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科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doc_第1页
大文科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doc_第2页
大文科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doc_第3页
大文科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doc_第4页
大文科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建 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大文科形势下再谈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历史组梁建提要: 在新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更为突出。在历史教学用活用好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有助于加深的历史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同时,地理知识的巧妙运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史地结合水到渠成。最后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可以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目前高考“3+X”方案正逐步向全国推广,在新形势下,历史、地理和政治三个学科既有兼容性又有关联性。在三个学科的相互关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个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基础结构。列宁曾讲“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其它社会关系的发展。”可见地理知识对历史学科影响甚大。在这里,笔者仅就新形势下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谈一点看法。一、用好、用活历史地图,事半功倍。地理知识中与历史教学接触最多的应该是历史地图。梁启超先生说“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也。”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地理环境这个空间。历史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地图。政治上有疆域图、布局图,经济上有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运河图,军事上有战争形势图。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首先,用好历史地图可以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言语材料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鲜明形象是材料特别是困难材料回忆的支柱。历史地图能提供直观的地域空间图象,把文和图配合起来阅读能形成明确的空间概念,便于学习和记忆。例如世界现代史教材在不同的章节中叙述了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的侵略扩张:1936年进入莱茵河不设防区,1938年占领奥地利,1938年10月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而这些相关地区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如果没有空间概念不易掌握。如果对照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图,与教材的文字叙述对照,一目了然。此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德国扩张的主要方向是向东,这就使西方大国认为德国已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因而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其次,图文结合可以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1998年高考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所涉及的抗日根据地有A陕甘宁山东晋察冀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晋绥晋察冀D晋冀豫山东晋察冀据统计约有40%的考生把不属于华北的陕甘宁和山东列入了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空间概念不明确。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引导学生结合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找出华北地区包括哪些抗日根据地,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又巩固了相关知识,这道所谓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图文结合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将教材文字叙述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上,加深感性认识并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加深的历史概念本质的理解。比如讲述明朝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查阅地图可以发现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结合地理知识进一步介绍各地的资源优势,学生对这些城市的商业特点印象深刻,同时又能够深刻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最后,用好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历史教材中图和文字是紧密配合的,但图的内容往往超越文字所叙述的范围。所以我们要运用图示信息挖掘地图中的隐性信息,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要求学生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1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时期被韩、赵、魏三家取代,说明历史经历划时代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夺取了政权。2北方出现了长城,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强大导致民族关系紧张。3各国出现了不少新兴城市,同时出现了郑国渠、都江堰等著名的水利工程,说明当时封建经济发展起来。又如古代史通常将隋朝运河和元朝运河进行比较,在对比运河的形状和沟、渠、河的名称变化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引起上述变化的经济、政治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恰当地运用地理知识,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史地结合水到渠成。首先,时差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船队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后船队返航回到西班牙发现日期比当地少了一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地球上向西航行,每隔经度15度,区时就要少一小时,环球一周少24小时,因此向西航行一周,回到出发地就要加上一天,才能与当地时间吻合。又如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12月7日是夏威夷时间,而中国和日本是12月8日。当时日军就是利用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星期一出发进攻周末狂欢后的夏威夷造成美军的措手不及。其次,洋流信风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944年6月,盟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视下,顺利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而德军毫无察觉,原因何在呢?盟军掌握了英吉利海峡洋流运动的规律,借助深层洋流的动力关闭发动机,使潜艇避开德军的监视胜利登陆。再次,地理分界线知识的巧妙运用。1141年,南宋和金议和,规定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界。这一界限是双方政治、军事的需要,也是地理的需要。大散关(秦岭)和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既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强调这一点,学生对南宋和金的对峙就更容易理解。最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现象在历史教学中也有用武之地。篇幅所限仅举一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德军突袭苏联。希特勒以6月22日为进攻时间,首先考虑这天是星期日,偷袭容易得逞。同时也考虑了地理因素。因为这一天是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苏联部分地区如摩尔曼斯克地处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有利于德军展开军事进攻。三、运用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作用,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丝绸生产和丝绸之路是古代史多次提及的内容。上古时期,中国丝绸产地主要在北方,发展到近现代,中国的丝绸生产主要集中在江浙和四川等长江流域的省份,北方反而少有生产。这种格局的变化深层次的原因是北方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气候变得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环境恶化。又如统一和分裂是中国古代史特有的政治现象,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那么为什么统一的力量主要来自北方呢?其一,北方生产的发展曾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并在物质上、生产技术上和文化上影响着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因而形成一种自然的凝聚力。其二,北方地形开阔,交通便利,容易走向联合,形成较大规模的军事力量。而南方地形复杂,容易出现割据一方的小朝廷。一旦北方统一,南方不易抵抗。可见秦灭六国,西晋统一,隋灭陈,北宋结束分裂,元统一等历史现象的出现与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但因地表植被的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过高,又因下游地势平坦,常常形成淤积而阻塞河道。再加上人为因素,黄河泛滥达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也有26次。黄河带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河流的流量、和流速是有规律的,只有真正掌握这个规律,河流才能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这样的地理知识的渗透,我们的学生会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技投入,决不能一味的开发资源。通过上述几个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历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有关地理环境知识的补充,可以加大知识深度,增强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综上所述,在大文科的形势下,强调地理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作用很有必要。当然笔者并不排斥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作用,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注意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有了前瞻性。参考数目孙恭询历史教学的艺术与技巧中国地图出版社王铎全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苏寿同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