过大或支护措施不当,引发基坑边坡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位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顶,遭受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工程建设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大;综合评估该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表 表51分区编号位置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说明防治措施建筑场地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该区位于评估区西部级阶地前缘及低山丘陵区前缘地层主要由黄土、砂砾石、白垩系砂质泥岩组成,岩体工程性质较差该区位于评估区西部级阶地前缘及低山丘陵区前缘,为拟建部分工程布设区,地层主要由黄土、黄土状土、砾卵石、白垩系砂质泥岩组成,岩体工程性质不良。该区发育Q1潜在不稳定斜坡,Q2潜在不稳定边坡, Q1潜在不稳定斜坡,现状条件无危害对象,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Q2潜在不稳定边坡,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经过坡脚滑塌范围内的行人或车辆构成威胁,现状条件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预测评估:拟建工程位于Q1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距斜坡前缘陡坎5-8m,工程建设中增加坡体顶部载荷重量,加剧Q1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可能较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加剧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微硅粉加密及操作室基坑开挖5-10m时,若坡率过大或支护措施不当,引发基坑边坡局部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工程中一期精整间、二期精整间位于Q1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顶,遭受边坡变形失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危险性大;工程建设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拟建办公楼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下,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拟建场址区南侧围墙位于Q2潜在不稳定边坡坡顶,建设运营中遭受其失稳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大;综合评估该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一)、拟建工程建设时对Q1潜在不稳定边坡进行专项勘察工作,并按勘察结论最终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二)、拟建工程建设时对Q2潜在不稳定边坡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三)基础基坑开挖时需合理放坡,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四)场地内的土具有级自重湿陷,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该区位于评估东部级阶地中后缘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物组成,岩土体工程性质较差。该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仅发育黄土湿陷灾害,现状评估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及遭受黄土湿陷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综合评估该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一)场地内的土具有-级自重湿陷,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处理。基本适宜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该区位于评估区东部级阶地中后缘,开关站、循环水池、浇铸间、电炉间、球团料区、硅石料区、焦煤料区、水泵房等大部分工程布设该区,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物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用航空国际安保合作与标准对接考核试卷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减少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6.2025年医疗机构落实国家集采药品合同任务考核测评试卷
- 2025年农业科技行业创新应用与农业生产提升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2025年考点模拟测试考核试卷
- 2026鞍钢集团校园招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26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孝南区公立医院备案制专项招聘100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招聘投资专员等岗位7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辽宁农商银行总行社会招聘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内科医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 保险行业简历模板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概论 课件 6.1 大数据管理决策特征
- 冠心病防治健康教育
- 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加固路基和基层试验技术方案
- 三年级上数学家长会课件
- 建设工程监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大学
- 115个低风险病种ICD-10(2019 v2.0)编码表、专科医院单病种(术种)目录
- 创新创业基础(石河子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GB/T 8814-1998门、窗框用硬聚氯乙烯(PVC)型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