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19OPC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oc

毕业设计19OPC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4630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8.27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2-01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电气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19OPC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电气电子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OPC 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姓 名: 李伟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 班 级: 2003.4 学 号: 0320030369 指导教师: 鞠全武 完成时间 : 2007.6.18 2007 年 6 月 18 日nts I OPC 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系统集成变得越来越复杂与困难。所以,无论是对于客户还是开发者而言,一套统一、通用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OPC DA 主要 是提供现场层和应用软件间的纵向的数据集成和互操作。 OPC 客户端能通过标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不同提供商的服务器通信。 OPC DX由于定义了一个通用的接口,使得不同总线协议的设备和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进行直接数据交换成为可能。 本文首先分析了 OPC 概况及优点, 仔细研究 了 一下 OPC 的各种规范。在弄清 OPC 服务器的结构及实现步骤的基础上, 进行了服务器的测试及仿真试验。包括了服务器的注册及实现程序,并进行了简单的模拟仿真 ,并验证了 OPC技术的软件开放性。 关键词: OPC; 开放性 及 互操作性 ; OPC数据访问 ; OPC数据交换 nts II Application and Study of OPC for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e used in industry control field and system integration becomes harder than before.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use the same standard to communication for both user and vendor. OPC Data Access primarily provides vertical data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on systems on the manufacturing floor and client application. OPC client applic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or more OPC servers from different suppliers. OPC Data exchange makes it possible by defining a set of interfaces that provides interoperability and allows data exchange among devices and controllers connected to Ethernet networks using different field bus protocols. This text first analyzed OPCs general situation and its advantage, and understands various OPC carefully. On the base of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OPC server and the realization procedure, designed an imitate true model experiment. Included the register and realization procedure of the server, and carried on a simple imitate true experiment, and proved the OPC software techniques openness. Key words: OPC; Openness and Interoperability; OPC DA; OPC DXnts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引言 . 1 1.2 工控软件的发展 . 1 1.2.1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 . 1 1.2.2 采用 OPC 技术开发工业控制系统 . 2 1.3 OPC 技术的优点 . 3 1. 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4 1.4.1 OPC 技术在国外的现状 . 