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进苏轼.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进苏轼.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进苏轼.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走进苏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底蕴类作文的教学与研究课题研究课走进苏轼时间:2012.12.12 班级:二年三 教具:多媒体 教师:张桂霞 教学设想: 该课题源于教学需要,自立项以来教者力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撷取名家名作的精华用于写作实践,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打造高分作文,现已经初见成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大文豪苏轼的继承天寺夜游和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因此在指导运用这两诗文内容写作的基础上,还想拓展研究苏轼及其著名诗文,深刻感受苏轼的魅力,以提高文学修养,并运用苏轼素材书写高分美文。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经历,学习积累苏轼的诗文,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感悟苏轼一代文豪生命的光辉。2、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学习苏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豁达的胸怀,勇于担当的责任感。3、 运用积累写片断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教学重点: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感悟苏轼的魅力。教学难点:运用苏轼的素材,书写作文。教学流程:1、 导入:第六单元我们幸运的结识了宋代大文豪苏轼,他被称为五千年来活得最精彩的人。苏东坡-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2、 作家档案:苏轼:1037年1101年字号: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时代:北宋作品:著作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文学业绩: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开创一代诗歌新貌;在词方面和南宋词人辛弃疾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常以“苏辛”并称。苏轼的书法、 绘画皆善,在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3、 深入了解乌台诗案和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因对王安石新法持反对态度,43岁的苏轼由徐州贬调湖州。临行,作湖州谢上表,在略叙自己为官毫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本是例行公事之为,新党人士却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讽刺他们,反被他们偷梁换柱,以小人陷害他人之一贯技俩,借此加罪于苏轼。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更从他的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罗织罪名。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是在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新党指控苏轼“大逆不道”,非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特别是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亦不计前嫌,上书劝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 (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其实神宗内心里也没有杀苏轼的意思,只是想杀杀他的锐气,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因乌台诗案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向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无俸禄,无住房,艰苦的物质生活,扁舟草履,杂处于渔樵间,垦荒地,建雪堂,成为真正的东坡居士。每当夜深,农忙空闲,贬谪的悲凉,壮志难酬的失落丝丝缕缕的升腾,逆境中苏轼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到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寄托,诚恳的自我剖析,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淡泊与安然,迎来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4、 宦海沉浮 1071反对王安石新法 自请外放杭州密州徐州常州1079乌台诗案“讪谤朝廷” 贬谪黄州1085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被召还朝授翰林学士反对司马光废尽新法 受到新旧两党夹攻自请外调杭州1094哲宗亲政启用新党恢复新法“讥讽朝廷”贬谪惠州再贬儋州1100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 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政治态度: 积极入世 坚持操守 风节凛然 报国事君 经世济时 忠君爱民 心忧天下感悟苏轼之美才学 文笔神奇 学识渊博政绩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追求 积极入世 爱国爱民性格 乐观豁达 从容淡泊 潇洒豪放 坚定执着 幽默诙谐 直言不讳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爱憎分明 珍爱亲情 珍重爱情 珍视友情5、课内素材片断作文展示素材积累与运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梦之遥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冰雪消融。小溪潺潺,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如雨后春笋,一派生机。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杜鹃阵阵。冬天已去,春天来了。 远谪黄州、抱病出游的苏轼,相信自己也会迎来生命的春天,不禁发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生命宣言。告诉人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落寞的境遇不能扼杀报国的壮志,孱弱的病体不能束缚自由的灵魂,他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乐观与豁达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奋发自强。素材积累与运用(一)记承天寺夜游都彭月光澄澈、竹影斑驳,银辉似缕缕愁思倾洒在庭院中,又是个不眠之夜。在狂风疾卷的政治舞台上,苏轼就像一片落叶随着乌台诗案随风而去,消失在政坛的最前沿。英雄无用武之地,大贤成了大闲。苏轼之伟大就在于他能化腐朽为神奇,将满腔的惆怅寄托给明月,能将贫瘠的瓦砾场变成东坡沃野,将对生命的思考化成一篇篇千古美文润泽人们的心灵。素材积累与运用(二)记承天寺夜游庭院中,月光静静映照,宛如一泓秋水那样清澈而明净。在水中仿佛有绿藻如丝,悠然漂浮,荇菜纵横,碧波轻漾。环顾四周原来是亭亭修竹和苍翠古柏在月光下的影子。乌台诗案饱受折磨的苏轼更钟爱于这样的夜色。看到新法的弊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苏轼不能沉默,纵然因此深陷囹圄也无怨无悔,苏轼啊,你心如明月,纯净无私,你何尝不是一轮明月,从古照到今,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素材积累与运用(三)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清朗,洒落庭中,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 疏影摇曳恍如仙境。安详平和的夜晚苏轼难以入睡,心怀安天下济苍生的远大抱负却贬谪黄州,这一跤他跌得鼻青脸肿,跌入人生的谷底,但他非但没有消沉,反而更加坚强从容。夜游承天寺,与挚友欣赏清风明月,谈古论今,跌倒了也要笑,既然不能指点江山,那就月下漫步,他的乐观豁达教会了我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我都将毅然前行。6、政治态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是不幸的,屡遭贬谪,颠沛流离。然苏轼的不幸却是百姓的大幸。苏轼一生,辗转于各处,每到一处,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乃至往其他地方赴任时,全城百姓拖儿带女,出郭相送,痛哭流涕,祈求苏轼留下。在杭州疏浚西湖建筑长堤 自办医院收治病患在密州消灭蝗虫 在徐州防汛抢险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在惠州、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7、手足情深 寄托思念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感天动地的爱情1、苏轼与结发之妻王弗的千年爱情 “幕后听言”的故事。 王弗一生为苏轼红袖添香,伴他度过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不仅在生活上,更从精神上紧密相连,休戚相关。2、贤淑续室王闰之 苏轼去世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将来惟有与你同穴而葬,才能履行一同归去的诺言!”的愿望。3、红颜知己王朝云三万青松寄相思 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是一个没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 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三万棵青松 三万棵青松,该是怎样的风景,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苏轼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即使999朵玫瑰,怎能胜过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玫瑰易凋,青松常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 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的思念,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与朝云不了情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9、拓展学习积累素材苏轼的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胸怀,定风波更为著名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意: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