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试验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离心泵试验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离心泵试验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离心泵试验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离心泵试验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目录 1 1 引言 2 1 1 现代水泵测试技术的发展 2 1 2 水泵实验台对电器设备的要求 3 2 水泵性能参数的测定 4 2 1 流量测量 4 2 2 扬程测量 4 2 3 功率测量 4 2 4 转速测量 5 2 5 气蚀实验 5 3 硬件系统的建立 6 3 1 流量传感器原理及其性能 7 3 2 压力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 9 3 2 1 金属应变片结构 如图 3 6 9 3 3 转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 10 3 4 计算机和传感器间的接口技术 11 3 5 实验台的计算机硬件装配原理 12 4 测试界面及软件设计 13 4 1VB 编程流程图 14 4 2 界面的设计 15 4 3VB 编辑程序 15 5 数据的分析计算及误差分析 16 5 2 实验数据输出 18 5 3 误差分析 19 5 3 1 测量中可能导致误差的来源 19 5 3 2 测量误差的估算 19 6 结束语 21 9 参考文献 22 1 1 引言 引言 1 11 1现代水泵测试技术的发展现代水泵测试技术的发展 在水泵中离心泵 混流泵和轴流泵广泛用于石油 化工 矿山 冶金 机械 电力 医疗 卫生 水利 航海 航空 航天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各种不同 的工作条件对水泵提出了不同的 有的是很苛刻的 要求 为适应各种不同的 工作条件 各国都大力研究与开发了各种系列 型号 规格的泵 对重要装置 例如化工流程 火电 核电 舰船 飞机 火箭等用的泵都进行专门精心设计 制造 就我国而言 泵技术发展今非夕比 已形成 100 多个泵产品系列 泵产品一般需进行全尺寸真机试验 用清水作介质 也有用真实介质的 同时 为进行泵的研究与开发需进行水力模型试验 泵试验及其测试技术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泵研究 开发 制造水平 国内外泵制造厂家 科研设计 单位一般都具有泵试验台 我过把能否进行国际标准 ISO 2858 单级单吸离心泵 试验 作为泵制造厂家生产许可人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外最大的是美国太平 泵公司汽轮机驱动的 20000kW 泵试验台 我国最大的泵试验台为 5500kW 当代 泵试验及其测试技术发展有以下趋势 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指定了关于离心泵 混流泵和轴流泵试验方法的三个 标准 并在全世界推行 A 级 精密级 ISO DIS 5189 B 级 工程 级 ISO 3555 C 级 工程 级 ISO 2548 B 级和 C 级一般用于验收试验或出厂试验 A 级用于水利模型研究试验 重 要产品验收试验 微机对试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与处理是普遍发展趋势 微机在测试技术中 的应用 既可提高测试精度 又可节省人力 还可以减少人为读数误差 更好 保证测试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国外微机测试已经普及 我国仅一部分泵试 验台实现了微机测试 泵试验的自动化除可节省人力外 还可以提高测试精度 和试验质量 例如 离心泵能量试验一般要求一条能量试验特性曲线至少 13 个 流量点 实现试验自动化 可按照要求在试验过程中自动快速分点 由于泵试 验自动化设备投资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是非要不可 因此泵试验自动化发 展较慢 鉴于 A 级试验台的一次投资费和试验费比起 B 级和 C 级来有明显的增加 因此 A 级试验只有在适合和必要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目前的 A 级 草案 试验 标准是 1981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TC 115 泵委员会提出的 随着现代工业 农业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 各种类型的水泵很多 其规 模和投资越来越大 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由于液体在水泵内流动情况十分复 杂 运行工况因时因地都有变化 要确保水泵在较高的效率范围内运行 就必 须了解水泵性能变化规律 及时检测水泵性能参数 