4 1.4.2 OPC 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 4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 . 5 第二章 OPC 规范的内容 . 6 2.1 概述 . 6 2.2 OPC 数据存取 (Data Access)规范 . 7 2.3 OPC 报警与事件 (Alarm and Event)规范 . 9 2.4 OPC 历史数据存取 (Historical Data Access)规范 . 10 2.5 OPC 安全规范 . 10 2.6 OPC 批处理规范 . 11 2.7 OPC-XML 规范 . 12 2.8 OPC 数据交换规范及适用范围 . 12 第三章 OPC 服务器的开发与实现 . 13 3.1 OPC 服务器的总体结构 . 13 3.2 OPC 服务器程序实现步骤 . 14 3.3 OPC 服务器的注册及程序的实现 . 14 3.3.1 OPC 服务器组件的注册 . 14 3.3.2 OPC 服务器程序的设计 . 15 nts 3.4 OPC DA 服务器接口的实现及组对象的设计 . 17 3.4.1 OPC DA 服务器接口的实现 . 17 3.4.2 设计 OPC DA 组对象 . 19 3.5 OPC服务器的读取过程 . 21 3.5.1 同步读取 . 21 3.5.2 异步读取 . 21 第四章 服务器测试及模型仿真设计 . 23 4.1 服务器测试 . 23 4.2 OPC 客户测试过程 . 23 4.2.1 初始化服务器组件 . 23 4.2.2 建立与 OPC 服务器的连接 : . 23 4.2.3 获取服务器标签列表 : . 25 4.2.4 添加 OPC 组和项 . 26 4.2.5 数据的刷新及断开连接 . 27 4.3 测试结果 . 27 4.4.模拟仿真 . 30 4.5 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 30 4.6 OPC 接口开发 . 31 4.6.1 定义全局变量 . 31 4.6.2 连接服务器程序 . 32 4.6.3 数据更新函数 . 33 4.6.4 OPC 数据项写数据程序 . 33 第五章 总结 . 34 参考文献 . 35 致谢 . 36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 第 一 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其集 中管理、分散控制的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过程控制工业领域。在过去的工业控制中,各种仪器、仪表、PLC 和单片机系统等都提供了与计算机通讯的通讯协议,从而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业控制标准,不同厂商提供的协议不同,甚至同一厂商的不同设备类型和计算机通信的协议也不相同,因此,应用程序开发商需要不断的为设备开发驱动程序,这带来了大量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同时,由于不同设备甚至同一设备的不同单元驱动程序可能不同,我们很难期望同时对这些设 备进行访问以优化操作。 在此背景下, 1995 年由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工业制造自动化领域的公司如Intellution, Fisher-Rosemount, Intuitive Technology, Opto22, Rockwell Software及它们的技术顾问微软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 OPC标准化组织 OPC Task Force,协作制定了专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接口标准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它为从数据源提取数据并传输到应用层提供了一种标准途径,是一种开放、高效的通信机制, 使得控制软件可以灵活、稳定地对硬件设备进行数据存取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之间也可以灵活地进行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控制系统中软件互操作性和和设备的互换性 。 1.2 工控软件的发展 1.2.1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 工控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到集中分布式系统,集散 DCS 系统, FCS 系统的发展过程,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开放性方向发展。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由 于不具备开放性,各个部分的联系过于紧密,使系统过于复杂。这样系统的更新,扩展,升级变得非常困难。 对 一系统的任何一部分进行修改,都有可能对其它部分造成影 响,从而导致大量繁琐的软硬件修改工作。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开发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软件的重复开发,软件不能够重用,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高级语言函数库的使用,实现了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2 一定程度上资源的共享。面向对象语 言 中对象方法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利用面向对象的继承等方法大量 重 用源代码。但这些重用只是对源代码级的重用而不是对可执行文件级的 重 用。同时,不同的 开发语 言所编写的代码之 间 不通用,也大大限制了软件的重用。 下图描述了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模型。 