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局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开展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为全面摸清我区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争取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沃土工程,推进耕地地力提升行动。特对我区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现将调研结果综述如下:一、有机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区位于南洞庭湖区,是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20XX年末全区耕地面积千公顷,其中水田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粮食总产量过万吨。全区有机肥资源总量达万吨,主要种类为:秸秆资源:总量达万吨,其中稻草万吨;绿肥:以紫云英为主,千公顷,总产量万吨;农家肥资源:总量万吨,其中厩肥26.31万吨,土杂肥万吨,堆沤肥万吨。二、有机肥资源利用模式五大秸秆还田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技术创新,已成功推出水稻五大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并综合配套7大农业技术措施,效果良好。06年秸秆资源总量为万吨,以各种方式累计还田万吨,秸秆还田率达%,其中直接还田万吨,占秸秆总量的%,占还田总量的%。1、推广水稻机械化作业还田高产栽培模式。06年推广19.29千公顷,占水稻还田面积的%,还田总量达万吨。平均每公顷还田6238公斤。主要操作技术:适合南方稻田的采用小型联合收割机收割稻草一次性全部还田。早稻还田后采用机耕作业,将稻草全部压入耕作泥中,栽培晚稻;晚稻收割后,留桩直播冬种作物或冬闲自然腐烂。据试验,机械收割稻草还田亩产达,比对照增产。该模式适合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并要求农作区域地形较为平整,便于机械作业。2、推广留高桩或撩穗收割还田高产栽培模式06年推广千公顷,占水稻还田面积15%,还田总量达万吨,平均每公顷还田4422公斤。操作技术:是撩穗收割:在穗下58cm处割取,油菜从第一分枝处割取,稻草还田量在4500公斤/公顷左右。留高桩收割:在穗下1020cm处割取,每公顷还田量在3500公斤左右,人工操作。该模式适应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田亩丘块较小的不适于机械操作的山丘区。3、推广水稻撒施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模式:06年推广面积千公顷,占还田面积的%,还田总量达万吨,平均每公顷还田3150公斤。主要操作技术:“湿泥、净面、浅割、深灌水、旱施肥、匀撒草、稀植、露田排毒、早治虫”。早稻收割前15天蓄好水,让田泥保持湿润融和;早稻低割,这是关键,收割后2/3稻草还田,约每公顷3000公斤左右。均匀撒施于田面,施好肥料后直播晚稻,配合其它综合技术措施;插后7天内,田面保持水量不超3cm,以防稻草飘浮盖死秧苗;禾苗返青后让其自然搁干一次,排除稻草腐渣时产生的有毒物质。据我站白马山村试验:稻草覆盖免耕晚稻每公顷增产公斤,每公顷减少氯化钾用量75公斤,节省用工1530个,提早季节34天。该模式适合于水源条件良好的潜育性深泥田,特别是那些不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滂眼田效果更佳。4、推广科学堆沤和撒施还田技术模式。06年推广千公顷,占还田面积7%,还田总量达万吨,平均每公顷还田公斤。主要操作技术:早稻收割后,2/3的稻草铡断成三节后均匀撒施于稻田中,翻耕插晚稻,平均每公顷的约施37504000公斤。晚稻收割后,其一,将稻草全部撒施于冬闲田中,让其自然腐化;其二,将晚稻鲜草适断成堆,一般每公顷作堆4560个,用配制好的速腐剂均匀喷湿,并适断配施N肥,再加适量的家畜粪,让其充分拌匀,成堆发酵。一般每500g催腐剂兑水25公斤,可处理干稻草250公斤左右。然后每隔2025cm厚加一层泥土,混合堆沤,然后用泥浆或薄膜密封稻草堆,2930天之后,稻草将完全腐化,变成高档有机肥。这种技术就地推制,比常规土杂肥省工省力,成本不高,肥料优质,易于推广。该模式适合于所有大田,但长期渍水的潜育性田、滂眼田、冷浸泥田更好。5、推广易地还田技术模式:06年推广千公顷,占还田总面积的3.4%,还田总量达万吨,平均每公顷还田7200公斤,主要操作技术:将收割后稻草覆盖于已播作物上。施用厚度依作物种类而有所差别,一般为210cm;施用类别为主要适宜于蔬菜地、旱粮、果园、茶园等作物上。我区李昌港小梓港等沿资江河一带的大蒜基地、长春龙塘、清水塘、竹家园一线蔬菜基地已广泛应用,效果很好。据试验辣椒地覆盖比对照每公顷增产公斤,花菜覆盖比对照每公顷增产1392公斤,莴笋覆盖比对照每公顷增产公斤。