掌握水泵的实际性能曲 线 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并且达到节能的目的 原先的水泵试验测试装置 都是机械式读表 人工 目测所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 由于不同仪表安装在不 同位置 所得到的数据不是同时的 也给测量数据带来一定的误差 并且所得 到的数据要经人工计算和绘制图形 要耗费较多的人力 绘制的曲线也不规范 而采用微机控制 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 21 2 水泵实验台对电器设备的要求水泵实验台对电器设备的要求 泵在试验过程中 有时泵的性能参数值是预测的 实际数值要靠试验来 获得 特别是功率往往容易超载 或是机加工 装配及给定某些间隙尺寸等 要素 是泵试验时产生抱死现象等 所以对泵试验室电器设备提出如下要求 以确保泵试验顺利进行 1 电机起动 最好采用软起动 如采用降压起动补偿器等 并且最好是不同 功率电动机采用不同规格降压起动补偿器 一旦电动机抱死时 可自动跳闸 避免电动机电流过大而损坏 起自动保护作用 2 由于泵实验中经常发生功率超载 所以在实验室电器系统中应设置总开关 并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3 不要把实验室的所有降压启动补偿器都连接在一个配电屏上 否则一台泵 的驱动电动机跳闸会影响其他泵的实验 所以最好采用多个配电屏 4 实验室电气总容量的配备 应考虑到打算开动电气设备的总容量和最大电气 设备额定功率的 1 5 2 倍 两者中取大者 若直接起动 则应在 2 倍以上 5 实验室电力电缆的选用 固定安装的最好采用嵌装防水电缆 连接电动机的 电缆最好采用胶皮电缆 6 照明 吊车 仪器仪表 包括计算机 用电与动力用电应分开 7 有高温高压实验台的实验室最好备用两路电源 或有紧急备用电源 2 水泵性能参数的测定水泵性能参数的测定 2 12 1 流量测量流量测量 水泵流量的测量通过 LWGY 型涡轮流量传感器转换为频率为 2O 3000Hz 的 近似方波的脉冲信号传递给 XSJ 39AK 型数字流量积算仪 然后经过流量积算仪 的处理并输出 4 20mA 的直流电流信号 电流信号再经过电阻转换为电压信号 输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2 22 2 扬程测量扬程测量 水泵进口压力 出口压力通过两个压阻式压力变送器来测量 压力变送器 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 4 20mA 的直流电流信号 电流信号经过电阻转换为电 压信号输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2 32 3 功率测量功率测量 目前广泛采用有两种方法 1 电测功方法 选用高精度电流电压互感器以及功率变送器 精度选择 0 2 级 可以满足高压或低压范围的水泵驱动电机的功率的测量 根据标准规定采 用电测方法测量功率 水泵试验精度可达到 B 级精度 2 扭矩测功法 采用扭矩测功法 同时测量输出功率和转速 测量精度可 达 0 5 级 采用扭矩测量功率 水泵实验精度可达到 B 级精度 本系统采取扭矩测功法 通过转矩转速传感器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输入型 微机扭矩仪 然后通过微机扭矩仪进行数据处理 输出转矩 功率 转速信息 2 42 4 转速测量转速测量 利用磁电式转速传感器进行测量 即利用线圈在永久磁场中作相对运动切 割磁力线产生与振动速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然后输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 2 52 5 气蚀实验气蚀实验 泵的汽蚀余量泵是否发生汽蚀 常用汽蚀余量判断 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 体所具有的超过工作温度下液体汽化压力的剩余能量 称为有效汽蚀余量 以 h 表示 它仅决定于泵吸人侧管路中的绝对压力 能量损失和水温 而与泵 本身无关 其值越大越不易汽蚀 液体从泵进口到泵内最低压力点的压力降 称为必须汽蚀余量 也就是为保证泵不发生汽蚀 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 必需具有的超过工作温度下液体汽化压力的剩余能量 即要求装置提供的最小 装置汽蚀余量 以 h 表示 它与泵内的流动情况有关 是由泵本身决定的 与装置参数无关 仅与泵进口部分的运动参数有关 泵的 h 越小 表示泵进 口压力降小 其装置提供的 h 就可以小 因而泵的抗汽蚀性能就越好 为了 不发生汽蚀 在运行中必须保持 h Ah 如果Ah h 则泵内发生汽蚀 在开式试验台中 改变吸入管路系统阻力的方法 即调节吸入侧阀门开度 的方法和降低水池水位的方法 在闭式试验台中 改变吸入罐 汽蚀罐 中水 面上压力值的方法 即抽真空法 3 3 硬件系统的建立硬件系统的建立 利用实验室内设备 参照其他水泵实验台 建立一套即可以进行水泵性能 测 图 3 1 水泵实验台设计简图 1 离心泵 2 混流泵 3 压阻式压力变送器 4 混流泵出水管道 5 支架 6 涡轮流量计 7 离心泵出水管道 8 窗户 9 实验室墙 10 栅栏 