物理接口 图 1-1 传统工业控制程序的开发示意图 1.2.2 采用 OPC 技术开发工业控制系统 OPC是 OIE for process control 的缩写 ,O代表 OLE(对象链接和嵌入 ), P(process过程 ), C(control控制 ),意思是把 OLE用于工业控制领域。 OPC已经成为一个工业标准,它是由一些世界上著名的自动化系统硬件、软件公司和 Microsoft 微软紧密合作而建立的。 管理 OPC标准的组织是 OPC基金会。其前身由一个 Fisher-Rosemount、 Rockwell Software、 Siemens、 Opto22、 Intellution 和 Intuitive technology 等著名大公司组成专门的工作组,仅仅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问便开发出一个基本的可运行的 OPC技术规范。在 1996年 8月发布了简化的、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 OPC规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建立了一套在硬件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之间相互遵循的规则。只要遵循这套规则,数据交换对两者来说都是透明的,硬件供应商无需考虑应用程序的多种需求和传输协议,软件开发商也无需了解硬件的实质和操作过程。不管现场设备以何种形式存在,客户都以统一的方式 去访问,从而保证软件对客户的透明性,使得用户完全从低层的开发中脱离出来。 下图描述了使用 OPC技术后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 上位机监控系统 现场控制系统 软件模块 设备 3 设备 2 设备 1 软件模块 软件模块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3 OPC接口 物理接口 图 l-2 基于 OPC 客户 服务器模型的工业控制系统结构图 1.3 OPC 技术的优点 OPC标准的关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通信机制,它所关心的是现场数据的存取方式而不是实际的数据类型,它给工业控制软件提供了一种一致的存取现场设备数据的方法,使得利用 OPC 在工业控制系统的构建中体现出巨大的优 势。从图 1-2的系统互联模型可知, OPC技术的引入不但使系统结构简化,而且无论供应商还是最终用户都可以从 OPC技术中得到巨大的益处 的。 首先, OPC技术把硬件和应用软件有效地分离开,过程控制的硬件厂商只需要将硬件驱动程序封装成一套符合 OPC规范的服务器。工控软件公司开发的任何带有 OPC接口的应用软件就可采用统一的方式对不同硬件厂商的设备进行存取操作,无需重复开发单独的驱动程序。硬件设备厂家不必再把时间花在如何与各种不同的软件进行通讯上。一旦硬件升级,只需修改 OPC服务器端 I/O接口部分,无需改动客户端程序。 其次,驱动程序的开发工作由熟悉该硬件性能的硬件提供商完成,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硬件的潜力,驱动程序的性能往往会更高。硬件驱动程序封装成 OPC DA服务器后,相对于上层应用程序硬件的性能特征和通讯协议是不可见的,使硬件提供方的技术得到了保护。 第三,对用户来说, OPC意味着开放性。由于无需担心互操作性,在选择和更换软上位机监控系统 软件模块 OPC 客户 软件模块 软 件模块 OPC 客户 OPC 客户 OPC 服务器 现场控制系统 物理设备 1 物理设备 3 物理设备 2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4 硬件时有了更多的余地,不再局限于从单一的厂商购买专用成套系统。用户可以将重点放在以更有效、快捷的方式构造整个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上,这也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1. 4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4.1 OPC 技术在国外 的 现状 为了推广和发展 OPC技术, 1995年由五家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工业制造自动化软件领域的控制类公司 Intellution,Technology,Opto22,Software 等及它们的技术顾问微软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 OPC标准化组织 OPC Task Force,并将其起草的有关 OPC标准的几项规定发布到其 Web站点上,向来自用户和制造商的 260余个 OPC评论单位征询意见,最后经其顾问微软公司的 OLE专家进行认证,颁布了 OPC1.0。 1996年在芝加哥举行的 ISA/96会议上成立了 OPC基金会 (OPC Foundation)接替 OPC Task Force的工作,以吸收更多的会员单位参加,使其真正成为一项为各方所接受的、开放的标准。基金会的宗旨是在向会员提供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利益的同时,宣传和推广 OPC的技术规范,使用户了解其易于实现和开放的特点,及其便于 灵活、高效、方便地获取数据的功能。 在 OPC规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很广泛的体系。就数据访问标准来说, 1997年 9月11日发布 1.0版 OPC 标准 后 , 1998年 4月 10 日发布了 2.0版 OPC标准,到现在己经发布 OPC DA 3.0标准 (2003年 3月 5日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著名工业自动化软件都是基于 Windows平台开发的,都采用或部分采用了 OPC技术。 