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好-简单-全)幻灯片.ppt_第1页
中国服装史(好-简单-全)幻灯片.ppt_第2页
中国服装史(好-简单-全)幻灯片.ppt_第3页
中国服装史(好-简单-全)幻灯片.ppt_第4页
中国服装史(好-简单-全)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服装发展史 1 原始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朝近代 民国 现代 2 学习服装史目的 不是仅仅知晓某朝某代的某种穿戴 更重要的是通过服装来领悟中国文化在传统服饰上的烙印 并将它深深地烙在自己的心坎上 3 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 一 战国时期 历史上赵国赵武灵王的 胡服骑射 之举 这一次的变革是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 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 带钩 靴等进入中原 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二 汉末 中国陷入了分裂 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蛮夷入主中原 非汉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 这个时期民族间的交流 交融十分普遍 最终有些民族也融入了汉民族 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三 唐朝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的丰富了唐人的衣裙 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这时期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四 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使汉人男子穿上了满装 蓄了辫子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 满清的长辫 马褂 凉帽也成为大多数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五 辛亥革命以后 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 拿来 作为中国礼服 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包括服装审美 着装观念等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 影响至今 4 原始社会服饰 骨针饰品 纺轮 标志原始手工纺织业的开始 5 原始社会服饰 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当时还没有绳 线 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6 商代 青铜文化 饕餮纹 7 商代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 以暖色多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 尤其是红 黄等正色 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8 商代 上衣下裳 上衣 多交领右衽 腰系带 下裳 保护下体的衣服 裙之意 蔽膝 9 周代 衣袖有大小两式 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扭扣 一般在腰间系带 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物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 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 并将后片衣襟加长 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 穿时绕至背后 带系扎 女服 男子服饰 10 周代 上衣下裳深衣 直裾和曲裾 11 周代 冕服 冕冠 玄衣和纁裳 12 周代 赵武灵王与服饰改革赵武灵王所改变的服饰形制是改去下裳 即废去下裳而着裤 所谓上褶下裤说 13 秦 袍服秦兵马俑的袍服 戎装 14 汉代 男子服饰 袍 多为大袖 袖口部分收紧缩小 领子以低袒为主 穿时露出里衣襜褕 有直裾和曲裾裤 15 汉代 女子服饰 特点 衣服宽博 衣袖趋大 袖口收敛 16 汉代 女子服饰 曲裾深衣 专用服饰 襦裙袿 gui 衣舞女大袖衣 17 汉代丝绸之路的作用及影响 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 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联结在了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 茶叶 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了世界各国 同时 中亚的 葡萄 印度的佛教 音乐 熬糖法 医药 西亚的乐器 金银器制作 天文学 数学等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更新和发展 因此 丝绸之路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 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 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 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18 魏晋玄学对服饰的影响三玄 老子 庄子 周易 一种真正思辨 理性的 纯 哲学 抒情 感性的 纯 文艺产生了 人们开始被内在的才情 性貌 品格 风神吸引着 感召着 以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来体现自我 反映在服饰上 则是文人儒士开始追求 精神 格调和风貌 的体现 宽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 魏晋 19 男子服饰一 汉式服装 承秦汉之制二 少数民族服饰 袭北方习俗衫裤褶裲裆魏晋杂裾垂髾服 魏晋 20 女子服饰襦裙深衣 上宽下尖形如三角 并层层相叠帔 魏晋 21 佛教文化对中国服饰的影响佛教艺术影响了汉服饰形制和纹样方面 锦缎上的花纹风格及主题较两汉有了极大不同 圣树 葡萄 山羊 野猪等动植物 方格兽锦 团窠 联珠等纹样结构 皆受到西亚影响 忍冬 莲花 孔雀 狮子 大象乃至神像大都随佛教而来 但这些变化并不拘泥于模式 而是互相杂糅 构成了汉民族新的审美趣味 如天王化生纹 孔雀联珠纹 鹅黄妆 魏晋 22 隋代 服饰的种类和样式基本上保持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是承前朝而启后代的一个时期 男装以衫为主 女装以襦裙为主 隋代至初唐 女装上穿小袖短襦 下着紧身长裙 裙腰束至腋下 中用细带系扎 23 唐代 武德令 包括服装律令 因袭隋朝旧制 祭服和朝服基本与隋朝相同 形式比隋朝更华美 公服和燕居的常服 吸收了异族服装的成分 唐官服制 颜色区分等级 黄袍是皇权的象征 冠和腰带也是区分官阶的标志 24 唐代 男子服饰 圆领袍衫缺胯衫幞头 25 唐代 女子服饰襦裙半臂披帛女着男装胡帽 幂篱 帷帽发髻 面妆 回鹘髻 26 唐代 中晚唐回鹘女服 胡服的流行 27 五代十国 1 服饰上大体沿袭唐制 五代和晚唐男子装饰差不多 多着幞头和襕袍 2 五代的官服样式 承唐启宋 男子一般圆领衫子 