11 水池 13 闸阀 14 水泵安放台 15 室内试验管道 试 也可以做一些水泵开发研究实验 由于实验室内空间狭小 考虑到实 验噪声很大 我们把水泵安放在室外的水池旁 只把一条开式实验管路放在室 内 为保证试验设备安全 其管路布置如图3 1所示 本测试系统是开放式试验系统 该自动测试包括硬件和软件二大部分 硬 件由多种物理量的传感器 试验管路 数据采集电路 接口电路 微机及系统 电源等组成 软件包括系统支持软件 数据采集软件 电机远程测试程序以及 打印机和绘图软件等 3 13 1流量传感器原理及其性能流量传感器原理及其性能 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 当被测流体流经流量计的传感器时 传感 器内的叶轮借助于流体的动能而产生旋转 周期性地改变磁电感应转换系统中的 磁阻值 使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周期性地发生变化而产生电脉冲信号 在一定的流 量范围下 叶轮转速与流体流量成正比 即电脉冲数量与流量成正比 该脉冲信号 经放大器放大后 送至模数转换器经转换后输出标准信号或由单片微机直接记录 其脉冲频率并转换成流量显示 在测量范围内 传感器的输出脉冲总数与流过传感器的体积总量成正比 其比值 称为仪表常数 以 k 表示 每台传感器经过实际标定测得仪表常数值 当测出脉 冲的频率和某一段时间的脉冲总数 N 后 分别除以仪表常数 k 便可求得瞬时流 量 q f k 和累积流量 Q N k 涡轮流量计是由三部分组成 即 涡轮流量变送器 前置放大器和指示或累 计显示仪表 如图 30 所示 图 30 图 31 图 31 为 LW 型涡轮流量变送器结构示意图 它主要是由叶轮组件 1 导 向架组件 2 壳体 3 和磁电感应转换器 4 所组成 当流体流过变送器时 变 送器内涡轮 即叶片 借助于流体的动能而产生旋转 叶轮片周期性切割磁力 线 使磁电感应转换器的磁组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输出与流量成正比的信号 经前置放大器大后至显示仪表 即可读 l 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涡轮流量 计是一种速度式流量计 它是由涡轮 轴承 前置放大器 显示仪表组成 被测流体冲击涡 轮叶片 使涡轮旋转 涡轮的转速随流量的变化而变 化 即流量大 涡轮的转速也大 再经磁 电转换装置 把涡轮的转速转换为相 应频率的电脉冲 经前置放 大器放大后 送入显示仪表进行计数和显示 根据单 位时间内的脉冲数和累计脉冲数即可求出瞬时流量 和累积流量 涡 轮变送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流体沿着 管道的轴线方向流动 并冲击涡轮叶片 时 便有 Q f k 其中 Q 是流经变送器的流量 L s f 是电脉冲频率 k 是仪表系数 次 升 管道内流体的力作用在叶片上 推动涡轮旋转 在涡轮旋转的同时 叶 片周期性地切割电磁铁产生 的磁力线 改变线圈的磁通量 根据电磁感应 原理 在线圈内将感应出脉动的电势信号 此脉动信号的 频率与被测流体 的流量成正比 k 是涡轮变送器的 重要特性参数 它是代表每立方米流量有 几个脉冲 或者每升流量有几个脉冲 不同的仪表有不同的 k 并随仪表 长期使用的磨损情况而变化 尽管涡轮流 量计的设计尺寸相同 但实际加 工出来的涡轮几何 参数却不会完全一样 因而每台涡轮变送器的仪表 常数 k 也不完全一样 它通常是制造厂在常温下用 洁净的水标定出来的 涡轮变 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 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 送入显示仪表 就可以实现 流 量的测量 3 23 2 压力压力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 主要介绍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 它包括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式两种 结构 3 2 13 2 1 金属应变片结构 如图金属应变片结构 如图 3 63 6 网状敏感栅 高阻金属丝 金属箔 基片 绝缘材料 盖片 保护层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 生阻值变化的现象 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公式 4 表示 4 S L R 式中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导体的截面积 mcm2 S 2 cm 导体的长度 Lm 以金属丝应变电阻为例 当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 其长度和截面积都会发 生变化 从上式中可很容易看出 其电阻值即会发生改变 假如金属丝受外力 作用而伸长时 其长度增加 而截面积减少 电阻值便会增大 当金属丝受外 力作用而压缩时 长度减小而截面增加 电阻值则会减小 只要测出加在电阻 的变化 通常是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可获得应变金属丝的应变情况 