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可以说,传承漆工艺、重续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化命题。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自2006年,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持续开展j遗传承人研培的基础上,设立了非遗保护基金,主办了展览等系列活动,与各国、各地不同技法的传承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漆树种植与材料应用、行业发展与工艺振兴、漆艺教学与非遗传承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文化视角和技法实践对传统漆艺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我们从近年来的展览中可以发现不少成功实践。如湖北举办的“时序-2016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福建举办的“新时代新漆境-2018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等。艺术家们在尝试运用当代艺术的策展路数,为漆艺术的当代发展探索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对漆语言回到材料本身进行实践检验,希望用国际化的视野引导和推进漆艺术的当代化进程。当然,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或西洋油画的中国化是迥然不同的,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而这正源于这些艺术家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指明中华文化在同世界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态度和发展的基本路径。毫无疑问,“漆”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当代跨界艺术家对漆材质美感的认知与髹漆过程中漫长等待而升华出的对“道”的体悟,已经从艺术层面触碰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正如唐诗对“佛”与“道”的参悟,他们正日臻“脱胎换骨”的艺术境界。(摘编自邱志军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漆器源自中国,漆的应用较早。漆的功用经历了利用其材料胶粘、防腐的属性到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b.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漆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于是人们广泛使用化学材料聚酯漆。c. 漆工艺的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能增强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d. 部分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漆艺术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了实验性探索。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介绍了漆器和漆艺术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再介绍了传统漆艺术在当代的境况,引出后文的议论。b. 文章举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例子,举例论证了一种良性的传统漆工艺生产、创作、交流的学术生态的可能形式。c. 文章将漆艺术与水墨画、西洋油画进行对比,是为了证明当下漆艺术家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d. 文章由漆艺术的现状谈到保护推广,再谈到创新探索、中外交流等,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代人对漆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天然大漆的认识没有启蒙,使漆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b. 我国近年来的漆艺术展览,是艺术家们在尝试运用当代艺术的策展路数,为漆艺术的当代发展进行的一种有价值的探索。c. 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西洋油画的中国化不同,因而在与外国文化交流时的态度也截然不同。d. 从艺术层面触碰到“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就会了解漆这种工艺材料,认识到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于是人们广泛使用化学材料聚酯漆”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可知,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漆的式微,与广泛使用化学漆无先后、因果关系。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根据原文“当然,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水墨画的当代实验或西洋油画的中国化是迥然不同的,它不仅是在传统媒材上寻找当代表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而且呈现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们从自身的学养出发,对传统艺术风格、美学思想展开的实验性探索”可知,不是将这三种艺术样式对比,不是为了证明当代漆艺术家具有自觉自信,是为了证明漆艺术在当下的重新唤醒与后两者有不同方式。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当代人对漆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天然大漆的认识没有启蒙,使”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可知无因果关系;c项“态度也截然不同”有误。