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4).doc_第1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4).doc_第2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4).doc_第3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4).doc_第4页
部编版(2016)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习题(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1919 年报道中写道:“传播此种思想之发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旧文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A掀起二次革命B倡导“实救国”倡导民主D主张“尊孔复古”2有人认为新文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 )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3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脉络;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力图推动传统文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史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十年,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关于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是第一次反思后的行动B第二次反思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渐进变革皆是反思的成果D追求独立、民主富强是促进反思的原动力5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风焕然一新B中兔子: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革命论,文革命由此开始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6有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7某文告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 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人所得而私也。”该文告推动了A辛亥革命 B新文运动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和应用的热情向社会和人文转移。这一变的本质作用是A促进了民主的传播 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91918年深受新文熏陶的北京大生组织了一份名为新潮的杂志,提出了以三项准为指导思想。下列选项中不会列入其中的是( )A工农的联合B批判的精神的思维D改造的修辞10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文章说:“吾人往时羡慕西洋人之富强,乃谓彼之主义主张取其一即足以救济吾人,于是拾其一二断片以击破己国固有之文明,此等主义主张之输入,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这表明杜亚泉主张A否定对西方文的曲解 B西洋文与传染病无异加大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 D否定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有人将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比喻为新文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三只兔子闹中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新文运动中的巨大作用。下列关于三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运动B胡适发表文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五四运动后,三人成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D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2下列哪位不是新文运动的代表人物?A康有为 B陈独秀 胡适 D鲁迅13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14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民主 D社会主义15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人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一张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深刻认识了中国的国情 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 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16陈独秀在说国家中写道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钔中国打敗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是分作一国一国的。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17右图是反映国民大革命时期北方军阀攻击南方革命党为“赤”“赤党”的一幅漫画,图中一位旧式中国女子正拿着一双洋式鞋去试她裹过的“三寸金莲”。其意在宣传A三民主义已违背历史潮流 B共产党已成为革命领导者革命党似女人缺乏战斗力 D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18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张;帝国主义,以泉以张。木军兴师,救国救民;总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士地革命 D抗日战争19恽代英在给新青年的信中写道,自从看了敬告青年后,“渐渐地醒悟过,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这说明( )A恽代英亲自发起了新文运动 B新青年只适合青年阅读新文运动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D新文运动是一场民主运动20“中”和“西”谁为体用在中国争论了上百年,“中”和“西”在中国相互竞争、相互渗透也有上百年。其中使“西”对中国影响最大、使“中”在中国受到冲击最大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新文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二、非选择题21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者诚,所成就者不过术之士,古今未闻有持术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法律、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的核心;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知识以“现代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参考答案12345678910AAADDAA11121314151617181920ADBDDBD21(1)观点:治国的根本是遵循礼义和取得人心支持;反对向西方习技。 (2)提倡与人权(民主);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 (3)论证: 观点一: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的核心。 论据:1儒家强调“仁”、“礼”和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 2儒家强调德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3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 观点二: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