3 33 3 转速转速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传感器测量原理及其性能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计的 它是由传感器及音轮组成 传感器的凸台正对音轮的齿 如图 3 8 所示 传感器的凸台与音轮的齿之间有 气隙 8 气隙 8 的交替变化周期性地改变磁路中传感器铁磁材料的磁导率 磁 导率周期性的变化引起通过永磁材料上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 从而在线圈两端 输出周期性 上下对称的脉冲电压信号 脉冲信号的波形与音轮的齿型有关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将非电量转速信号转换为对称的脉冲信号 脉冲的额率 值与转速的关系可有公式 5 表示 5 60 Z nf 式中 输出正弦信号频率 Hz 传感器转速 r minfn 每转传感器输出正弦信周期数 也就是传感器的齿数Z 该传感器齿数为 6O 故 z 60 n l 5 式得 即输出信号频率等传感器nf 的转速 3 43 4 计算机和传感器间的接口技术计算机和传感器间的接口技术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并行接口和串行 接口二种方式 1 并行接口就是 I O 接口与外围设备之间有多条数据线 它们以并行的方 式同时传输一个字节数据所有各位 或一个字数据的所有各位 并行接口在进 行数据传送操作时 比串行接口的传送速度快得多 而串行接口仅有一条线用 于数据传送操作 在进行数据传送操作时 每次只能传送一位 并行接口传输 数据的速度快 信息率也高 但所用传输线也多 在传输的数据量大 要求数 据传输率较高 传输距离较短的情况下常采用 水泵测试常用在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 所以多采用串口技术 2 串行接口通常又被简称为串口 英文标识为 Serial 或 COM 现在的 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 COM1 和 COM2 通常 COM1 使用的是 9 针 D 形连接器 而 COM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 DB25 针连接器 接口分为同步 Asynchronous 接 口和异步 Synchronous 接口 为了让接收端知道新数据已经出现在数据线上 用一个同步信号是最方便的 同步通讯的好处是可以使用线路允许的任意频率 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方便 所以现在的串行通讯多使用异步通讯 最早的串行 接口 RS 232 C 就是一种异步通讯协议 它具有使用线路少 成本低 特别是在 远程传输时 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 在串行通讯时 要 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 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 RS 232 C 接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RS232 RS485转换器原理图 如图3 9 3 53 5实验台的计算机硬件装配原理实验台的计算机硬件装配原理 硬件电路方案设计该实验系统要采集路模拟信号 路数字信号并控制路模 拟信号输入模拟信号值 根据预定要求 将模拟信号送到板 板将这些模拟信 号转换成位数字量 然后进行校正转换成参数数值 同时 还要控制路模拟信 号 通过数字量的转换 模拟信号调节流量控制阀 计算机做控制中心 检测 路模拟信号 路数字信号 控制路模拟信号 其中检测路模拟信号有泵的进 出口压力和泵的瞬时流量路数字信号为 扭矩 转数控制路模拟信号 电动调 节阀的电流通道接流量 通道 接进口压力 通道接出口压力 发出选通道信 号命令 驱动器传送到译码器 输出地址锁存器 打开通道开关 准备接受模拟 信号接口处信号 输入到模数转换器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通过总线 输入电脑 结构软件设计 该测试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 能够 自动实现 数据采集和处理 其功能为 测试系统装置中 有流量 进出口压力等测量点 多处 各点的传感器信号和二次仪表信号传给主机被主机接收并存储数据信 息 整个系统分成各部分数据采集程序数据处理程序绘性能曲线并实现打印 打印预览程序 4 4 测试界面及软件设计测试界面及软件设计 一般 PC 微机都带有 RS232 的串行接口 利用单片微机的串行口 通过 MAX232 芯片的转换 使单片微机与 PC 微机之间能进行数据交换 单片微机将 所有测量参数传输给 PC 微机 PC 微机完成在屏幕上显示 绘制曲线 保存测 量数据等功能 PC 微机还可利用高级软件编制各种复杂程序来控制整个测试装 置 方便地实现其他各种所需的控制功能 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可测量泵的流量 压力 