有相同之处,如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是都需要的;d项“就会了解漆这种工艺材料”错,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了解漆这种工艺材料”不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栗 虚 谷杨小凡栗虚谷的父亲是咸丰年间的举人,曾做过巴东知县,后因官场排挤被削官还乡。回乡的栗知县前思后想,最后总结出官场失意的原因:一是上任没有贪,无钱走动;二是举人出身,难以结交朝中大臣。于是,他做出两个决定:一是自己从商,积蓄钱财;二是择名师让儿子栗虚谷苦读。可栗虚谷却不买这个账。他考取秀才后再也不参加乡试,只热心于画画。栗知县很是气恼,打,苦打,毒打,都不见效;劝,苦口婆心地劝,更动不了他的心。栗知县只得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有钱人吧。但栗虚谷对做生意同样不感兴趣,唯一喜欢的就是画画。栗虚谷在画画上确有悟性,先是工笔。十四岁上,所画花鸟虫鱼山石水树无不惟妙惟肖。这年秋天,药都老鼠奇多,连栗知县的书房里都常有老鼠乱蹿,栗知县气而无法,猫儿撑得夜间都跑不动了。一天,栗虚谷把自己画的一幅猫挂在了父亲的书房,栗知县并不在意,但当天夜里就没有听见老鼠的动静。天亮时,画已被家里的那个花猫拽在了地上,花猫蹲在画旁,跳起落下,跳起落下,欲前捕而不敢。 画如其人。栗虚谷二十岁时已以画钟馗而名扬江淮。一次,父亲的故旧苏知州路过药都进栗家相见。饭后,栗知县提出要栗虚谷画一钟馗图送知州。栗虚谷展开画纸,握笔蘸墨,皴、擦、勾、斫、点、染、抹、拂,片刻之后,一幅“钟馗捉鬼图”现在纸上:钟馗蓝衫半披,露着右肩,右脚蹬鬼下腰,右手提鬼发髻,左手食指剜鬼右眼,一身之力、气、色、眼、貌、神全在左手食指。苏知州看一眼钟馗那入鬼之眼的食指,先吸了一口气,又向后退了半步,愣怔不语。栗知县开口道:“知州看不上?”苏知州忙答:“不,不,公子画功超凡,只是老夫觉得有点骇人,不夺爱了,不夺爱了。”栗虚谷哈哈大笑,掷笔,出门,大步而去。人曰,四十不惑。栗虚谷四十岁上却一改从前,画风也变,只攻梅兰竹菊。见其画者,无不称其精妙。被称为药都第一伽蓝的白衣律院住持一空,早想请栗虚谷为影壁墙题画。腊八放粥这天,栗虚谷被大和尚请到白衣律院。栗虚谷在影墙前沉思一会儿,突然登上桌子,手握巨笔,饱蘸浓墨,笔触影壁墙飒飒有声。一个时辰,一幅“风雨竹石”跃然墙上:只见一根瘦竹依于石旁,暴雨之下,挺力向上,显参天凌云之势,几簇秃笔所画的扁方状竹叶倾斜飞动。疾风的狂欢,竹子的苦斗,令观者缩肩生寒观者啧啧称奇,栗虚谷也心中自喜。栗虚谷退出人群时,却见一面生法师独凝眉不语,很是不解,问之:“法师有何见教?”“老僧乃从九华山来此挂单,有幸一睹先生手笔,本是造化了,哪有见教?”法师笑而要走。栗虚谷紧跟一步:“刚才见法师皱眉,愚作定有破绽。请点拨一二!”法师看一看栗虚谷,就说:“先生画功已超俗,但画不难于小而难于大,而最难者乃气节也。先生所画竹子,一如愤世之勇夫,未能脱凡夫之气节! ”说罢,拱手而去。过了春节,栗虚谷离开了药都。五年后,栗虚谷回到药都。想见他的画已成为时人的幸事,关于他的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一点是真的,栗虚谷不再用笔作画,改用手指作画,但并没有人见过。接下来的几年,往来求画的各色人等你来我往,但极少几个人见到栗虚谷的手指画。这事就气恼了土匪费大手。费大手的手大如蒲扇,本是福相,可考取秀才后四次乡试均未中举,在一场官司中家败人亡,遂聚众做匪,专与官府作对。一个大雪夜,栗虚谷被费大手绑走。费大手只有一求,就是要栗虚谷用手作画一幅。栗虚谷知费大手身世就答应下来。香墨研好,宣纸铺平,栗虚谷右手放入墨中,浸透了,抬起手,五指叉开,指掌并用,在雪白的纸上纵横回旋;如是数次,只见雪白的宣纸上黑白一片。费大手和众匪正在纳闷,却见栗虚谷五指醮墨,在纸上不停地点点画画。栗虚谷直腰洗手时,众人才见“湖心亭赏雪图”展在面前:远处,烟云飘浮,雾气迷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墨迹三两而已;近瞅,亭上两人铺毡对坐,谈兴正浓,一童子鼓腮吹火烧酒,炉沸汽升这天夜里,栗虚谷被送到家中,院内放白银千两。据说,费大手从此离了匪道,云游四方。栗虚谷五十岁这年的春天,他正在玉皇庙街的家中品茶看书,一官差进门:“栗先生,御使大人明天即到药都,知府大人请你做好准备,明日御使大人要看你的手指画!”栗虚谷望了一眼官差:“我要不去呢?”“你能给土匪费大手作画,为何不能给御使作画?不去就以通匪办你!”栗虚谷起身,哈哈大笑。当夜,栗虚谷销声匿迹。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药都人物,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栗知县因官场排挤被削职还乡,他总结了失意的原因并作出两个决定,这为后来栗虚谷性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b. 栗虚谷画完“风雨竹石”图后心中自喜,却发现一陌生法师凝眉不语,似有不满,便虚心求教,经点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c.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展现了栗虚谷的绘画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化的过程,也借此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情在不断变化。d. 小说在凸显栗虚谷的高超画功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如绘画的动作描写,画面场景的细节描写;还有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5. 文中两次写到栗虚谷的“哈哈大笑”,请分别解释其含意。6. “画如其人”,文中的“钟馗捉鬼图”“风雨竹石图”“湖心亭赏雪图”这三幅画作,分别表现栗虚谷怎样的性格?【答案】4. a 5. 第一次:对自己画作高超的得意。对苏知州心虚胆怯的嘲笑。第二次:对官差威胁的不屑和鄙弃。看透世事的超然。 6. “钟馗捉鬼图”表现了栗虚谷的年轻气盛,嫉恶如仇。“风雨竹石图”表现了栗虚谷对于高洁品性的追求与坚守,但此时尚未脱勇夫之俗。“湖心亭赏雪图”表现了栗虚谷看透世俗后的悠然洒脱,超凡脱俗。【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栗知县官场失意后的决定,对栗虚谷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说法牵强。文章只是指出栗知县官场失意后,“做出两个决定:一是自己从商,积蓄钱财;二是择名师让儿子栗虚谷苦读。可栗虚谷却不买这个账。他考取秀才后再也不参加乡试,只热心于画画”,从中看不出栗知县官场失意后的决定,对栗虚谷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文章中重要词句含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要理解分析含意的词句,结合词句所在的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含意。本题,题干为“文中两次写到栗虚谷的哈哈大笑,请分别解释其含意”。