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土建98土木土建专业原创高校优秀毕业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72页)
编号:5451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2-01
上传人:QQ28****112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辽宁
IP属地:辽宁
2.4
积分
- 关 键 词:
-
土木土建毕业设计
- 资源描述:
-
土木土建98土木土建专业原创高校优秀毕业设计,土木土建毕业设计
- 内容简介:
-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 目 录 1 设计资料 (2) 2 楼板设计 2.1 楼面结构平面布置 (3) 2.2 荷载计算 (3) 2.3 弯矩计算 (XX) 2.4 截面设计 (XX) 2.5 板的配筋计算 (XX) 3 框架设计 3.1 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XX) 3.2 荷载计算 (XX) 3.3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XX) 3.4 内力计算 (XX) 3.5 内力组合 (XX) 3.6 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 (XX) 4 楼梯设计 4.1 设计资料 (XX) 4.2 梯段 板设计 (XX) 4.3 平台板设计 (XX) 4.4 平台梁设计 (XX) 5 基础设计 5.1 设计资料 (XX) 5.2 中柱下基础设计 (XX) 5.3 边柱下基础设计 (XX) 参考文献 (XX) 致 谢 (XX) 附录 A (XX)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 浙江千岛湖办公楼设计 1 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厂区位于 .,其中, 设计说明: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设 防烈 度为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拟采用浅基础。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 2 楼板设计 2.1 楼面结构平面布置 取第一层楼面上的 轴的楼面进行计算, 标高 3.3m处, 楼面的结构布置如图所示。按双向板弹性理论计算。 轴 的结构平面布置 图 2.2 荷载计算 2.2.1 楼面面层做法 办公楼、展厅、会议室、阅览室、走道参楼地面建筑构造( 01J304) 42 页25 号,具体做法见表,取 装修 荷载 1.5 kN/m2 卫生间,上人屋面参楼地面建筑构造( 01J304) 43 页 28 号,具体做法见表,取装修荷载 2.2 kN/m2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 22.2.2 楼面 面荷载 2.2.2.1 B1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11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1125=2.8kN/m2 小计 4.3kN/m2 活荷载标准值: 展厅: 3.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4.3=5.2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3.5=4.9kN/m2 合计: p=g+q=10.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7.7kN/m2, q= q/2=2.5 kN/m2, 2.2.2.2 B2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9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925=2.3kN/m2 小计 3.8kN/m2 活荷载标准值: 走廊: 2.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3.8=4.6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2.5=3.5kN/m2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5 合计: p=g+q=8.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6.4kN/m2 q= q/2=1.8 kN/m2, 2.2.2.3 B3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11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1125=2.8kN/m2 小计 4.3kN/m2 活荷载标准值: 展厅: 3.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4.3=5.2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3.5=4.9kN/m2 合计: p=g+q=10.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7.7kN/m2, q= q/2=2.5 kN/m2, 2.2.2.4 B4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9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925=2.3kN/m2 小计 3.8kN/m2 活荷载标准值: 展厅: 3.