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这表明当时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周郑交恶时,陈、蔡、虢、卫等国能够随周桓王讨伐郑国,当周桓王受伤后,郑庄公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遣使慰劳桓王,说明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故答案为d项。a项,依据材料可知,东周时期,周郑交恶,说明分封制度被破坏,排除;b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周王与诸侯的矛盾,不是诸侯争霸,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兼并战争是战国后期,排除。2.唐会要载:“(唐朝大历年间)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a. 官员生活来源依赖市场b. 政府对市场控制逐渐放松c. 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d. 商业的辅助机构比较健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可知,官员暗中与民争利。结合所学知识,其根源是扬州位置优越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官员生活来源信息,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政府对市场控制依然严格,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3.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可知,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明确信息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或雕版印刷,排除a项;b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说明书坊类型为私营手工业,排除d项。4.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a. 古代史料中关予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 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 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 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韩愈的原道主张“华夷有别”,而明代明太宗实录认为“华夷无异”,但都是个案观点,因此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错在“缺乏”,可以改为“具有一定”排除;b项说法错在“本质区别”,二者的民族观都服务于统治需要,其宗旨是相似的,排除;c项说法与“华夷有别”矛盾,排除。5.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a. 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b. 翰林院成为中枢权力机关c. 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d. 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改内阁,分其职设”“复分其职设”可知内阁职权的变化折射出皇权的加强,故选d项;明朝开始设立内阁制,而不是清朝开始设立内阁,排除a项;明太祖废弃了宰相制,设六部直属皇帝,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而翰林院来自于“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排除b项;取代内阁与材料中“至本章归内阁”不符,排除c项。6.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 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 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反映了鸦片战争时期镇江失守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故a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侵略势力尚未渗透到中国内地,故b排除;甲午战争后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镇江府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后果入手,即可得出答案。7.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吴淞铁路,后由中国买断并拆除。时任两江总督沈葆桢认为:“(洋人)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既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由此可知,吴淞铁路的拆毁a.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主张b. 带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c. 遏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d. 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吴淞铁路”“ (洋人)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可知吴淞铁路的拆毁是对国家铁路权力维护,带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性质,故b项正确。吴淞铁路的拆毁不能体现“中体西用”的主张,而是对西方器物的排斥,故a项错误。仅吴淞铁路的拆毁无法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时中国近代化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8.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a. 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b. 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c. 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d. 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可知陈独秀主张破坏偶像,确立以真实合理为标准的信仰。该言论在当时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故答案为b项;戊戌变法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传入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排除c项;五四运动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该主张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可知毛泽东主张,全面抗战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可以并存与合作。这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答案为b项;二者是求同存异,并非是回归,排除a项;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始终存在,无法消除,排除c项;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0.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 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 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 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 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说明国民党将领对于解放战争形势过于乐观,显然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d正确;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a错误;全面内战的爆发是1946年6月,b错误;解放战争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三年内打败了国民党,c错误。11.下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a. 有力地促进了共同纲领的制定b. 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c.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 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可知,涉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故答案为d项;a项的时间是1949年9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的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的时间是1954年。排除。12.1955年,中国与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后,中非贸易额由1950年的1214万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万美元;中国与缅甸的贸易额从1950年的313万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4032万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一贸易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不结盟”外交方针的推行b.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友好c. 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互补性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外交准则【答案】b【解析】【详解】“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排除a;1955年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不仅推动了会议的进程,还在会后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到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互补性,排除c;国际外交准则具体是指从事外交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各国所公认的、构成外交基础的、作为自身行动依据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世界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而不是各国,排除d。13.下图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a. 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b. 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c. 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柱状图显示1987年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直线上升,主要是1984年之后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说明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b正确;材料中百货零售网点数量信息与对外开放关系不大,a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不符合材料时间,c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d错误。14.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帝国建立以前,法律规定:“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民法大全规定:“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由此可知a. 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b. 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 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d. 罗马法仍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除了约还嫁妆以外,婚姻存续期间妻子对嫁妆没有任何权利”“嫁妆无论有无约定,也不管是谁认定,婚姻关系解除时,除因妻子的过失外,都应归还给妻子”可知,罗马帝国前后实行嫁妆婚姻制的不同,说明了罗马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在古代罗马妇女没有公民权,排除;c项,在古代罗马妇女没有公民权,女性不可能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罗马法中掺杂着原始的习惯法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5.拉斐尔创作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圣母、圣婴与圣安妮,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a. 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b. 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c. 美术作品回归人自然属性d. 艺术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答案】c【解析】【详解】从两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绘画突出了人性色彩、回归人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开始成为艺术创作素材是明显错误的,有了宗教,就有了以宗教为素材的艺术创作,排除a。新教是宗教改革之后才出现,在文艺复兴影响下出现宗教改革,b错误。浪漫主义风格开始于18世纪末,d错误。