扬程 功率 效率 汽蚀余 量 转速等性能参数 并绘制其性能曲线 本装置采用了单片微机及 PC 微机 进行系统控制 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流量 真空度 自动采集信号及计算泵的各种 性能参数 并自动绘制相应的性能曲线 实现恒压与恒流控制 与其他测试方法相 比提高了离心泵性能参数测试的自动化程度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测试的精 度与测试速度 并可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4 14 1 VBVB 编程流程图编程流程图 4 24 2 界面的设计界面的设计 4 34 3 VBVB 编辑程序编辑程序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Dim Z2 Z1 P2 P1 d2 d1 Q Pb Pv Nm m NPSH Nz H g Z2 Val Text1 Text Z1 Val Text2 Text P2 Val Text3 Text P1 Val Text4 Text d2 Val Text5 Text d1 Val Text6 Text Q Val Text7 Text Val Text8 Text Pb Val Text9 Text Pv Val Text10 Text Nm Val Text11 Text m Val Text12 Text g 9 8 3 14 H Z2 Z1 P2 P1 g 8 Q 2 1 d2 2 1 d1 2 g 2 NPSH P1 Pv g 8 Q 2 g 2 d1 2 Nz Nm m g H Q 1000 Nz Picture1 Print 扬程 H m Picture1 Print 汽蚀余量 NPSH m Picture1 Print 轴功率 Nz kw Picture1 Print 电机效率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 Click Text1 Text Text2 Text Text3 Text Text4 Text Text5 Text Text6 Text Text7 Text Text8 Text Text9 Text Text10 Text Text11 Text Text12 Text Picture1 Cls End Sub 5 5 数据的分析计算数据的分析计算及误差分析及误差分析 5 15 1 数据的分析计算数据的分析计算 依据国家标准 GB32l6 1989 离心泵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流泵试验方法 的规定 水泵试验被测物理量主要有下列各项 1 流量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 体积或质量 体积流量用 Q 表示 单位是 l s 等 质量流量用表示 单位是 sm 3 hm 3 m Q t h kg s 等 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关系可有公式 6 表示 6 QQm 式中 液体的密度 常温清水 3 mkg 3 mt 3 1000mkg 2 扬程 进口 出口压力 扬程 也称为压头 是泵所抽送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处 泵进口法兰 到泵出口处 泵出口法兰 能量的增值 也就是一牛顿液体通过泵获得的有效 能量 即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 通常以符号 H 来表示 其单位为米 计算公式 如式 7 7 g vv ZZ PP H 2 2 1 2 2 12 12 式中 泵出口 进口处液体压力 Pa 泵出口 进口处液体 1 P 2 P 1 v 2 v 的绝对速度 m s 泵出口 进口处相对任一基准垂直方向距离的位 1 Z 2 Z 置 J 流体的密度 kg 3 m 泵的扬程主要与泵出口 进口处液体压力 绝对速度 相对任一基准垂直 方向距离的势能有关系 3 轴功率 泵的功率通常是指输入功率 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 故又称为轴功 率 用 P 表示 泵的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 用 Pe 表示 它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送出去 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因为扬程是指泵输出的单位重液体从泵中所获得的有效能量 所以 扬程 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就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出的液体所获得的 有效能量 即泵的有效功率 如公式 8 8 QHgQHPe 式中 泵输送液体的密度 泵输送液体的重度 3 mkg 3 mN Q 泵的流量 H 泵的扬程 m g 重力加速度 sm 32 sm 轴功率 P 和有效功率 Pe 之差为泵内的损失功率 其大小用泵的效率来计量 