通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两次写到栗虚谷的“哈哈大笑”内容,然后结合“哈哈大笑”所在上下文内容理解其含义。第一处“哈哈大笑”在文章第四段,栗虚谷此时二十岁,已经以画钟馗而扬名江淮。一次父亲的古旧苏知州路过药都进其家,吃过饭后,栗虚谷的父亲提出要栗虚谷画一钟馗图送给苏知州。栗虚谷画了一幅非常形象逼真的钟馗捉鬼图,图中钟馗的左手食指剜入鬼眼,“一身之力、气、色、眼、貌、神全在左手食指”,“苏知州看一眼钟馗那入鬼之眼的食指,先吸了一口气,又向后退了半步,愣怔不语”,还说“公子画功超凡,只是老夫觉得有点骇人,不夺爱了,不夺爱了。”栗虚谷看到苏知州此等状况,听了苏知州的话是“谷哈哈大笑,掷笔,出门,大步而去”,此时的哈哈大笑一个是得意自己所画的画钟馗捉鬼图,竟然把苏知州吓成这个样子,一个是嘲笑苏知州心里有鬼,被一幅画吓成这般模样。第二处“哈哈大笑”是在文章第九段,此时栗虚谷五十岁,一天他再加品茶看书,一个官差告诉他,明天御史将到药都,知府让他做好准备,明天御史要看他的手指画。还威胁他如果不去,就以通匪办他。因为他给土匪费大手作了手指画。栗虚谷听了官差威胁“起身,哈哈大笑”,当夜就销声匿迹了。此时栗虚谷“哈哈大笑”一个是对官差的威胁以及知府御史的不屑和鄙弃,一个是栗虚谷看透了世事,不愿也不屑与官府有所交集,当夜就销声匿迹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指出“画如其人”,要求分析文中的“钟馗捉鬼图”“风雨竹石图”“湖心亭赏雪图”这三幅画作,分别表现栗虚谷怎样的性格。答题时,先在文章中找到栗虚谷画的这三幅画,然后根据三幅画的内容分析其分别表现栗虚谷什么性格特征。第一幅画“钟馗捉鬼图”在文章第四段,此时栗虚谷二十岁,以画钟馗而墨阳江淮。父亲让其为自己故旧苏知州花衣服钟馗图。栗虚谷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图”,图上“钟馗蓝衫半披,露着右肩,右脚蹬鬼下腰,右手提鬼发髻,左手食指剜鬼右眼,一身之力、气、色、眼、貌、神全在左手食指”,画中钟馗的装束显示了年轻人的桀骜不驯,对鬼的的动作“右脚蹬鬼下腰,右手提鬼发髻,左手食指剜鬼右眼”,显示了作画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第二幅画“风雨竹石图”,在文章第五段,此时栗虚谷四十岁,此时栗虚谷人到中年,一改从前,画风也变了,只攻梅兰竹菊。“风雨竹石图”是其应白衣律院主持之邀,为白衣律院影壁题的画,画上“只见一根瘦竹依于石旁,暴雨之下,挺力向上,显参天凌云之势,几簇秃笔所画的扁方状竹叶倾斜飞动。疾风的狂欢,竹子的苦斗,令观者缩肩生寒”,画中的瘦竹在暴风雨下,挺力向上,显示参天凌云之势,疾风的狂欢,竹子的苦斗,显示了竹子与恶劣环境作斗争,力挺向上,其实画中的瘦竹犹如栗虚谷自己,瘦竹于恶劣环境作斗坚持争力挺向上,其实就栗虚谷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与坚守。但是此时的栗虚谷和栗虚谷画的竹子如观画的法师所说“先生所画竹子,愤世之勇夫,未能脱凡夫之气节”。第三幅画“湖心亭赏雪图”,在文章第八段,是栗虚谷为土匪费大手作的一幅手指画。画中“远处,烟云飘浮,雾气迷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墨迹三两而已;近瞅,亭上两人铺毡对坐,谈兴正浓,一童子鼓腮吹火烧酒,炉沸汽升”,画中景物“烟云飘浮,雾气迷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表现出人与外物融合为一体,物我为一。在这样物我一体的景色之中,两个人对坐品茗聊天赏景,体现了画中人的洒脱与超凡脱俗,也充分体现了作画人的看透世俗,悠然洒脱,超凡脱俗。【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程永新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熊上斐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文明网2016年10月28日)材料二: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不过,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也没停止过想办法。去年收获用秋冬专号和第四、五期3本刊物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刊载20位青年作家的新作。他们还在多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短的电子书。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当代也推出了几位年轻北漂生活作家的作品。“我们面向大学也有赠刊,也在寻找目标读者。”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在搜索网站上,你依然能看到有粉丝执着地在问:如何给这些纯文学杂志投稿?也依然有粉丝热情的回答和支招。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互相找寻着对方。(刘慧今天,你还看纯文学期刊吗?,华商报2015年2月3日)材料三:稿酬的提高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千字千元”时代是否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业内人士对此态度却并不是那么乐观。首先,这样的收入标准较之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其实仍属于较低水平。著名作家毕飞宇透露,1991年他的中篇处女作孤岛稿酬约为1700元,相当于他当时3年的工资;而近年稿酬提高后,发表一个中篇大概能拿到万把块,却仅相当于现在一两个月的工资,缩水十分严重。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与网络作家、编剧和畅销书作家的收入相比,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还是太低了,很多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改善生活而改行了。其次,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如人民文学此次涨稿酬是得益于主管部门的一笔专项经费,去年上海文学和收获提高稿酬标准也是基于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荣耀。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崔巍文学期刊稿酬进入“千字千元”时代,北京青年报2017年2月18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过去文学期刊稿费并不高,但依然有不少佳作,那是因为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事。b.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纯文学日渐式微,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c. 