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瑞金市思源学校学校初中语文电子教案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执教者:谢冰教学课题30、诗四首设 计 者谢冰课时安排两课时设计日期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2、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3、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熟读四首诗,制作多媒体。教学流程修改建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资料。2、了解诗歌思想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二、学习归田园居(其三)1、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三仕三隐,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荷”、“长”(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3)播放示范朗读音频,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4)学生齐读。3、整体感知诗意。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要求学生概述诗意。4、 精彩赏析(1)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5、 总结写作特色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6、 相关链接:归园田居五首3、 学习使至塞上。1、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3、 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播放视频,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2)学生齐读。4、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火,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2) 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萧关逢侯骑”,进了萧关却没有遇见将官。“都护在燕然”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作战呢。总言之,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丽壮阔的景象,也写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5、 精彩赏析(1)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2)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6、 概括主题思想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的创作背景资料。2、了解诗歌思想内容,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背诵归园田居、使至塞上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被尊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t)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 写作背景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3、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播放视频,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2)学生齐读。4、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渡远:乘船远行云生:云彩兴起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怜:爱(2) 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5、 精彩赏析(1)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3)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对这种情感并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 “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6、 总结写作特色 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连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三、学习登岳阳楼(其一)1、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2、 写作背景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3、诗歌朗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播放视频,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2)学生齐读。4、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迟:缓慢。横分:瓜分。徙倚:徘徊。 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高处。(2)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5、精彩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2)“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何特点?(写举目所见。“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3)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的风格有什么变化?(“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4)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网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培训教学课件评选
- 财政基层培训课件
- 洗衣工的培训课件怎么写
- 2025年跨区域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风险控制保证金合同
- 2025音乐节巡演演出合同书-梦幻现场版
- 2025年智能化车间设备租赁及运营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航空发动机组装生产线承包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新型医疗器械引进及推广居间服务合同
- 内镜床旁预处理培训
- 人文与社会《家乡的山水》黑龙江省地方教材
- 宫内感染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专家共识
- 2024儿童营养保健科试题及答案
- 电力系统绝缘保护 过电压防护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及防护
- 行政事业单位法律风险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GB/Z 43427-2023优质服务设计高品质服务以实现极致顾客体验
- 2023年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考调事业单位人员6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供热管道水压试验操作规范
- GB 5009.22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