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法学专业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法学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法学院明确要求从2003级学生毕业论文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资料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1一篇毕业论文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暂规定2000字。 2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3文献综述的撰写范式见下文。福州大学法学院2007年3月“浅议死刑的存与废”的文献综述大学法学院学生姓名学号01000647专业法学文献综述完成时间:200年7月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毕业论文浅议死刑的存与废参考文献的综述引用文献情况:中文15篇,英文0篇,其它语种0篇,其中期刊6种,专著9本。文献时间跨度:19812003年一、文献资料目录1游伟主编: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新课题,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陈兴良:从“枪下留人”到“法下留人”,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4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5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7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法学流派与法学家,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8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9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10唐祥珍:死刑罚的历史演变,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第期。11高铭暄、王俊平: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刑法立法,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12田宏杰: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2年第2期。13毛磊:2002年,中国刑事犯罪黑洞“探照”,人与法2002年第1期。14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2001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2年第1期。15任喜荣著伦理刑法传统与刑法民族性,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二、文献综述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死刑的存废已经成为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我国现行的死刑制度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的。作为一种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的必要性。毕业论文确定浅议死刑的存与废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学习、比较和分析,对我国死刑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选择出一个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死刑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论文写作之初关于文献的收集与学习主要是二个途径,一是利用自己过去学习过的课本、专著,二是上网查找有关书刊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我发现绝大多数对死刑持有的观点是:1、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其前景必然是废止。2、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废除死刑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必须保留死刑。3、在保留死刑的前题下,可以对现行的刑罚制度做必要的改革,为逐步废除死刑创造条件。(一)废除死刑论者的主要观点:(1)人道主义者认为,天赋人权,人的生命只能自然结束不可以剥夺。处以死刑与杀人同样残忍,必须禁止。(2)相对社会契约论者认为,订立契约的人们各自交出微小的权利(不包括人的生命权)组成了国家最高权利。由于人们的生命没有交给国家,因而国家无权剥夺其社会成员的生命。(3)终身奴役刑在预防犯罪方面优于死刑。况且死刑对诸如激情杀人、政治犯罪、欲杀人后自杀者等无法形成其内心恐惧。因而死刑并不具有足够的预防刑罚教育的威慑力。(4)死刑错用,无法挽回。(5)教育刑论者认为,刑罚教育的目的在于阻止有罪者再度危害社会并制止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从而改造罪犯防卫社会。适用死刑与刑罚教育目的相悖。(6)各国宪法中均规定保护人的生命权利、却又在子法中规定可以剥夺人的生命,违背宪法精神,应予废止。(7)死刑能对公众产生恶的导向作用,助长其残酷心理,从而引发新的犯罪。死刑由来已久,犯罪未见减少便是证明。(8)死刑无轻重差别,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9)对罪犯适用死刑既不利于解决犯罪造成的损害赔偿,也无助于解决被害人及罪犯家属的生活困难。(二)保留死刑论的主要观点保留死刑论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死刑存在的合理性:(1)“杀人者偿命”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承袭的法律观念,至今仍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因此保留死刑符合公民的法律观念。(2)“趋利避害”是人们衡量利弊得失时的本能反映和选择,因此,死刑对可能犯罪之人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3)“绝对社会契约论者”认为,犯罪行为是犯罪者对其所参与订立的社会契约的公然违反,犯重罪而受到死刑处罚是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而死刑是符合社会契约本意的。(4)由于社会状况复杂,难免在一定时期出现穷凶极恶的犯罪,而死刑是对付特定恶性犯罪的必要手段。(5)由于终身监禁或终身奴役刑存在浪费资财和罪犯脱逃再度危害社会两个弊端,因此不能以此代替死刑。(6)在国民性情躁动的国家,尤其是文化落后尚未开化的国家,死刑对遏制犯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7)现代司法制度日臻完备,误用死刑可以避免。(8)死刑条文大多同时规定选择性法定刑,法律尚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展对象党培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安全培训十二项内容课件
- 2025年度葫芦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度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大生态考试题目及答案
- 体育媒体市场技术规范
- 年度安全培训班次计划课件
- 水电站施工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
- 国家安全队伍培训课件
- 体育馆混凝土浇筑建设方案
- 3.1.3 种子植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下册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消防设施维护培训课件
- 肾内科护理病历
- 谵妄的观察及护理
- 旅游业应急事故处理及游客服务手册
- Unit 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食品安全管理台账制度
-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正版授权】 IEC 60512-26-100:2008/AMD1:2011 EN-FR Amendment 1 -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6-100: Measurement setup,test and reference arrangements and
- 机器学习辅助线段相交判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