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3.8=4.6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3.5=4.9kN/m2 合计: p=g+q=9.5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7.1kN/m2 q= q/2=2.5 kN/m2, 2.2.2.5 B5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6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11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1125=2.8kN/m2 小计 4.3kN/m2 活荷载标准值: 展厅: 3.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4.3=5.2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3.5=4.9kN/m2 合 计: p=g+q=10.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7.7kN/m2, q= q/2=2.5 kN/m2, 2.2.2.6 B6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9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925=2.3kN/m2 小计 3.8kN/m2 活荷载标准值: 走廊: 2.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3.8=4.6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2.5=3.5kN/m2 合计: p=g+q=8.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6.4kN/m2 q= q/2=1.8 kN/m2, 2.2.2.7 B7 板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装修层 1.5kN/m2 结构层( 110mm 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 0.1125=2.8kN/m2 小计 4.3kN/m2 活荷载标准值: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7 展厅: 3.5kN/m2 恒 荷载设计值 : g=1.24.3=5.2kN/m2 活荷载设计值: q=1.43.5=4.9kN/m2 合计: p=g+q=10.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 g=g+q/2=7.7kN/m2, q= q/2=2.5 kN/m2, 2.3 弯矩计算(按弹 性理论计算) 双向板的弯矩计算如下: 跨中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 g+q/2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铰支时在 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之和; 支座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 g+q 作用下的支座弯矩值。 2.3.1 B1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1 l0x/l0y 3.9m/5.4m=0.72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4167.70+0.06532.50) kN/m2 (3.9m)2=7.36 kN.m/m my (0.02007.70+0.03042.50) kN/m2 (3.9m)2=3.50 kN.m/m u=0.2 mx (u) (7.36+0.23.50) kN.m/m=8.06 kN.m/m my (u) (3.50+0.27.36) kN.m/m=4.97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96810.1 kN/m2(3.9m)2=14.87 kN.m/m my 0.076610.1 kN/m2(3.9m)2=11.77 kN.m/m 2.3.2 B2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2 l0x/l0y 2.4m/3.9m=0.62 g q g+q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8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3816.40+0.07921.80) kN/m2 (2.4m)2=2.23kN.m/m my (0.01086.4+0.02541.80) kN/m2 (2.4m)2=0.66 kN.m/m u=0.2 mx (u) (2.23+0.20.66) kN.m/m=2.36 kN.m/m my (u) (0.66+0.22.23) kN.m/m=1.13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8088.1 kN/m2(2.4m)2=3.77 kN.m/m my 0.05718.1 kN/m2(2.4m)2=2.66 kN.m/m 2.3.3 B3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3 l0x/l0y 3.9m/5.4m=0.72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3807.70+0.06532.50) kN/m2 (3.9m)2=6.93 kN.m/m my (0.02067.70+0.03042.50) kN/m2 (3.9m)2=3.57 kN.m/m u=0.2 mx (u) (6.93+0.23.57) kN.m/m=7.64 kN.m/m my (u) (3.57+0.26.93) kN.m/m=4.96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87410.1 kN/m2(3.9m)2=13.37 kN.m/m my 0.074010.1 kN/m2(3.9m)2=11.32 kN.m/m 2.3.4 B4 板内力计算 l0x/l0y=3.9m/1.2m=3.2 3应按单向板计算,力沿短向传递。 