尽管纯文学期刊正面临发展危机,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标准决不能降低,应严把质量关,做出精品。d. “千字千元”的收入标准,比起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的收入,其实仍然属于较低水平。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b. 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c.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纯文学期刊要去寻找目标读者。d. 提高稿费对于文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千字千元”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与辉煌。9. 关于发展纯文学,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7. b 8. d 9. 示例: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应多出精品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分析文本内容出发,比对分析选项与原文内容的陈述异同。b项,曲解文意。“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错。原文说的是“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需要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首先要圈定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其次再比对选项与原文。在比对过程中,先比对选项内容和原文信息是否有差别,如果选项内容无误就再选项内容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误。a项,强加因果。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对纯文学期刊发展持悲观态度,说“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但这并非“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的原因。材料一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b项,强加因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并非文学期刊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有的文学期刊已经停办了。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第一步要审读问题内容,明确概括方向;第二步整体感知文本,确定概括区间;第三步提炼信息要点,规范组织答案。根据原文“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那么我们可建议纯文学杂志社及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根据材料二可知,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在多出精品力作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探寻年轻的读者;根据材料三可知,针对稿酬低的问题,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根据材料三的原文信息“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可推知,建议杂志社要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点睛】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中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描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的类型试题,考生要注意识别各个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联系文中的不同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从而提出独特见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阚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选自明史彭程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b.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c.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d.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昀一项是a.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b. 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c. 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d. 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b. 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c. 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d. 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2)程死久矣,正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彭程进谏是他的职责,因此被充军到边疆,那么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拿什么处罚他们呢?(2)彭程死了很久,只留下一个孙女。用尽家产不够偿还,就把孙女一并卖了,过路人都为他家的遭遇流泪。【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意思是“现在二人已依法处死,那么灾祸的来临,二人尚且不能自己幸免,怎能使他人幸福长寿。