泵的效率为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用 表示 即 P Pe 4 转速 转速是泵轴单位时间的转数 用符号 n 表示 单位是 r min 5 25 2 实验数据输出实验数据输出 系统提供了测试报表和测试曲线的打印输出 用户在做完测试后可查看所 有的测试数据和曲线 同时可以选择打印出数据报表和曲线 报表以 EXCEL 形 式输出 曲线直接由 VB 的 form prin 通过打印机输出 以下是一台三相离心泵 QS15 25 2 2 实测的实验数据 如表 5 1 和性能曲线 如图 5 1 表 5 1 水泵试验数据计算单 水泵型号水泵型号 QS15 25 2 2水泵编号水泵编号 20001228 电压电流轴功率功率因数流量总扬程泵效率序号 V A kW cos m3 h m 1393 3 25 1 037 0 729 0 00 28 82 0 00 2397 3 54 1 267 0 772 3 86 28 84 23 92 3393 3 90 1 465 0 798 6 74 28 36 35 54 4395 4 08 1 588 0 810 8 43 28 39 41 05 5394 4 45 1 779 0 825 11 21 28 03 48 12 6394 4 74 1 965 0 844 14 00 27 70 53 73 7394 4 98 2 069 0 845 15 65 27 34 56 32 8393 5 15 2 157 0 850 17 23 26 99 58 70 9393 5 39 2 278 0 857 19 46 26 46 61 56 10393 5 56 2 351 0 859 21 18 26 02 63 82 11393 5 76 2 440 0 860 23 50 25 61 67 17 12393 5 88 2 509 0 864 25 20 25 09 68 63 13393 6 07 2 592 0 866 27 99 23 71 69 73 流 量 15 00 扬 程 27 53 泵效率 50 40 C 级判别式 3 04 5 35 3 误差误差分析分析 5 3 15 3 1 测量中可能导致误差的来源测量中可能导致误差的来源 1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2 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3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清 如对环境因素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 对模拟式仪器仪表的读数存在着人为偏移 6 测量仪表的计量性能 如灵敏度 鉴别力阀 分辨力 死区及稳定性等 的局限性 7 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误差 8 引用的数据或其他参量的误差 9 测量方法合测量程序的近似和假设 10 在相同条件下 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5 3 25 3 2 测量误差的估算测量误差的估算 测量总的误差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部分组成 1 随机误差的确定 随机误差用 误差 A 类平定的方法也就是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 评定 具体地说是求出同一被测量做 n 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以表示观测列 qk S 的标准偏差 2 1 1 n k k qk qq S n 然后按泵试验标准的规定 置信概率为 95 故一个变量的测量随机误差 取为变量标准偏差的二倍 即 95 R e 95 2 Rqk eS 2 系统误差的确定 系统误差的确定由系统效应引起的测量误差 则用误差的 B 类评定的方法进 行评定 也就是根据有关信息来评定 这里所指的有关信息是指测量仪表的 有关信息 如测量仪表的精度等级 或鉴定的误差值 一般说以该测量仪表 的示值精度不一定是该测量仪表的精度 不同测量仪表应具体分析 应具体 分析 应按测量仪表精度表示方法来区分 1 在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内 一以同一精度表示方法的仪表 如流量测量仪 表 只要测量示值在该仪表的测量范围内 示值精度都是一样的 即所有示 值精度就是该仪表的精度 2 以该测量仪表的最大示值 满量程或满刻度 精度为仪表精度的仪表 如 压力 压差 转距 电流 电压 电功率等类仪表 其测量示值精度应该按 下列公式计 最大示值 测量示值精度仪表精度 测量时的示值 这时 其测量系统误差 用示值精度来代入 即 s e 测量仪表的测量示值精度 s e 3 总的测量误差 简称测量误差 的确定 测量误差由测量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这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误 95 R e s e 差通常情况下是用 方 和 根 法进行合成的 即 总的测量误差 e 的估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