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一双手.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一双手.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一双手.docx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一双手.docx_第4页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一双手.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双手教学设计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 何彩云教材分析: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手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知道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2. 练习标画并品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继续做好批注笔记。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3. 制作手的档案,在对比中了解张迎善的手和自己的或者爸爸妈妈的手的不同,从而体会张迎善的辛劳。4. 语言训练:总结课堂,为张迎善写好颁奖词。教学重点:了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张迎善这双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从而感受张迎善为了创建绿色金库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ppt课件 学生课前制作手的模型教学过程:一、看手诱趣,导入新课。观看图片(老师的手,同学的手,爸爸妈妈的手,夸奖我们的手,林业工人的手),导入课堂。二、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1. 学生齐读课文,掌握朗读情况。2. (ppt出示)复习巩固词语。(1)学生认读词语。(2)利用词语引出课文重难点,并引导感知。 三、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1. 自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并简单批注。2. 交流展示,直观感受张迎善的手。(ppt出示)是啊,这双手与你我的手大不相同,他是那样的独特!师引读:A、这双手活像是半截老松木!B、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C、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D、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E、这还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3. 对比学习:展示各自制作的自己的手或者爸爸妈妈的手,分享交流手的档案,在对比中感受张迎善的手是异于常人的。4. 模型展示,激发学生思考: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 (1)展示各自制做的张迎善手的模型。(2)师生分析这双手与常人的有哪些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 三、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师生探究:这双手为什么会这样?(一)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认真思考: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1. 请用横线勾画相关的语句。2. 在重点词下打上“”,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感受,把感受简要地批注在旁边。3.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句子。”(二)、老师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出示语文天地“金钥匙”,提示用金钥匙的方法学习):“怎样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呢?要看上文,看下文。”请带着这把金钥匙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自悟重点语句,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地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同桌交流、补充(四)、请生汇报,全班交流。(ppt出示)1.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关注动词,从动词中感悟张迎善劳动的辛苦,对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抓动词“拣”“送”“插”来体会张迎善不怕吃苦,不畏艰辛。在张迎善的眼里,一棵棵树苗就像是一个个婴儿必须百般呵护,精心照料。在他辛勤的劳作中,这双手已变得伤痕累累。你看,引读:“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2. 引入计算,计算启情。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你们想对张迎善说些什么?(体会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和钢铁般的意志。)3. 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把抽象变为具体)举例: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正是因为长年不畏艰辛的劳动,他在短短的4年间(引读)“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正是因为张迎善超乎常人想象的无私付出,让他的手慢慢变了样(引读):“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4. 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其实小兴安岭的每一片绿叶知道,张迎善栽下的每一棵大树知道,每一朵鲜花知道,每一条河流也知道。现在我们来总结:这是一双( )的手?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了张迎善什么样的好品格?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通过今天的学习,张迎善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最美林业工人”,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