1.4.2 OPC 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相比之下,国内工业过程控制和仪器仪表行业在 OPC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相对落后。不过,国内已经很快认识到了 OPC技术的重要性,并与 OPC基金会合作成立了 OPC中国基金会 (2001年 12月 9日 ),参与在中国推广和宣传 OPC,但是从最新的 OPC基金会的名单 ()来看,在 400多个基金会员中,中国只有少数几家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和制造厂商。 国内许多公司都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 OPC特性,包括为控制应用软件添加 OPC客户端的功能,为现场设备提供 OPC服务器等。比如,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开发新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时就采用了 OPC技术,实现了上层应用软件通过 OPC 服务器访问现场设备信息的功能,同时包括它在内的一些研发机构还开发了 OPC可视化开发软件包和相应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5 控件。此外, OPC DA 实现了基于 XML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远程和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使 Web Services应用于控制领域的企业中 1。 1.5 研究课题的提出 从 OPC技 术的应用和开发来看, OPC DA 数据访问规范是核心,在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也最广泛,应用软件中 OPC DA几乎成了必须的接口标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系统己经成为比较流行的趋势,而且 OPC DA 就做为一种开放的软件技术在系统的集成中获得应用。 本文跟踪 OPC 的最新技术,提出将 OPC DA 和 OPC DX 技术与工业以太网结合的全集成控制系统,不但使得系统的在纵向和横向都能开放集成,而且,改善了采用 OPC“中间件”方案中实现异种总线网段之间数据交换的实时性。总之,本论文课题将致力于 OPC 内部机制的研究和实现,从 而为开发 OPC 具体应用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促进利用 OPC 技术实现工业控制信息系统朝着开放的方向的发展。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6 第二章 OPC 规范的内容 2.1 概述 OPC规范涉及如下领域 : (1)在线数据监测。 (2)报警和事件处理。 (3)历史数据访问。 (4)远程数据访问。 (5)安全。 (6)批处理。 (7)历史报警事件数据访问。 OPC规范定义了两套接口标准,包括自动化接口标准 (Automation lnterface Standard)和 自定义接口标准 (Custom lnterface Standard)。自动化接口是为了向 VB之类的脚本语言编写的客户程序提供服务,而自定义接口适用于 C和 C+应用程序,它比自动化接口更高效,功能更强大。 VB应用程序和 C+应用程序与 OPC 服务器连接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 图 2-1 OPC 接口 OPC客户应用程序通过特殊的自定义 (custom)接口或自动化 (automatic)接口与 OPC服 务器进行通讯 .OPC 服务器必须实现自定义 (custom)接口,可以选择实现自动化(automatic)接 口 。 典型的 OPC系统接口如下 OPC自动化 接口 OPC自定义接口 图 2-2 典型的 OPC 系统结构 C+应用程序 VB 应用程序 OPC 服务器 (进程内,进程外,远程服务器 ) OPC自定义接口 OPC自动化接口 厂商待定 处理 逻辑模块 VB 应用程序 C+应用程序 OPC 自动化包装器 本地或远程服务器 服务器数据缓存 物理设备 设备数据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7 OPC服务器应该提供有效地与物理设备通讯的方式,以优化不同的客户程序对数据的访问。对输入 (读操作 )来说,物理设备返回的数据被缓存,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提供给客户 :对输出 (写操作 )来说, OPC服务器应该代替客户向物理设备更新数据。 OPC规范包括 : 1. OPC数 据 存取 (Data Access)规范 2. OPC报警与事件 (Alarm and Event)规范 3. OPC历史数据存取 ( Historical Data Access)规范 4. OPC安全 (Security)规范 5. OPC批处理 (Batch)规范 6. OPC服务器数据交换 (Data eXchange)规范 7. OPC_XML规范 2.2 OPC 数据存取 (Data Access)规范 数据访问接口标准 (Data Access Custom Interface Standard)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同步, 异步读写访问和数据自动刷新,通过 COM的连接点技术实现了服务器方到客户方的通讯,即定时或当数据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向客户方发送变化的数据。 数据访问接口标准定义了数据访问的由上而下的三个层次 :Server 层, Group层,Item层。高层对象包含若干底层对象,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数据访问按口标准在最 高 层定义了服务器对象 (server object),一个服务器对象提供了对一组数据源的访问或通讯。