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a. 保留了邦联制的某些特征b. 维护了地方治理自主权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d. 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说明中央政府只能按照宪法征税,这有利于维护了地方自主性,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非各州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贸易争端问题,故排除c项;1787年宪法的核心目的就是改邦联为联邦,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内容分析解答。17.1917年4月18日,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其他协约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这一事件客观表明a. 临时政府外交政策发生转变b. 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确立c. 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d.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未退出一战,这使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历史必然,故选d。由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可知其外交政策未发生转变,排除a;十月革命在1917年4月还未成功,一战也未结束,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还未开始确立,排除b;革命已没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抓住材料“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再联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即可作出解答。18.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具体包括: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这些政策a. 维护了凯恩斯主义b. 缓和了经济“滞胀”c. 加强了“福利制度”d. 壮大了“知识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掀起私有化浪潮、控制货币供给,削减福利开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缓和了经济“滞胀”。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是背离而非维护了凯恩斯主义,排除a项;材料是削减福利开支,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9.“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它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与材料中的“它”风格一致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而它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可知,其文艺流派是浪漫主义。故答案为a项;b项文艺流派是批判现实主义,排除c项文艺流派是批判现实主义,排除;d项文艺流派是现代主义,排除。20.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a. 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b.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c. 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d. 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答案】c【解析】【详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材料中的“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来看,说明经济全球化遇到挑战,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夸张,排除;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排除b项;国际社会推崇互利共赢原则,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 21.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2)表现: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可得出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价值:根据“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并结合所学可从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等角度进行概括。22.2018年下半年,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就已经被席卷到西方的“博览会热”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6年,清朝总理衙门首次接到邀请参加将于次年举行的法国巴黎博览会,然而清廷却视之为“聚珍聚宝会”,置之不理,仅例行公事式地“札行总税务司转饬各商遵照”。1873年,奥地利举办维也纳博览会,清政府决定由海关总税务司洋员德璀林、粤海关税务司包腊等负责采购商品并代表中国前往参展,这是中国正式参与世博会之始。从此,由海关洋员包揽中国参与国际博览会事务成为惯例,以致晚清中国参与的20余次国际博览会,几成“赫德之赛会”(因赫德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多年)。直到1905年左右,清政府方才意识到国际博览会的重要性,于是年底颁行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从赫德手中收回了出洋赛会的主办权,改由中国政府自主办理。据学者统计,晚清时期,从1866年到1911年的46年中,中国总共收到至少80次国际博览会的邀请。其中,清政府组团参加13次,寄物参展6次,派员莅会11次。进入民国后,振兴实业的呼声日高,中国继续参与到大型国际博览会之中,尤其在1915年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团更是获得空前成功,中国产品共获奖章1211枚。材料二 在遭受各国列强侵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商务凋敝、实业不兴的困境下,博览会所具有的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最为中国朝野上下所关注,人们通常将博览会称作“商品赛会”,视之为“商战”利器。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博览会能有效地促进出口的扩大,挽回中国丧失的利权。如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中国商人专门设立了茶磁赛会公司,以挽回利权为职志,声称“本公司创设本意原在推广出口货物,挽回固有利权,庶使我国商务不致江河日下”。以上材料摘编自马敏与时俱进的国际博览会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西方博览会的态度变化。(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博览会为“中国朝野上下所关注”的原因,并分析当时中国政府参加博览会的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所折射的时代特征。【答案】(1)变化:从置之不理到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2)原因: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政府意识到国际博览会具有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出于振兴实业、发展经济的需要。作用:扩大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3)时代特征:工业革命兴起,世界联系更加密切,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置之不理”“清政府决定由海关总税务司洋员德璀林、粤海关税务司包腊等负责采购商品并代表中国前往参展”“由中国政府自主办理”从置之不理到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2)原因:根据“在遭受各国列强侵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得出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根据“博览会所具有的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得出政府意识到国际博览会具有促进商贸和经济发展的功能;根据“视之为商战利器”得出出于振兴实业、发展经济的需要。作用:根据“博览会能有效地促进出口的扩大,挽回中国丧失的利权”概括得出扩大了出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利权,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3)时代特征:根据“1866年”“法国巴黎博览会”,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工业革命兴起,世界联系更加密切,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根据“在遭受各国列强侵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得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市场;从清政府对西方博览会的态度变化可以得出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23.有人认为冷战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同时,美国在战后初期宽待德国和日本,助其复兴,以后又长期在安全、贸易和金融方面予以照顾和特殊优惠,从而有力地帮助了它们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或者说成为美国比较强劲的经济竞争对手。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与美国霸权”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冲突。特点:军事对峙但不付诸战争;(政治对抗但保持和平共处;)经济割据并形成两大对抗市场。(2)论点: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但其霸权地位也受部分削弱论据使美国确立世界霸权。通过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世界经济霸主;通过操纵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确立政治霸权;建立并控制北约,成为军事霸主。霸权地位受部分削弱。美苏长期对抗,也消耗了美国实力,动摇了霸主地位;扶持德国和日本复兴,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美国经济和政治霸权;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拖累了美国,削弱了其霸权地位。【解析】【详解】(1)根据“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原因主要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特点主要是冷战为主,经济上进行割据形成两大对抗性市场。(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结合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对“冷战与美国霸权”的论题进行论述,史实引用合理,言之有理即可。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摘编自杨柳从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材料二 对于南朝北投者,拓拔氏尤能注重拔擢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答案】(1)内容: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表现:礼仪文化建构;服饰风俗的交流;声韵之学的互动。特征:不是一边倒“汉化”,而是双向的交流与融合。(2)因素: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吸纳南方贤才。影响:促进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学说汉话,清除民族交往的语言障碍;改姓汉姓;穿汉服等。表现:根据材料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建构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可见南北方在礼乐文化构建方面的交融;根据“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其实南方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这体现了南北方服饰风俗的交流;根据材料“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可知南北方声韵之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电脑知识基础培训的理由
- 高考经验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学堂课程课件
- 高考定义题型课件
- 电脑常用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办公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脑做课件的应用程序
- 电网运维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padi考试题及答案
- 培训学校上墙管理制度
- 评估业务咨询顾问协议4篇
-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介绍
- 2025年中国化学纤维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DB65╱T 3953-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商业场所
- 《医学文献检索技巧》课件
- B型脑钠肽BNP课件
- GB/T 45561.2-2025工业车辆可持续性第2部分:因素和报告
- 高空证考试题及答案
- 旋挖钻机直线传动行星滚柱丝杠设计与分析
- 2024年贵州省瓮安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