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现象训练题 一 选择题 1 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 绿色植物里 叶绿素是绿色的 所以 A 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不利 B 绿色光对植物生长最 有利 C 一切色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都相同 D 有些绿色植物适宜于 绿色光 3 如图1甲 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 此时它看到的 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图1 4 下列现象中 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 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C 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 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 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5 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 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A 远离平面镜 且大小不变 B 靠近平面镜 且大小不变 C 远离平面镜 且越来越小 D 靠近平面镜 且越来越大 6 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 为了提高命中率 在射击时应瞄准 A 看到的鱼 B 看到的鱼的上部 C 看到的鱼的下部 D 看到的鱼的右侧 7 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 以下的判断中 正 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 地上发亮处是水 背着月光走时 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时 地上暗处是水 背着月光走时 地上发亮处是水 C 无论迎着月光走 还是背着月光走 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无论迎着月光走 还是背着月光走 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8 光明是人们祈求的 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 成为 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 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 城市建筑大面积 安装玻璃幕墙 C 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 用塑料薄膜建造 温室大棚 9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 从岸边看池中的水 变浅 A BA 图2 C 黑板发生 反光 现象 D 大树挡住太阳光形 成树荫 10 如图2 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 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 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 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折射现象 C 平面镜成像特点 D 光的色散现象 11 谁也没有我跑得快 我是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 把 神六 送上天的 长征 运载火箭 12 潜水艇下潜后 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 下面关于潜 望镜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 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 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13 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 则实际时刻是 图3 A 9 30 B 2 30 C 6 15 D 12 15 二 填空题 1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 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 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 形成的 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 m 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 像到她 的距离 m 图4 2 双江塔影 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 芜湖十景 从中山桥上向 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 掩映在霞光水色之 中 如图4所示 塔影 实际上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选填 实像 虚像 3 皮影戏 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 在道具 小兔 身上的细线 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 井 且与道具 小兔 动作完全一致 可谓形影不离 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 知识主 4 如图5所示 B 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 像 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 B 照射 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 能 或 不 能 照射到 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5 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 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 主人在迎面 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 这里利用了 原理达 到这一目的的 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 倍 图5 6 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 会发现它是由 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7 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 红裙子的演员身上 观众看到 她上衣呈 色 裙子呈 色 8 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 这是利用光的 使影院里 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 并且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 使观众能看到 色彩正常的画面 9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 则反射角为 当入射光线 垂直射向镜面时 反射角为 10 如图6所示 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 图中 是反 射光线 是法线 是入射角 是反射角 A B O 1 2 3 4 N 图6 11 我们都知道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 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 才听到雷声 其中原因是 12 如图2 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 当眼睛看到瞄准点 准星尖和标 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 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 即可以射中目标 这说明光 图2 13 小明同学在湖边游玩 他站在岸上看到 岸上的树 水中畅游 的鱼 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 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他看到以上的景 物中 属于 1 光的反射形成的 有 2 光的折射形成的 有 14 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 入射角是30 则反射角是 度 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度 如果这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 这时入射角是 度 60 图4 15 如图3 医生在为小红同学检查视力 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 表的像 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 图3 16 如图4 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 角 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 向照亮井底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所成的角是 度 17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30 角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上 发生了反射 和折射 如果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4 则折射角为 度 三 作图题 1 请你在图5中作出入射光线 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图6 60 空气 水 S P 图7 图5 2 图6所示的AB CD 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 反射光线 请你根据光的反射规律 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3 空气中有一发光点S 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 在水面发生折射 后经过点P 请你在图7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 如图7所示 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 清你在图6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的光路图 8 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在图8中画出物休AB在平面锐MN中成的像 图8 图7 9 钱包掉到沙发下 没有手电筒 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 包 图9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 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 并画出法 线 10 如图10所示 一束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 开玻璃后的径迹 玻璃砖 图10 钱包 沙发 灯 图9 11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A3 4中作一条入射光线 使其通过点A 并使其反射 光线通过B点 图 12 如图A3 5 有一三角形物体ABC 请作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 13 如图A3 6太阳光与地面成40 角斜射过来 要使光线沿竖直方向反 射入井中 求作 1 反射光线 2 平面镜的位置 3 计算出平面镜与水 平方向夹角 四 实验题 1 在 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的活动中小明他们小组用蜡烛 玻 图11 璃板 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如图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 实验中对蜡烛 和蜡烛 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 3 实验前 陈祥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 像 你能帮他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 请写出你的方法 4 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 看有什么关 系 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 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 2 如图1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 第一步 如图12A改变 光线的方向 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 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 如图12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 观察是否还能看 到 光线 实验结论是 A 图12 B 图9 4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 上面 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 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 如图9所示 在此实验中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 移去蜡烛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 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 A的火焰的像 填 能 或 不能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 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五 附加题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第21 22题 每题3分 第23题4分 共10分 1 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 转动平面镜 的镜面 使入射角增大10 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成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