取一延米进行计算,可简化为一端简支,一端固端的单跨结构。 跨中弯矩 my = 1/14(g+q) l0y2=1/149.51.22=0.98 kN.m/ m 支座弯矩 my = 1/10(g+q) l0y2=1/109.51.22=1.36 kN.m/ m g q g+q g q g+q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9 2.3.5 B5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5 l0x/l0y 3.9m/5.4m=0.72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3427.70+0.06532.50) kN/m2 (3.9m)2=6.38 kN.m/m my (0.00997.70+0.03042.50) kN/m2 (3.9m)2=2.32 kN.m/m u=0.2 mx (u) (6.38+0.22.32) kN.m/m=6.84 kN.m/m my (u) (2.32+0.26.38) kN.m/m=3.60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76410.1 kN/m2(3.9m)2=11.74 kN.m/m my 0.057210.1 kN/m2(3.9m)2=8.79 kN.m/m 2.3.6 B6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6 l0x/l0y 2.4m/3.9m=0.62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3586.40+0.07921.80) kN/m2 (2.4m)2=2.14 kN.m/m my (0.00846.4+0.02541.80) kN/m2 (2.4m)2=0.57 kN.m/m u=0.2 mx (u) (2.14+0.20.57) kN.m/m=2.25 kN.m/m my (u) (0.57+0.22.14) kN.m/m=1.00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7818.1 kN/m2(2.4m)2=3.64 kN.m/m my 0.05718.1 kN/m2(2.4m)2=2.66 kN.m/m 2.3.7 B7 板内力计算 区格 B7 l0x/l0y 3.9m/6.6m=0.59 g q g+q g q g+q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0 计算简图 + 跨 内 u=0 mx (0.03887.70+0.08062.50) kN/m2 (3.9m)2=7.61 kN.m/m my (0.01037.70+0.02482.50) kN/m2 (3.9m)2=2.15 kN.m/m u=0.2 mx (u) (7.61+0.22.15) kN.m/m=8.04 kN.m/m my (u) (2.15+0.27.61) kN.m/m=3.67 kN.m/m 计算简图 支 座 mx 0.081610.1 kN/m2(3.9m)2=12.49 kN.m/m my 0.057110.1 kN/m2(3.9m)2=8.73 kN.m/m 2.3.8支座内力计算 B1-B2 支座 my=12(-11.77 kN.m/m-3.77 kN.m/m)= -7.77 kN.m/m B2-B3 支座 my=12(-3.77kN.m/m-11.32kN.m/m)= -7.55 kN.m/m B3-B4 支座 my=12(-11.32kN.m/m-1.36kN.m/m)=-6.34 kN.m/m B1-B5 支座 mx=12(-14.87kN.m/m-11.75kN.m/m)= -13.31 kN.m/m B2-B6 支座 mx=12(-2.66 kN.m/m-2.66 kN.m/m)= -2.66 kN.m/m B3-B5 支座 mx=12(-13.37kN.m/m-11.74kN.m/m)= -12.56 kN.m/m B5-B6 支座 g+q g q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1 my=12(-8.79kN.m/m-3.64kN.m/m)= -6.22 kN.m/m B5-B5 支座 mx=12(-11.74 kN.m/m-11.74 kN.m/m)= -11.74 kN.m/m B6-B6 支座 mx=12(-2.66 kN.m/m-2.66 kN.m/m)= -2.66 kN.m/m B5-B7 支座 mx=12(-11.74kN.m/m-12.49kN.m/m)= -12.12 kN.m/m B7-B7 支座 mx=12(-12.49 kN.m/m-12.49 kN.m/m)= -12.49 kN.m/m B6-B7 支座 my=12(-3.64kN.m/m-8.73kN.m/m)= -6.19 kN.m/m 2.4 截面设计 截面有效高度:假定选用 8 钢筋,则 对于 B1,B3,B5, B7 板, l0x 方向跨中截面的h0x=90mm; l0y 方向跨中截面的 h0y=80mm;支座截面 h0=90mm;对于B2,B4,B6,板, l0x 方向跨中截面的 h0x=60mm; l0y 方向跨中截面的h0y=70mm;支座截面 h0=70mm; 最小配筋率:因为 %2.0%23.02101.145.0ff45.0yt ,故取 smin=0.23%,则 对于 A、 B、 E、 F 板 Asmin=0.23%1000110=253mm2;对于 C、 D 板,Asmin=0.23%100090=207mm2。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Cf=11.9 tf=1.27 梁内受力纵筋为 HPB235 钢筋 ;yf=210 2.5 板的配筋计算 为便于计算,近似取 0.95,00 .9 5s ymAhf。 截面配筋计算结果及实际配筋见下表。