服务器对象提供接口使客户创建组对象 (group object)。 标准的 OPC服务器对象如下所示 : IUnknown IOPCCommon IOPCScrver IOPCServerPublicGroups OPCBrowseServerAddressSpace IPersistFile IConnectionPointContainc 图 2-3 标准服务器对象 标准 OPC 服务器对象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8 标准 OPC组对象如下图所示: IUnknown IOPCGroupStateMgt IOPCGroupStateMgt IOPCPublicGroupStateMgt IOPCSyncIO IOPCASyncIO2 IConnectionPointContainc IOPCSyncIOold IDataObjectold 图 2-4 标注组对 数据访问接口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 a.通过 IOPC Server 接口添加删除组 (Group),获取组 (Group)的属性,状态,创建组 (Group)枚举器。 b.通过 OPC Browse Server Address Space 接口获取。 PC服务器的地址空间信息。利用地址空间信息,客户程序可以构造访问数据 Item的 唯 一标志 ID。 c.通过 IOPC Server Public Groups接口访问公共组 (Group)。 d.通过 IOPC Group State Mgt接口访问组 (Group)的状态,并复制相关组 (Group)。 e.通过 IOPC Item. Mgt:接口添加删除数据项 (Item),改变数据项 (Item)的状态,设置数据项 (item)的属性,并创建数据项 (Item)枚举器,用来获取当前组 (Group)中 己经创建的数据项 (Item)的信 息。 f.通过 IOPCSyncIO接口进行同步数据访问。同步访问包括同步读,写操作。 g.通过 IOPCASyncIO2接口进行异步数据访问。异步访间包括异步读,写,刷新,取消,使能操作。异步操作通过连接点 IOPCData Callback出接口共同实现。 h.通过 IOPCItemProperties 访 问 接口数据项 (Item)的属性。 需要注意的几个概念 : a.Public Group: 引入公共组 (Public Group)的目是提供一种在多用户系统的情况 下共享数据构造信息 的 方法,典型的应用是,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多用户应用程序使用同样的工具来监视或控制同一组控制数据,创建一个公共组,由一个用户应用程序来定义其中的数据项,而其它用户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连接该公共组访问相关数据信息。 公共组 (Public Group)是可以被所有客户访问的组 (Group,它必须在所有公共组中标准 OPC 组对象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9 有一个唯一的名字,可以将一个一般的组转换为公共组,公共组的成员项 (Item)不能改变。 b.CACHE数据和 DEVICE数据 : 在读取数据时,客户可以选择从 CACHE 读数据或从 DEVICE读数据。为了提高数据读取速 度, OPC服务器按照一定的刷新率把数据读进一个数据缓存区 (CACHE),当客户需要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数据缓存区 (即 CACHE)读取数据。而直接从设备 (DEVIGE)读取数据主要用在一些诊断操作或 一些 关键操作中。 c.Active, Update Rate, Time Zone (Time Bias)和 Percent Deadband属 性 : 每个组 (Group)和 数据项 (Item)都有 一 个 Active。标志,当 Active 标志为 TRUE时,OPC服务器 才 会将与该组或数据项相关的数据存入数据缓存区 (CACHE),同 时如果改变的数据满足数据刷新条件,就将数据主动发送给客户端。而 Active标志为 FALSE的组或数据项则无法自动得到最新的数据。 d.刷新率 (Update Rate)决定 OPC服务器更新数据缓存区中的数据的时间间隔。服务器更新数据的速度不应该快于客户要求的刷新速度。 e.Time Bias属性用来调整不同时区带来的时间差异。由于在分布式环境下,服务器和客户机器有可能不在同一个时区,因此当时间值从一方传向另一方时,需要通过Time Bias值来把该时间值调整为另一 方 时区下的时间值。 f.Percent Deadband 属性用来计算出一个临界值,当数据项 (Item)的值的变化超过这个临界值时, OPC 服务器应该负责把数据发送到客户端。 2.3 OPC 报警与事件 (Alarm and Event)规范 报警与事件 (Alarm and Event)规范接口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当 I/O设备中有指定的事件或报警条件产生时, OPC 客户应用程序能得到通知。通过 OPC报警与事件规范接 口, OPC 客户应用程序可以设置 OPC服务器支持的事件和条件,并获得其当前状态。 在 OPC中,一个报警就是一个非正常状况 (Exceptional Condition)。一个状况就是 OPC事件服务器 (Event Server)或其所包容的对象中命名了的一个状态,而这个状态对 OPC客户应用程序来说是有用。例如 :标签 FCI01可以有以下几种相关状况 :上限报警、上上限报警、正常、下限报警、下下限报警。 OPC事件服务器包含如下三个对象 : OPC 事件服务器对象 (OPC Event Server Object), OPC事件订阅对象 (OPC Event Subscription Object)和 OPC 事件区域浏览器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0 对象 (OPC Event Area Browser Object)。 