倘若陛下真有这方面的举动,应当在将要发生时阻止。如果没有,请求惩治有关官员讨好奉承的罪行。”,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用排除法,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词“则”“请”等判断。“则”一般放句首,“伏重辟”不能断开,因此排除cd,“请治所司”的意思是“请求惩治有关官员”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表述错误,“录取后称秀才”不正确,应是称“举人”。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本题d项“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表述错误,给事中丛兰上疏并非是救助彭程,而是继续议论光禄造皇坛器之事。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关键点:“坐”,因此;“则”,那么;“何以”,拿什么。第二句关键点:“遗”,留下;“罄”,用尽;“则”,就;“鬻”,卖。【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年考中进士。弘治初年,授任御史,巡视京城。投降的人杂居京城地区大多成为盗贼,事情被发现就投靠皇亲国戚、宦官小人作为巢穴。彭程每次先占有利时机制服他们,有人告发就能抓到。到两浙巡察盐政,轮换回朝,巡视光禄。弘治五年上奏疏说:“臣恰巧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皇坛,是先帝供斋饭做法事的地方。陛下即位,这类活动全部废除,为什么又有皇坛烦劳置办器物?光禄的金钱,全部都是民脂民膏。用到恰当的地方,还恐怕伤害百姓,何况投放到无用的地方。不久前李孜省、继晓之流提倡邪说,而先帝深信他们的言论,心想长久地求得幸福长寿。现在二人已依法处死,那么灾祸的来临,二人尚且不能自己幸免,怎能使他人幸福长寿。倘若陛下真有这方面的举动,应当在将要发生时阻止。如果没有,请求惩治有关官员讨好奉承的罪行。”皇帝开始时没有在皇坛制造器物的命令,只是光禄暂且作准备。皇帝得到彭程的奏疏非常生气,认为这是暴露显扬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给事中丛兰也巡视光禄,接着上疏议论这件事。皇帝宽恕了丛兰,剥夺了光禄卿胡恭等俸禄,把彭程交付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人打算杖责赎罪恢复官职。皇帝想要置他于死地,命令拘押他。彭韶等人再次上疏救助,彭程的儿子彭尚多次上奏章乞求代父受死,最终没有允许。此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也因施用酷刑关在监狱。等到朝审,呈上李兴及彭程的罪状。诏令李兴斩首,彭程及家属充军到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人联合上疏说:“李兴所杀的多为罪犯,不应判处死刑。彭程进谏是他的职责,因此充军到边疆,那么干了坏事破坏法律的人拿什么处罚他们呢?”尚书王恕又专门上疏救助。于是减免李兴死罪,杖责一百,带着妻儿充军到宾州,彭程最终没有减免。彭程的母亲李氏年老没有别的儿子,到朝廷叩拜乞求留下彭程奉养自己。南京给事中毛珵等人也上奏说:“昔日刘禹锡依附王叔文本应流放远方,裴度以他母亲年老为由奏请,得以改放连州。陛下圣德,不是唐朝皇帝可以相比的,而彭程的罪也不同于刘禹锡。请求稍微加以怜悯,保全他们母子。”不同意。儿子彭尚随父亲到戍所,后来考中广西乡试。第二年,皇帝考虑到彭程母亲年老,放他回京。后来,刘瑾扰乱朝政,追查彭程巡盐时稍微亏欠定额税,勒令他家偿还。彭程死了很久,只留下一个孙女。用尽家产不够偿还,就把孙女一并卖了,过路人都为他家的遭遇流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宋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d.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15.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叶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的爱国忧患之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拼却鬓双华”中的“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选b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借助比较的方式来考查情感,考生在答题时应明确自己的观点,即“相同”或“不相同”,然后即使设题的诗句,分析其中的情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诗句中的“三径”是指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陶渊明的诗中借助“三径”“松菊”表达“山林隐居,贞洁自持”的情感。再看叶梦得的词,“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这是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由此可见,叶梦得的这首词中也含有“山林隐居,贞洁自持”这一情感。但二者厌恶官场的原因不尽相同,陶渊明的归隐源自于对官场黑暗的痛恨,他不想与之同流合污;而叶梦得的词中流露出的却是由于朝廷昏聩,没有抗敌之策,词中流露出的是爱国忧患之情。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2)领袖访问墨西哥时强调,庄子说过“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3)陈情表用“_, _。”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4).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悟”“谏”“期”“僮”。【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薜荔”是古诗文中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斜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_,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袭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b. 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c. 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往d. 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