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2 板配筋计算表 跨中截面 h0 (mm) m (kNm) As (mm2) 配筋 实配 As (mm2) B1 x 方向 90 8.06 449 10180 436 y 方向 80 4.97 311 8150 335 B2 x 方向 60 1.33 111 8200 251 y 方向 70 2.36 169 8200 251 B3 x 方向 90 7.64 426 10180 436 y 方向 80 4.96 311 8159 335 B4 x 方向 60 0 0 8200 251 y 方向 70 0.98 72 8200 251 B5 x 方向 90 6.84 381 10200 393 y 方向 80 3.60 226 8150 335 B6 x 方向 60 1.00 84 8200 251 y 方向 70 2.25 161 8200 251 B7 x 方向 90 8.04 448 10150 523 y 方向 80 3.67 230 8150 335 支座配筋计算表 支座截面 h0 (mm) m (kNm) As (mm2) 配筋 实配 As (mm2) B1-B2 70 -7.77 556 10100 785 B2-B3 70 -7.55 541 10100 785 B3-B4 70 -6.34 453 8100 503 B1-B5 90 -13.31 741 1080 981 B2-B6 70 -2.66 190 8200 251 B3-B5 90 -12.56 700 10100 785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 B5-B6 70 -6.22 445 8100 503 B5-B5 90 -11.74 654 10100 785 B6-B6 90 -2.66 148 8200 251 B5-B7 90 -12.12 675 10100 785 B7-B7 90 -12.49 696 10100 785 B6-B7 70 -6.19 443 8100 503 采用分离式配筋,具体配筋详见结构施工图。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4 3 框架设计 3.1 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3.1.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所示 ,取轴上的一榀框架计算。假定框架柱嵌于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基顶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高差,定为 -1.0m,二层楼面标高为 3.3m,故底层柱高 4.3m。轴框架示意图 3.1.2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框架梁线刚度计算 : 对于中跨架梁取 I=2I。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5 左边跨梁: i =EI/L=3.0 710 312 0 . 2 5 ( 0 . 5 ) / 5 . 412 =2.89 410 KN.m 右边跨梁: i =EI/L=3.0 710 312 0 . 2 5 ( 0 . 5 ) / 7 . 812 =4.4 410 KN.m 框架柱线刚度计算 底层柱( B-D轴) i =EI/L=3.0 710 31 0 . 3 5 ( 0 . 4 ) / 4 . 312 =1.3 410 KN.m 二 层柱( B-D轴) i =EI/L=3.0 710 31 0 . 3 5 ( 0 . 4 ) / 4 . 512 =1.24 410 KN.m 三层柱( B-D轴) i =EI/L=3.0 710 31 0 . 3 5 ( 0 . 4 ) / 3 . 912 =1.44 410 KN.m 四层柱( B-D轴) i =EI/L=3.0 710 31 0 . 3 5 ( 0 . 4 ) / 3 . 912 =1.44 410 KN.m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计算简图所示 ,作为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的依据。 3.2 荷载计算 3.2.1. 各楼面荷载 3.2.1.1. 各层楼面 恒荷载标准 值计算 办公楼、展厅、会议室、阅览室、走道参楼地面建筑构造( 01J304) 42页 25 号,具体做法见表,取装修荷载 1.5 kN/m2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6 卫生间,上人屋面参楼地面建筑构造( 01J304) 43 页 28 号,具体做法见表,取装修荷载 2.2 kN/m2 根据建筑施工图 ,详国标 01J304,得楼面恒荷载标准值如表所示: 板位置 板厚 /mm 装修层荷载/ kN/m2 结构层荷载 / kN/m2 板重 / kN/m2 屋面 110 2.2 2.8 5 90 2.2 2.3 4.5 标准层走廊 90 1.5 2.3 3.8 标准层楼面 110 1.5 2.8 4.3 100 1.5 2.5 4 90 1.5 2.3 3.8 卫生间楼面 90 2.2 2.3 4.5 3.2.1.2. 各层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根据荷载规范查得: 上人屋面: 2.0 kN/ m2 楼面:办公室: 2.0 kN/ m2 展厅 : 3.5 kN/ m2 卫生间: 2.5 kN/ m2 走廊: 2.5 kN/ m2 3.2.1.3. 各层楼面 荷载标准值计算简图: 其中: 内为板自重, ( )内为活载,未加括号为装修荷载 .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7 二层楼面荷载 四 层楼面荷载 三 层楼面荷载 屋面荷载 3.2.2. 梁、墙 、柱 及其余构件荷载 3.2.2.1. 