腰系帛鱼 幞头变化显著 晚唐后 由软脚变成硬脚 3 女装基本同晚唐相似 以窄袖短襦和长裙为主 不同是裙束的比晚唐低 裙带较长 披帛较唐狭长 上衣加半臂 交领和对襟均有 后唐兴着彩裙 收裙裥作多折 这是宋代服饰的端倪 4 五代女子与唐相比纤细瘦弱 由此可见 社会风尚的改变是时尚主要因素 28 宋代 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 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偃武修文 的基本国策 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服饰开始崇尚俭朴 重视沿袭传统 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29 宋代 宋代皇帝服饰 通天冠服 通天冠服 宋代的通天冠服包括云龙纹深红色纱袍 白纱中单 衬衣 方心曲领 一种上圆下方 套在项上的锁形装饰 用来防止衣领雍起 起压贴的作用 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深红色纱裙 金玉带 蔽膝 挂在前边的斧形饰片 佩绶 白袜黑鞋 通天冠等 它是仅次于冕服的一种官服 这种服装仅次于冕服 是皇帝在大朝会 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 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 30 宋代 男子服饰袍衫 圆领袍衫 宽袖广身 窄袖紧身襕衫革带与佩鱼方心曲领直掇幞头与巾 扎巾 穿袍衫的士人 宋人 松阴论道图 局部 31 宋代 女子服饰背子 代表服饰 宋代的背子是长袖 长衣身 腋不开衩 即衣服的前后片在腋下不缝合的服装样式 衫 襦 袄 半臂 背心裙 宋代的裙子有六幅 八幅 十二幅的形式 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 有彩绘的 有染缬的 有作销金刺绣的 有缀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最为高贵 也有红色裙 是歌舞伎穿的 而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 裤帔帛花冠缠足 32 宋代 缂丝与宋朝纺织工艺 33 辽代 男子服饰圆领长袍髡发 髡发的习惯与契丹民族生活习性有关 契丹人过着以畜牧为主的游荡生活 而草原游牧风沙极大 水源又少 洗头很不方便 34 辽代 女子服饰衫子 35 辽代 辽代南班服饰 辽代铠甲及戎服 36 金代 男子服饰男子的常服 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头裹皂罗巾 身穿盘领衣 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 他们的形制 包括样式 色彩 纹样 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 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 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 以狩猎为生 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 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37 金代 金代铠甲及戎服 金代贵族服饰 38 金代 女子服饰女真女子喜穿遍绣全枝花的黑紫色六裥襜裙 襜裙就是前引 大金国志 所说用铁条圈架为衬 使裙摆扩张蓬起的裙子 上衣喜穿黑紫 皂色 绀色直领左衽的团衫 前长拂地 后长拖地尺余 腰束红绿色带 许嫁女子穿褙子 称为绰子 对襟彩领 前长拂地 后拖地五寸 用红 褐等色片金锦制作 头上多辫发盘髻 39 元代 男子服饰质孙服辫线袄比肩 俗称襻子答忽 一种皮衣 有表有里 较之马褂长些 类似半袖衫比甲 无袖 无领 前短后长 前后两片用襻系结 40 元代 女子服饰袍服 衣身宽大 袖身肥阔 但袖口收窄 其长曳地 走路时要有两个女奴扶拽 常用织锦 丝绒或毛织品制作 喜欢用红 黄 绿 茶 胭脂红 鸡冠紫 泥金等色 这种宽大的袍式 汉人称为 大衣 或 团衫 姑姑冠 41 元代 织金锦又称 纳石矢 42 明代 明代官服上缝缀补子区分等级 似源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之始 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 文官绣禽 武官绣兽 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 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 再与乌纱帽 皂革靴相配套 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式 补子与花纹分级简表如下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明代 男子服饰团领衫 补子 幞头直裰 直身罩甲巾帽 54 明代 女子服饰凤冠 霞帔背子 前襟平行但不缝合 两腋下开叉 一半长至膝盖或膝盖以下 比甲 比甲是一种无袖 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水田衣 也叫 百衲衣 是明代流行的一种 时装 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 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 衣 裙 上衣和裙的长短贬抑时常 衣式亦窄亦宽 女装风格修长 窈窕 同样有着变化极丰富的的衣服样式 55 清朝 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统治阶级 满洲贵族建立了清王朝 中华服饰由于满族统治者的政治压迫 汉民族被迫改装 出现了中国服饰史上又一次大的服饰变革 清王朝时 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 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剃发留辫 辫垂脑后 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 紧袜 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56 清朝 男子服饰袍服 满族的开衩之袍 也叫 箭衣 袖口装有箭袖 以便骑马射箭 常服袍衣裾开二衩 皇族开四杈 行袍 同常服袍而长度减短十分之一 右面的衣裾下短一尺 因此行袍又称作 缺襟袍 箭袖 礼服的袖口有突出其外宛如马蹄的箭袖 亦称 马蹄袖 57 清朝 男子服饰褂 汉族所谓的上衣 褂子多穿在外 所以也叫外褂 职官外褂 又在胸背正中位置 缀以补子 俗称 补褂 或 补服 58 清朝 男子服饰马褂 长袍衫之外长及脐的一种行褂 短褂 长不过腹 袖仅掩肘 便于骑马 故又叫 马褂 59 清朝 男子服饰衫 袍 士庶常服衫袍居多 为圆领 大襟 平袖 襟上用纽扣系结 裤子 60 清朝 男子服饰披领与领衣 清代礼服一般无领 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 春秋季节 用浅湖色缎 冬季用绒或皮 这种领子 又称 领衣 又因形似牛舌 故俗称 牛舌头 还有一种披领 形似菱角 上面绣以纹样 多用于官员朝服 61 清朝 男子服饰帽 有礼帽 便帽之别 礼帽分暖帽和凉帽 礼帽上又顶珠和花翎 是清代特有的品级标志 便帽为瓜皮帽 62 清朝 男子服饰朝珠 腰带 63 清朝女子服饰满式女服长袍 直身 袖口平且大 圆领 右衽 捻襟 五颗纽扣 长可掩足 清代宫廷服饰氅衣 晚清刺绣衬衣 64 清朝 女子服饰满式女服马甲 大襟马甲 65 清朝 女子服饰满式女服马褂 66 清朝 女子服饰满式女服鞋 发式 67 清朝 女子服饰汉式女服袄 衫裙装 68 清朝 女子服饰汉式女服裤子一裹圆一扣钟云肩 69 清朝 清代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