它们的关系如 下 :图 2-5 OPC 事件服务器对象的关系 2.4 OPC 历史数据存取 (Historical Data Access)规范 OPC历史数据存取服务器提供的功能包括从一个历史服务器读取历史数据,将历史数据写入一个历史服务器。历史数据的类型是服务器 方 独立的。所有的 COM对象都可以通过接口访问,客户只能看到接 口 。因此 OPC 历史数据存取服务器包括的 COM对象只是逻辑上的对象,与 服务器方的具体实现方法无关。 历史数据存取对象实 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 通过 IOPCHDA_Server接 口 访问历史数据项的属性值,集合值和状态值,并获取IOPCHDA_Browser接口。 通过 IOPCHDA_Browser 接口获取历史数据存取服务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的地址空间,并获取访问数据的 Item ID值。 通过 IOPCHDA_SyncRead 接口从历史数据库读取特定条件下的历史数据值,属性,以及时间标签,并计算历史数据的集合值。 通过 IOPCHDA_SyncUpdate 接口更新历史数据。 通过 IOPCHDA_SyncAnnotations 接口访问,修 改历史数据的注释 (Annotation)值 。 通过 IOPCHDA_AsyncRead 接口, IOPCHDA_AsyncUpdate接 口 ,IOPCHDA_AsyncAnnotations接口可以进行异步方式历史数据的访问操作。 通过 IOPCHDA_Playback 接口可以在初始获取数据后,周期的获取 相关数据 3。 2.5 OPC 安全规范 OPC安全规范用来保护 OPC服务器所提供的重要或敏感数 据 ,设 置 不同的权限,控制 OPC客户程序对 OPC服务器的访问。 OPC事件服务器对象 OPC事件区域浏览器对象 OPC事件订阅对象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1 OPC安全规范的接口 可 以在 OPC数据访问对象, OPC报警和 事件对象或 OPC历史数据对象中实现,包括如下两个接口 :IOPCSecurityNT接口, IOPCSecurityPrivate接 口 。例如在 OPC数据访问对象中实现时 OPC对象如下所示 : IUnknown IOPCCommon IOPCScrver IOPCServerPublicGroups OPCBrowseServerAddressSpace IPersistFile IConnectionPointContainc IOPCSecurityNT IOPCSecurityPrivate 图 2-6 OPC 数据访问对象中实现 OPC 安全规范接口 IOPCSecurityNT 接口控制使用 NT资格审查的数据访问。 IOPCSecurityPrivate 接口控制使用私有资格审查的数据访问。 2.6 OPC 批处理规范 OPC批处理规范 主 要应用于一些具有批处理要求的 工 业过程中的数据访问。 OPC批处理服务器对象定义如 下 : IUnknown IOPCCommon IOPCBatchServe IOPCScrver IOPCBatchServer2 IOPCServerPublicGroups IEnumOPCBatchSummary OPCBrowseServerAddressSpace IOPCEnumerationSets IPersistFile IConnectionPointContainc IOPCItemProperties 图 2-7 OPC 批处理服务器对象 IOPCBatchServe: 接口用来获取 OPC 批处理服务器的状态信息,并获得IEnumOPCBatchSummary 枚举器接口。 IOPCBatchServer2 接口用来获取基于用户定义标准的批处理枚举器接口。 标准 OPC 数据访问服务器对象 O P C批处理服务器对象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2 IEnumOPCBatchSummary 接口用来方便高效的获取汇总的批处理列表数据。 IOPCEnumerationSets 接口用来查一询标准的枚举器集合和客户自定义的枚举集字符名。 2.7 OPC-XML 规范 OPC-XML 规范使用 XML 技术提供了跨 Intel 网 访问数据的功能,极大的扩展了 OPC技术的应用范围。 XML(th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 扩 展标记语言 ),提供了另一 种 在应 用程序之问交互结构化信息 的方法。 XMI_是一种跨平台的数 据 访问技术,而OPC-XML是 OPC基金会制定 的 ,采 用 了 XML技术 用 来交互访问工 厂 数据的接口规范。 2.8 OPC 数据交换规范 及适用范围 OPC 数据交换规范提供了一个标准,在 OPC 数据访问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这个规范避免在两个 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之间加入一个私有客户,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可以看作 OPC数据访问规范的扩展,增强了 OPC 数据访问服务器的功能 . OPC 技术本身的结构和设汁使它有可能构造一个 OPC 服务器,使一个客户程序从多个 OPC服务器访问数据,而这多个 OPC服务器可以是不同的 OPC供应商所提供,运行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上 7。 nts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3 第三章 OPC 服务器的开发与实现 3.1 OPC 服务器的总体结构 木文实现的 OPC 服务器需要完成数据采集的功能,提供符合 OPC 数据存取规范的定制接口 (Custom Interfa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毕业设计19OPC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4630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