梁 自 重 梁自重 = 25 梁宽 (梁高 -平均板厚) 抹灰层 = 2 17 0.01m (梁高 -平均板厚 +梁宽) 合计 = 梁自重 + 抹灰层 如: b h=250 500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8 梁自重 : 25 0.25 (0.5-0.11)=2.5kN/m 10mm厚抹灰层混合砂浆 :0.01 (0.5-0.11+0.25) 2 17=0.2 kN/m 合计 2.7KN/m 其余 如表所示: 梁宽 /mm 梁高 /mm 平均板厚 /mm 梁自重 / kN/m 抹灰 /kN/m 合计 /kN/m 250 500 110 2.5 0.2 2.7 250 650 110 3.4 0.3 3.6 200 400 110 1.5 0.2 1.6 200 350 110 1.2 0.1 1.3 200 300 100 1.0 0.1 1.1 150 250 90 0.6 0.1 0.7 3.2.2.2. 墙自重 墙荷载 = (层高 -梁高 ) 墙体面荷 梁长 - 窗高 窗长 (墙体面荷 -窗面荷 / 梁长 如 : 外纵墙( B轴 ,23轴 ,带窗 27001900) 墙体自重: (4.5-0.4)3.93.9=62.4kN 扣除窗口部分墙体: -2.71.93.9=-20.0kN 窗体自重: 2.71.91.0=5.1kN 合计 47.5KN 折算成均布荷载 47.5KN/3.9m=12.4KN/m 其余 如表所示: 墙位置 层高 /m 梁高 /m 梁长 /m 墙体面荷 / kN/m2 窗高 /m 窗长 /m 窗面荷/ kN/m2 墙荷 /kN/m2 B轴 ,23轴 4.5 0.4 3.9 3.9 2.7 1.9 1.0 12.4 C轴 ,23轴 4.5 0.4 3.9 3.4 0 0 1.0 13.9 1/C轴 ,23轴 4.5 0.35 3.9 3.4 0 0 1.0 14.1 D轴 ,23轴 4.5 0.4 3.9 3.9 0 0 1.0 16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9 B轴 ,23轴 3.9 0.4 3.9 3.9 2.7 1.9 1.0 10 C轴 ,23轴 3.9 0.4 3.9 3.4 0 0 1.0 11.9 1/C轴 ,23轴 3.9 0.35 3.9 3.4 0 0 1.0 12.1 D轴 ,23轴 3.9 0.4 3.9 3.9 0 0 1.0 13.7 B轴 C轴 ,3轴 3.9 0.5 5.4 3.4 0 0 1.0 11.6 1/C轴 D轴 ,3轴 3.9 0.65 5.4 3.4 0 0 1.0 11.1 卫生间墙 X方向 3.9 0.3 2.3 2.3 0 0 1.0 8.9 卫生间墙 Y方向 3.9 0.2 2.3 2.3 0.8 2.1 1.0 6.9 3.2.2.3 柱自重 b h=350 400 柱自重 : 25 0.35 0.4=3.5kN/m 10mm厚抹灰层混合砂浆 : 0.01 (0.35+0.4) 2 17=0.3kN/m 合计 3.8KN/m 一层柱重: 3.8 4.3=16.3 kN 二层柱重: 3.8 4.5=17.1 kN 三层柱重: 3.8 3.9=14.8 kN 四层柱重: 3.8 4.3=14.8 kN 3.2.2.4. 空调搁板自重 搁板重: (25 0.1+1.5) 0.7=2.8 kN/m 空调重: 0.5 kN/m 合计 3.3KN/m 3.2.2.5. 外挑板自重 自重: (25 0.1+1.0) 0.6=1.8 kN/m 3.2.2.5. 女儿墙自重 墙体自重: (25 0.1+1.5) 1.5=6.0 kN/m 压顶梁自重: 25 0.1 0.2+1.0 0.1=0.6kN/m 合计 6.6KN/m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0 3.2.2.6. 挑板式女儿墙自重 墙体自重: (25 0.1+1.5) 1.5=6.0 kN/m 挑板自重: (25 0.15+1.5) 1.2=6.3 kN/m 压顶梁自重: 25 0.1 0.2+1.0 0.1=0.6kN/m 合计 12.9KN/m 3.2.2.7. 各层墙梁及其余构件恒荷载标准值计算简图 其中: ( ) 内为梁自重,未加括号为构件荷载 二层楼面荷载 三层楼面荷载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1 四层楼面荷载 屋面面荷载 3.2.3. 各层楼面导荷 3.2.3.1. 各层楼面导荷方式及楼面编号 二层楼面 三层楼面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2 屋面 四 层楼面 3.2.3.2. 各层双向板导荷计算 短向导荷 = 荷载 短向长度 5/8 长 向导荷 = 荷载 短向长度 /2 1-2 (短向长度 /2/长向长度 )2+(短向长度 /2/长向长度 )3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层 名 板 编 号 短向 长度 /m 长向 长度 /m 恒载 g /kN/m2 活载 q /kN/m2 短向导恒荷/kN/m 短向导活荷 /kN/m 长向导恒荷 /kN/m 长向活荷 /kN/m 二层 A 3.9 5.4 4.3 3.5 5.2 4.3 6.6 5.4 B 3.9 5.4 4.3 3.5 5.2 4.3 6.6 5.4 C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D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E 3.9 5.4 4.3 3.5 5.2 4.3 6.6 5.4 F 3.9 5.4 4.3 3.5 5.2 4.3 6.6 5.4 三层 A 3.9 5.4 4.3 2 5.2 2.4 6.6 3.1 B 3.2 3.9 4 2 4.0 2.0 4.7 2.3 C 1.6 2.2 3.8 2 1.9 1.0 2.4 1.3 D 2.2 2.3 4.5 2.5 3.1 1.7 3.2 1.8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3 E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F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G 3.9 5.4 4.3 2 5.2 2.4 6.6 3.1 H 3.9 5.4 4.3 2 5.2 2.4 6.6 3.1 四层 A 3.9 5.4 4.3 2 5.2 2.4 6.6 3.1 B 3.2 3.9 4 2 4.0 2.0 4.7 2.3 C 2.2 3.9 3.8 2 2.6 1.4 3.6 1.9 D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E 2.4 3.9 3.8 2.5 2.9 1.9 3.8 2.5 F 3.9 5.4 4.3 2 5.2 2.4 6.6 3.1 G 3.9 5.4 4.3 2 5.2 2.4 6.6 3.1 屋面 A 3.9 5.4 5 2 6.1 2.4 7.7 3.1 B 3.9 5.4 5 2 6.1 2.4 7.7 3.1 C 2.4 3.9 4.5 2 3.4 1.5 4.5 2.0 D 2.4 3.9 4.5 2 3.4 1.5 4.5 2.0 E 3.9 5.4 5 2 6.1 2.4 7.7 3.1 F 3.9 5.4 5 2 6.1 2.4 7.7 3.1 3.2.4. 