近年来,特别是用稻草全程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试验非常成功,稻草全程覆盖免耕种植马铃薯具有保水、保肥、保湿、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薯块表皮及茎叶伤害,提高成活率、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等作用。同时,推出了一种秸秆还田的新模式,主要操作技术:品种选择处理:选择高产良种并进行消毒处理;开沟分厢:厢宽,沟宽30cm,深25cm,围沟深30cm为宜;施肥:每公顷复合肥750公斤,再加家畜粪150担,注意底肥不能接触薯种;播种薯:按株行距30摆放;覆盖:播好种薯后,在其上覆盖草木灰加土杂肥,以盖住种薯为宜,后通通覆盖稻草,厚10cm左右,均匀覆盖其土壤上,每公顷用草达18吨。关键点:稻草必须盖均,厚度保持在810cm,并且稻草覆盖方向要基本一致,不能乱草,否则会出现卡苗现象。搞好肥水管理:原则是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不能渍水。据香铺仑碑石仑村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1330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5595公斤,按市价元/公斤计,平均每公顷增加产值4476元;另外每公顷省工135个,计5400元,节省药肥成本360元,增加稻草支出4500元,合计每公顷节支1260元,累计每公顷增收节支5736元。同时可节省下季作物用肥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除上述5大模式外,我区还有历史沿革遗留的传统的过腹还田模式:累计还田达万吨,另外还有万吨作农村燃料成草木灰还田。七大配套技术措施为了提高稻草还田效益,显著提高地力水平和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秸秆还田必须配套以下综合技术措施:1、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平衡,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秸秆还田,发展冬绿肥,增施家畜粪等途径,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水平。据统计,06年我区有机肥资源总量达万吨,施用总量达万吨,利用率达%,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吨,其中:秸秆施用量吨/公顷,家畜粪施用量吨/公顷,绿肥施用量:吨/公顷。与此同时,每公顷减施化肥用量177公斤,有机养分占总养分比例达35%左右。第二,施用的配方肥,调节土壤N、P、K比例,优化化肥资源配置,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据20XX20XX年秸秆还田资料统计,两年累计施用面积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4%,施用总量达万吨,占化肥总量的%。2、推广良种:全面推广优质稻和杂交优质稻。3、推广软盘抛秧技术4、推广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5、增施氮肥:秸秆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生物夺氮现象,易引起作物苗期供氮不足,返青期延长,分蘖推迟而影响产量,这是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根据稻草不同的还田量,按每百公斤稻草增施纯氮公斤标准施用,以防止生物夺氮影响当季产量。6、搞好肥水管理:秸秆翻压后,其中的水溶性钾素很快会随水释放出来,施下的氮素也不能很快全部被土壤吸收,因而容易造成流失。在前期必须关好吉口,田间持水量保持适当水平,并防止串、漫灌发生,坚持浅灌、勤灌、干湿管理相结合。7、其它技术:包括耕作制度改革、水旱轮作、起垄栽培、中低产田改良等。三、关于商品有机肥生产及利用模式的探讨在我区万吨秸秆资源中,大田焚烧万吨,作农户燃料焚烧占万吨,弃置乱堆占万吨,即未利用或利用不当的占了万吨,占总量的%;农家肥总量万吨,未利用的占万吨,占总量的%;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畜牧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一部分资源量会越来越多,并且浪费有机肥资源现象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特别是随着大型养殖场的增加,家畜粪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更加日益突出,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有机肥资源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目前现实情况,我们建议:1、从政策上大力扶植有机肥生产厂家:第一是根据有机肥资源量吸纳民间资本就地建厂;第二是对真正有机肥生产厂家实行税费金额减免政策;第三,由生产厂家就地收购各种有机肥资源,实行运费补贴政策,可以用两种方式补贴,一种是根据有机肥资源实物量,按距离远近,确定一个平均值,按吨公里补贴。另外一种方式,由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