竖向荷载下框架受荷计算 3.2.4.1. B C轴间 框架梁 二层框架梁 恒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6.6+6.6+2.7=15.9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5.4+5.4=10.8 KN/m 三层框架梁 其中:二级次梁 (150x250) 恒载 =C板传荷载 + D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2.4+3.1+0.7+6.9=13.1 KN/m 活载 =C板传荷载 + D板传荷载 =1.3+1.7=3.0 KN/m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4 二级次梁传给一级次梁集中力: 恒载 =13.1 2.2 0.5=14.4 KN 活载 =3.0 2.2 0.5=3.3 KN 一级次梁左段: 恒载 =C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1.9+4.7+1.1=7.7 KN/m 活载 =C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1.0+2.0=3.0 KN/m 一级次梁右段: 恒载 =D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3.2+4.7+1.1+8.9=17.9 KN/m 活载 =D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1.8+2.3=4.1 KN/m 由结构力学求解器得一级次梁传给框架梁荷载 恒载 =59 KN 活载 =16 KN 三层框架梁上段: 恒载 =A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6.6+2.4+2.7+11.6=23.3 KN/m 活 载 =A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3.1+1.3=4.4KN/m 三层框架梁下段: 恒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6.6+4.0+2.7+11.6=24.9 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3.1+2.0=5.1KN/m 四层框架梁 其中:一级次梁 (200x300) 恒载 =B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梁自重 =4.7+3.6+1.1=9.4 KN/m 活载 = B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5 =2.3+1.9=4.2 KN/m 一级次梁传给框架 梁集中力: 恒载 =9.4 3.9 0.5=18.3 KN 活载 =4.2 3.9 0.5=8.2 KN 四层框架梁上段: 恒载 =A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梁自重 =6.6+2.6+2.7=11.9 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C板传荷载 =3.1+1.4=4.5KN/m 四层框架梁下段: 恒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6.6+4.0+2.7+11.6=13.3 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3.1+2.0=5.1KN/m 屋面 层框架梁 恒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7.7+7.7+2.7=18.1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3.1+3.1=6.2 KN/m 3.2.4.2. C D轴间框架梁 二层框架梁 其中:次梁 (200x350) 恒载 =D板传荷载 + F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3.8+5.2+1.3+14.1=24.4 KN/m 活载 = D板传荷载 + F板传荷载 =2.5+4.3=4.2 KN/m 两段次梁传给框 架梁集中力共计: 恒载 =24.4 3.9 0.5 2=95.2 KN 活载 =6.8 3.9 0.5 2=26.5 KN 二层 框架梁上段: nts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6 恒载 =E板传荷载 + F板传荷载 +梁自重 =6.6+6.6+3.6=16.8 KN/m 活载 =E板传荷载 + F板传荷载 =5.4+5.4=10.8KN/m 二 层框架梁下段: 恒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梁自重 =2.9+2.9+3.6=9.4 KN/m 活载 =A板传荷载 + B板传荷载 =1.9+1.9=3.8KN/m 三层框架梁 其中:次梁 (200x350) 恒载 =F板传荷载 + H板传荷载 +梁自重 +墙自重 =3.8+5.2+1.3+12.1=22.4 KN/m 活载 = F板传荷载 + H板传荷载 =2.5+2.4=4.9 KN/m 两段次梁传给框架梁集中力共计: 恒载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